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术后6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林常红 陈琳琳 王雅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以剖宫产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于产后24 h后协助下床活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以剖宫产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于产后24 h后协助下床活动,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6 h开始分阶段协助下床活动。比较2组产妇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泌乳始动时间等恢复时间指标,产妇产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子宫复旧情况、产妇乳汁分泌量以及产后5 d母乳喂养率,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以及对术后恢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和泌乳始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其产后24 h VAS评分为(1.49±0.58)分,低于对照组的(2.45±0.83)分(P<0.05)。观察组产妇24 h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 d母乳喂养率达到92.00%,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恢复的满意度高达1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其产后康复有积极意义,可缩短恢复时间,减轻疼痛感,促进子宫复旧和乳汁的分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产妇 术后6 h 下床活动 术后康复 并发症 疼痛感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6H-苯并[c]苯并吡喃及二氢菲啶衍生物的合成
2
作者 杨森 胡浩 陈铭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开发出了可见光诱导的分子内C—H芳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6H-苯并[c]苯并吡喃及二氢菲啶衍生物。合成得到的产物用^(1)H NMR以及^(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光能驱动化学反应,避免了高温、高压等严... 开发出了可见光诱导的分子内C—H芳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6H-苯并[c]苯并吡喃及二氢菲啶衍生物。合成得到的产物用^(1)H NMR以及^(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光能驱动化学反应,避免了高温、高压等严格的反应条件。此外,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底物适用范围广泛、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诱导 C—h芳基化 6h-苯并[c]苯并吡喃 二氢菲啶 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2019-2022年中国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3
作者 陈源 崔鹏飞 +9 位作者 施建忠 张元成 于晴晴 颜成 张亚萍 王丛丛 张洁 王燕 邓国华 陈化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0-1832,共13页
【背景】H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我国家禽中最常见AIV之一。H6N1亚型AIV频繁地与其他野鸟源毒株重配,并且可以作为供体为高致病性AIV提供内部基因片段,产生新型重组病毒,进而威胁人类健... 【背景】H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我国家禽中最常见AIV之一。H6N1亚型AIV频繁地与其他野鸟源毒株重配,并且可以作为供体为高致病性AIV提供内部基因片段,产生新型重组病毒,进而威胁人类健康。【目的】通过对我国H6N1亚型AIV的演化动态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为我国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2年我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及养殖场家禽喉和泄殖腔拭子,通过接种鸡胚分离到7株H6N1亚型AIVs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遗传演化特征、受体结合特性及其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感染性。【结果】遗传演化分析表明,7株病毒的基因与分离于北美及东南亚地区的野鸟源病毒基因同源性较高,基因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贝叶斯演化分析表明,H6亚型AIV HA基因曾发生过多次的跨洲际传播,欧亚谱系病毒在北美地区也有着较长时间流行。1株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毒株基因高度同源,根据贝叶斯演化分析结果,推测该病毒在野鸟体内经历了复杂的基因重配后形成,后经野鸟传入我国。特殊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显示,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PQIET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此外,另有1株病毒的NP蛋白发生Y52H突变,据报道,该突变对AIV获得抵抗人干扰素刺激基因BTN3A3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受体结合特性分析表明,部分毒株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但结合人源受体能力弱于结合禽源受体能力。病毒对SPF鸡的感染性试验表明,鸡感染A/chicken/Jiangxi/S40445/2019(H6N1)后能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排毒,并且病毒可在鸡群内通过接触传播。鸡感染A/duck/Jiangxi/S10941/2019(H6N1)后仅有少数鸡通过呼吸道排毒,病毒无法在鸡群间通过接触传播。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表明,H6N1亚型AIV无需提前适应便可在小鼠呼吸道内有效复制,但对小鼠仍呈低致病力。【结论】2019—2022年分离于我国的H6N1亚型AIV基因大部分来源于野鸟源病毒,候鸟可经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将病毒传入我国;部分病毒能够结合人源唾液酸受体并在小鼠呼吸道内有效复制,表明该亚型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N1 禽流感病毒 跨洲际传播 重配 感染性
下载PDF
5株H6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遗传演化分析
4
作者 陈源 崔鹏飞 +2 位作者 施建忠 邓国华 陈化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7,共8页
为了解H6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遗传演化特点,试验对2023年采集自广东、湖北两地的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咽喉拭子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H6N3亚型AI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一步分析其遗传演化情况和特殊分子标记。结... 为了解H6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遗传演化特点,试验对2023年采集自广东、湖北两地的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咽喉拭子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H6N3亚型AI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一步分析其遗传演化情况和特殊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共分离到5株H6N3亚型AIV,且均为新型重配病毒,可分为2种基因型,其中4株湖北分离株属于基因1型,NA基因进化支相对独立,其余基因片段与分离于我国家禽的H3N2、H3N3、H3N8、H6N6亚型AIV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1株广东分离株属于基因2型,与多种不同亚型野鸟源病毒高度同源;5株分离株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仅有一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特征;4株湖北分离株的NA基因全长仅有1365bp,其编码的NA蛋白出现茎部缺失;部分分离株HA蛋白获得A138S突变,一株病毒的PB2蛋白获得I292V突变。综上所述,分离的5株H6N3亚型AIV为新型重配病毒,部分分离株获得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应加强对H6亚型AIV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N3 禽流感病毒 活禽交易市场 分子特征 基因重配
