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全长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龙瑞才 杨青川 +2 位作者 康俊梅 王凭青 秦智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5-1082,共8页
根据已知的与盐胁迫相关的EST序列,采用SMART RACE方法克隆了紫花苜蓿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全长cDNA,命名为MsALD(GenBank accession No.FJ89611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1 487bp,包含一个1 194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39... 根据已知的与盐胁迫相关的EST序列,采用SMART RACE方法克隆了紫花苜蓿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全长cDNA,命名为MsALD(GenBank accession No.FJ89611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1 487bp,包含一个1 194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398个氨基酸。经同源比对和进化树分析,MsALD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红三叶草、马铃薯、烟草等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0%以上,确定其属于第Ⅰ类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sALD基因可能与紫花苜蓿抗盐机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ALD) SMART RACE 进化树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弓形虫MIC6羧基端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9
2
作者 郑斌 尹志奎 +1 位作者 何蔼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筛选与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羧基端(MIC6C)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以GST-MIC6C蛋白作为探针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从弓形虫裂解液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SDS-PAGE分析实验产物;将目标蛋白条带转印至PVDF膜,测蛋白序列,BLAST2在... 目的筛选与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羧基端(MIC6C)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以GST-MIC6C蛋白作为探针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从弓形虫裂解液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SDS-PAGE分析实验产物;将目标蛋白条带转印至PVDF膜,测蛋白序列,BLAST2在线对比搜索相似蛋白序列,初步确定目标蛋白。制备目标蛋白的抗体,Western blot分析GST pull-down实验产物。结果 GST pull-down实验筛选到的目标蛋白的序列与弓形虫醛缩酶的序列一致;制备了醛缩酶的多克隆抗体,目标蛋白条带能被该抗体特异地识别。结论采用GST pull-down技术,初步筛选出与弓形虫MIC6C相互作用的蛋白为醛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6羧基端 GSTpull-down 醛缩酶
下载PDF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和丙糖磷酸异构酶共表达对蓝藻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康瑞娟 施定基 +3 位作者 丛威 马为民 蔡昭铃 欧阳藩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1-855,共5页
以转高等植物ALD和TPI基因的鱼腥藻 712 0为对象 ,研究了ALD和TPI两个酶表达量对细胞光合固碳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初始pH、NaHCO3浓度和CO2 浓度对转基因藻和野生藻生长、光合活性及无机碳亲和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藻在较高碳源浓... 以转高等植物ALD和TPI基因的鱼腥藻 712 0为对象 ,研究了ALD和TPI两个酶表达量对细胞光合固碳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初始pH、NaHCO3浓度和CO2 浓度对转基因藻和野生藻生长、光合活性及无机碳亲和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藻在较高碳源浓度下 ,其生长速率和光合放氧活性比野生藻有显著的提高 ,并且可以比野生藻耐受更高的pH。在含有 2 %CO2 的空气中 ,转基因藻对外源无机碳的亲和力比野生藻提高了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丙糖磷酸异构酶 鱼腥藻7120 碳同化
下载PDF
鱼腥藻Ⅱ型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兰珍 崔轶文 +1 位作者 马为民 王全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随着更多蓝藻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蓝藻基因工程研究现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2001年Kaneko等完成了鱼腥藻7120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随后人们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中一些基因的功能进行了预测,包括II型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基因,但... 随着更多蓝藻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蓝藻基因工程研究现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2001年Kaneko等完成了鱼腥藻7120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随后人们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中一些基因的功能进行了预测,包括II型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基因,但该基因是否编码II型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及该产物的相关酶学特性至今尚未见报道。通过PCR克隆到鱼腥藻7120中预测的II型FBA基因,插入到质粒pET32a的相应位点,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FBAII。蛋白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占总蛋白含量的23.4%,与蛋白分子标记相比,其分子量约为40kDa。酶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蛋白粗提物的比活力为11.8U(mgprotein)-1,具有标准II型FBA活性。证实了Cyanobase中关于该基因功能的预测,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功能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鱼腥藻7120 表达 酶活
下载PDF
