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吸收过程中气相分压对Rayleigh对流传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瑞凯 张会书 +1 位作者 郑龙云 曾爱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3-924,共12页
界面浓度梯度导致的Rayleigh对流现象能够显著提高CO_(2)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然而目前该过程的传质强化机制尚未清晰。为探究Rayleigh对流传质过程的强化机制,本文以水吸收CO_(2)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激光诱导荧... 界面浓度梯度导致的Rayleigh对流现象能够显著提高CO_(2)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然而目前该过程的传质强化机制尚未清晰。为探究Rayleigh对流传质过程的强化机制,本文以水吸收CO_(2)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实现了不同气相CO_(2)分压条件下界面对流的可视化与定量测量。实验发现,界面平均浓度在对流发生的临界时刻会瞬间下降并在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形成后上升,最终的界面平均浓度会随着气相CO_(2)分压减小而减小;对流发生后,系统传质能力的提高分为两个阶段,涡量场在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形成前起主导作用,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形成后,系统传质能力的提高则是由涡量场与界面浓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形成后,不同系统的平均瞬时传质系数与平均涡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浓度场与速度场相互作用形成的涡量场在对流传质强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Rayleigh对流 传质 激光诱导荧光 粒子图像测速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particle dynamics in 2-D fluidized beds using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 被引量:6
2
作者 Thomas Hagemeier Christoph Roloff +1 位作者 Andreas Buck Evangelos Tsotsas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9-51,共13页
The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dynamics in fluidized bed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fostering an understanding of solid phase motion and its effect on particle properties in granulation processes, Commo... The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dynamics in fluidized bed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fostering an understanding of solid phase motion and its effect on particle properties in granulation processes,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such as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rely on the cross-correlation of illumination intensity and averaging procedures. It is not possible to obtain single particle velocities with such techniques. Moreover, the estimated velocities may not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local particle velocities in regions with high velocity gradients. Consequently, there is a need for devices and methods that are capable of acquiring individual particle veloc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 can be adapted to dense particulate flows. The approa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ouples high-speed imaging with an innovativ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for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mploys the Voronoi method to solve the assignment problem usually encountered in densely seeded fows. 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s are obtained as primary information, and these serve as the basis for calculating sophisticated quantities such as the solid-phase flow field, granular temperature, and solid volume fraction. We show that the consistency of individual trajectories is sufficient to recognize collision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dynamics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 Pseudo-2d Fluidized bed
原文传递
An Experimental Set-Up for the in Vitro Simulation of a Physiological Pulsatile Flow in the Abdominal Aorta
3
作者 Tiandong Lu Jiemin Zhan +1 位作者 Wei Su Wenqing Hu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CAS 2022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In vitro experimental set-up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investigating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pulsatile flow waveform in the abdominal aorta at various anatomic locati... In vitro experimental set-up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investigating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pulsatile flow waveform in the abdominal aorta at various anatomic location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se experimental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set-up to generate a physiological pulsatile flow for in vitro simulations of the abdominal aorta. The physiological flow was established by a computer-controlled peristaltic pump and the flow field in a circular straight pipe is measured under pulsatile flow conditions by a 2-dimension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system (2D-PIV).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 vitro experimental set-up provides a flow with a period of 2 s, a reasonable cross-section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an approximate inlet velocity profile that is close to the human abdominal aor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imension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System Abdominal Aorta Blood-Flow Experimental Set-Up Flow Field
下载PDF
Effect of scavenge port angles on flow distribu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wirl-loop scavenging in 2-stroke aircraft diesel engine 被引量:3
4
