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TWR模型的3 km京津冀PM_(2.5)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岩 刘纪平 +1 位作者 赵阳阳 徐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PM_(2.5)与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研究使用遥感结合其他辅助数据的模型反演PM_(2.5)的浓度,以捕捉各地区PM_(2.5)时空分布。本文针对京津冀地区数据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3 km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及12个辅助变量... PM_(2.5)与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研究使用遥感结合其他辅助数据的模型反演PM_(2.5)的浓度,以捕捉各地区PM_(2.5)时空分布。本文针对京津冀地区数据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3 km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及12个辅助变量,建立时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估算3 km京津冀地区2020—2022年PM_(2.5)浓度分布。结果表明:①GTWR模型数据的R^(2)(0.86)均优于OLS模型数据的R^(2)(0.66)和GWR模型数据的R^(2)(0.78)。②在时空分布上,2020—2022年京津冀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呈负相关。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③2020—2022年京津冀PM_(2.5)季节平均浓度差异显著,由高至低依次为冬季(60.88μg/m^(3))、秋季(37.78μg/m^(3))、春季(31.75μg/m^(3))、夏季(22.16μg/m^(3))。④PM_(2.5)浓度与AOD的相关性最强。研究得出3 km分辨率的AOD数据与GTWR模型相结合在反演PM_(2.5)浓度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地理加权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大气氨气污染特征分析及其对PM_(2.5)二次无机组分的影响
2
作者 孙鹏 钟声 +1 位作者 徐政 秦艳红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为研究大气中氨气的污染特征及其对细颗粒物(PM_(2.5))二次无机组分的影响,于2021—2022年在江苏省南京、无锡、镇江、常州、徐州5个城市同期开展氨气及气溶胶组分的在线监测,并采用热动力学稳态模型(ISORROPIA)评估氨气的减排成效。结... 为研究大气中氨气的污染特征及其对细颗粒物(PM_(2.5))二次无机组分的影响,于2021—2022年在江苏省南京、无锡、镇江、常州、徐州5个城市同期开展氨气及气溶胶组分的在线监测,并采用热动力学稳态模型(ISORROPIA)评估氨气的减排成效。结果表明,5个城市氨气年均质量浓度为10.1μg/m^(3),5个城市年均质量浓度为7.7~15.2μg/m^(3),其中徐州最高,南京最低。总氨于夏季(6月)达到浓度峰值,受温度及硝酸铵的热不稳定性影响,氨气在12:00左右出现浓度峰,而铵盐则呈现出昼低、夜高的日变化特征。5个城市均处于富氨水平,全年气溶胶呈中性,氨气中和额外酸性气体的潜力较为突出。冬季江苏省各市只有通过大幅度的氨减排(>60%)才能使PM_(2.5)浓度显著下降,而对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进行减排才能更加高效地减轻PM_(2.5)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二次气溶胶 硫酸铵 硝酸铵 细颗粒物 氨减排
下载PDF
计划烧除影响下的大气O_(3)和PM_(2.5)/PM_(10)多尺度互相关性的多重分形表征
3
作者 钟心宇 陈智荣 +4 位作者 罗静 梅小莉 樊彬鑫 李友平 刘春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6-474,共9页
为揭示计划烧除期间烟羽区中O_(3)和二次气溶胶之间的复杂大气光化学行为,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MFDCCA)方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5个大气监测点(凉山州政府、青龙寺、邛海宾馆、西昌市政府和长安)不同时间尺度上O_(3)和PM_(2... 为揭示计划烧除期间烟羽区中O_(3)和二次气溶胶之间的复杂大气光化学行为,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MFDCCA)方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5个大气监测点(凉山州政府、青龙寺、邛海宾馆、西昌市政府和长安)不同时间尺度上O_(3)和PM_(2.5)/PM_(10)序列之间互相关性的多重分形强度(Δh)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计划烧除期间(2020年12月—2021年2月和2021年12月—2022年2月)和非计划烧除期间(2016年—2019年同期)各监测点的O_(3)或PM_(2.5)/PM_(10)的日变化规律一致,并且计划烧除期间的O_(3)浓度小于非计划烧除期间,PM_(2.5)/PM_(10)大于非计划烧除期间,其中,青龙寺监测点PM_(2.5)/PM_(10)的增涨幅度最高,而O_(3)浓度的下降幅度最低。(2)各监测点O_(3)和PM_(2.5)/PM_(10)序列之间的互相关性在2016—2022年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各监测点的Δh值均表现出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且青龙寺监测点的Δh值最高。(3)各监测点的Δh值均在2020与2021年冬季出现峰值,计划烧除期间的Δh值均高于非计划烧除期间,且青龙寺监测点的增涨幅度最大。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计划烧除对大气光化学作用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研究野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 日变化规律 O_(3) Pm_(2.5)/Pm_(10) 二次气溶胶 西昌市
下载PDF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系——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吕芳 杨宇鑫 杨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5,共13页
城市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伴随化石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导致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对区域气候产生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群(“2+26”城市群)2015—2019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PM_(2.5... 城市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伴随化石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导致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对区域气候产生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群(“2+26”城市群)2015—2019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从月份、季节、年份三个时间维度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相关性系数来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对PM_(2.5)浓度的影响。