胡杨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基因PeALD的克隆及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帆 常李伟 +3 位作者 丁明全 侯佩臣 沈昕 陈少良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是优良的抗逆树种,有很强的耐盐碱性。前期胡杨转录组研究结果显示盐胁迫可诱导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基因(PeALD)转录上调,提示该基因可能对胡杨耐盐性方面有某种贡献。为分析PeALD基因在胡杨耐盐性中的...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是优良的抗逆树种,有很强的耐盐碱性。前期胡杨转录组研究结果显示盐胁迫可诱导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基因(PeALD)转录上调,提示该基因可能对胡杨耐盐性方面有某种贡献。为分析PeALD基因在胡杨耐盐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胡杨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胡杨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基因的全长cDNA,通过基因转化法尝试在烟草中过量表达该基因,并对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克隆的cDNA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ORF为1177bp,是由247个氨基酸编码的疏水性蛋白,理论等电点为6.84,分子量为26.79kD。PCR与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的PeALD基因通过转化已经整合到烟草的染色体中,并在4个株系中得到较强的表达。转化株系表型筛选实验表明,在200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中培养15d后,野生型烟草植株无明显高生长,叶片全部黄化并萎缩;而转基因烟草高生长基本没有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良好。说明在烟草中过表达PeALD使转化植株的耐盐性显著提高。光合数据结果显示,ALD基因能够降低盐胁迫对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能是PeALD过表达加速了卡尔文循环的运转,提高了CO2的固定速率,进而促进了光合活性,通过光合作用促进碳的积累,利于呼吸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维持跨膜质子浓度梯度提供能量,从而有可能促进质膜上的Na+/H+逆向转运,利于细胞质膜保持拒盐性。这些结果初步验证了PeALD基因的耐盐性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在耐盐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果糖-1 6-二磷酸醛羧酶基因 转基因烟草 碳流向 抗盐性
下载PDF
弓形虫MIC6羧基端与醛缩酶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斌 尹志奎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3-885,890,共4页
目的鉴定弓形虫MIC6羧基端和醛缩酶的相互作用及两种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方法分别用GST-MIC6C多克隆抗体和兔免疫前血清结合的sepharose与弓形虫裂解液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实验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弓形虫速殖子涂片,... 目的鉴定弓形虫MIC6羧基端和醛缩酶的相互作用及两种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方法分别用GST-MIC6C多克隆抗体和兔免疫前血清结合的sepharose与弓形虫裂解液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实验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弓形虫速殖子涂片,免疫荧光定位法确定两种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与对照相比,GST-MIC6C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共沉淀产物中有蛋白条带可分别被相应的抗体识别。荧光显微镜下显示,MIC6(红色荧光)和醛缩酶(绿色荧光)两种蛋白皆定位于弓形虫的顶端。结论弓形虫MIC6羧基端与醛缩酶存在相互作用并在虫体内存在共定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6羧基端 醛缩酶 免疫共沉淀 共定位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和醛缩酶在虫体内的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志奎 郑斌 +4 位作者 姚志军 刘世国 任红斌 许兵红 张海珠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MIC6)和醛缩酶在虫体内的定位。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微线体蛋白2羧基端(MIC2C)基因片段,构建MIC2C/pGEX-4T-1/BL21表达系统,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MIC2C(GST-MIC2C)蛋白... 目的观察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MIC6)和醛缩酶在虫体内的定位。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微线体蛋白2羧基端(MIC2C)基因片段,构建MIC2C/pGEX-4T-1/BL21表达系统,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MIC2C(GST-MIC2C)蛋白,用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GST-MIC2C多克隆抗体。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涂片,分别用一抗、荧光二抗温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成功获得GST-MIC2C多克隆抗体。荧光显微镜下显示MIC6(红色荧光)和醛缩酶(绿色荧光)2种蛋白皆定位于弓形虫的顶端。结论刚地弓形虫MIC6与醛缩酶在虫体内存在共定位关系,为2种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的确立提供了细胞定位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6 醛缩酶 定位
下载PDF
小麦苗期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及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得壬 田丰 +3 位作者 张静雅 陈贵松 郭蔼光 徐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9-745,共7页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CpFBA)参与叶绿体(质体)的碳、氮代谢,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并能对植物的非生物胁迫产生积极响应。为了深入研究小麦CpFBA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外界逆境...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CpFBA)参与叶绿体(质体)的碳、氮代谢,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并能对植物的非生物胁迫产生积极响应。为了深入研究小麦CpFBA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外界逆境的响应模式,以矮变1号、返白系、中国春、西农928、西农2000和晋麦47等六个不同生理特性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在低温、NaCl、PEG模拟干旱和ABA处理下最大叶长和主根根长受到的影响,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小麦幼苗中CpFBA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外界非生物胁迫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的生长,其中低温和ABA处理的抑制最为显著。