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自慧 冯宪敏 +3 位作者 卢思奇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肺孢子虫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下载PDF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的巢式PCR检测及基因序列的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睿 黎学铭 +4 位作者 赵同领 张鸿满 张陆娟 欧阳颐 江河 《应用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并测定其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SD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涂片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提取肺... 目的探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并测定其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SD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涂片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提取肺孢子虫DNA进行巢式PCR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的不同宿主肺孢子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法均能检测出实验感染大鼠BAL和肺组织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为100%(10/10),比较BAL标本、肺印片和肺组织匀浆液GMS染色法的检出效率,BAL最低,肺组织匀浆液最高。其中20%(2/10)大鼠的BAL标本用GMS染色法未能检测出,但用巢式PCR方法均能成功扩增;所测SD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基因序列长度为516bp,ITS1、5.8S rDNA、ITS2基因片段分别为198、158、160bp,与GenBank的大鼠(L27658)、小鼠(AY532651)和长爪沙鼠(AY875972)的ITS1-5.8S 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452/467)、88%(275/310)、95%(152/159),其变异位点多在ITS1和ITS2基因片段。结论ITS1-5.8S r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早期诊断肺孢子虫肺炎方法,特别适用无创性标本的检测;成功获取SD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的基因序列,与不同宿主比较其5.8S rDNA较保守,ITS1和ITS2基因变异较大,适合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巢式PCR
下载PDF
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3
作者 李自慧 卢思奇 +3 位作者 冯宪敏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染情况;提取肺孢子虫总DNA,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扩增产物后克隆测序;与登录Gen-Bank的大鼠源肺孢子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和ITS2基因序列长分别为158、157和172bp,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分别为129、158和178bp。结论本实验测得的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以往未曾报道,此结果为肺孢子虫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下载PD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 Species in Genus Nannochloropsis
4
作者 LI Si PAN Kehou +3 位作者 ZHU Baohua MA Xiaolei LIANG Xin YANG Guanp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1年第4期391-396,共6页
Nannochloropsis is a genus of marine eukaryotic unicellular algae,which belongs to class Eustigmatophyceae.The spe-cies of Nannochloropsis which are fine rotifer feed and rich in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are economic... Nannochloropsis is a genus of marine eukaryotic unicellular algae,which belongs to class Eustigmatophyceae.The spe-cies of Nannochloropsis which are fine rotifer feed and rich in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Species in this genus are usually 2-5μm in size and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which makes their identification difficult.We obtained a monoclone of Nannochloropsis with plating method in this study.DNA was extracted and the quality was determin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and spectrophotometer analysis.The DNA extracted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sequences of 18S ribosomal RNA gene,ITS region of ribosomal RNA transcription unit and rbcL gene.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constructing the neighbor-joining trees with Tamura-Nei distance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noclone is N.ocean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nochloropsis oceanica monoclone phylogenetic tree 18s ribosomal rna gene(18s rdna) ITs region rbcL gene
下载PDF
不同树龄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树文 常亚维 +2 位作者 胡廷 焦红茹 刘丽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56,63,共7页
【目的】研究葡萄树龄与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葡萄酒相关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分离自华夏长城葡萄酒厂葡萄生产基地、不同树龄(2,3,5年)西拉葡萄自然发酵液的240株酵母菌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240株酵母菌共... 【目的】研究葡萄树龄与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葡萄酒相关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分离自华夏长城葡萄酒厂葡萄生产基地、不同树龄(2,3,5年)西拉葡萄自然发酵液的240株酵母菌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240株酵母菌共分为5个WL营养类型。结合酵母菌菌株5.8 S rDNA-ITS区基因序列分析,不同树龄西拉葡萄自然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共有5种,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flavescen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不同树龄西拉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类及其比例是变化的。【结论】用树龄较高的葡萄发酵,可加速发酵的启动,缩短发酵周期,同时有利于性状优良野生酿酒酵母菌株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托葡萄 树龄 酵母菌 自然发酵 5.8s rdna—ITs基因序列
下载PDF
1株具抑菌活性除虫菊内生真菌的菌种鉴定 被引量:9
6
作者 易晓华 朱明旗 +2 位作者 冯俊涛 李琰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5-169,共5页
【目的】明确1株具抑菌活性的除虫菊内生真菌(编号为Y2)的种属分类地位。【方法】将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的Y2菌株,转接于PDA、PSA、Czapek(CA)、DYPA、WA、CLA、PA、VBC、CMA等9种培养基培养,并结合25℃间歇光照培养、变温培养、... 【目的】明确1株具抑菌活性的除虫菊内生真菌(编号为Y2)的种属分类地位。【方法】将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的Y2菌株,转接于PDA、PSA、Czapek(CA)、DYPA、WA、CLA、PA、VBC、CMA等9种培养基培养,并结合25℃间歇光照培养、变温培养、紫外线照射与黑暗交替培养等方法诱导产孢,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Y2菌株rDNA的ITS基因(ITS-5.8 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相关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在CLA、PA和VBC 3种培养基上产生了大型分生孢子堆,大型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镰刀形,微弯曲,具5-7个横隔,小型分生孢子具0-1个横隔,初步鉴定为镰刀菌;其rDNA的IT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序列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同源性达到100%。【结论】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可知,Y2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菊 内生真菌 分生孢子诱导 尖孢镰刀菌 ITs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