主要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PM_(2.5)浓度整体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趋势,并且表现出高度空间自相关性,2015—2019年间,PM_(2.5)浓度显著下降至40μg/m^(3)以下;(2)AOD平均范围值在0—1之间,总体上呈现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分布特点,到2019年,春夏秋三季AOD浓度呈现明显降低,夏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AOD同样表现出高度空间自相关性;(3)AOD与PM_(2.5)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季节变化上看,相关性呈现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的特点。年均AOD与PM_(2.5)浓度呈现中等正相关关系。因此,定量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_(2.5)浓度在时空变化上的相似性以及相关性,可以证明气溶胶对大气污染存在影响关系,为未来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提供科学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Pm_(2.5) 时空分布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大同市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5
作者 高昆 王金香 张萌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5-80,共6页
目的 探究大同市一年中空气可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 以大同市御东区为研究区域,收集2022年3月—2023年2月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数据,分析PM_(2.5)和PM_(10)浓度的月变化和季... 目的 探究大同市一年中空气可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 以大同市御东区为研究区域,收集2022年3月—2023年2月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数据,分析PM_(2.5)和PM_(10)浓度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情况及其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关系。结果 2022年PM_(2.5)和PM_(10)的月变化曲线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变化规律及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季节性特征。全年PM_(2.5)浓度在12~25μg/m~3,较低值集中在5-12月,最高值出现在1-3月。PM_(10)质量浓度变化在66~106μg/m^(3)区间,最低值出现在5-7月,最高值出现在1-3月;PM_(10)与气温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M_(2.5)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气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结论 2022年大同空气质量整体良好,PM_(2.5)和PM_(10)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末及夏季、秋初PM_(2.5)和PM_(10)污染相对较轻,冬季污染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市 Pm_(10) P_(m2.5) 气象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高分辨率PM_(2.5)浓度时空变化模拟——以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卢鋆镆 曾穗平 +2 位作者 曾坚 王森 宋苑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99-3311,共13页
为探究城市尺度或更小区域内近地面PM_(2.5)浓度模拟方法,以空气监测站实测的近地面PM_(2.5)浓度为因变量、MODIS L1B卫星影像中计算得出的大气顶部反射率(TOA)数据和直接提取的图像特征值(Image)为2组主要自变量,融合气象特征、地形特... 为探究城市尺度或更小区域内近地面PM_(2.5)浓度模拟方法,以空气监测站实测的近地面PM_(2.5)浓度为因变量、MODIS L1B卫星影像中计算得出的大气顶部反射率(TOA)数据和直接提取的图像特征值(Image)为2组主要自变量,融合气象特征、地形特征和时空特征等辅助因子,构建RF(PM_(2.5)~TOA)和RF(PM_(2.5)~Image)2个随机森林模型,并最终选用RF(PM_(2.5)~Image)对中原城市群核心区2020年250m空间分辨率下的近地面PM_(2.5)浓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个模型交叉验证的决定系数(R^(2))均为0.9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9.23,8.28μg/m^(3),模型性能良好;当2个模型达到相近拟合度时,RF(PM_(2.5)~Image)的预测偏差更低,且空间分辨率高于250m的特征重要性占比高达44.2%,能够更准确地描述250m空间分辨率的近地面PM_(2.5)浓度变化;中原城市群核心区2020年年均PM_(2.5)浓度为53.80μg/m^(3),污染现象严重,不同单元内发生0~8次污染过程不等,整体上呈现由西南西北山区向东部平原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冬高夏低、春秋过渡的时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随机森林 mODIS L1B 250m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
下载PDF
郑州市三年秋冬季霾过程中PM_(2.5)组分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3
7
作者 和兵 徐艺斐 +3 位作者 袁明浩 赵长民 王申博 张瑞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09,共8页
评估颗粒物组分及来源的年际变化特征,可为政府制定下一步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指导。该文利用PM_(2.5)组分在线仪器于2017-2020年(每年11月-次年2月)在郑州市开展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的连续观测,并将霾污染过程划分为本地积聚过... 评估颗粒物组分及来源的年际变化特征,可为政府制定下一步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指导。该文利用PM_(2.5)组分在线仪器于2017-2020年(每年11月-次年2月)在郑州市开展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的连续观测,并将霾污染过程划分为本地积聚过程和传输增长过程。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气溶胶(硝酸根、硫酸根和铵根)是本地积聚和传输增长污染过程中PM_(2.5)的主要来源,硝酸根的占比最高(21.3%~40.4%),并且其贡献在不同类型霾污染过程中均呈逐年增大趋势。传输增长过程(9.1%~19.3%)中硫酸根的占比高于本地积聚过程(4.3%~13.3%)。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法解析PM_(2.5)来源发现,生物质源(5.7%~9.2%)和工艺过程源(3.0%~6.1%)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机动车源的贡献逐年上升(4.0%~6.1%),燃煤源的贡献居高不下(24.1%~36.4%)。本地积聚过程中的机动车、扬尘和燃煤的贡献分别为4.7%、5.4%和34.9%均高于传输增长过程的3.3%、4.4%和30.2%。综上,郑州市秋冬季霾污染过程中硝酸根是PM_(2.5)中的首要组分并且占比逐年增大。机动车源的贡献逐年上升,本地积聚过程中PM_(2.5)受机动车、扬尘和燃煤的影响高于传输增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化学组分 二次无机气溶胶 年际变化 正定矩阵因子法
