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expression of proteasome 26S subunit non-ATPase 6 protein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被引量:1
1
作者 Zhong-Qing Tang Yu-Lu Tang +4 位作者 Kai Qin Qi Li Gang Chen Yu-Bin Huang Jian-Jun Li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4年第11期1282-1289,共8页
BACKGROUND Currently,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poses a continuing,significant health challenge,but the relationship has yet to be established between ICC and the proteasome 26S subunit non-ATPase 6(PSMD6).AI... BACKGROUND Currently,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poses a continuing,significant health challenge,but the relationship has yet to be established between ICC and the proteasome 26S subunit non-ATPase 6(PSMD6).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SMD6 in ICC.METHOD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PSMD6 gene on the growth of ICC cell lines was analyzed using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knockout screening technology.Forty-two paired specimens of ICC and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were collected.PSMD6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validate PSMD6 expression level,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CC patients’various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PSMD6 gene was found to be essential for the growth of ICC cell lines.PSMD6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overexpressed in ICC tissues(P<0.001),but show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patient age,gender,pathological grade,or tumor-node-metastasis stage(P>0.05).CONCLUSION PSMD6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ICC cells,thus playing a pro-oncogenic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Proteasome 26s subunit non-ATPase 6 Immunohistochemistry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knockout screening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Is 26S proteasome non-ATPase regulatory subunit 6 a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2
作者 Yong-Zhi Zhuang Li-Quan Tong Xue-Ying Su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4年第11期1219-1224,共6页
In this editorial we comment on the article by Tang et al published in the recent issue of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Drug therapy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poses an enormous challenge since only a smal... In this editorial we comment on the article by Tang et al published in the recent issue of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Drug therapy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poses an enormous challenge since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demonstrate beneficial responses to therapeutic agents.Thus,there has been a sustained search for novel molecular targets for iCCA.The study by Tang et al evaluated the role of 26S proteasome non-ATPase regulatory subunit 6(PSMD6),a 19S regulatory subunit of the proteasome,in human iCCA cells and specimens.The authors employed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knockout screen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with the computational CERES algorithm,and analyzed the human protein atlas(THPA)database and tissue microarrays.The results show that PSMD6 is a gene essential for the proliferation of 17 iCCA cell lines,and PSMD6 protein was overexpressed in iCCA tissues without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PSMD6 may play a promoting role in iCCA.The major limitations and def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lack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CRISPR knockout screening,in vivo experiments,and a discussion of plausible mechanistic cues,which,therefore,dampe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verify PSMD6 as a molecular target for developing novel therapeutics for iCCA.In addition,the editorial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and recently emerging immunotherapy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CCA,development of proteasome inhibitors for cancer therapy,and advantages of CRISPR screening technology,computational methods,and THPA database as experimental tools for fighting cancer.We hope that these comments may provide some clues for those engaged in the field of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to iC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ANGIOCARCINOMA 26s proteasome non-ATPase regulatory subunit 6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ies Proteasome inhibitors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下载PDF
2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酵母菌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丽丽 陈存社 郭凤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9-51,共3页
