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rther discussion of CO_(2) huff-n-puff mechanisms in tight oil reservoirs based on NMR monitored fluids spatial distributions 被引量:3
1
作者 Wei-Yu Tang James J.Sheng Ting-Xue Ji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50-361,共12页
Due to the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ight reservoirs,CO_(2) huff-n-puff(HNP)is considered a potent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method after primary depletion.Optimiz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ffective imp... Due to the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ight reservoirs,CO_(2) huff-n-puff(HNP)is considered a potent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method after primary depletion.Optimiz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_(2) huff-n-puff.But the optimization require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EOR mechanisms.In this work,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il saturation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by the NMR method to further discuss the HNP mechanisms.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1D frequency signal amplitude,we divided the core into the hardly movable area and movable area,the region with the obvious signal decline was defined as the movable area,and the hardly movable area was the region with limited signal decline.Based on that the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cenarios were evaluated.Firstly,the necessity of the soaking stage was studied,where three scenarios with different soaking times were carried out.Secondly,the injection pressure was adjus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 gradient.The T_(2) spectra show that soaking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of crude oil in small pores,and higher oil recovery in a single cycle is observed,but it is lower when the elapsed time(total operation time)is the same.31.03% of oil can be recovered after 3 cycles HNP,which increases to 33.8% and 37.06% for the 4 cycles and 6 cycles cases.As the pressure gradient increases,more oil is removed out of the matrix,and the oil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reservoir can be effectively recovered.During the CO_(2) huff-n-puff process,the oil distributions are similar to the solution gas drive,the residual oil is distributed at the close end of the core and the range that the oil can be efficiently recovered is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reservoirs 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CO_(2)huff-n-puff Enhanced oil recovery
下载PDF
夹层型页岩油储层CO_(2)驱替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例
2
作者 姚兰兰 杨正明 +4 位作者 李海波 周体尧 张亚蒲 杜猛 侯海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60%以上;增大驱替流量可以显著提高基质渗透率较小的岩样驱油效率;岩样赋存状态以游离油为主,饱和原油后体积分数为40.51%~62.40%,驱替过程中游离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在50%以上;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大,游离油/吸附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减小;干样渗透率越大,渗透率随驱替流量的增长速率也越大。研究成果为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驱替 核磁共振 驱替特征 赋存状态 储层动用
下载PDF
^(1)H NMR ERETIC2结合多变量分析法定量分析生麻黄与蜜炙麻黄差异
3
作者 高建 窦志英 +1 位作者 付志飞 毛睿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693-1699,共7页
目的利用^(1)H NMR ERETIC2定量方法对14个批次的生麻黄和6个批次的蜜炙麻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筛选出差异成分,为麻黄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特征性成分麻黄碱信号强度为优选指标,对提取方法和复溶溶剂进行优化;建立基... 目的利用^(1)H NMR ERETIC2定量方法对14个批次的生麻黄和6个批次的蜜炙麻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筛选出差异成分,为麻黄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特征性成分麻黄碱信号强度为优选指标,对提取方法和复溶溶剂进行优化;建立基于^(1)H NMR ERETIC2方法的生麻黄和蜜炙麻黄特征成分绝对定量方法;采用^(1)H NMR谱图结合多变量分析法寻找不同批次生麻黄和蜜炙麻黄潜在的差异成分。结果最佳样品前处理方法为以甲醇为溶剂,物料比为1∶5(g/mL),超声提取5 min,氘代甲醇作为复溶溶剂。^(1)H NMR图谱共鉴定了11个化学成分,其中8个共有成分被选作定量指标。定量结果显示,生麻黄和蜜炙麻黄中异亮氨酸、蔗糖、葡萄糖和丙氨酸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生麻黄和蜜炙麻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葡萄糖和蔗糖是主要的差异贡献成分,且在蜜炙麻黄中含量较高,而蜜炙麻黄中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1)H NMR ERETIC2定量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筛选出生麻黄和蜜炙麻黄的差异成分,能够有效区分生麻黄和蜜炙麻黄,为后续麻黄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1)H nmr ERETIC2 含量测定 多元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Gaussian distribution deconvolution method to separate the overlapping signals in the 2D NMR map