在各种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CpFBA均有明显的上调表达,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表达模式的改变与品种的生理特性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苗 叶绿体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CpFBA) 非生物胁迫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定点突变技术鉴定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与醛缩酶的作用位点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斌 尹志奎 詹希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利用定点突变技术鉴定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MIC6)与醛缩酶的作用位点。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弓形虫RH株MIC6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F110270)及C端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将MIC6蛋白羧基端(MIC6C)348位色氨酸(W348)的密码子碱基突变为缬氨酸(V... 目的利用定点突变技术鉴定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MIC6)与醛缩酶的作用位点。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弓形虫RH株MIC6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F110270)及C端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将MIC6蛋白羧基端(MIC6C)348位色氨酸(W348)的密码子碱基突变为缬氨酸(V)的碱基,PCR扩增MIC6C W/V突变体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0.8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以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为探针蛋白,GST-MIC6C蛋白为对照蛋白,分别与弓形虫速殖子裂解液进行GST沉降实验,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实验产物。分别以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和GST-MIC6C蛋白为探针蛋白和对照蛋白,与弓形虫醛缩酶蛋白液进行GST沉降实验,SDS-PAGE分析实验产物。结果获得了MIC6C W/V突变体基因片段,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与弓形虫速殖子裂解液的GST沉降产物中未见蛋白条带,而GST-MIC6C蛋白的沉降产物中可见一蛋白条带,且能被抗醛缩酶抗体特异识别;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与弓形虫醛缩酶蛋白液的GST沉降产物中未见蛋白条带,而GST-MIC6C蛋白的沉降产物中可见一蛋白条带。结论色氨酸(W348)为MIC6与醛缩酶的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6 醛缩酶 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作用位点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旖宁 彭方印 +3 位作者 安世琦 陆光涛 何勇强 唐纪良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9-353,共5页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通过对Xcc8004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搜索,发现该菌株拥有完整的ED、EMP、HMP等糖代谢途径。为评估ED途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选择基因组中编码ED途径的关键酶——2-酮-3-脱氧-6-...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通过对Xcc8004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搜索,发现该菌株拥有完整的ED、EMP、HMP等糖代谢途径。为评估ED途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选择基因组中编码ED途径的关键酶——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的基因eda进行诱变,构建非极性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表型进行分析,发现eda基因的突变体在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但其胞外多糖产量则降低77.6%。用一段包含eda基因的DNA片段对突变体进行功能互补,能基本恢复胞外多糖产量。这表明eda基因对细胞合成胞外多糖有重要影响,也暗示ED途径对细胞生长是非必要的,而对细胞大量合成胞外多糖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ED途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 胞外多糖
下载PDF
小麦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科 刘富兵 +3 位作者 花庆 张兆龙 郭蔼光 徐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7,共6页
高等植物中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高效表达,可逆催化卡尔文循环中果糖-1,6-二磷酸(FBP)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SuBP)的合成反应,在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逆境条件下,FBA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为了测定小麦叶绿体F... 高等植物中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高效表达,可逆催化卡尔文循环中果糖-1,6-二磷酸(FBP)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SuBP)的合成反应,在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逆境条件下,FBA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为了测定小麦叶绿体FBA(CpFBA)的活性,进一步研究小麦中CpFBA的功能,本研究比较了两种酶活性测定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FBA催化FBP分解的过程中NADH转化为NAD+的量来确定FBA的活性;另一种是利用谢利万诺夫试剂(Sediwanoff reagent)与酮糖FBP作用生成鲜红色复合物,根据OD520的变化测定FBA的活性。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两个小麦材料在4℃低温处理过程中CpFBA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谢利万诺夫试剂法对于测定小麦叶绿体FBA活性较为可行。CpFBA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35d内两个材料的FBA酶活都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交替变化,相比较而言,对低温不敏感的小麦矮变1号相对稳定,对低温敏感的返白系小麦出现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体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酶活性测定 NADH 谢利万诺夫试剂法
