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base analogues 5-bromouracil and 6-aminopurine on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Danio Rerio 被引量:2
1
作者 SAWANT M. S. 张士璀 王清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9,共6页
Zebrafish (Danio rerio) genetic screens allow isolation of a wide array of problems in vertebrate biology. The effects of base analogues 5-bromouracil and 6-aminopurine on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s are repo... Zebrafish (Danio rerio) genetic screens allow isolation of a wide array of problems in vertebrate biology. The effects of base analogues 5-bromouracil and 6-aminopurine on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zebrafish embryos was little affected by 5-bromouracil and 6-aminopurine, while the late development (organogenesis) was significantly impaired. Embryos exposed to 5-bromouracil mainly showed curled tail, wavy body, golden pigmentation and the mouth with protruding lower jaw. 6-aminopurine-treated embryos had defective anterior structures, curled tails and wavy body. RAP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5-bromouracil- and 6-aminopurine-treated larvae and fish shared banding patterns in common with the control, suggesting that most mutagenesis induced by these agents are point mutations. However, some fish derived from 5-bromouracil-treated embryos had golden (gol) pigmentation; and RAP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ir band patterns differed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Possibly, 5-bromouracil can occasionally cause relatively extensive changes in the fish genom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valuable help for detailed studies of muta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尿嘧啶 氨基嘌呤 斑鱼 突变反应
下载PDF
6-BA和GA_(4+7)喷施处理及其他措施促进长富2号苹果幼苗分枝的效果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庆伟 宋春晖 +3 位作者 邢利博 韩明玉 赵彩平 李高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076,共6页
以八楞海棠+M26+长富2号苹果苗为试材研究了6-BA单独喷施、6-BA和GA_4+7等量混合物喷施、摘心、摘叶和刻芽等处理促进苹果幼苗分枝的效果。结果表明,6-BA及6-BA和GA_4+7等量混合物喷施处理能够有效地促进苹果幼苗产生分枝;相同施... 以八楞海棠+M26+长富2号苹果苗为试材研究了6-BA单独喷施、6-BA和GA_4+7等量混合物喷施、摘心、摘叶和刻芽等处理促进苹果幼苗分枝的效果。结果表明,6-BA及6-BA和GA_4+7等量混合物喷施处理能够有效地促进苹果幼苗产生分枝;相同施用浓度下,6-BA和GA_4+7等量混合物喷施处理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6-BA,其适宜的质量浓度为1500mg·L^-1。摘叶和刻芽不能促进幼苗分枝产生;摘心可促使幼苗产生少量的长枝,但存在分枝数量少、新生主枝细弱和分枝角度较小等问题。摘叶结合6-BA或6-BA和GA_4+7等量混合物的施用在低质量浓度(500mg·L^-1)下可以显著提高促分枝效果,高质量浓度(1000~2000mg·L^-1)时提高作用表现的不显著。综合实验结果,建议生产中采用1500mg·L^-16-BA和GA_4+7等量混合物喷施的方式培育带分枝苹果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幼苗 6-苄基嘌呤(6-BA) 赤霉素(GA_4+7) 摘叶 摘心 分枝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对绿芦笋采后木质化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任佳 乔勇进 +3 位作者 王海宏 黄飞达 陈召亮 张学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8,共6页
为了有效地控制芦笋采后老化,延长芦笋的货架期,采用10、20、30mg/L的6-苄氨基嘌呤常温下浸泡处理芦笋15min,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在4℃、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测定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纤维化... 为了有效地控制芦笋采后老化,延长芦笋的货架期,采用10、20、30mg/L的6-苄氨基嘌呤常温下浸泡处理芦笋15min,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在4℃、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测定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纤维化相关酶类活性及商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至贮藏期第15天,20mg/L处理的芦笋叶绿素含量为40.99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为0.87×10-3μmol/g;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为4.22%和2.43 U/g,极显著低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商品率为78.08%,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证明,20 mg/L6-苄氨基嘌呤处理效果最佳,较好地控制了木质化和纤维化进程,从而有效地延缓了芦笋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6-苄氨基嘌呤 木质化 纤维化 衰老
下载PDF
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瑞侠 汪新 +2 位作者 陈平 严永新 陆光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在0.02mol/L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pH5.5),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V左右(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其峰电流与6-BA浓度在3.0×10^-5~1.0×10^-6mol/L范围内呈... 在0.02mol/L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pH5.5),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V左右(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其峰电流与6-BA浓度在3.0×10^-5~1.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7mol/L。与铜(Ⅱ)浓度在1.0×10^-5~3.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铜(Ⅱ)与6-BA的组成比为1:1;电子转移数n=2;α=0.58;反应速率常数Ks=1.81/s。方法用于绿豆、大米和玉米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基氨基嘌呤 络合吸附波 六次甲基四胺