下载PDF
基于MCD19-A2数据和GWR模型的2011-2020年中国大气PM_(2.5)质量浓度反演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一土 夏楠 +2 位作者 周子钰 朱沛玥 全伟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191,共8页
为探究MODIS高时空分辨率气溶胶产品数据在长时间序列下对于反演中国陆地PM_(2.5)质量浓度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基于MCD19-A2数据研究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降水、风速等... 为探究MODIS高时空分辨率气溶胶产品数据在长时间序列下对于反演中国陆地PM_(2.5)质量浓度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基于MCD19-A2数据研究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降水、风速等8个气象要素为辅助变量建立反演PM_(2.5)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并分析中国陆地PM_(2.5)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时空分布基本符合“西低东高、逐年下降”的规律且10 a间AOD值存在较大季节差异,春季(0.294)>夏季(0.262)>冬季(0.223)>秋季(0.194)。2)利用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expansion coefficient,VIF)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建立并分析2011-2020年GWR模型,发现建模集决定系数均大于0.760,验证集决定系数均大于0.740,且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070μg/m3,模型拟合效果良好。3)将GWR模型预测的PM_(2.5)浓度值分别通过样条函数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和自然邻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发现4种插值方法决定系数均大于0.910,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030μg/m3,插值结果十分可靠,并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所提供的“1km高质量中国PM_(2.5)分布”数据一致。该研究表明结合MCD19-A2数据与GWR模型反演PM_(2.5)浓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反演 气溶胶光学厚度 Pm_(2.5) mCD19-A2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陆地
下载PDF
Himawari-8气溶胶变分同化对PM_(2.5)污染模拟的改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二昌 麻金继 +2 位作者 吴文涵 杨光 郭金雨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9-72,共14页
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Himawari-8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能够估算空间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的近地表PM_(2.5)浓度。基于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将AOD估算得到的PM_(2.5)资料同化进入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中,通过控制实验与同化实验的对... 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Himawari-8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能够估算空间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的近地表PM_(2.5)浓度。基于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将AOD估算得到的PM_(2.5)资料同化进入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中,通过控制实验与同化实验的对比与分析,探讨了AOD估算得到的PM_(2.5)资料同化对PM_(2.5)污染模拟的改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AOD估算得到的PM_(2.5)资料同化能够改进PM_(2.5)污染模拟效果;(2)PM_(2.5)污染模拟改进效果存在时空差异。此外,与其他研究中使用AOD观测算子直接同化AOD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操作更加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模式 Himawari-8气溶胶光学厚度 Pm_(2.5)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同位素的珠三角PM_(2.5)中二次无机气溶胶来源解析
10
作者 温丽容 林勃机 +7 位作者 李婷婷 张子洋 张正恩 江明 周炎 张涛 李军 张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54-1662,共9页
二次无机气溶胶(SIA,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是PM_(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形成是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二次无机气溶胶主要包括硫酸根、硝酸根和铵根离子,其来源广、生成途径复杂,识别其来源存在一定的挑战。最近... 二次无机气溶胶(SIA,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是PM_(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形成是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二次无机气溶胶主要包括硫酸根、硝酸根和铵根离子,其来源广、生成途径复杂,识别其来源存在一定的挑战。最近,基于稳定同位素(δ^(34)S-SO_(4)^(2−)、δ^(15)N-NO_(3)^(−)、δ^(18)O-NO_(3)^(−)、δ^(15)N-NH_(4)^(+))的源解析方法被应用到相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选取珠三角鹤山大气超级站作为研究地点,开展了为期1年的大气PM_(2.5)样品采集,在分析了70个样品的水溶性离子、痕量金属元素、有机碳、无机碳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37个大气PM_(2.5)样品,分析了相应的δ^(34)S-SO_(4)^(2−)、δ^(15)N-NO_(3)^(−)和δ^(18)O-NO_(3)^(−)、δ^(15)N-NH_(4)^(+)同位素值,结合稳定同位素平衡和优化的贝叶斯模型进行源解析,定量了各污染源对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39.8μg∙m^(−3)。