下载PDF
Cloning of a NaCl-induced fructose-1,6-diphosphate aldolase cDNA from Dunaliella salina and its expression in tobacco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宁 林长发 +5 位作者 陈火英 王昊 曲志才 张宏伟 姚剑虹 沈大棱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3年第1期49-57,共9页
Using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technique, the full-length cDNA en-coding a NaCl-induced fructose-1, 6- diphosphate aldolase (DsALDP) was obtain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DsALDP had a relatively high homo... Using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technique, the full-length cDNA en-coding a NaCl-induced fructose-1, 6- diphosphate aldolase (DsALDP) was obtain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DsALDP had a relatively high homology (66%—73%) to chloroplast fructose-1, 6-diphos- phate aldolase (AldP) in many plants according to their amino acid sequence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AldP in alga is the nearest to DsALDP. As to its expression pattern, DsALDP was de novo synthesized by NaCl induction. Its expressio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with inducing time. After the selected DsALDP cDNA subcloned into a binary vector pBI121, the new construct was introduced into tobacco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e results of Southern blot and RT-PCR analysis of four transgenic T1 plants indicated that DsALDP was integrated into genome of these transgenic plants and effectively expressed. Aldolase activities have been detected in T1-1, T1-2 and T1-3 plants by bioassay under 100—200 mmol/L NaCl.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proline contents in them were differentially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salina NaCl-induc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HLOROPLAST fructose-1 6-diphosphate aldolase salt tolerance.
原文传递
血清ALD和sE-Cad检测在TAE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劳明 欧盛秋 +3 位作者 吴芸 潘元平 朱波 黄文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为探讨血清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ALD)和可溶性上皮型钙粘蛋白(sE-Cad)检测对行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临床价值,对46例原发性肝癌行TAE术后监测各阶段患者血清ALD、sE-Cad及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为探讨血清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ALD)和可溶性上皮型钙粘蛋白(sE-Cad)检测对行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临床价值,对46例原发性肝癌行TAE术后监测各阶段患者血清ALD、sE-Cad及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LD活性变化反映了肝癌组织的坏死程度,sE-Cad及AFP水平随治疗进行呈下降趋势,ALD活性及sE-Cad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D活性及sE-Cad水平检测均可用于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特别是对AFP阴性的肝癌患者的疗效判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 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 原发性肝癌 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醛缩酶基因及其内含子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南 何蔼 +2 位作者 李卓雅 郑斌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刚地弓形虫醛缩酶是其速殖子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本研究对该酶基因序列及其内含子进行实验和分析。方法提取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基因组DNA和总RNA,采用PCR技术分别从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目的刚地弓形虫醛缩酶是其速殖子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本研究对该酶基因序列及其内含子进行实验和分析。方法提取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基因组DNA和总RNA,采用PCR技术分别从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上,经测序鉴定后对其基因组序列和cD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通过NCBI数据库资源对醛缩酶内含子的分布及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醛缩酶基因设计的引物从基因组DNA扩增得到的片段长度为1315bp,从cDNA扩增得到的片段为993bp。比对结果显示来源于基因组DNA的序列在对应于编码序列起始密码子下游109bp后有一个322bp的内含子。通过在线工具收集得到NCBI及EMBL数据库中来源于不同物种的32种醛缩酶数据,分析显示推断氨基酸序列具有保守性。结论编码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RH株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编码区内存在一个322bp的内含子。醛缩酶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较高。内含子在不同进化等级之间插入位置数目及大小两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内含子
下载PDF