下载PDF
6-BA对缺磷白羽扇豆排根形成和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梁瑞霞 李春俭 宋建兰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缺磷条件下白羽扇豆能够形成排根,并增加有机酸分泌。但上述过程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该文的结果表明,使用外源6-BA不影响缺磷白羽扇豆的生长和磷在体内的分配,但明显抑制了根簇的形成和有机酸分泌。经低浓度6-BA(10-8mol/L)处理后转... 缺磷条件下白羽扇豆能够形成排根,并增加有机酸分泌。但上述过程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该文的结果表明,使用外源6-BA不影响缺磷白羽扇豆的生长和磷在体内的分配,但明显抑制了根簇的形成和有机酸分泌。经低浓度6-BA(10-8mol/L)处理后转移至不含6-BA的缺磷营养液中继续培养的植株,其根簇形成和有机酸分泌得到恢复,甚至超过未经6-BA处理的缺磷植株;但高浓度6-BA(10-7mol/L)对根簇形成和有机酸分泌的抑制作用不可恢复。对6-BA影响缺磷的白羽扇豆排根形成和有机酸分泌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磷 白羽扇豆 排根 有机酸分泌 6-BA(6-苄基腺嘌呤)
下载PDF
同步扫描-导数-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法同时测定痕量 2,6-二氨基嘌呤和硫鸟嘌呤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长松 董川 冯克聪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993-996,共4页
本文首次提出以滤纸为基质,以Nal和NaAc为重原子体系,同时测定2,6-二氨基嘌呤和硫鸟嘌呤的同步扫描-一阶导数-SS-RTP分析法。该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2,6-二氨基嘌呤的线性范围为6~300ng,检出限为0.7ng/斑点;硫鸟... 本文首次提出以滤纸为基质,以Nal和NaAc为重原子体系,同时测定2,6-二氨基嘌呤和硫鸟嘌呤的同步扫描-一阶导数-SS-RTP分析法。该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2,6-二氨基嘌呤的线性范围为6~300ng,检出限为0.7ng/斑点;硫鸟嘌呤的线性范围为6.7~167ng,检出限为0.09ng/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氨基嘌呤 硫鸟嘌呤 Lin光法
下载PDF
ABA、6—BA对质膜破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伍泽堂 张刚元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以小麦(Tricua aestivum)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衰老处理,研究其衰老过程中质膜的分解与破坏。结果表明:经脱落酸(ABA)处理的叶片,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Vitam C)含量下降加剧,丙二醛(MDA)迅速积累,质膜透性丧失加快,膜破... 以小麦(Tricua aestivum)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衰老处理,研究其衰老过程中质膜的分解与破坏。结果表明:经脱落酸(ABA)处理的叶片,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Vitam C)含量下降加剧,丙二醛(MDA)迅速积累,质膜透性丧失加快,膜破坏迅速;经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其SOD活性、Vitam C含量下降减缓,MDA缓慢积累,质膜透性丧失减慢,膜破坏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体叶片 质膜 ABA 6-BA 叶片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处理对上海青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高建晓 刘丹 +2 位作者 古荣鑫 胡花丽 李鹏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7-253,共7页
以上海青为材料,在(2±1)℃、湿度85%~90%贮藏条件下,研究0、15、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enzyl aminopurine,6-BA)处理对上海青感官品质、色差、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D... 以上海青为材料,在(2±1)℃、湿度85%~90%贮藏条件下,研究0、15、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enzyl aminopurine,6-BA)处理对上海青感官品质、色差、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处理可提高上海青的贮藏保鲜效果,但与30 mg/L 6-BA处理相比,15 mg/L 6-BA处理可以更有效地减缓采后上海青的黄化和感官品质的下降,减轻其质量损失现象,显著抑制上海青的呼吸强度、叶绿素分解和MDA的生成,维持其较高的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见,15 mg/L 6-BA处理延缓了上海青贮藏品质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青 6-苄氨基嘌呤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苄基氨基嘌呤的含量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增茹 李长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7-89,共3页
本文探讨了6-苄基氨基嘌呤的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测定波长为275um,在0~9mg·kg-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变异系数为0.7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外法测定样品的可靠性加以确证。
关键词 苄基氨基嘌呤 细胞分裂素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2,8-二硝基-6氨基嘌呤的合成与表征
10
作者 齐铭 刘玉存 +2 位作者 荆苏明 贺倩倩 杜黎小松 《火工品》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5,共3页
以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腺嘌呤为原料,通过一步硝化反应以79.1%的产率合成了新的含能化合物2,8-二硝基-6氨基嘌呤,幵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表征;采用DSC研究了其热行为;基于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 以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腺嘌呤为原料,通过一步硝化反应以79.1%的产率合成了新的含能化合物2,8-二硝基-6氨基嘌呤,幵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表征;采用DSC研究了其热行为;基于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理论密度、标准生成焓,幵通过Kamlet-Jacobs经验公式对其爆速、爆压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2,8-二硝基-6氨基嘌呤具有良好的热安定性,理论密度为1.727g/cm3,生成焓为287.618k J/mol,爆速为8.139km/s,爆压为28.66GPa,是一种良好的钝感含能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8-二硝基-6氨基嘌呤 合成 表征 性能 含能化合物