4
作者 Kou-Qi Liu Zheng-Chen Zhang Mehdi Ostadhass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513-1520,共8页
The 2D NMR(T_(1)-T_(2))mapping technique,which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different proton populations from various sources(hydroxyls,solid organic matter,free water,and free HC)has gained attent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 The 2D NMR(T_(1)-T_(2))mapping technique,which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different proton populations from various sources(hydroxyls,solid organic matter,free water,and free HC)has gained attent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To separate proton contributions,a fixed straight line is commonly employed to separate different regions representing proton sources on the map.However,some of these regions(Region 1 and 2)might overlap which makes extracting the NMR signal amplitude from these regions inaccurate.In order to solve this issue,in this study,we applied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deconvolution method to separate the T_(1)and T_(2)relaxation distributions and then derived the signal amplitude of each region instead of following the common fixed line approach.Next,we employed this method to analyze several shale sample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following both methods to verify our methodology.Finally,samples from the Bakken Shale were studied to separate signals from Region 1 and Region 2 and corelated the results with geochemical properties that were obtained from programmed(Rock Eval)pyrolysis.Results demonstrated an improvement in their relation when our approach is employed compared to the fixed line technique to differentiate signal from overlapping regions.This means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deconvolution method can be used with confidence to provide us with more accurate petr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nmr Signal amplitude Gaussian distribution Shale formations
下载PDF
Probing microstructure of solid-state synthesized LiCoO_(2)with MAS NMR spectroscopy
5
作者 Suyu Gu Guozhong Lu +4 位作者 Nianrui Guo Juncheng Xu Yu Jiang Ming Shen Bingwen Hu 《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 2023年第4期298-305,共8页
LiCoO_(2)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active cathode material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due to its high compacted electrode density,good thermal stability,and stable voltage platform.Recent works on LiCoO_(2)have focus... LiCoO_(2)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active cathode material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due to its high compacted electrode density,good thermal stability,and stable voltage platform.Recent works on LiCoO_(2)have focu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r charging voltages to fully utilize its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However,an unambiguous atomic-level local probe is essent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structure-function correlation.Here we employ highresolution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spectroscopy to study the local atomic environments in LiCoO_(2)synthesized with three common sintering methods.While one-dimensional 7Li NMR shows distinct linewidth and subtle dependence on lithium over-stoichiometry,both 7Li and 59Co relaxation tim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intering method.We prove that the two-step sintering method favors the elimination of unreacted Co3O4,thereby enabling the best discharge capacity in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assembled with LiCoO_(2)/LGPS/LiIn,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narrowest 7Li linewidth and the longest 7Li/59Co 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_(2) Solid-state nmr T1 relaxation Local structure