利用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从葡萄、苹果、梨、枣、黄豆酱、酸菜、荔枝、橙子、干酵母、自发粉中分离得到18株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分别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测定其26SrDNA序列,并与基因库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经鉴定5株为... 利用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从葡萄、苹果、梨、枣、黄豆酱、酸菜、荔枝、橙子、干酵母、自发粉中分离得到18株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分别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测定其26SrDNA序列,并与基因库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经鉴定5株为酿酒酵母菌、4株为季氏毕赤氏酵母菌、4株为东方伊萨酵母菌、1株为陆生伊萨酵母菌、1株为葡萄有孢汉逊酵母菌、1株为鲁氏接合酵母菌、1株为美极梅奇酵母菌、1株为发酵假丝酵母菌。结果表明,本试验方法可以实现酵母菌种级水平鉴定,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及工业化生产中酵母菌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26s RDNA 鉴定
下载PDF
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其2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珏锋 陈建明 +3 位作者 陈法军 郑许松 陈列忠 俞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11-2216,共6页
【目的】类酵母菌(Yeast-Like-Symbiots,YLS)是存在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腹部的一种共生菌,分离获得该共生菌的离体菌株,并鉴定其种属,对于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运用卵块离体培养的方法、采用... 【目的】类酵母菌(Yeast-Like-Symbiots,YLS)是存在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腹部的一种共生菌,分离获得该共生菌的离体菌株,并鉴定其种属,对于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运用卵块离体培养的方法、采用改进后的培养基配方,从褐飞虱体内分离到两株共生菌。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测定离体菌株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属。【结果】所得菌株与解脂假丝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嗜盐梗孢酵母(Sterigmatomyces halophilu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100%和99.8%。【结论】证明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可进行离体培养,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存活。同时也验证了褐飞虱菌胞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类酵母菌,类酵母共生菌为混合物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类酵母 离体培养 26s RDNA 解脂假丝酵母 嗜盐梗孢酵母
下载PDF
基于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的15株白地霉分子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凯 刘光全 +2 位作者 李金霞 姚粟 程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9-362,共4页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接近Galactomyces geotrichum NRRLY-17569T,与其同源性为96.3%~98.3%。15株白地霉26S rRNA基因D1/D2区序列显著不同于地霉属的模式种及其它种,可能代表地霉属的两个新种,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分类 系统学 26s RRNA基因 D1/D2区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荣 马延超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大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运动0.5小时组、运动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2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6小时组,每组6... 目的:探讨一次大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运动0.5小时组、运动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2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6小时组,每组6只。运动方式采用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速度为25m/min,坡度为5%,运动时间分别为0.5小时和1小时。运动后按每组规定时间取材大鼠腓肠肌,观察其3-甲基组氨基酸(3-MH)含量、26S蛋白酶体活性和26S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运动(0.5小时和1小时)后即刻和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3-MH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其中运动0.5小时即刻值最高。(2)运动0.5小时即刻、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26S蛋白酶体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3)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26S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其它时间点却低于安静对照组。结论:运动后26S蛋白酶体活性增高可能促使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增强,其活性受亚基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运动 骨骼肌 收缩蛋白降解 26s蛋白酶体活性
下载PDF
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庆荣 余佩芝 +6 位作者 张帆 李玉齐 杨曙 莫贤毅 莫凯岚 丁颖 陈斯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42℃热疗的Hep G2肝癌细胞系模型,评价不同热疗持续时间(0、3、6、12、24 h)对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热疗导致Hsp90α和26S蛋白酶体的影响进行... 目的探讨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42℃热疗的Hep G2肝癌细胞系模型,评价不同热疗持续时间(0、3、6、12、24 h)对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热疗导致Hsp90α和26S蛋白酶体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热疗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F=28.958,P<0.001),且热疗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强(F=621.704,P<0.001);热疗导致胞内Hsp90α表达量增加(F=27.403,P=0.035),26S蛋白酶体表达量明显降低(F=164.174,P<0.001),活性也下降(F=133.043,P<0.001);干扰HSP90α后,26S蛋白酶体也减少(F=180.231,P<0.001)。结论随着热疗时间延长,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热应激和ROS共同导致蛋白持续变性而消耗HSP90,使没有足够的HSP90对26S蛋白酶体组装和稳定导而导致变性蛋白蓄积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使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 26s蛋白酶体 氧化应激 热疗
下载PDF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与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 被引量:21
8
作者 于晓敏 蓝兴国 李玉花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短命调控蛋白的有选择性降解,其中一种重要的降解方式就是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泛素(ubiquitin)和26S蛋白酶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被降解的蛋白会通过E1-E2-E3酶接合反应由Ub进行标记,随后标...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短命调控蛋白的有选择性降解,其中一种重要的降解方式就是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泛素(ubiquitin)和26S蛋白酶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被降解的蛋白会通过E1-E2-E3酶接合反应由Ub进行标记,随后标记蛋白会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自交不亲和反应也正是通过此途径实现的,ARC1(armrepeatcontaining1)和SCFs(skp1-cul1-F-box-proteins)作为E3s分别在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和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中起作用。本文综述了就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及其在自交不亲和反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s蛋白酶体 蛋白质水解 泛素 自交不亲和性