PM_(2.5)中SIA占比年均29.8%,呈现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二次污染程度较2013年明显下降;年均各SIA对颗粒质量浓度贡献顺序为硫酸根>硝酸根>铵根。δ^(34)S-SO_(4)^(2−)值范围为1.8‰-9.6‰,平均值为4.5‰±1.7‰。源解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燃煤、燃油、生物成因硫排放对鹤山SO_(4)^(2−)分别贡献了41.8%、32.9%、25.3%。δ^(15)N-NO_(3)^(−)范围为0.8‰-8.3‰,平均值为4.7‰±2.0‰。贝叶斯源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排放是鹤山NO_(3)^(−)最主要来源,年均贡献率达到41.6%,其余污染源年均贡献率排序为,生物质燃烧(BB)>汽油车>船舶>土壤微生物,贡献率依次为20.9%、15.6%、13.9%、8.0%。将各SIA浓度与对应的源解析结果合并,结果表明非化石源对总SIA贡献最大,为37.2%,其次为燃煤源及燃油源,分别为35.6%、27.2%。排放清单法可能低估了非化石源对SIA的贡献,在珠三角地区低估值约为10%。清洁大气时期燃油对SIA的贡献显著高于轻度污染与重度污染时期,最高可达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Pm_(2.5) 二次无机气溶胶 氮同位素 硫同位素 贝叶斯模型
下载PDF
2.5 m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消光筒温度控制
11
作者 潘聪 叶宇 +1 位作者 顾伯忠 帅雨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5-182,共8页
2.5 m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消光筒会接收来自主焦点处的热辐射,加热镜筒内空气,产生随机湍流,降低视宁度,影响望远镜成像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满足2.5 m望远镜温控指标要求,设计Smith自抗扰控制器(ADRC-Smith),利用自抗扰控制结合Smit... 2.5 m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消光筒会接收来自主焦点处的热辐射,加热镜筒内空气,产生随机湍流,降低视宁度,影响望远镜成像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满足2.5 m望远镜温控指标要求,设计Smith自抗扰控制器(ADRC-Smith),利用自抗扰控制结合Smith预估算法实现对消光筒壁面温度的精确控制。首先,建立消光筒温控系统模型,给出ADRC-Smith控制器的结构和调参方法;其次,对消光筒温控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控制器的可行性;最后,搭建消光筒温控系统,实验验证控制器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ADRC-Smith控制器可以将消光筒壁面温度控制在环境温度2℃内,对应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约为59 s和173 s,跟随误差约为0.14℃。研究表明,ADRC-Smith控制器可以提高2.5 m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消光筒温控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 m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 消光筒 温度控制 自抗扰控制器 Smith预估器
下载PDF
Composition, source, mass closure of PM_(2.5) aerosols for four forests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46
12
作者 Li Li Wu Wang +6 位作者 Jialiang Feng Dongping Zhang Huaijian Li Zeping Gu Bangjin Wang Guoying Sheng Jiamo F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05-412,共8页
PM2.5 aerosols were collected in forests along north latitude in boreal-temperate, temperate,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climatic zones in eastern China, i.e.,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CB), Dongping National ... PM2.5 aerosols were collected in forests along north latitude in boreal-temperate, temperate,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climatic zones in eastern China, i.e.,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CB), Dongping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Chongming Island (CM), Dingh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DH), Jianfengling Nature Reserve in Hainan Island (HN).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organic carbon (OC), elemental carbon (EC),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 as well as concentrations of ten inorganic ions (F?, Cl?, NO3?, SO42?, C2O42?, NH4+, Na+, K+, Ca2+, Mg2+) were determined. Aerosol chemical mass closures were achieved. The 24-hr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were 38.8, 89.2, 30.4, 18 μg/m3 at CB, CM, DH and HN, respectively. Organic matter and EC accounted for 21%–33% and 1.3%–2.3% of PM2.5 mass, respectively. The sum of three dominant secondary ions (SO42-, NO3-, NH4+) accounted for 44%, 50%, 45% and 16% of local PM2.5 mass at CB, CM, DH and HN, respectively. WSOC comprised 35%–65% of OC. The sources of PM2.5 include especially important regional anthropogenic pollutions at Chinese fores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aerosols FORESTS OC/EC WSOC inorganic ions
下载PDF
Using Hourly Measurement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in PM_(2.5)during Haze and Fog in Hangzhou, China 被引量:15
13
