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CE-MRA联合2D TOF MRA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小玲 于铁链 李建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D CE-MRA联合2D TOF MRA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例已证实的SSS患者,应用施加上饱和脉冲的2D TOF MRA行颈部定位像扫描,3D CE-MRA行颈部MRA检查。分析颈部动脉病变及椎动脉(VA)血流方向。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3D CE-MRA联合2D TOF MRA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例已证实的SSS患者,应用施加上饱和脉冲的2D TOF MRA行颈部定位像扫描,3D CE-MRA行颈部MRA检查。分析颈部动脉病变及椎动脉(VA)血流方向。结果:3例SSS患者定位像上一侧VA均未见显示,3D CE-MRA均见显示,提示血流反向。3D CE-MRA示3例同侧锁骨下动脉近端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1例伴同侧ICA重度狭窄和对侧CCA中度狭窄。结论:3D CE-MRA联合施加上饱和脉冲的2D TOF MRA诊断SSS快速、准确、可靠;同时能提供更多颈部动脉病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磁共振血管成像 二维 三维
下载PDF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符忠祥 徐敬慈 +3 位作者 朱勇 蔡瑾 许永华 罗行中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结果40例病例包括临床诊断或怀疑行CE-MRA中37例下肢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阳性诊断率92.5%(37/40)。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2.7%。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结论3D CE-MR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下肢MR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 硬化性闭塞症
下载PDF
3D CE-MRA检查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蔺世敏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5期93-94,共2页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检查,7d后行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3D CE-MR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存在170段下肢动脉血管,3...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检查,7d后行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3D CE-MR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存在170段下肢动脉血管,3D CE-MRA在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灵敏度为97.87%,特异度为94.74%,准确度为96.47%。结论3D CE-M RA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具有无创性、重复性高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dF) 下肢动脉病变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 血管数字减影(dSA)
下载PDF
高场强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桂杰 刘国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场强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1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临床疑有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高场强3D CE-MRA及DSA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场强3D 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结... 目的探讨高场强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1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临床疑有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高场强3D CE-MRA及DSA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场强3D 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结论高场强3D CE-MRA可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强3d ce-mra dSA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3D CE-MRA技术在骶前区血管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彦丽 张晓薇 《广州医药》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前瞻性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技术在显示骶前区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0例因盆腔病变常规行MRI检查的成年患者,采用ACHIEVA 3.0T双源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盆腔骶前区血管行DCE-MRA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采用最大密... 目的前瞻性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技术在显示骶前区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0例因盆腔病变常规行MRI检查的成年患者,采用ACHIEVA 3.0T双源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盆腔骶前区血管行DCE-MRA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重组(VR)进行血管重建成像以最佳显示骶前区动脉及静脉,主要观察骶前区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结果 40例骶正中动脉均显示清晰,成功率为100%;骶正中动脉均开口于腹主动脉分叉后上方,沿骶骨前面走行至尾骨尖,管径平均为(1.42±0.06)mm(1.30 mm^1.50 mm);骶前区静脉显示率为75%(30/40),可见骶前区静脉呈阶梯状分布。结论应用3D CEMRA可以清晰显示部分骶前区血管,可为骶前区手术提供个体局部影像学解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前区血管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3D-CE-MRA对肠系膜动脉硬化的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沛钦 郑晓林 +1 位作者 范宪淼 全海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 目的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对病变组与对照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与各级分支的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1例均有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硬化MR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变细,管腔狭窄,边缘不规则,管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腔内形成多处对比剂充盈缺损。二级以上分支减少、走行僵硬。部分患者分支纤细呈虚线状或分支消失。仅2例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显示,走向僵硬。病变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分别为3.8±0.32mm和1.20±0.12mm(正常组分别为6.51±1.01mm和2.90±0.90mm),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肠系膜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分支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动脉期小肠粘膜强化程度减低,肠管呈挛缩状聚拢、充气扩张、肠管张力减低。结论3D-CE-MRA成像能明确显示肠系膜动脉硬化及肠管继发性改变。本方法对病变的检出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硬化 3d—CE—MRA 成像方法 诊断和分析
下载PDF
MR Visualization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Using T2-Weighted 3D SPACE—A Spin-Echo Technique
7
