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嘉二段滩微相组合的储层特点和气藏类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继祥 曾伟 +1 位作者 张高信 冉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变浅暴露滩微相的岩石组合是孔隙层和储渗体形成的基础。孔隙层以残余位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有两种孔隙~喉道组合,主要为Ⅱ、Ⅲ类储层。孔隙层呈透镜体展布,在背斜圈闭内可形成三种类型的储渗体和相应的气藏类型。嘉二段滩微相组合... 变浅暴露滩微相的岩石组合是孔隙层和储渗体形成的基础。孔隙层以残余位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有两种孔隙~喉道组合,主要为Ⅱ、Ⅲ类储层。孔隙层呈透镜体展布,在背斜圈闭内可形成三种类型的储渗体和相应的气藏类型。嘉二段滩微相组合的气藏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滩相 气藏 类型
下载PDF
新石器时期淮河上游的族群迁徙与文化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金荣权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58-64,共7页
在新石器时代,淮河上游地区既有裴李岗—贾湖文化这样古老的本土文化,又有来自东方的大汶口文化、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西方的仰韶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传播、碰撞、融合并发生新变,最终产生代表新石器晚期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河南龙山文化,... 在新石器时代,淮河上游地区既有裴李岗—贾湖文化这样古老的本土文化,又有来自东方的大汶口文化、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西方的仰韶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传播、碰撞、融合并发生新变,最终产生代表新石器晚期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河南龙山文化,这种集成文化为中原文化乃至夏、商、周时期中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淮河上游北部与南部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北部的中原地区,文化的冲突更为激烈,文化序列的交替也更为明显,这种现象与传说中的伏羲部族西迁、炎黄部族的东迁和各部族在中原的争夺有很大关系。豫南的淮河主干流地区则呈现出多种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既表现出文化的包融性,也显示其文化南北过渡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族群迁徙 裴李岗文化 屈家岭文化 大汶口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