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MDEA—DETA复合溶液脱除油田伴生气中CO_2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萍 赵会军 +1 位作者 陆胤君 陆诗建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38,共2页
以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某区块的二氧化碳驱采油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生产现场油田伴生气的气体组成,配制CO2体积分数比例为1∶9的伴生气,进行MDEA(N—甲基二乙醇胺)与DETA(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脱除油田伴生气中CO2的正交实验研究。在吸收... 以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某区块的二氧化碳驱采油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生产现场油田伴生气的气体组成,配制CO2体积分数比例为1∶9的伴生气,进行MDEA(N—甲基二乙醇胺)与DETA(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脱除油田伴生气中CO2的正交实验研究。在吸收实验中,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依次为压力、转速、浓度配比、温度。MDEA+DETA复配后的富液再生率与转速、温度的变化关系并不明显,一直保持在96%以上,这说明该富液易分解;从能耗和再生速率的角度出发,复合溶液的再生条件为:再生温度104℃,反应釜搅拌速率为4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EA deta 复合溶液 伴生气 CO2 正交实验
下载PDF
CO_2在混合胺MEA+DETA溶液中的溶解度
2
作者 文娟 何必繁 +3 位作者 殷维 霍春秀 姚成林 肖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4-37,49,共5页
在温度298—338 K,压力300—700 kPa,吸收剂浓度1—3 mol/L的实验条件范围内,讨论了CO2-吸收剂体系气液二相基本达到平衡时,CO2吸收量与体系温度,压力及吸收剂浓度的关系。根据亨利定律,引入温度及压力相关因子,建立了CO2在单胺溶液中... 在温度298—338 K,压力300—700 kPa,吸收剂浓度1—3 mol/L的实验条件范围内,讨论了CO2-吸收剂体系气液二相基本达到平衡时,CO2吸收量与体系温度,压力及吸收剂浓度的关系。根据亨利定律,引入温度及压力相关因子,建立了CO2在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模型对CO2在MEA、DETA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预测效果较好,与实验值比较,误差在1%以下。引入增强因子β=1.06,并以单胺在混合胺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系数,将CO2在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叠加获得CO2在MEA+DETA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模型对MEA+DETA混合胺的预测误差在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deta CO2混合胺 溶解度
下载PDF
高浓度MDEA二元复配溶液回收CO2驱返排气中CO2研究
3
作者 陆诗建 吴士雷 +1 位作者 赵东亚 朱全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13-20,共8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搅拌反应釜压力装置,以CO2和CH4(1∶1,体积比)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PZ、DEA、DETA和DIPA作为活化剂,复合体系总质量分数40%,优选最佳的CO2驱返排气中CO2回收MDEA复合体系。通过饱和吸收量、吸收速... 采用自主设计的搅拌反应釜压力装置,以CO2和CH4(1∶1,体积比)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PZ、DEA、DETA和DIPA作为活化剂,复合体系总质量分数40%,优选最佳的CO2驱返排气中CO2回收MDEA复合体系。通过饱和吸收量、吸收速率、再生速率、再生率对比分析,得出各体系最佳配比分别为:35%MDEA+5%PZ、37%MDEA+3%DEA、35%MDEA+5%DETA、35%MDEA+5%DIPA。对4种优选的配方体系的吸收性能和再生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得出DETA对MDEA溶液吸收及再生性能提升最大,35%MDEA+5%DETA是最佳的二元复配溶液:吸收实验中最大吸收量为0.953 mol CO2·mol-1胺,最大平均吸收速率为5.822 mol CO2·min-1,再生实验中最大再生率为95.3%,最大平均再生速率为27.4×10-3 mol CO2·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回收 CO2驱返排气 MDEA PZ DEA deta DIPA
下载PDF
Organic amine surface modified one-dimensional CdSe_(0.8)S_(0.2)-diethylenetriamine/two-dimensional SnNb_(2)O_(6) S-scheme heterojunction with promoted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被引量:9
4
作者 Hui Yang Jin feng Zhang Kai Da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Achieving a strong redox ability and high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ability in a singl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is difficult.Designing a heterojunction between two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s a feasible method.The new st... Achieving a strong redox ability and high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ability in a singl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is difficult.Designing a heterojunction between two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s a feasible method.The new step(S-scheme)heterojunc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 and retain strong redox ability.We designed and pre-pared a Cd Se_(0.8)S_(0.2)-diethylenetriamine(DETA)/Sn Nb_(2)O_(6)heterostructure material via the sol-vothermal method.When Cd Se_(0.8)S_(0.2)-DETA and Sn Nb_(2)O_(6)form an S-scheme heterojunction,30%Cd Se_(0.8)S_(0.2)-DETA/Sn Nb_(2)O_(6)exhibits the highest CO production rate(17.31μmol·g^(-1)·h^(-1)),which is factors of 2.8 and 4.8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olvothermal Sn Nb_(2)O_(6)(6.2μmol·g^(-1)·h^(-1))and Cd Se_(0.8)S_(0.2)-DETA(3.6μmol·g^(-1)·h^(-1)),respectivel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data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e transfer pathway of space charge in the CO_(2)reduction proces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scheme.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imple strategy through which one can optimize the band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and achieve a high efficiency of CO_(2)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CdSexS1–x-deta SnNb_(2)O_(6) Step-scheme CO_(2)reduction