作者 Franz A. Fellner Christine M. Fellner +1 位作者 Rene Chapot Kaveh Akbari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5期327-332,共6页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SDAVF) account for about 70% of all spinal AV shunts. We re-port on a 56-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symptoms. Pre- and post-contrast MR imaging of the spin...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SDAVF) account for about 70% of all spinal AV shunts. We re-port on a 56-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symptoms. Pre- and post-contrast MR imaging of the spine, including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was done on a 1.5 T MR scanner. In addition a special (pre-contrast) 3D turbo-spin-echo sequence with variable flip angle evolution (SPACE) was performed providing a slice thickness of 0.9 mm. T2-weighted images showed extensive widened and tortuous vascular structures with typical flow voids intradurally due to dilated pial veins. The origin of the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as found to be the radiculomeningeal artery at level D10/11 on the left side, visualized by the T2-weighted 3D SPACE sequence and CE MRA. After imaging the patient was referred to an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department for therapy. With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from MR imaging concerning the fistula level th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 was able to find the fistula immediately and consequently treated it successfully by endovascular therapy. Interpreting the MR images of this obvious case of a SDAVF, SPACE sequence after post processing with 3D MPR software directly le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AV shunt at D10/11 on the left side, better than 3D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did. Therefore, SPACE can be a useful adjunct in further evaluation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d especially in defining fistula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E MRA) 3d Pulse Sequences 3d SPACE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dAVF)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程大文 高玲 +3 位作者 沈广澍 王庭红 冯克 仇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 CEMRA和DSA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O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DSA相比较,3D CE-MRA评价ASO的符合率为90.5%;诊断下肢动脉病...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 CEMRA和DSA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O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DSA相比较,3D CE-MRA评价ASO的符合率为90.5%;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8.17%,特异度95.05%,准确率96.67%,阳性预测值95.54%,阴性预测值97.96%。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SA仍是目前ASO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下肢狭窄的首选诊断方法。3D CE-MRA对全下肢血管病变显示有独特优势,具有无创、无辐射的特点,可作为ASO的主要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三维主动脉增强磁共振造影技术(附32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振贤 谢道海 +3 位作者 郭亮 陈剑华 郭茂风 傅引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动脉瘤病例中男性2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64岁。...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动脉瘤病例中男性2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64岁。所有病例均进行3DCEMRA检查。增强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前先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和/或T2WI。CEMRA扫描后行横断位FSET1WI。观察指标包括动脉瘤的起始位置、真假性、范围(长度和最宽直径)、有无血栓、动脉瘤周围结构有无异常等。结果:①动脉瘤的位置:32例动脉瘤中,8例为胸主动脉瘤,22例腹主动脉瘤,1例髂血管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②动脉瘤的真假性:25例呈真性,7例呈假性;③动脉瘤的范围:长度范围为25~162mm,平均长度为80.4mm;宽度范围为32~101mm,平均宽度为54.8mm;④伴有血栓情况:12例动脉瘤内可见附壁血栓形成;⑤动脉瘤累及分支情况:1例累及右侧颈总动脉,7例压迫左肾动脉,9例向髂动脉延伸或累及;⑥动脉瘤周围情况:2例动脉瘤可见周围组织炎症表现。结论:3DCEMRA是一种对评价胸腹部大血管动脉瘤的有效微创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Tim技术CE-MRA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影像研究
10
作者 顾勇坚 郑建刚 +1 位作者 许建兴 庄雄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Tim技术CE-MER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5例高度疑似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检查,对比手术结果分析Tim线圈3D CE-MRA结合TWIST...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Tim技术CE-MER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5例高度疑似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检查,对比手术结果分析Tim线圈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诊断下影像学图像特征。结果经分析35例患者的3D CE-MRA,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检查且获得了较好的原始图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35/35)100.00%。在35例中患者31例下肢动脉血管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共计173段血管,其中盆段82段,大腿段50段,小腿段41段, 4例正常。结论 Tim线圈3D CE-MRA结合TWIST技术扫描可较为准确诊断评估下肢动脉不同节段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是一种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无创、可靠、实用的血管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 3dce-mra TWIST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影像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技术参数对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何嘉 王秀河 +1 位作者 史长征 陈汉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态血管成像 扫描参数 扫描技术
下载PDF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MRI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秀兰 田为中 +2 位作者 李瑗 陈锦华 陈小云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序列在脑静脉性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VM分布及MR征象。常规平扫后,其中18例加做增强后T1WI扫描,CE-MRA8例,3D-TOFMRA3例,SWI6例。结果 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或导静脉)通常为长T1长T2信号影,...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序列在脑静脉性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VM分布及MR征象。常规平扫后,其中18例加做增强后T1WI扫描,CE-MRA8例,3D-TOFMRA3例,SWI6例。结果 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或导静脉)通常为长T1长T2信号影,少数为短T2信号;髓静脉为长T1、长T2或等T2信号,大部分显示不佳,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根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或"蜈蚣"、"树根状"改变。SWI显示CVM更为敏感,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均为低信号。结论各种MRI成像方法相结合能满意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在其诊断和合并症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主动脉病变MRI诊断
13