下载PDF
慢性氧化应激诱导兔动脉粥样硬化对蛋白酶体26S及20S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谭春江 谭宁锋 +4 位作者 陈文列 沈双宏 蔡晶 杜建 李玉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氧化应激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对蛋白酶体26S及20S活性的影响,以及与泛素/泛素蛋白结合物(Ub/UPC)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雄性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共饲养12周。检测26S及20S的活性,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氧化应激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对蛋白酶体26S及20S活性的影响,以及与泛素/泛素蛋白结合物(Ub/UPC)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雄性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共饲养12周。检测26S及20S的活性,观察腹主动脉的病理变化、Ub/UPC的表达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结果成功诱导了AS模型,H组的20S的活性比N组明显增高(P<0.01),而26S的活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UPC在H组的表达比N组明显增强。结论慢性氧化应激状态下,20S的活性明显增强,Ub/UPC大量聚集,可能在AS的病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26s和20S的活性影响 泛素/泛素蛋白结合物
下载PDF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15
10
作者 许传俊 李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5-643,共9页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植物蛋白降解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如花...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在植物蛋白降解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如花和胚的发育、光形态建成、植物生长物质等几乎所有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主要对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精确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26s蛋白酶体 植物 光形态建成 花发育 胚发育 植物生长物质
下载PDF
植物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海杰 陈雄庭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7-132,共6页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最重要的、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由泛素激活酶、泛素结合酶、泛素蛋白连接酶和26S蛋白酶体组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众多生理过程,如植物激素信号、光形态...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最重要的、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由泛素激活酶、泛素结合酶、泛素蛋白连接酶和26S蛋白酶体组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体内的众多生理过程,如植物激素信号、光形态建成、自交不亲和反应和细胞周期等。就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以及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26s蛋白酶体 植物激素 光形态建成 自交不亲和反应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植物泛素/26S蛋白酶体通路的生理功能和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启芳 邹琦 王玮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9,共7页
介绍泛素/26S蛋白酶体通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并对其同源异形性及在植物激素信号、抗病和衰老、光形态建成、植物逆境信号转导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26s蛋白酶体 泛素 植物激素 光形态建成 分子生物学研究 信号转导 生理功能 抗病 最新进展 逆境
下载PDF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锴栋 袁长春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9-1228,共10页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一种蛋白高效降解途径,主要负责真核细胞内蛋白的选择性降解。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蛋白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本文介绍了泛素/26S蛋...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是一种蛋白高效降解途径,主要负责真核细胞内蛋白的选择性降解。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蛋白连接酶E3将靶蛋白泛素化,泛素化的蛋白最后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本文介绍了泛素/26S蛋白体介导的特异性蛋白质降解途经,并对其在植物激素信号、光形态建成、植物衰老、自交不亲和反应、细胞周期调控、花的发育、生物钟节律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26s蛋白酶体 植物生长发育
下载PDF
水稻杂种超亲表达26S蛋白酶体亚基基因OsHL1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义平 陈学峰 +2 位作者 熊建华 华扬 李阳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9-493,共5页
运用DDRT PCR分离获得水稻杂种一代超亲表达的cDNA片段。以此序列在日本晴cDNA全长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 ,检索到一个功能未知的全长cDNA ,有 16 90bp,命名为OsHL1,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位于 3号染色体上R2 393和MRG4 5 4 8之间。序列分析表... 运用DDRT PCR分离获得水稻杂种一代超亲表达的cDNA片段。以此序列在日本晴cDNA全长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 ,检索到一个功能未知的全长cDNA ,有 16 90bp,命名为OsHL1,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位于 3号染色体上R2 393和MRG4 5 4 8之间。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与日本晴编码 2 6Sproteasomeregulatoryparticlenon ATPasesubunit5基因片段的序列同源性为97%。其中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ORF) ,编码 4 4 3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高度保守区。RT PCR显示OsHL1基因的表达受到ABA和MeJA处理下调。推测杂种的表现可能与 2 6S蛋白酶体亚基参与的信号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超亲表达 26s蛋白酶体亚基 OsHL1基因 基因克隆
下载PDF
2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开菲尔发酵液中的酵母菌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佳 武伟伟 李艳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7,共4页
利用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了内蒙古牧区传统开菲尔发酵液中的酵母菌,为筛选可发酵特色乳酒的酵母菌奠定基础。对所分离纯化得的酵母菌进行菌落特征和细胞显微形态区分,在形态鉴定基础上,选择代表菌进行26S r DNA D1/D2区序... 利用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了内蒙古牧区传统开菲尔发酵液中的酵母菌,为筛选可发酵特色乳酒的酵母菌奠定基础。对所分离纯化得的酵母菌进行菌落特征和细胞显微形态区分,在形态鉴定基础上,选择代表菌进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6株酵母菌,形态聚类为5类,经DNA提取、26S r DNA D1/D2区PCR扩增、酶切、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鉴定为5种分子类型的酵母菌,分别为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诞沫假丝酵母菌(Candida zeylanoides)、发酵毕赤酵母菌(Pichia fermentan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孢圆酵母菌(Torulaspora delbrueckii)。传统开菲尔发酵液中分离到的酿酒酵母,具有可发酵特色乳酒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开菲尔 酵母菌 26s RDNA序列分析 鉴定 乳酒