下载PDF
电化学法测定6-苄基氨基嘌呤的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瑞侠 刘四运 +1 位作者 严永新 陈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pH 5.5,0.02 mo1/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溶液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 V左右(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6-BA浓度在3.0×10-5~1.0×10-6 mo1/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在pH 5.5,0.02 mo1/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溶液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 V左右(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6-BA浓度在3.0×10-5~1.0×10-6 mo1/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7mo1/L.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6-BA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基氨基嘌呤 配合吸附波
下载PDF
培养基、BA和复合添加物对大花蕙兰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刘明志 朱京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研究了大花蕙兰在KC(KundsonC)和White培养基上 ,通过使用不同质量浓度BA(0、0 .4、1 0mg/L)与香蕉匀浆汁、马铃薯匀浆汁、胰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 4种复合添加物的组合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量和分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原球茎增殖和... 研究了大花蕙兰在KC(KundsonC)和White培养基上 ,通过使用不同质量浓度BA(0、0 .4、1 0mg/L)与香蕉匀浆汁、马铃薯匀浆汁、胰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 4种复合添加物的组合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量和分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原球茎增殖和分化方面 ,KC培养基明显优于White培养基 ;在KC培养基上 ,BA对原球茎增殖和分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White培养基上BA对原球茎增殖没有促进作用 ,但对原球茎分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4种复合添加物在KC和White培养基上对原球茎增殖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 ,其中香蕉匀浆物的效果最好 4种复合添加物在KC培养基上对原球茎分化无明显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培养基 BA 复合添加物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丝氨酸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鹏 王飞 +2 位作者 张列峰 芮琪 徐朗莱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3-599,共7页
采用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离体黄瓜叶片,研究了黄瓜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丝氨酸内肽酶的作用。结果表明,6-BA50μmol/L与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AEBSF能抑制叶片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延缓蛋白质降解,而ABA50μmol/L则促进了... 采用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离体黄瓜叶片,研究了黄瓜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丝氨酸内肽酶的作用。结果表明,6-BA50μmol/L与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AEBSF能抑制叶片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延缓蛋白质降解,而ABA50μmol/L则促进了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其作用效果与AEBSF相反。活性电泳结果显示,黄瓜叶片中检测到6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4条(CEP2、3、4、6)为丝氨酸类型内肽酶,而ABA使丝氨酸内肽酶CEP2、3、4、6的活性明显增强,提示了丝氨酸类型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片衰老 丝氨酸内肽酶 蛋白质降解 脱落酸 6-苄氨基嘌呤
下载PDF
2,4-滴丁酯对五味子药害的防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祥才 王喜军 +1 位作者 孙树文 焦国政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研究2,4-滴丁酯对五味子药害的有效防治方法。采用质量分数0.0057mg/kg芸苔素内酯和10mg/kg6-苄氨基嘌呤2种促进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预防和治疗。结果表明: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防治结合效果更佳... 研究2,4-滴丁酯对五味子药害的有效防治方法。采用质量分数0.0057mg/kg芸苔素内酯和10mg/kg6-苄氨基嘌呤2种促进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预防和治疗。结果表明: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防治结合效果更佳,预防有效期达10d左右,可指导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芸苔素内酯 6-苄氨基嘌呤 2 4-滴丁酯
下载PDF
苏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宗林 诸思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58,共2页
苏叶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腺嘌呤和黄酮类化合物,对挥发油的气一质色谱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紫苏酮、异白苏烯酮、反式丁香烯及丁香烯的氧化物。
关键词 GC-MS分析 挥发油提取液 紫苏酮 腺嘌呤 苏叶 有效成分 提取 测定
下载PDF
节氨基嘌呤及玉米素对玉米组织呼吸的抑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74-77,共4页
研究了玉米素(ZT)、苄氨基嘌呤(BAP)对玉米根、花药组织呼吸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的ZT和BAP能够抑制组织的呼吸强度.结合KCN+ZT/BAP处理的实验结果,认为ZT和BAP对组织呼吸强度的抑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抗氰呼吸途径来实现的.