下载PDF
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5
作者 万志敏 龚简汐 +7 位作者 赵喆泓 汤婷 李亚锋 谢泉 李拓凡 邵红霞 秦爱建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39,共6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学方法,试验利用前期制备的两株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对活禽市场采集的48份咽拭子样品的检... 为建立快速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学方法,试验利用前期制备的两株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对活禽市场采集的48份咽拭子样品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该ELISA方法只与H6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应,而与H1、H3、H4、H5、H7、H9、H10、H12等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血清4型禽腺病毒、血清8b型禽腺病毒、血清3型鸭腺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鹅星状病毒、小鹅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该ELSIA方法可检测2.32×10^(4)TCID50/mLH6亚型禽流感病毒,批间和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ELISA方法和RT-PCR方法对活禽市场采集的48份咽拭子样品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检测攻毒鸡的咽拭子显示该方法可有效检测咽拭子中H6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表明,基于两株单克隆抗体建立的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H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亚型禽流感病毒 单克隆抗体 血凝素蛋白 双抗体夹心ELISA
下载PDF
2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
6
作者 朱峻锋 刘朔 +4 位作者 尹馨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张传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与人感染的H10N8和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1.4%~91.5%和95.3%~95.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病毒属于欧亚谱系分支,可能是由包括H1、H2、H3、H4、H9、H10和H11在内的多种AIV亚型重组而来;SPF鸡感染试验显示,F1464和F1473毒株均为低致病性病毒;小鼠感染试验显示,F1464毒株可以在小鼠鼻甲、肺、脾脏中高效复制,并导致小鼠体重下降,而F1473毒株仅在鼻甲和肺中复制,对小鼠的致病力更低。本研究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0N6 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 致病性
下载PDF
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H6发掘简报
7
作者 韩保全 张翔宇(整理) +6 位作者 柴怡(整理) 周阵锋(整理) 温晓星(整理) 王凤娥(绘图) 王文渊(照相) 温晓星 韩国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3,共18页
1997年1~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陕西省西安市相家巷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秦封泥。其中H6出土秦封泥234枚,内容丰富,为研究秦代官职体系、政区地理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古文... 1997年1~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陕西省西安市相家巷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秦封泥。其中H6出土秦封泥234枚,内容丰富,为研究秦代官职体系、政区地理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古文字演变、书法艺术及古代封缄工艺的珍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相家巷遗址 h6 秦封泥 秦官制
下载PDF
转移性胃癌干细胞单抗6H6靶向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弢 李建周 +3 位作者 马小军 郑蕊 王淼舟 舒雄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3846-3850,共5页
目的:研究一株识别转移性胃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6H6的体外功能实验,为靶向治疗胃癌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胃癌细胞系SNU-16中CD44(+)细胞,双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44与6H6单抗识别的抗原蛋白在SNU-16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一株识别转移性胃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6H6的体外功能实验,为靶向治疗胃癌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胃癌细胞系SNU-16中CD44(+)细胞,双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44与6H6单抗识别的抗原蛋白在SNU-16细胞中的表达。无血清悬浮培养检测流式分选SNU-16中CD44(+)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及6H6单抗对CD44(+)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NU-16中CD44(+)细胞的侵袭能力及6H6单抗对CD4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CCK8法检测单抗6H6对SNU-16中CD44(+)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分析6H6单抗联合顺铂对SNU-16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免疫荧光显示单抗6H6识别的抗原能与CD44在SNU-16细胞上共定位。与CD44(-)细胞相比较,成球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明SNU-16中CD44(+)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和侵袭能力。抗体的体外功能研究发现,单抗6H6能显著抑制SNU-16中CD44(+)细胞的成球率和侵袭率,抑制率分别达35.8%(P<0.01)和31.6%(P<0.01)。单抗6H6能够有效降低SNU-16中CD44(+)细胞顺铂耐药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IC 50分别为0.76μg/mL和1.98μg/mL。此外,体内治疗实验发现单抗6H6可明显抑制SNU-16移植瘤的生长,当高浓度(40 mg/kg)时,其抑制作用高达81.9%,抗体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单抗6H6体外能够显著抑制转移性胃癌干细胞的干性特征,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候选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胃癌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6h6 CD44
下载PDF