下载PDF
泽泻26S rDNA的扩增及酶切反应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志彤 郑伟文 肖华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PCR-RFLP技术对采集自福建、江西、四川3个地区5个泽泻样品的26S rDNA进行扩增和酶切分 析,并对其PCR扩增及酶切反应的条件进行一系列优化,建立了最优的PCR扩增及酶切反应体系,为泽泻栽培 种的分子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泽泻 26s RDNA PCR-RFLP
下载PDF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调节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美娇 张海玲 +4 位作者 徐香玲 张会新 姚琳 王全伟 张必弦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2,共5页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匮乏,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制约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的品质。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26Sproteasome pathway,UPP)通过特异性地降解泛素化修饰的蛋白质,介导了植物生长发...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匮乏,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制约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的品质。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26Sproteasome pathway,UPP)通过特异性地降解泛素化修饰的蛋白质,介导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方面,并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该文主要概述了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及其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26s蛋白酶体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26S蛋白酶复合体介导的蛋白降解对LTP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志安 谭银玲 +3 位作者 罗峻 黎海蒂 蔡文琴 李希成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 :观察 2 6S蛋白酶复合体介导的蛋白降解对大鼠海马LTP产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 2 6S蛋白酶复合体特异抑制剂和本室制备的 2 6S蛋白酶复合体抗体灌流海马脑片 ,观察海马CA1区通路LTP的诱导情况。 结果 :正常情况下 ,LTP诱出率为 86 ... 目的 :观察 2 6S蛋白酶复合体介导的蛋白降解对大鼠海马LTP产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 2 6S蛋白酶复合体特异抑制剂和本室制备的 2 6S蛋白酶复合体抗体灌流海马脑片 ,观察海马CA1区通路LTP的诱导情况。 结果 :正常情况下 ,LTP诱出率为 86 %。在 2 6S蛋白酶复合体抗体灌流脑片情况下 ,LTP诱出率显著下降 (18% ) ;在 2 6S蛋白酶复合体特异抑制剂lactacystin存在条件下 ,LTP诱出率也明显降低 (0 % )。结论 :本研究证明 2 6S蛋白酶复合体抗体及特异抑制剂能显著抑制LTP产生。这提示 ,2 6S蛋白酶复合体介导的蛋白降解过程在LTP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s蛋白酶复合体 蛋白降解 LTP 长时程增强 大鼠 海马 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海马
下载PDF
PCR技术检测棘阿米巴26S核糖体DNA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茜 谭峰 +4 位作者 李东 张洪勤 潘长旺 邢文鸾 刘启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棘阿米巴的26S核糖体DNA(26S rDNA,Rns),为早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提供方法。方法:分离培养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提取虫株基因组DNA,合成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棘阿米巴的26S核糖体DNA(26S rDNA,Rns),为早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提供方法。方法:分离培养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提取虫株基因组DNA,合成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部分26SrDNA序列。结果: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属于两种基因型,其中Acanthamoeba sp.CJY/s2株和Acanthamoeba sp.CJY/s株属于Rns T4基因型,Acastellanii Neff株属于Neff基因型。PCR扩增后,Acanthamoeba sp.CJY/s2和Acastellanii Neff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片段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为126 bp的特定扩增带,而Acanthamoeba sp.CJY/s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片段则未得到预期的扩增带。结论:用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可以有效扩增Acanthamoeba sp.CJY/s2和Acastellanii Neff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可以为部分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早期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棘阿米巴角膜炎 26s核糖体DNA
下载PDF
26S蛋白酶体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利 张卫国 +2 位作者 杨桂姣 闫八一 白丽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8-503,共6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逐步分化过程中26S蛋白酶体的作用。方法:贴壁分离获得的hBMSCs先经β-巯基乙醇(β-ME)预诱导24h,随后用视黄酸(RA)诱导3d,最后再用生长因子(GF,10μg/LbFGF、20μg/LNGF)持续培养3d...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逐步分化过程中26S蛋白酶体的作用。方法:贴壁分离获得的hBMSCs先经β-巯基乙醇(β-ME)预诱导24h,随后用视黄酸(RA)诱导3d,最后再用生长因子(GF,10μg/LbFGF、20μg/LNGF)持续培养3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诱导阶段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早期神经元标志物Tuj1、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分析不同诱导阶段26S蛋白酶体的表达变化。应用含26S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培养液(5μmol/LMG132、10μg/LbFGF、20μg/LNGF)作用于经β-ME/RA诱导后的细胞,NF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对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未诱导的hBMSCs几乎不表达nestin、Tuj1和NF;经β-ME/RA诱导后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和早期神经元标志物Tuj1表达率增高(34.41%±1.27%,27.79%±1.27%);经β-ME/RA/GF诱导后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F表达率迅速升高(56.72%±2.40%)。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结果证实,未诱导hBMSCs26S蛋白酶体表达水平较低;经β-ME/RA诱导后个别细胞26S蛋白酶体染色增强,26S蛋白酶体mRNA表达水平增至1.33倍;经β-ME/RA/GF诱导后26S蛋白酶体深染细胞增多,26S蛋白酶体mRNA表达水平增至1.77倍。应用26S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后,NF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降低(37.59%±1.52%)。结论:hBMSCs在β-ME/RA/GF诱导下可逐步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26S蛋白酶体在诱导过程中表达水平逐步增高,26S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抑制hBMSCs向成熟神经元分化,提示26S蛋白酶体可能参与诱导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成熟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6s蛋白酶体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