下载PDF
有机胺电化学再生系统性能与影响因素
5
作者 徐楠 张永春 +3 位作者 毛庆 赵一铭 郭新闻 陈绍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7-2747,共11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针对有机胺溶液在碳捕集过程中存在的高能耗和降解问题,电化学介导胺再生(EMAR)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原理是利用Cu(Ⅱ)和吸收剂之间的络合实现二氧化碳(C... 在碳中和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针对有机胺溶液在碳捕集过程中存在的高能耗和降解问题,电化学介导胺再生(EMAR)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碳捕集技术,原理是利用Cu(Ⅱ)和吸收剂之间的络合实现二氧化碳(CO_(2))的释放。使用吸收解吸实验装置,测量了9种吸收剂的CO_(2)吸收解吸性能。发现伯、仲胺溶液相对叔胺拥有更好的吸收性能,但在传统热解吸方法下再生效率不高,具有很大的改进潜力。直接向负载CO_(2)饱和的胺溶液中加入Cu(Ⅱ),发现溶液展现出优秀的解吸性能。在相同条件下测试了不同有机胺溶液的阴、阳极电化学参数,综合考虑极化电位、电流密度和溶液内阻等电化学参数,以及吸收解吸性能和原料成本等,选择了二乙烯三胺(DETA)作为研究对象继续后续实验条件的探索。利用电化学反应装置对吸收CO_(2)饱和的30%(质量分数)DETA水溶液进行研究,探究4种影响因素:电解质种类、电解质质量摩尔浓度、Cu(Ⅱ)质量摩尔浓度和温度对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NaBr在所选4种电解质中具有更低的腐蚀电位,且在高质量摩尔浓度下电位的优势更为明显,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高电解质质量摩尔浓度能使腐蚀电位相对未加入电解质时下降达到0.2 V,且它和温度都能有效降低电荷转移电阻,提高反应速率。此外,低Cu(Ⅱ)负荷利于Cu(Ⅱ)的生成和CO_(2)的解吸,溶液Cu(Ⅱ)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阳极铜氧化为铜离子的过程,有利于单质铜的生成和DETA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电化学介导胺再生 二乙烯三胺 电化学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溶液中Au(Ⅲ)和Pd(Ⅱ)的吸附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翠 徐昕 +3 位作者 鲍长利 王焕锋 刘丽 刘晓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590,共5页
以二乙烯三胺(DETA)为改性剂,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共价键修饰,合成了一种对Au(Ⅲ)和Pd(Ⅱ)有选择性的吸附剂MWCNTs-DETA,并对Au(Ⅲ)和Pd(Ⅱ)的吸附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洗脱剂浓度为1.0 mol/L硫脲-1.0 mol/L盐酸,... 以二乙烯三胺(DETA)为改性剂,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共价键修饰,合成了一种对Au(Ⅲ)和Pd(Ⅱ)有选择性的吸附剂MWCNTs-DETA,并对Au(Ⅲ)和Pd(Ⅱ)的吸附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洗脱剂浓度为1.0 mol/L硫脲-1.0 mol/L盐酸,Au(Ⅲ)和Pd(Ⅱ)的洗脱率分别为94.48%和89.06%,最佳条件下Au(Ⅲ)和Pd(Ⅱ)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50.45和25.68 mg/g.在对吸附等温线的考察中,Au(Ⅲ)拟合Langmuir等温线较好,而Pd(Ⅱ)则拟合Freundlich等温线较好.吸附动力学均拟合二级模型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二乙烯三胺 修饰 吸附 贵金属离子
下载PDF
表面处理活性炭及其对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水娥 周绪忠 +1 位作者 崔同明 李慧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138,共5页
目的提高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方法用二乙烯三胺浸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物相分析,利用全自动比表面及空隙度分析仪,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最后对活性... 目的提高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方法用二乙烯三胺浸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物相分析,利用全自动比表面及空隙度分析仪,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最后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吸附实验,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面处理后,活性炭中的碳由三方晶系变为六方晶系,并且活性炭表面增加了氨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了2.13倍;微孔容增加了1.80倍,由0.056 cm^3/g增加至0.157 cm^3/g;总孔容增加了3.24倍,由0.078cm^3/g增加至0.331 cm^3/g;中孔容增加量为0.152 cm^3/g;平均孔径减小了0.27 nm,由7.14 nm减少至6.87 nm。活性炭的吸附量由0.92 mmol/g增加至3.55 mmol/g,是表面处理前的3.86倍,其饱和吸附时间从10 min增加至40 min。结论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a 浸渍 表面处理 活性炭 吸附CO2
下载PDF
碳酸钾-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建强 张新军 +3 位作者 陆诗建 李清方 刘海丽 张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1-1508,共8页
热钾碱溶液在工业脱除二氧化碳中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热钾碱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碳酸钾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碳酸钾-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 热钾碱溶液在工业脱除二氧化碳中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热钾碱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碳酸钾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碳酸钾-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钾-DETA二元复合体系吸收效果优于单组份碳酸钾的吸收效果.碳酸钾-DETA复合溶液配比为0.6:0.4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80mol·L-1;再生温度最低,为107℃;再生率最高,为95.5%.同时与相同配比的碳酸钾-一乙醇胺(MEA)、碳酸钾-二乙醇胺(DEA)相比具有较大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碳酸钾-DETA复合体系在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存在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复合胺溶液 碳酸钾(K_2CO_3) 二乙烯三胺(det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