下载PDF
[C_(2)mim][BF_(4)]离子液体^(1)H NMR性质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杜昊 周广丽 +2 位作者 冷霞 李云志 夏其英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73-75,共3页
本研究选择1-甲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简称[C_(2)mim][BF_(4)])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计算其^(1)H NMR化学位移。首先,我们构建了含有20对阴阳离子的凝聚相体系,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获得其凝聚相的平衡态结构。随后,我们等间距的选... 本研究选择1-甲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简称[C_(2)mim][BF_(4)])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计算其^(1)H NMR化学位移。首先,我们构建了含有20对阴阳离子的凝聚相体系,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获得其凝聚相的平衡态结构。随后,我们等间距的选择5个平衡态结构,用于构建QM/MM模型,详细考察两种QM/MM模型对离子液体^(1)H NMR性质的影响。选取的两种QM/MM模型中的QM分别是一个阳离子、一对阴阳离子。在QM/MM计算中,QM层采用B97-2/pcseg-2模型,MM层采用UFF点电荷模型。我们发现,QM/MM计算结果比仅采用一个阳离子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更加的接近。我们考察了MM背景电荷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MM层有背景电荷时,其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偏差为0.30,当MM无背景电荷时,其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偏差为0.31,表明MM的背景电荷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H nmr性质 QM/MM 分子动力学模拟 [C_(2)mim][BF_(4)]
下载PDF
二甲醚辅助CO_(2)驱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可行性实验——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为例
7
作者 卢子建 钟陵 +2 位作者 段晓苗 王新星 吕占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实现CO_(2)驱替过程中CO_(2)性能最大化,进一步提高CO_(2)驱替页岩油的采收率。提出了采用二甲醚(DME)辅助CO_(2)驱油方法,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通过开展助溶剂辅助CO_(2)驱替岩心实验,对比了丙烷、正己烷和DME辅助CO_(2)的驱油效果... 为实现CO_(2)驱替过程中CO_(2)性能最大化,进一步提高CO_(2)驱替页岩油的采收率。提出了采用二甲醚(DME)辅助CO_(2)驱油方法,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通过开展助溶剂辅助CO_(2)驱替岩心实验,对比了丙烷、正己烷和DME辅助CO_(2)的驱油效果,明确了DME作用下CO_(2)对不同孔径孔隙原油的动用特征。结果表明:相比纯CO_(2),摩尔分数为20%的DME−CO_(2)混合溶剂能够将CO_(2)-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45百分点,混相压力降低33百分点,原油黏度降低80百分点,可动用孔隙孔径下限由7.7 nm降至3.2 nm,页岩油采收率提高35.9百分点;并可显著提高CO_(2)动用小孔隙(0.9 nm<r<101.0 nm)和大孔隙(101.0 nm≤r<7088.0 nm)的能力,动用程度分别提高了3.3倍和1.9倍;CO_(2)混合溶剂中DME最佳摩尔分数为20%,最大不超过30%。研究成果为探索页岩油藏新的开发方式和新策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二甲醚(DME) 核磁共振(nmr) CO_(2)驱 界面张力
下载PDF
2-羟甲基环戊酮的合成及核磁研究
8
作者 张桂红 闻硕 +2 位作者 白鹏涛 宋恒 徐晨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以环戊酮-2-羧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缩醛、还原、羰基脱保护三步反应合成2-羟甲基环戊酮。对第三步反应经行优化,在水相中廉价β环糊精高效促进羰基脱保护反应,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经济高效,产率99%。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经NMR表征,并详细... 以环戊酮-2-羧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缩醛、还原、羰基脱保护三步反应合成2-羟甲基环戊酮。对第三步反应经行优化,在水相中廉价β环糊精高效促进羰基脱保护反应,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经济高效,产率99%。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经NMR表征,并详细研究目标产物及其活泼氢的NMR。不同氘代试剂中,产物活泼氢出现在不同位置,通过重水交换,确定产物活泼氢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甲基环戊酮 核磁 活泼氢
下载PDF
CO_(2)-水作用下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特征
9
作者 林魂 梅晶 +2 位作者 贾赛楠 黄俊和 董明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明确注CO_(2)提高页岩气开采过程中CO_(2)与水作用后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_(2)吸附和低场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原始页岩及纯盐水、注入压力为6和12 MPa的CO_(2)水溶液浸泡后页岩的矿物组成、孔径分布... 为明确注CO_(2)提高页岩气开采过程中CO_(2)与水作用后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_(2)吸附和低场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原始页岩及纯盐水、注入压力为6和12 MPa的CO_(2)水溶液浸泡后页岩的矿物组成、孔径分布和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分形理论,获取了孔表面和孔体积的分形特征,明确了页岩中吸附孔隙和渗流孔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_(2)水溶液浸泡后,页岩中石英含量增大,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降低;随着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微孔比表面积和总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核磁孔隙度和大孔孔体积比例增大,表明在CO_(2)水溶液的溶解作用下微孔和介孔逐渐向大孔转化;低温N2吸附和核磁共振(NMR)获得的分形维数均随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逐渐降低,表明页岩在CO_(2)水溶液浸泡后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降低;孔表面分形维数DL1、DN1和孔体积分形维数DL2、DN2与总比表面积和总孔质量体积呈正相关性,这2个指标可分别用于表征页岩中的吸附孔隙和渗流孔隙特征,能够有效评价页岩气体吸附与渗流能力。研究成果为注CO_(2)高效开发页岩气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CO_(2) 分形维数 核磁共振 N_(2)吸附 孔径分布
