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arn Architecture Analysis of Two-step 3D Braided Composites
1
作者 孙颖 亢一澜 李嘉禄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yarn architecture of two-step rectangle 3D braided composites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 braided surface, the shapes of yarns and the intertwining between braider yams and axial yams are analy...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yarn architecture of two-step rectangle 3D braided composites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 braided surface, the shapes of yarns and the intertwining between braider yams and axial yams are analyzed from experimentation. With the microstructure being defined, three levels of unit cell structure are identified, i.e. large unit cell, second unit cell and minimal unit cell. Secondly, based on the minimal unit cell in the interior and on the boundary of the entire cross-section, the deformations of axial yams squashed by braider yams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fiber packing factors of axial yams. Finally, the predicted fiber volume fraction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inear density of the braider yam and the pitch length. Favorabl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c found for six groups of the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mo -step 3D braided yarn geometry fiber volume fraction DEFORMATION
下载PDF
DAMAGE MECHANISM ANALYSIS OF 2D 1×1 BRAIDED COMPOSITES UNDER UNIDIRECTIONAL TENSION
2
作者 张超 许希武 陈康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3年第4期317-327,共11页
Coupling with the periodical displacement boundary condition,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progressive damage behavior of 2D1×1 braided composites under unidirectional ... Coupling with the periodical displacement boundary condition,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progressive damage behavior of 2D1×1 braided composites under unidirectional tension by using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with various damage modes and Mises criterion are considered for predicting damag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yarns and matrix.The anisotropic damage model for yarns and the isotropic damage model for matrix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microscopic damage propagation of 2D1×1braided composites.Murakami′s damage tensor is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each damage mode.In the simulation process,the damage mechanisms are revealed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2D1×1braided composites is predicted from the calculated average stress-average strain curve.Numerical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thus the proposed simulation method is verified for damage mechanism analysis of 2D braided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braided composites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failure modes damage mechanism strength prediction
下载PDF
2.5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董伟锋 肖军 +2 位作者 李勇 吴海桥 张立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9-663,共5页
以2.5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的深入研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其单元体模型。采用圆形纤维束截面和经纱沿正弦曲线分布的假设,建立了基于刚度平均的2.5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析预报模型,并采用M atlab编程用于计算该类材料的力学性... 以2.5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的深入研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其单元体模型。采用圆形纤维束截面和经纱沿正弦曲线分布的假设,建立了基于刚度平均的2.5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析预报模型,并采用M atlab编程用于计算该类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材料经向纱线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预测了弹性性能随纬向纱线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2.5雏编织 弹性性能 刚度平均法
下载PDF
渤海湾中部南堡35-2地区新第三系河流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玉卿 田洪 +3 位作者 孟杰 乔悦东 高东升 王景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7-84,共8页
