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5-(4-氟苯乙烯)-2-异丙苯-1,3-二醇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腊梅 张涛 +1 位作者 李志有 蔡晶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16-18,共3页
以叔丁醇钾为催化剂,由3,5-二甲氧基-4-异丙基苯甲基膦酸二乙酯和对氟苯甲醛经Witting-Hornor缩合,脱甲基反应首次合成了(E)-5-(4-氟苯乙烯)-2-异丙苯-1,3-二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 以叔丁醇钾为催化剂,由3,5-二甲氧基-4-异丙基苯甲基膦酸二乙酯和对氟苯甲醛经Witting-Hornor缩合,脱甲基反应首次合成了(E)-5-(4-氟苯乙烯)-2-异丙苯-1,3-二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产物的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甲氧基4-异丙基苯甲基膦酸二乙酯 (E)-5-(4-氟苯乙烯)-2-异丙苯 1 3-二醇 合成
下载PDF
1,4-二氢-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异丁酯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亚萍 俞斌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59,68,共4页
1,4 二氢 2,6 二甲基 4 (2 硝基苯基) 3,5 吡啶二甲酸甲异丁酯为一抗高血压新药,作者报道了其三步法的合成方法,并对Hanstzch合成法中制备邻硝基苯亚甲基乙酰乙酸异丁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反应时间缩短,得率提高至58%.对产物分子结构采... 1,4 二氢 2,6 二甲基 4 (2 硝基苯基) 3,5 吡啶二甲酸甲异丁酯为一抗高血压新药,作者报道了其三步法的合成方法,并对Hanstzch合成法中制备邻硝基苯亚甲基乙酰乙酸异丁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反应时间缩短,得率提高至58%.对产物分子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碳谱(13C NMR)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二氢—2 6—二甲基—4—(2—硝基苯基)—3 5—吡啶二甲酸甲异丁酯 抗高血压药 合成方法 Hanstzch 改进
下载PDF
5-0-[(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奎宁酸甲酯的合成
3
作者 田景奎 陈世智 +2 位作者 邹忠梅 徐丽珍 杨世林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8-790,共3页
目的研究5-O-[(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奎宁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氯和奎宁酸为原料经5步反应制得本品。并对本品进行鸭乙肝病毒2215细胞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得到的样品经NMR和MS分析为结构正确的化合物... 目的研究5-O-[(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奎宁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氯和奎宁酸为原料经5步反应制得本品。并对本品进行鸭乙肝病毒2215细胞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得到的样品经NMR和MS分析为结构正确的化合物,本品抗乙肝病毒作用明显。结论5-O-[(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奎宁酸甲酯为一新的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新药或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O-[(3 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奎宁酸甲酯 合成 HBSAG 分泌抑制
下载PDF
抗氧剂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丁二醇酯合成研究
4
作者 胡新利 王树清 《塑料助剂》 2019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活性炭负载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作催化剂,1,4-丁二醇、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丁二醇酯,分别考查了合成反应的时间、原料量的比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 以活性炭负载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作催化剂,1,4-丁二醇、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丁二醇酯,分别考查了合成反应的时间、原料量的比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适宜的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00~105℃,反应时间10 h,n(1,4-丁二醇)∶n(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为0.1∶0.215;使用7.0 g催化剂、40 g溶剂(在0.1 mol 1,4-丁二醇的情况下)。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丁二醇酯的收率可达到96.12%以上。催化剂可循环多次使用。该催化剂的优点是价廉易得、催化活性好、不腐蚀设备、环境污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3-(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丁二醇酯 1 4-丁二醇 3-(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
下载PDF
枸骨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晨梅 李杉杉 +1 位作者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1-896,共6页
目的对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分得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利用硅胶、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枸骨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目的对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分得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利用硅胶、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枸骨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DPPH清除自由基实验测定化合物1~9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枸骨茎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咖啡酰奎宁酸(1)、3,4,5-三咖啡酰奎宁酸(2)、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3,4,5-三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丁香醛(7)、没食子酸乙酯(8)、二氢芥子醇(9)、2,6-二甲氧基-1,4-苯醌(10)、牛蒡苷元(11)、1-O-香草酸-6-(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12)、木质素苷(13)、(+)-(7S,8S)-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夏佛托苷(15)。结论化合物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骨 抗氧化活性 3 4-二咖啡酰奎宁酸 3 4 5-三咖啡酰奎宁酸 4 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3 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3 4 5-三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丁香醛
原文传递
露兜簕茎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金燕 孙洋 +1 位作者 吴悠楠 张彩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研究露兜簕(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露兜簕茎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 目的研究露兜簕(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露兜簕茎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benzyl-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2),异牡荆素(3),牡荆素(4),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3,5-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6),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7),(+)-lyoniresinol 3a-O-β-glucopyranoside(8),(-)-lyoniresinol 3a-O-β-glucopyranoside(9)和苄醇-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兜簕 茎皮 异牡荆素 牡荆素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大鼠肠内菌转化间尼索地平对映体的体外代谢产物研究