下载PDF
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动用基质页岩油特征
10
作者 刘客 张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为明确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页岩油的动用特征,通过采用实时在线称质量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裂缝作用下不同混相压力、基质长度以及基质渗透率对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注CO_(2)提高基质页岩油动用程度的吞... 为明确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页岩油的动用特征,通过采用实时在线称质量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裂缝作用下不同混相压力、基质长度以及基质渗透率对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注CO_(2)提高基质页岩油动用程度的吞吐方法。结果表明:CO_(2)在非混相、多次接触混相和一次接触混相压力下首轮吞吐动用基质深度分别为12.0、22.5、36.5 mm,累计吞吐采收率逐渐升高;但当压力大于多次接触混相压力后,累计吞吐采收率提高幅度减小;采用逐级增大衰竭压差的吞吐方式,能够弥补基质长度增加对吞吐采收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大尺寸基质原油的动用深度和动用程度;当裂缝密度保持不变时,基质渗透率的降低会导致累计吞吐采收率减小,且裂缝对吞吐采收率的影响程度降低;虽然增加吞吐次数和闷井时间可以提高低渗透率基质的动用程度,但提高裂缝密度、减小基质原油尺寸才是最有效的提高低渗透基质动用程度的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可为提高裂缝作用下页岩油CO_(2)吞吐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基质 磁悬浮天平 核磁共振成像 CO_(2)吞吐 页岩油
下载PDF
1-(5-溴吡啶-2-基)环丙烷羧酸甲酯的合成
11
作者 刘万兴 曹翠莲 +2 位作者 刘秀峥 陈文文 王凯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2-(5-溴-2-吡啶)乙腈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经过烷基化反应获得1-(5-溴吡啶-2-基)环丙烷-1-腈(3),水解反应生成1-(5-溴吡啶-2-基)环丙烷羧酸(2),酯化反应生成1-(5-溴吡啶-2-基)环丙烷羧酸甲酯(1)。优化反应条件为:... 以2-(5-溴-2-吡啶)乙腈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经过烷基化反应获得1-(5-溴吡啶-2-基)环丙烷-1-腈(3),水解反应生成1-(5-溴吡啶-2-基)环丙烷羧酸(2),酯化反应生成1-(5-溴吡啶-2-基)环丙烷羧酸甲酯(1)。优化反应条件为:投料比n(1,2-二溴乙烷)∶n(2-(5-溴-2-吡啶)乙腈)=1.02∶1.00,n(氢氧化钾)∶n(3)=3.0∶1.0,溶剂二甲基亚砜用量1.8 L,双氧水滴加时间2.0 h,结晶温度-15℃,pH为8.0。优化条件下目标化合物1收率69.5%,纯度98.6%(HPLC)。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熔点和1H NMR表征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溴-2-吡啶)乙腈 1 2-二溴乙烷 合成 核磁
下载PDF
非负约束修正阻尼算法求解核磁共振测井T_(2)谱反演问题
12
作者 雷欣 廖昕凯 廖丽丹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18,66,共12页
为了优化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加快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速度,提出了一类非负约束修正阻尼算法求解核磁共振T_(2)谱反演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及理论推导,证明该算法可以更好地保留T_(2)谱的有效信息,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减少反演问题的噪声对解... 为了优化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加快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速度,提出了一类非负约束修正阻尼算法求解核磁共振T_(2)谱反演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及理论推导,证明该算法可以更好地保留T_(2)谱的有效信息,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减少反演问题的噪声对解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新算法相较于修正的截断奇异值算法和阻尼算法具有更好、更稳定的反演效果,尤其是低信噪比情况下新算法的优势更加明显,可以进一步优化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阻尼算法 奇异值分解 T_(2)谱反演 非负约束
下载PDF
混油钻井液中地层油的T1-T2二维核磁共振识别与评价方法
13
作者 王志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3-2329,共7页
混油钻井液影响地层含油性的实时发现与准确评价,色谱、质谱、光谱等扣除背景值的识别方法定量精度较低,一维核磁共振方法需要在添加弛豫试剂前、后进行2次分析,为此采用T1-T2二维核磁共振测量方法,通过对混油钻井液、不同矿化度盐水及... 混油钻井液影响地层含油性的实时发现与准确评价,色谱、质谱、光谱等扣除背景值的识别方法定量精度较低,一维核磁共振方法需要在添加弛豫试剂前、后进行2次分析,为此采用T1-T2二维核磁共振测量方法,通过对混油钻井液、不同矿化度盐水及3种成品油、5种原油的测试,建立了混油钻井液中的水、基础油、地层油的解释图版;通过对混油钻井液均匀混入不同含量原油后的测试,建立了混油钻井液中的地层油含量评价模型;通过不同质量白油的测试,确定了T1-T2的检测下限为200~750 mg/L。经实验模拟及实钻验证,所建立的解释图版和评价模型可靠。因此,T1-T2二维核磁共振能够直接、直观区分混油钻井液中的基础油和地层油,实现地层含油性的及时发现与直观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油钻井液 T1-T2二维核磁共振 基础油 地层油 含油量
下载PDF
2D NMR对荠菜中的一个黄酮苷进行结构解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宁 王荣荣 +3 位作者 李占林 刘晓秋 李文 裴月湖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对荠菜中分离得到的一个黄酮苷类化合物2″-O-α-L-阿拉伯糖异荭草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解析,为荠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色谱、聚酰胺色谱、SephadexLH-20及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手段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理... 对荠菜中分离得到的一个黄酮苷类化合物2″-O-α-L-阿拉伯糖异荭草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解析,为荠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色谱、聚酰胺色谱、SephadexLH-20及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手段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二维核磁共振(2DNMR)技术对其1H和13C化学位移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归属 2D nmr 黄酮苷 2″-O-α—L-阿拉伯糖异荭草苷 荠菜
