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eocystis globosa核糖体大亚基(28SrDNA)的序列分析与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泽民 章群 +3 位作者 谢数涛 吕颂辉 韩博平 陈丽芬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共5页
对一株Phaeocystisglobosa的28SrDNA基因序列测定,共得到碱基大小为1795bp的两个序列片段,其中序列一的长度为970bp,序列二的长度为825bp。将Ph.globosa与Ph.antarctica和Prymnesiumpatelliferum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发现Ph.globosa与Ph.an... 对一株Phaeocystisglobosa的28SrDNA基因序列测定,共得到碱基大小为1795bp的两个序列片段,其中序列一的长度为970bp,序列二的长度为825bp。将Ph.globosa与Ph.antarctica和Prymnesiumpatelliferum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发现Ph.globosa与Ph.antarctica仅在序列二中有一个碱基插入/缺失,同源性为99.99%,而与Pr.patelliferum相比,有7处插入/缺失,碱基总变异率为6.13%;研究发现序列一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高度保守区和两个高变区;序列二中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高变区、一个保守区和一个高度保守区。对28SrDNA基因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DNA序列保守区在RNA二级结构上也非常保守,与DNA序列分析结果一致,都证明28SrDNA基因只适用于种以上水平的分类研究,不宜用于种间和种下水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南极棕囊藻 定鞭藻 28srdna RNA 二级结构
下载PDF
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冬梅 孟凡立 +3 位作者 王志坤 臧振源 孙晶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7,共5页
文章克隆并分析鳞翅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v)28S核糖体RNA基因(28SrDNA)全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食心虫28SrDNA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的28SrDNA同源性较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28SrDNA在大豆食心虫不同... 文章克隆并分析鳞翅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v)28S核糖体RNA基因(28SrDNA)全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食心虫28SrDNA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的28SrDNA同源性较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28SrDNA在大豆食心虫不同生育时期和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SrDNA基因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卵中表达量最低;在幼虫脂肪体和睾丸的表达量最高,中肠和卵巢的表达量最低。为进一步干扰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表达,将28SrDNA序列片段亚克隆到RNAi载体L4440中,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表达大豆食心虫28SrDNA dsRNA的RNAi载体L4440-28Sr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28srdna 基因克隆 RNA干扰
下载PDF
基于28SrDNA的蝗总科部分种类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小静 郑哲民 +3 位作者 赵玲 孙慧敏 许姝娟 李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0,75,共5页
基于分子系统学方面对蝗总科7科20种昆虫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该20种昆虫的核基因28SrDNA的部分片段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的摩门螽蟖和变色乌蜢作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50... 基于分子系统学方面对蝗总科7科20种昆虫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该20种昆虫的核基因28SrDNA的部分片段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的摩门螽蟖和变色乌蜢作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504bp序列中,有340个保守位点,161个变异位点,45个简约信息位点;G+C约占69.8%,A+T约占30.2%.分子系统树表明:蝗总科7科中槌角蝗科、网翅蝗科和剑角蝗科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其他科的分类地位基本与形态学分类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总科 28srdna 分子系统树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杉科、柏科的系统发生分析——来自28SrDNA序列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春香 杨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对杉科(Taxodiaceae)与柏科(Cupressaceaes.s.)的28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约630bp)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用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杉科与柏科构成一个单系群,支持将杉科、柏科(Sciadopi... 对杉科(Taxodiaceae)与柏科(Cupressaceaes.s.)的28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约630bp)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用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杉科与柏科构成一个单系群,支持将杉科、柏科(Sciadopitys除外)合并为一个科———广义柏科(Cupressaceaesensulato)的观点。在广义柏科中,Taiwania、Athrotaxis分别形成一支系;Metasequoia、Sequoia、Sequoiadendron关系较近,聚成一支系;Taxo dium、Glyptostrobus、Cryptomeria聚成一支系;柏科聚成一支系。这一分析结果与叶绿体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相吻合,但是由于28SrRNA基因的进化速率较慢,尚不能分辨上述各个支系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srdna 杉科 柏科 系统发生 替代速率