7
作者 刘艳艳 万昶宸 +4 位作者 孙宇鹏 苑霖 程晓叶 张玉倩 张兰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建立肠内菌转化研究间尼索地平对映异构体(R,S-MNS)代谢产物的方法,确定代谢物的结构及转化途径。方法:将R,S-MNS分别与大鼠肠内菌于体外厌氧温孵培养2 h,用正己烷-乙醚(1∶1)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复溶后进行UPLC-Q-TOF-M... 目的:建立肠内菌转化研究间尼索地平对映异构体(R,S-MNS)代谢产物的方法,确定代谢物的结构及转化途径。方法:将R,S-MNS分别与大鼠肠内菌于体外厌氧温孵培养2 h,用正己烷-乙醚(1∶1)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复溶后进行UPLC-Q-TOF-MS分析。色谱条件:采用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以0.5%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400μL·min^(-1),柱温40℃;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源),负离子模式检测。比较样品和相应的菌空白、药物空白的数据,检测推断其代谢产物结构。结果:在对映体温孵液中检测到原药及其1,4-二氢-2,6-二甲基-4-(3-氨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异丁基甲酯、1,4-二氢-6-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异丁基甲酯和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3种代谢产物,并推断MNS的肠内菌转化途径。结论:MNS在肠道菌从中发生生物转化而形成代谢产物,对映体的代谢产物种类相同,代谢途径主要为还原和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尼索地平对映体 3 5-吡啶二羧酸异丁基甲酯 3 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体外代谢产物 结构推断 代谢途径 肠内菌转化 厌氧温孵 药物代谢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柳蒿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美娇 王金兰 +4 位作者 王丹 时志春 李军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411-5418,共8页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使用DPPH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从柳蒿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使用DPPH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从柳蒿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Z-戊烯酸甲酯基)-3S-(乙酸甲酯基)环戊酮(1)、methyl-4S-6α-hydroxy-3-oxoeudesma-1,11(13)-dien-12-oate(2)、咖啡酸甲酯(3)、右旋肌醇甲醚(4)、富马酸单丁酯(5)、咖啡酸(6)、丙二酸单丁酯(7)、6,8-二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0)、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1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7)、绿原酸(18)、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0)、邻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7~11、14、16、21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活性与维生素C(Vc)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蒿 2R-(2Z-戊烯酸甲酯基)-3S-(乙酸甲酯基)环戊酮 咖啡酸 奎宁酸 1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 抗氧化
原文传递
竹叶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玉 胡昀 +2 位作者 贺红武 胡鑫 杨光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29-3434,共6页
目的研究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竹叶椒树皮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竹叶椒树皮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白屈菜红碱(1)、得卡瑞花椒... 目的研究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竹叶椒树皮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竹叶椒树皮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白屈菜红碱(1)、得卡瑞花椒碱(2)、6-丙酮基-N-甲基-二氢得卡瑞花椒碱(3)、arnottianamide(4)、platydesmine(5)、4-甲氧基-1-甲基-2-喹诺酮(6)、β-[(3-甲氧基-1,3-二氧正丙基)胺基]苯丙酸甲酯(7)、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8)、去-4′,4″-O-二甲基表望春花素(9)、柄果花椒素A(10)、竹叶椒素B(11)。结论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竹叶椒素B,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椒 降白屈菜红碱 得卡瑞花椒碱 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 竹叶椒素B
原文传递
牛蒡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欢 刘文武 +2 位作者 蒋晓文 许子华 赵庆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2-917,共6页
目的研究牛蒡Arctium lapp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牛蒡根5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 目的研究牛蒡Arctium lapp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牛蒡根5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咖啡酰-3-苹果酰奎尼酸(1)、3,5-二咖啡酰-1-(2-咖啡酰-4-苹果酰)-奎尼酸(2)、3,5-二咖啡酰-1-(2-咖啡酰-4-苹果酰甲酯)-奎尼酸(3)、3,5-二咖啡酰-1-琥珀酰甲酯奎尼酸(4)、3,4-二咖啡酰-1-琥珀酰甲酯奎尼酸(5)、1,3,5-三咖啡酰-4-琥珀酰奎尼酸(6)、1,5-二咖啡酰-3-琥珀酰奎尼酸(7)、1,5-二咖啡酰-4-琥珀酰奎尼酸(8)、1,5-二咖啡酰-4-琥珀酰甲酯奎尼酸(9)、1,5-二咖啡酰-3-琥珀酰甲酯奎尼酸(10)、1,3,4-三咖啡酰奎尼酸(11)、1,4,5-三咖啡酰奎尼酸甲酯(12)、3-咖啡酰奎尼酸(13)、4-羟基苯乙酸(14),其中13个为咖啡酰奎尼酸衍生物。结论化合物3~5、9、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根 咖啡酰奎尼酸衍生物 1 5-二咖啡酰-3-苹果酰奎尼酸 3 4-二咖啡酰-1-琥珀酰甲酯奎尼酸 4-羟基苯乙酸
原文传递
白花败酱草抗氧化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嘉琪 刘洋 +6 位作者 杨永芬 刘洋成 陈长兰 陈刚 项峥 阎新佳 刘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206-5211,共6页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应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和A...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应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白花败酱草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丁酯(1)、3,4-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2)、木犀草素-7-O-芸香苷(3)、1β-O-β-D-glucopyranosy-15-O-(p-hydroxylphenylacetate)-5α,6βH-eudesma-3,11(13)-dien-12,6α-olide(4)、3,4-O-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5)、4,5-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6)、4,5-O-双咖啡酰奎尼酸正丁酯(7)、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8)、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乙酯(9)、芹菜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10)。化合物3、8、9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3.95±0.71)、(73.09±0.33)、(25.06±0.65)μmol/L,其清除ABTS自由基IC50分别为(7.13±0.07)、(11.48±0.21)、(5.15±0.08)μmol/L。结论除化合物3、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败酱草 绿原酸丁酯 3 4-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 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乙酯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蒙药蓝刺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薛培凤 波拉提.马卡比力 +3 位作者 杨雷 杨楠 王佳琪 高建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921-3926,共6页