下载PDF
2-(2-苯并噁唑啉酮-3-甲基)-6-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的NMR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英俊 李春燕 +3 位作者 靳焜 安静 王雷雷 赵星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7-622,共6页
许多文献已报道,含有咪唑[2,1-b][1,3,4]噻唑环的衍生物具有抗癌、抗结核、抗菌、抗真菌、抗惊厥、止痛等活性.该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在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即2-(2-苯并噁唑啉酮-3-甲基)-6-苯基-咪... 许多文献已报道,含有咪唑[2,1-b][1,3,4]噻唑环的衍生物具有抗癌、抗结核、抗菌、抗真菌、抗惊厥、止痛等活性.该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在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即2-(2-苯并噁唑啉酮-3-甲基)-6-苯基-咪唑[2,1-b][1,3,4]噻二唑,并利用2D NMR技术对其1H NMR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归属 2Dnmr 2-苯并噁唑啉酮 咪唑[2 1-b][1 3 4]噻二唑
下载PDF
2D NMR对苦味西葫芦果实中的一个三萜皂苷进行结构解析(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大成 葛杉 +4 位作者 高慧媛 蔡辉 吴斌 吴立军 邓旭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2,共6页
通过核磁共振谱并结合文献对一个三萜皂苷葫芦素E 2-O--βD-葡萄糖苷进行结构解析.通过2D NMR(1H-1H COSY、HMQC和HMBC)进行了NMR全归属.
关键词 nmr 全归属 2D nmr 葫芦素E 2-O-β-D-葡萄糖苷 南瓜属
下载PDF
草苁蓉中2个单萜苷类化合物的NMR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春华 李春梅 +4 位作者 陈凤 山口能宏 邓屾 王涛 张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7-255,共9页
从草苁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单萜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1DNMR(1 H NMR,13 C NMR)及1 H-1 H COSY、HSQC、HMBC、NOESY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2个化合物分别为β-D-glucopyranose 1-(3,7-dimethyl-2-tran... 从草苁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单萜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1DNMR(1 H NMR,13 C NMR)及1 H-1 H COSY、HSQC、HMBC、NOESY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2个化合物分别为β-D-glucopyranose 1-(3,7-dimethyl-2-trans-6-octa-dienoate)(化合物1)和6,7-dihydrofoliamenthoic acid diglucoside(化合物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第1次从列当科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归属 β-D-glucopyranose 1-(3 7-dimethyl-2-tans-6-octadienoate)
下载PDF
4-[(E)-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NMR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宜天 张喜全 +2 位作者 李宝林 郭键 窦丽芳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以对硝基甲苯、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还原,重氮化水解,亲核取代反应,最终合成了新的化合物4-[(E)-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用1H和13C NMR及多种二维核磁共振谱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完成了1H和13C... 以对硝基甲苯、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还原,重氮化水解,亲核取代反应,最终合成了新的化合物4-[(E)-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用1H和13C NMR及多种二维核磁共振谱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完成了1H和13C NMR的归属,给出了分子中各氢,碳原子的准确化学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归属 2D nmr 4-[(E)-2-(3 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 对硝基甲苯 3 4-二甲氧基苯甲醛
下载PDF
绿茶中茶多酚的2DNMR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贾志胜 周波 +2 位作者 杨立 吴隆民 刘中立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30,共8页
用2DNMR技术研究了从绿茶中分离得到的4种儿茶素和2种鞣质,对其1H和13CNMR谱线作了全归属.
关键词 茶多酚 2D nmr 绿茶 茶素 鞣质
下载PDF
2D NMR技术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顾兆斌 刘卫 +1 位作者 孙佃庆 孙威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8,共9页
近几年,2D NMR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核磁共振测井领域.该文将主要介绍2D NMR技术的脉冲序列、弛豫原理以及2D NMR技术在石油测井中应用.2D NMR技术是在梯度场的作用下,利用一系列回波时间间隔不同的CPMG脉冲进行测量,利用二维的数... 近几年,2D NMR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核磁共振测井领域.该文将主要介绍2D NMR技术的脉冲序列、弛豫原理以及2D NMR技术在石油测井中应用.2D NMR技术是在梯度场的作用下,利用一系列回波时间间隔不同的CPMG脉冲进行测量,利用二维的数学反演得到2D NMR.2D NMR技术可以直接测量自扩散系数、弛豫时间、原油粘度、含油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层流体性质和岩石物性参数.从2D NMR谱上,可以直观的区分油、气、水,判断储层润湿性,确定内部磁场梯度等.2D NMR技术为识别流体类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2D nmr) 扩散 弛豫 测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