小麦CpFBA基因的多样性及其对低温处理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迎团 吕科 +6 位作者 候典云 黄文达 花庆 刘小刚 刘振兰 王军卫 徐虹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phosphate aldolase,CpFBA)是Calvin循环碳固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在一些非生物胁迫响应中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用RT-PCR、RACE方法从...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phosphate aldolase,CpFBA)是Calvin循环碳固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在一些非生物胁迫响应中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用RT-PCR、RACE方法从小麦返白系中克隆到三个小麦CpFBA(TaCpFBA)的cDNA序列,预测其中两个编码388AA、另一个编码309AA;在对照矮变1号中克隆到两个TaCpFBA的cDNA序列,预测分别编码388AA和373AA。两个材料中得到的388AA序列完全一致,预测1-37位氨基酸残基是叶绿体定位导肽序列。根据cDNA全长序列设计引物,从返白系和矮变1号中分别扩增得到TaCpFBA的基因组DNA序列,两个序列均包含六个外显子。构建TaCpFBA-eGFP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了亚细胞定位,证明TaCpFBA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叶绿体中。用Real TimePCR对小麦CpFBA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矮变1号中CpFBA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而在低温敏感的小麦返白系中,CpFBA的表达先降低后逐渐升高,揭示了小麦CpFBA在不同的低温响应机制中的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体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CpFBA基因 亚细胞定位 低温处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重组恶性疟原虫醛缩酶鉴定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6
作者 张瑞娟 朱淮民 +1 位作者 郑徽 宁北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鉴定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醛缩酶(ALD),制备针对此酶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PCR法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ALD基因,经大肠埃希菌表达并纯化的ALD免疫BALB/c小鼠,腹腔注射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加强免疫后3d取免疫小鼠脾细胞制备单克隆抗... 目的鉴定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醛缩酶(ALD),制备针对此酶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PCR法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ALD基因,经大肠埃希菌表达并纯化的ALD免疫BALB/c小鼠,腹腔注射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加强免疫后3d取免疫小鼠脾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同时用获得的免疫血清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tblotting)分析。结果ELISA检测表明,小鼠能产生较高的针对ALD免疫应答,3次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达1∶105,IFAT显示免疫血清能特异性识别疟原虫体内的抗原;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免疫血清识别的疟原虫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41000;所制备的免疫血清与人红细胞内醛缩酶无交叉反应。经ELISA检测3次,筛选获得7株分泌针对ALD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3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均为IgG1型。结论本实验构建并表达了重组疟原虫糖酵解醛缩酶,并获得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醛缩酶 基因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天山雪莲sikFBA1基因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穆建强 梁文洁 +2 位作者 张芳松 熊意 祝建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37-2145,共9页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家族(fructose-l,6-bisphosphate aldolase)在植物响应逆境调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天山雪莲低温转录组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1个sikFBA1基因,ORF长度为1 077bp,共编码358个氨基酸,含有1个保守的G...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家族(fructose-l,6-bisphosphate aldolase)在植物响应逆境调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天山雪莲低温转录组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1个sikFBA1基因,ORF长度为1 077bp,共编码358个氨基酸,含有1个保守的Glycolytic结构域,具有典型的FBA家族特征。系统进化分析发现,sikFBA1蛋白分类上属于Ⅰ型FBA,与来自四叶参(Codonopsis lanceolata)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ikFBA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属于胞质型同工酶,与预测一致。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天山雪莲经过不同低温(4℃/-2℃)处理,sikFBA1基因的表达水平整体下调,但该基因在冷胁迫与冰冻胁迫、冷驯化与非冷驯化下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研究表明,sikFBA1基因参与了天山雪莲低温胁迫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SjLA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SjFBP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的评价(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Faustina Halm-Lai 罗庆礼 +6 位作者 钟政荣 宋晓蓉 陈兆武 王林 胡梅梅 储德勇 沈继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9-347,共9页