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驴欺口Echinops latifolius干燥花序)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结合正相硅胶色谱柱、反相硅胶色谱柱以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蓝刺头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MS、1H-NMR... 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驴欺口Echinops latifolius干燥花序)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结合正相硅胶色谱柱、反相硅胶色谱柱以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蓝刺头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MS、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药蓝刺头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芹菜素(2)、胡萝卜苷(3)、13-丙基-二十五烷(4)、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5)、芹菜素-7-O-葡萄糖苷(6)、咖啡酸(7)、1,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8)、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9)、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1)、芹菜素-7-O-β-D-(4″-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12)、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O-甲基-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结论化合物1、4、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1、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菊科 蓝刺头 咖啡酸 1 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 3 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
原文传递
UPLC-MS/MS多组分快速测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玉叶清火片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覃华亮 覃子龙 +1 位作者 符传武 谢金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470-5477,共8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玉叶清火片中10种指标成分(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山栀苷甲酯、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栀子苷、玉叶金花苷酸甲酯、β-蜕皮甾酮、穿心莲内酯、蟛蜞菊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玉叶清火片中10种指标成分(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山栀苷甲酯、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栀子苷、玉叶金花苷酸甲酯、β-蜕皮甾酮、穿心莲内酯、蟛蜞菊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安捷伦Zorbax SB C18柱(50 mm×3.0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含0.02 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质谱采用ESI正、负离子同时采集,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并对定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价其质量的差异性。结果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10种成分分别在0.3525~14.1000、5.402~270.100、0.2058~8.2320、1.050~42.020、4.020~160.800、4.328~173.100、2.044~204.400、2.251~225.000、0.2328~9.3120、4.708~188.3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5.02%~99.66%(RSD<3.0%);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批次药物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和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品质量之间仍然存在微小差异,最后通过OPLS-DA筛出引起批次间质量差异的6个标志性成分,分别是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山栀苷甲酯、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结论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高效,可用于玉叶清火片中多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测定结果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药物质量,为玉叶清火片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数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叶清火片 UPLC-MS/MS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控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京尼平苷酸 绿原酸 山栀苷甲酯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栀子苷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 β-蜕皮甾酮 穿心莲内酯 蟛蜞菊内酯 脱水穿心莲内酯
原文传递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1个新的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胜峰 刘宏 +2 位作者 张晓玲 李丹毅 李占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6,共8页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软枣猕猴桃75%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物的正...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软枣猕猴桃75%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分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6R,9R)-三羟基-大柱香波龙烷-4,7E-二烯-3-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1)、(6S,9R)-玫瑰花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紫云英苷(4)、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1-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6)、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3-hydroxy-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 propan-1-one(9)、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5-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2)、5-O-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13)、咖啡酸(14)和原儿茶酸(1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甲基环己烯型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软枣猕猴桃苷A;化合物2、5和7~13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大柱香波龙烷型降倍半萜 软枣猕猴桃苷A 黄酮苷 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 5-O-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
原文传递
抗氧剂1010合成专利技术进展
15
作者 张冬珍 《聚合物与助剂》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从合成工艺、产品精制、结晶改性、废液处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抗氧剂1010最新专利技术进展,并对代表性专利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2 6-二叔丁基酚 丙烯酸甲酯 季戊四醇 β-(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 抗氧剂1010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