下载PDF
树木溃疡病病原真菌类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Ⅱ——Botryosphaeria属28S rDNA-PCR-RFLP和RAPD解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星耀 赵仕光 +2 位作者 吕全 贾秀贞 刘会香 《林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81,共7页
BotryosphaeriaCes.etdeNot .(无性阶段是DothiorellaSacc .)属病原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溃疡病的发生 ,在我国分布区域十分广泛。病原菌因较大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分子遗传分化 ,通过对来自 5个区 1 4个寄主种 (品种 )... BotryosphaeriaCes.etdeNot .(无性阶段是DothiorellaSacc .)属病原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溃疡病的发生 ,在我国分布区域十分广泛。病原菌因较大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分子遗传分化 ,通过对来自 5个区 1 4个寄主种 (品种 )的 30个菌株进行 2 8SrDNA PCR RFLP和RAPD解析 ,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都能扩增出稳定一致的 2 8SrDNA条带 ,6种内切酶不能区分该属内部的 2 8SrDNA差异。RAPD结果表现出该属丰富的多样性 (92 81 % ) ,在 0 845相似系数的水平上所有菌株被识别为 1 3类 ,其中有地理分化、寄主分化的表现 ,也有不表现地理、寄主分化的。从DNA水平上证实引起雪松溃疡病的病原为B .dothidea ,表明B .dothidea不仅能够寄生被子植物 ,还能寄生裸子植物 ,有非常宽阔的寄主范围。随机扩增引物K1 6和R1 4可以作为陕西菌株和湖南菌株与其它地区菌株区别的鉴别性引物。传统上认为苹果轮纹病菌 (B .berengerianadeNot.f.sp .piricola (Nose)KoganezawaetSakuma)为苹果干腐病菌 (B .berengerianabeNot.)的专化型 ,它们与杨树溃疡病原分属两个种。本试验分析表明这种分类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osphaeria属 树木溃疡 病原真菌 28srdna
下载PDF
基于28S rDNA序列构建侧耳属系统发育树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雪玲 姚一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5-350,共6页
通过对侧耳属18个分类单元的28S rDNA序列进行分析,构建了侧耳属较为完整的系统发育树。分子系统学资料显示:Coremiopleurotus组和侧耳属内单、二系菌丝系统分别为多系起源的;Pleurotus组单系菌丝种类、被划分在Tuberregium组的具核侧耳... 通过对侧耳属18个分类单元的28S rDNA序列进行分析,构建了侧耳属较为完整的系统发育树。分子系统学资料显示:Coremiopleurotus组和侧耳属内单、二系菌丝系统分别为多系起源的;Pleurotus组单系菌丝种类、被划分在Tuberregium组的具核侧耳和Lentodiellum组的P. levis能够分别与侧耳属内其他成员进行区分;红侧耳、P. calyptratus、P. opuntiae三者关系密切,而金顶侧耳应作为白黄侧耳的种下分类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学 28srdna 侧耳科 侧耳属 系统发育 真菌
下载PDF
一株野生香蘑属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性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红艳 孔维祎 +3 位作者 王竹青 孟德龙 丁强 王鸿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明确野外采集到的一株香蘑属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并为野生香蘑属真菌的人工驯化提供数据支持,利用ITS和28S rDNA的D1D2区序列测定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其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采集的香蘑属真菌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其... 为明确野外采集到的一株香蘑属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并为野生香蘑属真菌的人工驯化提供数据支持,利用ITS和28S rDNA的D1D2区序列测定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其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采集的香蘑属真菌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其菌落淡紫色,菌丝多分支,直径(3.5±1.5)μm,具锁状联合,菌丝常缠绕成菌丝束和菌丝球,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5℃,最佳pH8.0,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糖蜜、土豆浸粉和Fe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脸香蘑 ITS 28srdna 鉴定 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在毒死蜱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
8
作者 李艳丽 陈列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6,共6页