作者 Roeland Cornelis JANSEN SHI Yang +5 位作者 CHEN Jianmin HU YunJie XU Chang HONG Shengmao LI Jiao ZHANG M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427-1434,共8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th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SIA) species ammonium,NH4+,nitrate,NO3-,and sulfate,SO24-,during haze and fog events using hourl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measured at a suburba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th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SIA) species ammonium,NH4+,nitrate,NO3-,and sulfate,SO24-,during haze and fog events using hourl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measured at a suburban site in Hangzhou,China.A total of 546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tween 1 April and 8 May 2012.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as clear,haze or fog depending on visibil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RH).The contribution of SIA species to PM2.5 mass increased to ~50% during haze and fog.The mass contribution of nitrate to PM2.5 increased from 11% during clear to 20% during haze episodes.Nitrate mass exceeded sulfate mass during haze,while near equal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fog episodes.The role of R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SIA and visibility was examined,with optimal correlation at 60%-70% RH.The total acidity during clear,haze and fog periods was 42.38,48.38 and 45.51 nmol m-3,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sulfate,nitrate and chloride were not neutralized by ammonium during any period.The nitrate to sulfate molar ratio,as a function of the ammonium to sulfate molar ratio,indicated that nitrate formation during fog started at a higher ammonium to sulfate molar ratio compared to clear and haze periods.During haze and fog,the nitrate oxidation ratio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1.6-1.7,while the sulfur oxidation ratio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1.2-1.5,indicating that both gaseous NO2 and SO2 were involved in the reduced vi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Pm2.5 Yangtze River Delt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Hourly PM<sub>2.5</sub>and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from MODIS Sensors on Terra and Aqua 被引量:1
14
作者 Minho Kim Xingyou Zhang +1 位作者 James B. Holt Yang Liu 《Health》 2013年第10期8-13,共6页
Recent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measurements by satellite sensor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less than 2.5 μm (PM2.5). Howeve... Recent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measurements by satellite sensor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less than 2.5 μm (PM2.5).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in this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stimates of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OD measurements provided by two NASA satellites (Terra and Aqua) across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during 2005. We found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both satellite sensors provided more AOD coverage than the use of either satellite sensor alone,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OD measurements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varied substantially by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that this correlation was stronger in the summer and fall than that in the winter and 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Optical Depth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TERRA AQUA Pm2.5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下载PDF
Interplay between microglia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15
作者 Miaoping Zhang Chunmei Liang +2 位作者 Xiongjin Chen Yujie Cai Lili Cu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718-1727,共10页