作者 Zheng XU Fenzhu JI +4 位作者 Shuiting DING Yunhai ZHAO Yu ZHOU Qi ZHANG Farong D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Swirl-Loop Scavenging(SLS)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2-stroke aircraft diesel engine because the involved swirl may not only benefit the scavenging process,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fuel atomization and combustion. T... Swirl-Loop Scavenging(SLS)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2-stroke aircraft diesel engine because the involved swirl may not only benefit the scavenging process,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fuel atomization and combustion. The arrangement of scavenge port angles greatly influences incylinder flow distribution and swirl intensity,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LS engine.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and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 are rarely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SLS,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experiment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imulation are adopted to obtain its swir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 of port angles on scavenging performance is discussed based on engine fired cycle simulation.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Reynolds Stress Turbulence model is accurate enough for in-cylinder flow simulation. Tangential and ax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as well as the scavenging performance,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geometric scavenge port angles ageom and βgeom . For reinforcement of scavenging on cross-sections and meridian planes, ageomvalue of27° and βgeom value of 60° are preferred, under which the scavenging efficiency reaches as high as 73.7%. Excessive swirl intens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SLS performance, 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a proper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troke Aircraft diesel engin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Scavenge port angles Swirl-Loop Scavenging(SLS)
原文传递
基于粒子群和二维Otsu方法的快速图像分割 被引量:25
5
作者 唐英干 刘冬 关新平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5,共4页
二维Otsu方法同时考虑了图像的灰度信息和像素间的空间邻域信息,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二维Otsu方法计算量大的特点,采用粒子群算法来搜索最优二维阈值向量.每个粒子代表一个可行的二维阈值向量,通过粒子群之间的协作来获得最... 二维Otsu方法同时考虑了图像的灰度信息和像素间的空间邻域信息,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二维Otsu方法计算量大的特点,采用粒子群算法来搜索最优二维阈值向量.每个粒子代表一个可行的二维阈值向量,通过粒子群之间的协作来获得最优阈值.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得到理想的分割结果,而且计算量大大减少,达到了快速分割的目的,便于二维Otsu方法的实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二维OTSU方法 粒子群
下载PDF
一种快速递归红外舰船图像分割新算法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天序 赵广州 +1 位作者 王飞 朱光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300,共6页
针对背景复杂、对比度低的红外舰船目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红外舰船图像分割的新算法.由于二维最大类间方差法不仅反映了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分布信息,还反映了邻域空间相关信息,因此有较好的抗噪能力.但是由于其解空间维数的增加,计算量... 针对背景复杂、对比度低的红外舰船目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红外舰船图像分割的新算法.由于二维最大类间方差法不仅反映了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分布信息,还反映了邻域空间相关信息,因此有较好的抗噪能力.但是由于其解空间维数的增加,计算量的变化是以指数增长的,而粒子群优化算法可实现高效并行、随机、自适应群体搜索.基于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类间方差局部递归分割方法,有利于实现红外图像的实时处理.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复杂背景下的其他红外目标图像的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舰船图像 二维最大类间方差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局部递归分割
下载PDF
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流动混合物模型与两相水力特性模拟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丹宇 张代钧 +1 位作者 陈园 郭丽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22-2627,共6页
采用CFD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污泥两相水力特性.将污泥沉降模型进行湍流影响修正后与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耦合,建立了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实现了垂向上液固两相运动的分离;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 采用CFD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污泥两相水力特性.将污泥沉降模型进行湍流影响修正后与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耦合,建立了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实现了垂向上液固两相运动的分离;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工业规模污水厂氧化沟的污水-污泥两相流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相流混合物模型较好地揭示了氧化沟内混合液流场和污泥的分布情况,污泥浓度与流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 污泥沉降模型 水力特性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下载PDF
基于混合杜鹃搜索算法的图像二维熵阈值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叶志伟 王明威 +1 位作者 靳华中 赵伟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7-291,共5页
二维最大熵阈值法利用了图像的空间位置信息具有较好的分割结果,然而大量运算降低了它的效率。提出一种混合杜鹃搜索算法和局部搜索的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二维最大熵... 二维最大熵阈值法利用了图像的空间位置信息具有较好的分割结果,然而大量运算降低了它的效率。提出一种混合杜鹃搜索算法和局部搜索的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二维最大熵阈值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可以快速的获得图像二维最优分割阈值并且能够避免局部最优阈值的情况,显著的降低了基本二维最大熵阈值的执行时间,是一种快速且性能鲁棒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能够满足图像分割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搜索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二维最大熵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应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优化二维熵图像分割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禄慎 程伟 王晓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44-2551,共8页
针对二维熵图像分割方法存在计算时间长、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二维熵图像分割方法。将模拟退火机制引入粒子群算法(PSO),根据初始种群的最优适应度值设置初始温度,采用Metropolis准则优化生成个体最优位置... 针对二维熵图像分割方法存在计算时间长、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二维熵图像分割方法。将模拟退火机制引入粒子群算法(PSO),根据初始种群的最优适应度值设置初始温度,采用Metropolis准则优化生成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对PSO算法的惯性权重参数进行优化,避免粒子在寻优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对多幅具有不同直方图分布的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二维熵穷举分割法相比,分割结果相同,分割效率大大提高,分割阈值选取的准确性和运算时间都优于遗传算法(GA)和PSO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二维熵 粒子群算法 模拟退火 惯性权重