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染色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ITS)ITS1f-G... 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染色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ITS)ITS1f-GC/ITS2和28SrDNA U1-GC/U2引物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获得的指纹图谱利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计算样品的多样性指数(H),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ITS1f-GC/ITS2和U1-GC/U2扩增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施用后第7~60天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发生很大改变,且毒死蜱处理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主成分分析显示,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明显分在2个不同的区域,充分表明毒死蜱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迅速且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真菌群落结构 内转录间隔区 28srdna
下载PDF
原尾纲高级阶元系统学的分子佐证
9
作者 栾云霞 尹文英 +2 位作者 付荣恕 谢荣栋 杨毅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3,共6页
作为一类重要的低等六足动物,原尾虫的系统学仍然存在争议,文中测定分析了10种原尾虫(涉及蚖目、古蚖目和华蚖目3大类群的6科9属)的18SrDNA全序列(约2000bp)和28SrDNA部分序列(约400bp).以跳虫和双尾虫的代表物种作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 作为一类重要的低等六足动物,原尾虫的系统学仍然存在争议,文中测定分析了10种原尾虫(涉及蚖目、古蚖目和华蚖目3大类群的6科9属)的18SrDNA全序列(约2000bp)和28SrDNA部分序列(约400bp).以跳虫和双尾虫的代表物种作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Bayesian分析(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所获结果显著支持原尾虫的单系性;支持蚖目和古蚖目的单系性;华蚖科和富蚖科位于蚖目和古蚖目之外,并且两科各自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学 原尾纲 28srdna rDNA全序列 高级 最大简约法 分子系统树 最大似然法 原尾虫 测定分析 单系性 双尾虫 18S 动物 物种
下载PDF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金沙江德泽段鲶寄生撒氏虫属(Thaparocleidus)单殖吸虫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苗 李寄仟 +1 位作者 徐伟江 范丽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1-78,共8页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 Silurus asotus )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 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 Silurus asotus )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 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I3-1)、凶恶撒氏虫( T.asoti )、奇异撒氏虫( T.varicus )、大茎撒氏虫( T.magnicirrus )、变形撒氏虫( T.obscura )、多形撒氏虫( T.mutabilis )、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MG-2018)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研究结果表明:28S rDNA可作为撒氏虫属及属内种分类阶元的分子鉴定靶基因.撒氏虫属为非单系群;奇异撒氏虫( T.varicus )与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组成的进化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推测奇异撒氏虫为研究中引入的撒氏虫最原始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氏虫属 牛栏江 系统发育 28srdna 非单系群
下载PDF
浒苔(Ulva prolifera)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伟杰 缪晓翔 +4 位作者 何渊 韩红宾 王宗灵 穆新武 沈颂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7-494,共8页
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对于藻类分子鉴定与分类具有重要意义,而浒苔(Ulvaprolifera)作为形成我国黄海绿潮的主要物种,其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克隆还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扩增了浒苔的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 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对于藻类分子鉴定与分类具有重要意义,而浒苔(Ulvaprolifera)作为形成我国黄海绿潮的主要物种,其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克隆还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扩增了浒苔的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浒苔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为8948bp,其中18SrDNA1760bp,28SrDNA3259bp,ITS1205bp,5.8SrDNA160bp,ITS2176bp和IGS3388bp。对各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ITS1,ITS2和IGS序列对胞嘧啶具有明显的偏好性,而18SrDNA和28SrDNA序列对鸟嘌呤具有明显的偏好性。浒苔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的GC含量为54.12%,其中ITS1、ITS2和IGS序列的GC含量比保守序列的GC含量高,这表明内转录单元间隔区序列和基因间间隔区序列比保守序列变异率更高,进化速率更快。另外,IGS序列中发现大量简单的直接重复序列、串联重复序列、短对称序列和回文序列。浒苔核糖体基因簇单元全长序列可为其分类及分子鉴定提供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18SrDNA 28srdna ITS1 ITS2 5.8SrDNA IGS 核糖体基因簇