Alzheimer s disease,among the most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is chara cterized by progressive cognitive impairment.At present,the Alzheimer’s disease main risk remains genetic ris ks,but major environmental ... Alzheimer s disease,among the most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is chara cterized by progressive cognitive impairment.At present,the Alzheimer’s disease main risk remains genetic ris ks,but major environmental fa ctors are increasingly shown to impact Alzheimer’s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Microglia,the most important brain immune cells,play a central role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are considered environmental and lifestyle"sensors."Factors lik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modern lifestyles(e.g.,chronic stress,poor dietary habits,sleep,and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 rs)can cause neuroinflammato ry responses that lead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via microglial functioning and phenotypic regulation.However,the specif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facto rs and microglia in Alzheimer’s disease are unclear.Herein,we:discuss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chronic stress,gut micro biota,sleep patterns,physical exercise,cigarette smoking,and caffeine consumption on microglia;consider how un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influence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Alzheimer’s disease;and present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a healthy lifestyle.Toward intervening and controlling these environmental risk fa ctors at a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stage,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microglia in Alzheimer’s disease development,and to rgeting strategies to to rget microglia,co uld be essential to future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chronic stress environmental factor gut microbiota mICROGLIA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diameter<2.5μm
下载PDF
北京市2.5μm小颗粒大气气溶胶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圣杰 陈莎 袁波祥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3,共4页
对北京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 2 .5 μm小颗粒进行了初步研究 ,采用多元素同时测定及化学质量平衡法对其进行解析 .
关键词 化学质量平衡法 电感耦合集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5μm小颗粒 大气气溶胶 大气污染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大兴6种常见绿化树种吸附PM_(2.5)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斌 鲁绍伟 +3 位作者 李少宁 陈波 马成东 李琛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该文以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6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PM_(2.5)吸附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油松和白皮松最大,其次为柳树、五角枫,杨树和银杏最... 该文以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6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PM_(2.5)吸附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油松和白皮松最大,其次为柳树、五角枫,杨树和银杏最小,且针叶树种PM_(2.5)吸附能力强于阔叶树种;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均值:4月在(0.008±0.002)^(0.053±0.008)μg/cm2之间、5月在(0.010±0.001)^(0.067±0.017)μg/cm2之间、6月在(0.014±0.001)^(0.328±0.073)μg/cm2之间,从不同月份看,表现为6月(0.093±0.124)μg/cm2>5月(0.031±0.023)μg/cm2>4月(0.027±0.019)μg/cm2;油松、白皮松叶表面凹凸不平,粗糙度较大,且气孔密集,开度较大,从而致使其吸附PM_(2.5)能力最强;而杨树、银杏、五角枫叶表面光滑,气孔较少,颗粒物不易附着,且因蜡质的疏水特性,对植物表面具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其吸附PM_(2.5)能力较弱;此外,叶表面存在绒毛有利于植物叶片吸附PM_(2.5)等颗粒物。因此,在绿化造林时可优先考虑种植叶表面粗糙、有绒毛存在的针叶树种,将更有利于PM_(2.5)等颗粒物的吸收,从而提高植物的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_(2.5) 叶表面微形态特征 气溶胶再发生器
下载PDF
一种基于差值指数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海英 冯仲科 冯海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12-3016,共5页