作者 李剑英 彭琨 +2 位作者 冯艳林 沈伟 韩巧云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7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平扫及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1.5T扫描仪对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RI平扫及单次屏气三维增强扫描检查,并与彩超、DSA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为主动... 目的评价磁共振平扫及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1.5T扫描仪对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RI平扫及单次屏气三维增强扫描检查,并与彩超、DSA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为主动脉夹层,另23例分别为动脉瘤、主动脉弓畸形、大动脉炎及动脉硬化。31例患者中8例行手术治疗,MRI与手术对照诊断符合率为100%(8/8),19例行彩超检查,MRI检查与彩超结果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9.5%(17/19),3例行DSA检查确诊,MRI结果与其相符。结论MR成像,尤其3D CEMRA是一种无创、快速、准确诊断主动脉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手术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三维增强MR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方法对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及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静 赵黎明 +2 位作者 谢陈 钟建勇 郭贞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32-534,共3页
目的对比3D-TOF-MRA与3D-CE-MRA对缺血性脑卒中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均行3D-TOF-MRA与3D-CE-MRA检查,观察患者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情况与大脑中动脉M1段、M2段及M... 目的对比3D-TOF-MRA与3D-CE-MRA对缺血性脑卒中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均行3D-TOF-MRA与3D-CE-MRA检查,观察患者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情况与大脑中动脉M1段、M2段及M3段的血管成像效果。结果 3D-TOF-MRA与3D-CE-MRA对中脑导水管流畅性评定效果无显著差异(P> 0.05),多数为可能不流畅与可能流畅。3D-CE-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2例,重度狭窄者18例,中度狭窄者20例,轻度狭窄者26例,无狭窄者86例;3D-TOF-MRA诊断闭塞者28例,重度狭窄者22例,中度狭窄者20例,轻度狭窄者25例,无狭窄者77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M1段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但3D-CE-MRA对M2、M3段血管成像优者比例明显高于3D-TOF-MRA(P <0.05)。结论 3D-TOF-MRA与3D-CE-MRA均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但3D-CE-MRA对大脑中动脉M2及M3段的血管成像效果优于3D-TOF-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MRA 3d-ce-mra 脑卒中 中脑导水管 大脑中动脉 狭窄 诊断
下载PDF
二维平扫与三维增强法MRA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中的应用
15
作者 嵇鸣 苗华栋 +1 位作者 叶春涛 陈素珍 《上海医学影像》 200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急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二维平扫TOF法及三维增强法对1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检查,9例进行急诊手术,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二维平...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急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二维平扫TOF法及三维增强法对1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检查,9例进行急诊手术,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二维平扫与三维增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敏感性分别为70%、100%。三维增强对病变长度的估计准确性大于二维平扫。结论 三维增强法快速准确,是急性下肢动脉闭塞首选的检查方法。二维平扫法有价值,如定位明确,在大腿段病变可用二维平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时飞法 三维增强法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MRA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建威 高超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级情况,并观察原始图像质量。结果:130例患者中共选取动脉段780段,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3D-CE-MRA与DS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二者一致性极佳(Kappa=0.935,P<0.05);以DSA为金标准,3D-CE-MR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为94.8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8,P>0.05)。780段下肢动脉图像中优质图像690段,良好图像90段,优良率为100.00%,3D-CE-MRA与DSA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下肢动脉病变中,以股动脉病变占37.05%,其次为腘动脉和胫前动脉分别占23.84%和20.89%。结论:3D-CE-MRA诊断下肢ASO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叶明 王凯 黄雪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6期1873-1875,共3页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以及下肢动脉CT...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以及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同时44例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类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参照DSA检查结果为金指标,在对动脉完全闭塞进行检查时,MRA的敏感度为100. 0%,特异性为100. 0%,CTA的敏感度为97. 3%,特异性为99. 1%;当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的敏感度为97. 9%,特异性为96. 4%,CTA的敏感度为99. 3%,特异性为97. 6%;当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显示狭窄程度比CTA更为严重。结论:在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MR血管成像及CTA均为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严兵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即透视触发磁共振血管成像(FT ce-MRA)、智能触发血管成像(Smart-Tracker ce-MRA)和峰值测试血管成像(Test-Bolus ce-MRA)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90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颈动脉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即透视触发磁共振血管成像(FT ce-MRA)、智能触发血管成像(Smart-Tracker ce-MRA)和峰值测试血管成像(Test-Bolus ce-MRA)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90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所得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按照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并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三种方法中90%病例均都得到良好的图像,10%因各种原因致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方法都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 透视触发序列 智能检测序列 峰值测试血管成像
下载PDF
肝脏血管与胆道系统的MR图像三维重建与融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勇 梁碧玲 +3 位作者 黄穗乔 吴卓 叶瑞心 钟镜联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肝脏血管与胆管系统融合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2例手术病人术前同时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目的探索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肝脏血管与胆管系统融合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2例手术病人术前同时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 phy,MRCP),包括6例肝硬化、4例肝癌、2例发生在胆总管的胆管细胞癌。两种序列采取一致的扫描范围、视野及层厚。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血管与胆管系统的重建,然后将两者融合并形成三维动画。结果三种重建方法中.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法重建观察的血管级数高于(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容积重建(volume recon- struction,VR),胆管三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别。重建和融合可同时显示肝内血管、胆管的解剖与异常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可在活体达到肝脏血管系统与胆管系统的融合,其解剖关系的显示有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