下载PDF
鲷无胄虫的描述及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
12
作者 周梓华 蔡星 丁雪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1-895,共5页
对寄生于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体表的鲷无胄虫(Anoplodiscus spari)进行了形态描述,并扩增了该虫的28S r DNA C1-D2区部分序列,构建了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树,探讨了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所获标本与Ogawa等的描... 对寄生于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体表的鲷无胄虫(Anoplodiscus spari)进行了形态描述,并扩增了该虫的28S r DNA C1-D2区部分序列,构建了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树,探讨了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所获标本与Ogawa等的描述基本一致,但交接管基部及末端位置略有不同:本研究标本的交接管基部始于支持器的下方、末端于支持器三分叉的中支略伸出,而Ogawa等的标本交接管基部靠近支持器三叉处、末端从三叉处延伸并略弯曲;无胄虫属(Anoplodiscus)为单系起源,隶属于指环虫目、四钩虫亚目、无胄虫科(Anoplodiscidae),无胄虫科是一独立的科,在分类地位上与四钩虫科(Tetraonchidae)互为姐妹群,与Udonellidae科和微沟科(Microbothriidae)的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鲷无胄虫 无胄虫科 28srdna 分类地位
下载PDF
长针线虫Longidorus pinus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13
作者 樊金玲 徐玉梅 +1 位作者 赵增旗 王建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基础上,结合18S和28S核糖体(r 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山西介休市枣树根际土样中的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雌虫热杀死后呈J型或C型,体长3 480~4 366μm,唇区明显缢缩,齿尖针70~82μm,导环距头前端31~3...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基础上,结合18S和28S核糖体(r 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山西介休市枣树根际土样中的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雌虫热杀死后呈J型或C型,体长3 480~4 366μm,唇区明显缢缩,齿尖针70~82μm,导环距头前端31~34μm,阴门位于体中部,尾短,圆锥形;雄虫未发现;1龄幼虫的替代口针插入齿托内部,尾短,圆锥形,齿尖针44μm,替代口针长度52μm。其鉴定代码为A23-B1-C23-D4-E1-F2-G23-H23-I1-J2-K6。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试验种群的18S和28S区序列与Longidorus pinus相应序列(18S:MF674014~MF674015;28S:MF674016~MF674019)在同一进化枝上,置信度分别达100%和96%。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将该种群鉴定为Longidorus pinus Xu,Ye,Wang&Zhao,2018。Longidorus pinus在枣树上首次报道,枣树为该线虫的新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针线虫属 形态学 系统发育 新寄主 18SrDNA 28srdna
下载PDF
Phylogeny of the subgenus Singhardina Mahmood (Hemiptera: Cicadellidae: Typhlocybinae: Typhlocybini) from China based on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gene sequences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蒙 黄敏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9-519,共11页
Fragments of nuclear ribosomal 28S rDNA D2 divergent domain, mitochondrial 16S rDNA, and COI partial genes of 15 species in the subgenus Singhardina Mahmood from China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Molecular phylogene... Fragments of nuclear ribosomal 28S rDNA D2 divergent domain, mitochondrial 16S rDNA, and COI partial genes of 15 species in the subgenus Singhardina Mahmood from China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maximum parsimony,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inference methods. Results from these methods revealed similar topologies with recognizable relationships among subclades.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four species groups of subgenus Singhardina Mahmood from China is discus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ghardina Mahmood forms a single lineage representing a monophyletic group. The Eurhadina (Singhardina) rubra species group newly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s likely the most basal species group within Singhardina Mahmood. The E. (Singhardina) robusta species group is the sister group of the E. (Singhardina) mamata species group. Molecular evidence supports including the E. (Singhardina) vittata species group in the E. (Singhardina) punjabensis species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IPTERA TYPHLOCYBINAE Eurhadina 28S rDNA 16S rDNA COI gene China