渤海湾中部南堡 35 - 2地区新三系河流沉积十分发育 ,可分为曲流河沉积和辫状河沉积两种类型。曲流河沉积以发育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等微相单元为特征。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微相 ,泛滥平原微相不太发育。本文重... 渤海湾中部南堡 35 - 2地区新三系河流沉积十分发育 ,可分为曲流河沉积和辫状河沉积两种类型。曲流河沉积以发育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等微相单元为特征。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微相 ,泛滥平原微相不太发育。本文重点研究了河流沉积各类微相的沉积特点 ,并将河流沉积的垂向层序归纳为 6种类型。本文还探讨了各类砂体的储集物性特征 ,认为点砂坝和心滩砂体是形成大油气田的优质储层 ,而油气藏的形成除与砂体的储集物性有关外 ,主要与区域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新第三系 河流沉积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中25-1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相及演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孟昊 钟大康 +4 位作者 李超 周军良 秦刚 刘云龙 刘珂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沙二段沉积时的古地貌北高南低,早期水体较浅,主要发育由西南部低洼处向东北部隆起区超覆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随着构造沉降、水体加深,来自西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进,最终占据了研究区的主体,滩坝砂体则逐渐萎缩至消亡;沙二段沉积末期,研究区西部BZ25-1-1井区发生局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导致该井区完全缺失沙二段,周边井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厚度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坳陷 沙二段 辫状河三角洲 滩坝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丽 段毅 +2 位作者 何金先 吴保祥 徐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系密切,...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系密切,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河口坝的混合区,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的侧缘,另外在远砂坝区也有少量油藏分布。区内长2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控制了长2储集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同时区内长2地层普遍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隆起,因此在构造圈闭条件和岩性圈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林镇地区 延长组 2油层组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下载PDF
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建民 吴昌荣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7,共6页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识别的微相。河道砂坝为其沉积的主体。长3到长2期,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平面展布和剖面组合上均表现出向三角洲相区持续推进和逐步超覆的特点。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其平面相区内一般无明显的、限制性的河道表现,河道砂坝复合连片,形成大规模的砂坪或广泛分布的"叠覆泛砂体"沉积,泛滥平原发育区仅在局部有所残留;剖面组合上河道砂坝极为发育,复合迭加程度高,形成连续性和连通性良好的宽厚的复合河道砂坝砂体以及"砂包泥"的沉积组合。同时,远源砂质辫状河流的发育使得与其相邻的三角洲沉积具有了类似"辫状河三角洲"的性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东部 2+3油层组 远源砂质辫状河 沉积特征
下载PDF
东胜气田盒2段沉积相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占杨 王东辉 曹桐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46-48,147,共4页
东胜气田主要目的层盒2段为辫状河沉积,局部多期河道相互叠置、交错,横向砂体变化快;面积大,井控程度较低,依靠一种方法难以准确的分析沉积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岩心、测井、储层预测等资料,结合地质认识,分析沉积相特征;通过对地震反... 东胜气田主要目的层盒2段为辫状河沉积,局部多期河道相互叠置、交错,横向砂体变化快;面积大,井控程度较低,依靠一种方法难以准确的分析沉积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岩心、测井、储层预测等资料,结合地质认识,分析沉积相特征;通过对地震反射强度属性特征分析,进行宏观控制,明确地震相特征及砂体分布,参考现代辫状河沉积模式和已钻井情况,最终确定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并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井位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2 辫状河 地震相 测井相 沉积相
下载PDF
应用反演技术研究BZ26—2油气田馆陶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桂华 刘志斌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3期176-181,203,共7页
利用层序之间的关系,为基于地震道反演提供初始地质模型,而基于地震道反演的稀疏脉冲反演又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提供了依据.在层序划分及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分析技术及可视化手段,对BZ26-2油气田馆陶组7个油组主要含油砂体... 利用层序之间的关系,为基于地震道反演提供初始地质模型,而基于地震道反演的稀疏脉冲反演又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提供了依据.在层序划分及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分析技术及可视化手段,对BZ26-2油气田馆陶组7个油组主要含油砂体进行了分析.主要认识有:(1)馆陶组可划分为4个旋回,旋回1为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2为曲流河沉积旋回,旋回3为曲流河沉积夹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4为辫状河沉积夹曲流河沉积旋回;整体上反映了馆陶期河流沉积时,容纳空间逐渐增大、其所临湖泊扩大的湖进过程.(2)将原馆Ⅳ油组新划分为2个油组,即馆Ⅳ和馆Ⅴ油组,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分别为-2279.8m、-2283m).(3)馆Ⅴ油组顶部泥岩为泛滥平原沉积,该套泥岩在油区南部由于河道多次切割而分布范围有限,但在BZ26-2-1和BZ26-2-3井区分布较稳定,可作为局部盖层.馆Ⅳ和馆Ⅴ油组不连通.(4)主力油组馆Ⅳ油组含油砂体为本区最初的曲流河沉积砂体,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较大;而馆Ⅰ油组含油砂体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分布广且厚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反演技术 研究 BZ26—2油气田 馆陶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辫状河—曲流河河型转换前后砂体差异性研究——以东营凹陷东辛地区东二段为例
10
作者 王跃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69,共9页