关键词 玉米 苄氨基嘌呤 玉米素 抗氰呼吸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下载PDF
切花叶的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研究
17
作者 边才苗 《台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选用切花叶作为外植体,消毒6分钟就可基本无污染,且菊花和玫瑰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60%和47.5%。另外,还强调了6-BA必须单独灭菌后再添加。
关键词 切花叶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6-苄基嘌呤(6-BA)
下载PDF
几种生长调节剂对温室囤栽花椒萌芽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谷建田 范双喜 赵福宽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3-95,共3页
以 5 0mg/L、 10 0mg/L、 15 0mg/L和 2 0 0mg/L的细胞分裂素 (KT)、 6 苄基嘌呤 (6 BA)与赤霉素 (GA3)分别处理温室囤栽的花椒植株 ,研究其对萌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试剂的不同浓度处理都促使花椒提前萌芽 ,各处理早期产量... 以 5 0mg/L、 10 0mg/L、 15 0mg/L和 2 0 0mg/L的细胞分裂素 (KT)、 6 苄基嘌呤 (6 BA)与赤霉素 (GA3)分别处理温室囤栽的花椒植株 ,研究其对萌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试剂的不同浓度处理都促使花椒提前萌芽 ,各处理早期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不同浓度的KT和GA3处理都使花椒芽总产量增加 ,以 5 0mg/LGA3效果最佳。 6 BA对产量的作用不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6-苄基嘌呤 花椒 萌芽
下载PDF
<i>In Vitro</i>Clonal Propagation from Juvenile and Different Explant Types of Two Edible <i>Annonaceae</i>Species: <i>Annona muricata</i>L. and <i>Annona squamosa</i>L. 被引量:1
19
作者 Oumar Ba Abraham Dieme +1 位作者 Amadou Lamine Ndoye Mame Ourèye Sy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21年第12期458-480,共23页
<i><span style="font-family:"">Anno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 <i>muricata</i> L. and <i>Annona</i> <i>squamosa&l... <i><span style="font-family:"">Anno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 <i>muricata</i> L. and <i>Annona</i> <i>squamosa</i> L. are tropical species whos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fleshy fruit is edible. They offer real possibilities for socio-economic use,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s of medicine, nutrition,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study was set up to evaluate different methods of micropropagation from juvenile material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these species. Thus,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AP 2 mg&middot;L<sup>-1</sup>] <i>i.e.</i> M2 produced 2.87 newly <span>formed shoots from the cotyledonary nodes of <i>A.</i> <i>muricata</i>. For the terminal apices of <i>A.</i> <i>squamosa</i>, it was M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AP 2</span> mg&middot;L<sup>-1</sup>] <i>i.e.</i> MM2 that was most conducive to new shoot formation (3.12). The addition of 0.1 and 0.2 mg&middot;L<sup>-1</sup> of NAA in the M2 medium, made it possi<span>ble to have the best elongations and average number of nodes for the new shoots from cotyledonary nodes of <i>A.</i> <i>muricata</i> (9.11 cm for 5.62 nodes). With <i>A.</i> <i>squamosa</i>, MM7 medium [MMS + BAP 1 mg&middot;L<sup>-1</sup></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KIN 1 mg&middot;L<sup>-1</su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resulted in an average length of 9.05 cm with 5.62 nodes on average for the apical shoots. A 3-day rhizogenic induction period in the dark with [IBA 50 mg&middot;L<sup>-1</sup>] and 2 g&middot;L<sup>-1</sup> of activated charcoal gave a rooting rate of 66.67% for shoots originating from the cotyledonary nodes of <i>A.</i> <i>squamosa</i>;while with vitroplants from cotyledonary nodes of <i>A.</i> <i>muricata</i>, a better rooting rate (83.33%) was obtained following a 5-day rhizogenic induction. After 30 days of acclimatization, the survival rate reached 83.33% for plants from the tips of <i>A.</i> <i>muricata</i>, whereas for <i>A.</i> <i>squamosa,</i> it was plants grown from cotyledonary nodes that had the same survival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ona muricata Annona squamosa Juvenile Material Micropropagation 6-BENZYLaminopurine 6-Furfuryl aminopurine 1-Naphthaleneacetic Acid Indole-3-Butyric Acid
下载PDF
电化学法测定粮食中铜的含量
20
作者 王瑞侠 张静平 +1 位作者 严永新 陈大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6年第6期531-533,共3页
在0.02mol/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液(pH5.5)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KNO3存在下,于-0.50V(vs,SCE)产生一个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铜(Ⅱ)浓度在1.0×10^-5~3.0×10^-7mol... 在0.02mol/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液(pH5.5)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KNO3存在下,于-0.50V(vs,SCE)产生一个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铜(Ⅱ)浓度在1.0×10^-5~3.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7mol·L^-1。该方法用于粮食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基氨基嘌呤 极谱波 六次甲基四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