目的评价重组亮氨酸氨基肽酶(rSjLAP)和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rSjFBPA)抗原用于诊断人血吸虫感染以及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28a-rSjLAP/BL21和pET-28a-rSjFBPA/BL21表达目的蛋白,组氨酸标签亲和... 目的评价重组亮氨酸氨基肽酶(rSjLAP)和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rSjFBPA)抗原用于诊断人血吸虫感染以及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28a-rSjLAP/BL21和pET-28a-rSjFBPA/BL21表达目的蛋白,组氨酸标签亲和纯化柱纯化rSjLAP和rSjFBPA蛋白。8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各21只小鼠),D组(25只小鼠)。A、B和C组分别感染5、15和2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D组为不感染对照组,在实验的第1天全部处死。A、B和C组在感染后第3、7、10、14、20、30和60天,分别处死小鼠3只,采眼球血制备血清,检测其抗体水平。采用单独或联合rSjLAP和rSjFBPA为抗原,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急性血吸虫病(38份)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6份)血清中的抗体,以健康人(90份)血清为对照,同时检测华支睾吸虫病(33份)、卫氏并殖吸虫病(40份)和钩虫病患者(37份)血清,并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60 mg/kg,2次/d×2 d)后1年的血清(36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剂量,疗程同前)后1年(36份)和2年(64份)的血清。结果 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10天,rSjLAP和rSjFBPA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检测到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B组(0.535±0.053,0.595±0.033,0.696±0.104)和C组(0.548±0.060,0.608±0.063,0.621±0.090)早期抗体水平明显高于A组(0.415±0.038,0.455±0.056,0.498±0.077)(P<0.05)。用rSjLAP为抗原可检测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7.4%(37/38)和87.5%(84/96)(P>0.05);用rSjFBPA为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94.7%(36/38)和88.5%(85/96)(P>0.05);用rSjLAP和rSjFBPA联合为抗原检测,则其阳性率分别为94.7%(36/38)和85.4%(82/96)(P>0.05)。rSjLAP或联合抗原的特异性均为96.7%(87/90),而rSjFBPA的特异性为97.8%(88/90)。给予吡喹酮治疗后,rSjLAP和rSjFBPA单独或联合使用检测急性血吸虫病血清(0.236±0.212,0.287±0.191,0.235±0.120)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0.266±0.124,0.261±0.143,0.265±0.140;0.204±0.074,0.176±0.074,0.176±0.073),抗体滴度普遍下降,与对照组(0.188±0.056,0.173±0.045,0.184±0.0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jLAP和rSjFBPA单独为抗原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15.2%(5/33)和12.1%(4/33),两者联合则为9.2%(3/33)。rSjLAP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的交叉反应率为15.0%(6/40),rSjFBPA为12.5%(5/40),两种抗原联合检测为15.0%(6/40)。上述抗原单独或联合检测钩虫的交叉反应率均为8.1%(3/37)。上述各组阳性率与健康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该重组抗原在其他蠕虫检测中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结论用rSjFBPA和rSjLAP作为抗原的ELISA法诊断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 亮氨酸氨基肽酶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下载PDF
利用EDA融合标签高效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壳蛋白(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婉莹 申欢欢 +1 位作者 刘起涛 郑悦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原核生物作为宿主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异源蛋白质的重组表达,并且为生物活性蛋白质的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因而在分子生物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病毒蛋白在使用原核重组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表达时,会出现病毒蛋白溶解性差和表... 原核生物作为宿主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异源蛋白质的重组表达,并且为生物活性蛋白质的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因而在分子生物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病毒蛋白在使用原核重组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表达时,会出现病毒蛋白溶解性差和表达量低等问题。因此,通过使用各种融合标签以增加目的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和溶解性成为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3种融合标签(EDA标签、MBP标签和GST标签)以获得表达量高的可溶性重组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壳蛋白;并比较3种融合标签对该蛋白表达量、溶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DA标签可以显著提高重组表达的猪圆环病毒2型壳蛋白表达量,并且能够增强该蛋白的稳定性;MBP标签可增强重组表达的猪圆环病毒2型壳蛋白表达量,但是不能改善该蛋白的稳定性;GST标签能够增强该重组表达蛋白的表达量,但是不能增强该蛋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将EDA作为PCV2-CP蛋白的融合标签,显著提高PCV2-CP-EDA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和增强该重组蛋白的稳定性,为病毒蛋白的可溶性重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融合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表达 融合标签 EDA 猪圆环病毒2型壳蛋白
下载PDF
多项血清肿瘤酶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薇 沈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61-266,共6页
本文对59例原发性肝癌(HCC)和97例其他肝病及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肿瘤酶标志物的联合测定。结果显示HCC组的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及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活力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四... 本文对59例原发性肝癌(HCC)和97例其他肝病及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肿瘤酶标志物的联合测定。结果显示HCC组的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及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活力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四种酶联合检测对AFP(一)HCC的诊断阳性率为80%,与AFP联合检测对HCC总的诊断检出率达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标志物 诊断 肝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