下载PDF
基于Tent映射CPSO的二维斜分指数熵阈值分割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金矿 吴一全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现有的二维指数熵阈值分割快速算法的计算效率或收敛精度尚不够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Tent映射混沌粒子群的二维直方图斜分指数熵阈值选取方法。首先引入了直方图区域斜分方法以改善分割结果的准确性和抗噪性,然后提出利用基于Tent映... 现有的二维指数熵阈值分割快速算法的计算效率或收敛精度尚不够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Tent映射混沌粒子群的二维直方图斜分指数熵阈值选取方法。首先引入了直方图区域斜分方法以改善分割结果的准确性和抗噪性,然后提出利用基于Tent映射混沌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佳分割阈值,提高搜索过程的收敛精度和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灰度级-平均灰度级直方图直分的快速算法相比,该方法由于尽可能地考虑了所有目标点和背景点,分割效果更佳,同时以混沌粒子群优化搜索过程,运行时间更少;与基于灰度级-梯度直方图及Logistic混沌粒子群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抗噪性能更稳健、收敛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选取 二维直方图 指数熵 混沌粒子群 TENT映射
下载PDF
二维Fisher准则函数在区域生长算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莹 邱晓晖 宋家禾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9-244,共6页
本文针对传统区域生长算法中“种子”和“相似性准则”不能自适应获得的缺点,将二维Fisher准则函数算法[1]应用到区域生长算法中,根据图像特征,利用二维阈值,自动确定“种子”和“相似性准则”。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利用了二维Fisher准... 本文针对传统区域生长算法中“种子”和“相似性准则”不能自适应获得的缺点,将二维Fisher准则函数算法[1]应用到区域生长算法中,根据图像特征,利用二维阈值,自动确定“种子”和“相似性准则”。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利用了二维Fisher准则函数算法的优点,而且也使区域生长算法具有自适应性,对荧光磁粉图像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长 图像分割 二维直方图 荧光磁粉图像 FISHER准则
下载PDF
改进的最小类内绝对差阈值分割及快速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金矿 吴一全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2-557,共6页
现有的最小类内绝对差阈值分割方法分割结果不够准确及计算效率过低,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递推昆沌粒子群的改进最小类内绝对差阈值分割方法。首先引入了灰度级-梯度直方图以提高分割准确性,然后简化了阈值选取公式并推出了相应的递推算... 现有的最小类内绝对差阈值分割方法分割结果不够准确及计算效率过低,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递推昆沌粒子群的改进最小类内绝对差阈值分割方法。首先引入了灰度级-梯度直方图以提高分割准确性,然后简化了阈值选取公式并推出了相应的递推算法,最后利用基于改进的Tent混沌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优阈值,提出了以递推方式计算适应度,大大减少了重复计算。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灰度级-平均灰度级最小绝对差穷举算法相比,本文方法剔除了边缘点和噪声点的影响,选取的阈值更为准确,同时,利用群体智能优化搜索过程,运算时间降低了两个数量级;与基于灰度级-梯度最大类间方差及Logistic混沌粒子群递推算法相比,本文方法基于改进的Tent混沌映射,遍历性更高,因此收敛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选取 二维直方图 最小类内绝对差 混沌粒子群 TENT映射 递推算法
下载PDF
基于分散微粒群算法的二维模糊最大熵图像分割
13
作者 田杰 曾建潮 侯明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88-190,共3页
该文研究了基于二维模糊信息熵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二维模糊信息熵图像分割方法求取阈值时存在的计算复杂、时间长、实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化微粒群算法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DPSO算法对图像的二维阈值空间进行全局搜索,并... 该文研究了基于二维模糊信息熵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二维模糊信息熵图像分割方法求取阈值时存在的计算复杂、时间长、实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化微粒群算法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DPSO算法对图像的二维阈值空间进行全局搜索,并将搜索得到的二维熵最大值所对应的点灰度-区域灰度均值作为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同时,为了避免该算法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在算法中引入了变异策略。通过实验显示了该算法在收敛性和计算效率上较QPSO在内其它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二维模糊最大熵 分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算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混沌微粒群和二维Otsu法的图像快速分割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亮 董方 +5 位作者 李柏林 黎明 陈浩 王远 张成鑫 许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9年第1期29-34,共6页
为了解决二维Otsu法在求取最佳阈值时存在计算量大,及微粒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将混沌微粒群优化算法和二维Otsu法相结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利用混沌微粒群优化算法,实现二维阈值向量的快速全局搜索。实验证明... 为了解决二维Otsu法在求取最佳阈值时存在计算量大,及微粒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将混沌微粒群优化算法和二维Otsu法相结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利用混沌微粒群优化算法,实现二维阈值向量的快速全局搜索。实验证明,该算法对复杂图像具有良好的分割效果和较强的实时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微粒群 混沌优化 二维OTSU法
下载PDF
二维岛屿尾流近区流动参数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东方 李玉梁 田晓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14-116,120,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尾流近区的流动规律 ,以便对岛屿后方的污染物混合输移特性有更清晰的了解 ,采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DPIV )技术 ,在恒定来流的工况下 ,分别对圆柱和正弦形状岛屿在尾流近区的速度分布... 为了深入研究尾流近区的流动规律 ,以便对岛屿后方的污染物混合输移特性有更清晰的了解 ,采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DPIV )技术 ,在恒定来流的工况下 ,分别对圆柱和正弦形状岛屿在尾流近区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量 ,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文中着重从相似性的角度 ,对流速在长时间 (尾流摆动的一个周期 )内的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沿程各断面的此种平均流速在归一化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岛屿 尾流 流动参数 流速
原文传递
基于RCPSO和灰度级-梯级二维Tsallis熵的图像分割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一全 张金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8,共4页
首先提出了基于灰度级-梯度二维Tsallis熵法,以提高分割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分割阈值,最后提出递推方法以减少迭代过程中适应度函数的大量重复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递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RCPSO)和灰度级-... 首先提出了基于灰度级-梯度二维Tsallis熵法,以提高分割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分割阈值,最后提出递推方法以减少迭代过程中适应度函数的大量重复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递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RCPSO)和灰度级-梯级二维Tsallis熵法及不仅尽可能地考虑了所有目标点和背景点,使分割后的图像区域内部均匀、边界形状准确、特征细节清晰,而且粒子群处理的计算效率和收敛精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选取 二维直方图 TSALLIS熵 递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