不同河流相砂体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河型的转换主控了不同时期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几何参数及纵向叠置关系,进而决定了不同河流相类型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策略。基于东营凹陷东辛地区东二段岩心、测井曲线、三维地震等资料,借... 不同河流相砂体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河型的转换主控了不同时期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几何参数及纵向叠置关系,进而决定了不同河流相类型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策略。基于东营凹陷东辛地区东二段岩心、测井曲线、三维地震等资料,借助定量岩心沉积构造、定量地震地貌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东二段4,3,2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1砂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2)东二段4,3,2砂组辫状河平均河道深度分别为17~52,20~59,19~52 m,平均河道宽度分别为1589~11602,2154~14597,1862~11923 m,定量地震地貌分析指示河道带宽度介于1000~7000 m;1砂组曲流河平均河道深度为11~30 m,平均河道宽度为665~4221 m,定量地震地貌分析指示河道带宽度介于700~3000 m。3)东二段4,3,2砂组辫状河砂体垂向以接触叠置式、下切叠置式为主,横向以独立接触式、侧切接触式、对接接触式为主;1砂组曲流河砂体垂向以分隔叠置式为主,横向以独立接触式为主。明确砂体几何形态及时空切叠方式,为东辛地区东二段河流相砂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实际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曲流河 定量沉积构造 砂体接触关系 东二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上段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11
作者 赵汉卿 李超 +2 位作者 郭诚 陈晓明 张博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为厘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应用地震、钻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总结K油田沙三上段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油田沙三上段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为厘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应用地震、钻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总结K油田沙三上段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油田沙三上段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前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6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的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沙三上段发育一套完整的升降旋回,初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储层厚度4~9 m,河道末端发育河口坝,砂体储层厚度3~8 m,分流河道平面分布范围最大,是该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后湖平面逐渐上升,河口坝平面发育范围达到最大,至最大湖泛面后湖平面缓慢下降,并在沙三上段顶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厚度减薄至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上段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一种切换过程中基于业务、无线环境的随机接入类型指派方法
12
作者 许伟东 邓也 +1 位作者 朱华章 武科 《广东通信技术》 2024年第6期75-79,共5页
面向网络中的低时延业务场景,提出一种在 5G 网络切换过程中根据 UE 携带的 5QI 业务(是否包含低时延要求类业务)及无线环境(无线质量及相对位置预判电平 瞬间变化情况),由目标小区综合判断是否针对该 UE 启用 2-step RA 过程以降低切... 面向网络中的低时延业务场景,提出一种在 5G 网络切换过程中根据 UE 携带的 5QI 业务(是否包含低时延要求类业务)及无线环境(无线质量及相对位置预判电平 瞬间变化情况),由目标小区综合判断是否针对该 UE 启用 2-step RA 过程以降低切换时延,并将判断结果通过 RRC Reconfifiguration(切换命令)下发至 UE,完成在目标小区上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从而可以实现针对不同业务形态、业务需求来选择随机接入方式,以满足低时延类业务场景需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tep RA 4-step RA 低时延业务 随机接入 切换
下载PDF
立体多向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嘉禄 肖丽华 董孚允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1-75,共5页
本文采用1×1,1×2和1×3三种不同的编织结构对轴向增强和非增强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刚度和弯曲强度、刚度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性... 本文采用1×1,1×2和1×3三种不同的编织结构对轴向增强和非增强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刚度和弯曲强度、刚度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纤维表面编织角和纤维体积比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结构参数。通过轴向加入非编织增强纤维,使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有了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性能 弯曲性能 复合材料 多向纺织
下载PDF
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预测 被引量:15
14
作者 聂荣华 矫桂琼 王波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根据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其制备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预测该材料面内热膨胀系数的单胞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束弯曲和CVI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产生的孔洞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利用单胞模型预测... 根据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其制备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预测该材料面内热膨胀系数的单胞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束弯曲和CVI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产生的孔洞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利用单胞模型预测了二维编织C/SiC的结构参数、纤维体积含量、孔洞含量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束扭结处产生间隙与纱线宽度比值的增大,热膨胀系数增大;当其它参数不变时,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大,热膨胀系数反而下降;随着孔洞含量的增加,热膨胀系数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利用DIL402C热膨胀仪测试了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纵向热膨胀系数,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系数 单胞模型 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