从分析对颗粒物PM_(2.5)敏感的光谱特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指数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新方法。使用Avafield-1光谱仪(测量范围300~1 100nm)测量了典型地物植被、土壤在不同的颗粒物PM_(2.5)污染条件下的光谱曲线,发现颗粒物使... 从分析对颗粒物PM_(2.5)敏感的光谱特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指数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新方法。使用Avafield-1光谱仪(测量范围300~1 100nm)测量了典型地物植被、土壤在不同的颗粒物PM_(2.5)污染条件下的光谱曲线,发现颗粒物使得植被和裸土的光谱曲线在红光波段反射率增加,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下降,且其变化量较为稳定,因此使用对颗粒物敏感的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构建差值指数(difference index,DI)以表征颗粒物PM_(2.5)的浓度变化。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选择TM影像,求取差值指数,结合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提供的PM_(2.5)逐时数据,反演了北京市的颗粒物PM_(2.5)的浓度。结果表明,2016年3月1日(监测站PM_(2.5)浓度均值为105.8)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为0.796,精度表现良好,12月14日(监测站PM_(2.5)均值为15.8)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为0.628,即颗粒物污染程度较低情况下,差值指数模型预测精度低于颗粒物污染程度较高的情况,分析原因是颗粒物浓度较低时,由颗粒物引起的地物光谱特征变化比较不明显,造成差值指数模型精度较低。由于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严重污染时,获取的遥感影像质量较差,影响颗粒物浓度反演,因此该方法适合轻度、中度污染情况下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该方法获取污染数据简单,反演结果空间分辨率较高(30m),且可根据需要选取包含敏感波段数据的遥感影像用以获取不同时间、空间分辨率的颗粒物PM_(2.5)浓度分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μm颗粒物 差值指数 光谱特征 遥感反演
下载PDF
高剂量PM2.5诱导卵清蛋白致哮喘小鼠肺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佳莉 王莹 陈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诱导卵清蛋白(OVA)致哮喘小鼠肺损伤的程度。方法雄性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VA哮喘组、(1、5、15)mg/m L PM2.5处理的OVA哮喘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Gimsa染色...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诱导卵清蛋白(OVA)致哮喘小鼠肺损伤的程度。方法雄性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VA哮喘组、(1、5、15)mg/m L PM2.5处理的OVA哮喘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Gimsa染色观察白细胞数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10的含量;实时定量PCR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表达的T盒(T-bet)、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叉头盒P3(FOXP3)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VA哮喘组小鼠的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增大,且出现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BALF中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白细胞数目增多;与OVA哮喘组相比,15 mg/m L PM2.5诱导的哮喘小鼠上述变化极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OVA哮喘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10显著降低,而IL-17显著增加;与OVA哮喘组相比,15 mg/m L PM2.5处理的OVA哮喘组IFN-γ、IL-10含量显著减少,而IL-17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OVA哮喘组小鼠PBMC中TLR4、NF-κB表达量明显增加,与OVA哮喘组相比,15 mg/m L PM2.5处理OVA哮喘组TLR4、NF-κB表达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OVA哮喘组小鼠T-bet和FOXP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RORγt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OVA哮喘组相比,15 mg/m L PM2.5处理OVA哮喘组小鼠T-bet和FOXP3蛋白水平极显著降低,而RORγt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15 mg/m L PM2.5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OVA诱发的哮喘和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 哮喘 肺损伤 Toll样受体4(TLR4) 核因子κB(NF-κB)
下载PDF
基于PCA模型的苏州市古城区PM2.5来源解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邹丛阳 蒋妮姗 李兆堃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4,共5页
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对苏州市古城区南门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18个月次的同步采样观测,并测定了其中SO_4^(2-)、NO_3^-、NO_2^-、NH_4^+和CN的浓度水平,利用PCA方法对该区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解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古城区PM... 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对苏州市古城区南门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18个月次的同步采样观测,并测定了其中SO_4^(2-)、NO_3^-、NO_2^-、NH_4^+和CN的浓度水平,利用PCA方法对该区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解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古城区PM2.5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源、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从季节上看,由于供暖等原因,冬季燃煤源对PM2.5的贡献率有显著提升;工业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率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由于苏州市古城区内已没有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和化工企业,并且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和秸秆焚烧,所以外地输入源是工业污染源、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化工源的主要和直接供给者;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古城区本地主要污染源,因此有效减少机动车的贡献率,对于改善古城区空气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5 PCA 苏州 化学组成 来源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