下载PDF
基于28S rDNA D2区序列的陕南凹缘菱纹叶蝉分子系统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金宏 孔卫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58-1364,共7页
为探讨陕南桑园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系统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对陕南7个主要蚕桑产区共132头凹缘菱纹叶蝉的28S rDNA基因D2区序列进行核苷酸多样性和遗传差异分析,同时研究单倍型之间的分子系统关系和网络进化图。结... 为探讨陕南桑园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系统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对陕南7个主要蚕桑产区共132头凹缘菱纹叶蝉的28S rDNA基因D2区序列进行核苷酸多样性和遗传差异分析,同时研究单倍型之间的分子系统关系和网络进化图。结果表明,总群体共存在多态性位点63个,单倍型8个,优势单倍型H_1占单倍型总数的74.2%,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群内变异占总组分的98.94%,差异不显著,且其基因流系数Nst和种群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2=0.019 7),说明各个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渐渗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缘菱纹叶蝉 28srdna基因 种群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研究及其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冯伟林 金群力 +5 位作者 范丽军 刘佳楠 沈颖越 宋婷婷 田芳 蔡为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5-432,共8页
覆土是影响双孢蘑菇产量、质量和出菇整齐度的重要因子,利用现代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快速、准确地对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进行检测,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群落与双孢蘑菇相互作用关系。测定了不同覆土的理化特性,应用PCR技术对不同覆土... 覆土是影响双孢蘑菇产量、质量和出菇整齐度的重要因子,利用现代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快速、准确地对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进行检测,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群落与双孢蘑菇相互作用关系。测定了不同覆土的理化特性,应用PCR技术对不同覆土材料提取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和真菌28S rDNA,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研究双孢蘑菇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覆土材料微生物群落的基因具有多样性,其中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存在差异,使用纯泥炭与粉碎稻草处理差异最大,相似性仅为62%;通过真菌28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粉碎稻草处理多样性指数最高,达3.576,但随着泥炭比例的提高,覆土处理中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相对减少;栽培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量、总产量可能与覆土中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 微生物群落 16SrDNA 28srd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尾蚴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春红 吕山 +11 位作者 张云 李石柱 熊孟韬 何志海 李志华 吴明寿 孙佳昱 任银本 陈春琼 顾琼 王云松 董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目的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种属分类地位。方法采集云南省祥云县拟钉螺和钉螺,压碎镜检采集螺软体腹足部组织,并观察其体内尾拗寄生情况。采用逸拗法采集拟钉螺寄生的不同形态尾拗,... 目的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种属分类地位。方法采集云南省祥云县拟钉螺和钉螺,压碎镜检采集螺软体腹足部组织,并观察其体内尾拗寄生情况。采用逸拗法采集拟钉螺寄生的不同形态尾拗,螺体组织和尾拗样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螺体内16S核糖体RNA(16S r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28S核糖体DNA(28S rDNA)基因及其体内寄生吸虫尾拗的NADH脱氢酶亚基1(ND1)、28S rfNA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样本螺和寄生吸虫种属。结果共检测拟钉螺样本382只,发现无叉形、双叉形、燕子形等3种形态吸虫尾拗,阳性率分别为20.94%(80/382)、3.40%(13/382)、7.07%(27/382)。基于16S rRNA、COI、28S rDNA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该拟钉螺与滇池德拉维螺(Delavaya dianchiensis)同源性较高、聚在同一个分支。基于ND1、28S rDNA4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无叉形尾拗吸虫属侧殖吸虫科,燕子形尾拗吸虫属孔肠科,双叉形尾拗吸虫可能为不同于中华血吸虫(Schistosoma sinensium)和勾形卵血吸虫(Schistosoma ovuncatum)的另一种血吸虫。结论初步了解了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种属分类,但更明确的分类关系和危害性等尚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 钉螺 吸虫 尾蚴 16SRRNA基因 COI基因 28srdna基因 ND1基因 血吸虫病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