下载PDF
二维编织包芯绳索的结构与拉伸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倩娟 焦亚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2,共5页
针对空间网状可展开天线对高强高模绳索的需求,研制了二维编织包芯结构绳索。采用岛津万能试验机对不同编织工艺参数的试样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分析包芯绳索不同于其他结构绳索的拉伸断裂机制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二维编织包芯结构绳索,... 针对空间网状可展开天线对高强高模绳索的需求,研制了二维编织包芯结构绳索。采用岛津万能试验机对不同编织工艺参数的试样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分析包芯绳索不同于其他结构绳索的拉伸断裂机制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二维编织包芯结构绳索,外观均匀,结构稳定,纤维强力利用率高,可以满足绳索高强高模,低延伸率和轻质的要求;编织工艺参数对包芯绳索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影响较大,编织角大的编织纱对芯纱包缠紧密,芯纱纤维比例大的绳索可以发挥包芯结构的优势;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芯纱是主要的承力部分,编织纱对芯纱起到束缚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编织 包芯绳索 Kevlar49 拉伸性能
下载PDF
二步法三维编织物仿真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小萍 王君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152,共6页
为给二步法编织物的微观结构和相关力学性能分析提供基础模型,以二步法矩形三维编织物为例,在分析编织运动规律和纱线屈曲形态的基础上,将数学计算与图解法相结合,寻找编织物内交叉2根纱线间距离最小处。以压紧状态下交叉2根纱线相互接... 为给二步法编织物的微观结构和相关力学性能分析提供基础模型,以二步法矩形三维编织物为例,在分析编织运动规律和纱线屈曲形态的基础上,将数学计算与图解法相结合,寻找编织物内交叉2根纱线间距离最小处。以压紧状态下交叉2根纱线相互接触却不相互干涉为条件,确定了编织物最小节长。以纱线在编织物内部呈直线、在编织物表面呈椭圆弧为中心路径,以圆形模拟纱线截面,在3DS MAX平台上建立了编织物仿真模型。该模型能清晰表达编织物外观和纱线交织状况,为编织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物 二步法 仿真模型 3DS MAX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砂体成因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德江 朱筱敏 +2 位作者 张小静 孔祥林 黄文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6-329,共4页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明确该套砂体的成因,建立该区的沉积相模式,对于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对此套砂体成因的认识不一。通过对庄1井区的岩心、岩相、岩相组合的细致分析,认为J...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明确该套砂体的成因,建立该区的沉积相模式,对于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对此套砂体成因的认识不一。通过对庄1井区的岩心、岩相、岩相组合的细致分析,认为J1s21(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J1s2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夹有滑塌浊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 曲流河三角洲前缘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滑塌浊流沉积 沉积相模式
下载PDF
采砂深度对分汊河道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强 张小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7-135,共9页
以长江天兴洲河段为例,应用一般曲线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采用实测水沙数据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了不同流量级下采砂深度不同分流比、水位和流速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选取2004年作为典型水沙年,对采砂后河段冲淤变化... 以长江天兴洲河段为例,应用一般曲线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采用实测水沙数据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了不同流量级下采砂深度不同分流比、水位和流速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选取2004年作为典型水沙年,对采砂后河段冲淤变化及采砂区内泥沙回淤率进行预测.模型成果可为本河段采砂的可行性和采砂规模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采砂深度 分汊河道 分流比 泥沙回淤
下载PDF
二步编织法制作三维整体预制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亚男 李嘉禄 李学明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28,35,共3页
二步编织法适于制作三维整体预制件 ,织造工艺简单 ,复合材料轴向力学性能优良。本文介绍了二步编织法的工艺基础、预制件的细观结构及其变异形式 ,二步法预制件的编织设备 ,以及各种异型件的编织方法 。
关键词 二步法 三维纺织 整体预制件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下载PDF
基于编织结构的高能量密度纤维状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光伟 苏传丽 +3 位作者 邵慧奇 蒋金华 刘向阳 陈南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0,共7页
同轴结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因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复杂的制备流程、精确的技术要求和较低的成品率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以AC@CNT(AC为活性炭,CNT为碳纳米管)负极为芯纱,NiCo_(2)S_(4)@CNT正极为编织纱,... 同轴结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因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复杂的制备流程、精确的技术要求和较低的成品率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以AC@CNT(AC为活性炭,CNT为碳纳米管)负极为芯纱,NiCo_(2)S_(4)@CNT正极为编织纱,通过编织的方法制备出具有1.6 V工作电压的同轴结构纤维状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这种制备方法不但操作便捷、高效,而且制得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233.2 mW/cm^(3)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为35.1 mW·h/cm^(3))且柔软性良好(弯折1000次,循环伏安曲线无明显变化)。编织得到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可集成性,2根纤维状超级电容器串联后输出电压可达3.2 V,能够点亮65只LED组成的“DHU 70”图案。该研究可为设计新型同轴结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提供一种全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编织 NiCo_(2)S_(4) 碳纳米管 柔性储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