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指导的目标护理措施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顾敏杰 季永香 +1 位作者 周旻佳 陆杨杨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以6 h复苏目标理论的目标护理措施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3年3月1日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以6 h复苏目标理论的目标护理措施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3年3月1日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指导的目标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指标[包括液体输注量、液体平衡量、治疗1 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氧合功能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肾功能[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尿量]及炎性因子[包括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液体输注量、液体平衡量、治疗1 d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SCr、BUN、PCT、hs-CR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尿量高于对照组同期及干预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患者中采取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指导的目标护理措施,能够体现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抑制炎症,提升血氧水平,改善肾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h复苏目标理论 目标护理措施 脓毒症 氧合功能
下载PDF
茎莴苣F6′H家族基因鉴定及其与鲜切莴苣褐变的关系初探
10
作者 梁园丽 帅良 +6 位作者 何纯锋 林德胜 殷菲胧 刘云芬 何妹英 蔡文 廖玲燕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5,共9页
为深入探究阿魏酰-CoA-6′-羟化酶(feruloyl-CoA 6′-hydroxylase, 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通过Blastp结合结构域筛选的方法从茎莴苣基因组中搜索鉴定F6′H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褐变过程中的表... 为深入探究阿魏酰-CoA-6′-羟化酶(feruloyl-CoA 6′-hydroxylase, 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通过Blastp结合结构域筛选的方法从茎莴苣基因组中搜索鉴定F6′H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褐变过程中的表达分析,同时测定了鲜切莴苣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1个茎莴苣F6′Hs基因,其编码蛋白均为定位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氨基酸数在181~840个之间,分子量在20.74~93.35 kDa之间,等电点在5.16~8.36之间,脂肪系数在82.28~102.98之间,不稳定指数为26.13~55.39。鲜切莴苣贮藏过程中LsF6′H9基因明显上调表达,LsF6′H3和LsF6′H11在贮藏4~6 d上调表达,其余基因下调表达或变化较小;褐变度逐渐升高,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贮藏6 d时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含量与褐变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酚类的积累可能是导致鲜切莴苣发生褐变的重要因素;褐变度及总酚含量均与LsF6′H1、LsF6′H2、LsF6′H3、LsF6′H4、LsF6′H9、LsF6′H10和LsF6′H1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特别是总酚含量与LsF6′H9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褐变度与LsF6′H9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LsF6′H9可能在鲜切莴苣褐变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莴苣 F6h 鲜切褐变 基因表达 总酚含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二维6H-SiC光学特性的应变调控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丽丽 高静 +3 位作者 司志泽 王卓群 王衍营 张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减小6H-SiC的带隙、提高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和载流子迁移速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应变对6H-SiC的能带结构、光学吸收系数、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光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能够降低6H-SiC的导带底,但对价带顶没有影响,导致带隙减... 为了减小6H-SiC的带隙、提高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和载流子迁移速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应变对6H-SiC的能带结构、光学吸收系数、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光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能够降低6H-SiC的导带底,但对价带顶没有影响,导致带隙减小.随着应变的增加,吸收曲线向低能级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有利于可见光的吸收.施加应变后空穴的载流子迁移率提高,有利于载流子移动,且空穴的载流子迁移率是电子的2.5倍,有利于空穴和电子的分离.综合应变对带隙大小、带边位置的影响可知,应变在±2%、±4%时对可见光的吸收以及光催化制氢最有效.综上所述,应变能够对6H-SiC的光学吸收和光催化特性有很好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SIC 能带结构 载流子迁移率 光学吸收系数 光催化特性
下载PDF
6H-SiC高速纳米磨削的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机制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12
作者 耿瑞文 双佳俊 +3 位作者 谢启明 杨志豇 周星辰 李立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1-198,共8页
6H-SiC在光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作为典型的硬脆性材料,其材料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高效地获得光滑、平坦、低损伤的表面仍十分困难。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磨削速度对6H-SiC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 6H-SiC在光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作为典型的硬脆性材料,其材料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高效地获得光滑、平坦、低损伤的表面仍十分困难。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磨削速度对6H-SiC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时原子层有两条去除路径,即向左上方形成切屑,向右下方形成加工表面。在磨削深度为1 nm、磨削速度为100 m/s的条件下,工件通过相变、堆垛层错、晶格畸变和原子空位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工件材料的去除。随着磨削速度增加,磨粒所受的平均切向磨削力和摩擦因数都减小。相比100 m/s,磨削速度为200、400 m/s时,平均切向磨削力分别减少了52.3%和55%,摩擦因数分别减少了7.4%和11.9%。增大磨削速度可以减小工件亚表层的损伤深度,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去除率,改善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SIC 分子动力学 材料去除行为 亚表面损伤机制 高速纳米磨削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中间体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冰 何静 +4 位作者 杨静 赵明林 王清福 陈芝飞 王秋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6-333,共8页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有抗氧化、抗菌、心脏保护等作用。当前,随着对食品安全、风味和活性功能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学者对DDMP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该文基于近年来相关文献,对DDMP的存在、形成及降解、生物活性及感官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旨在为DDMP在食品、医药、香料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3 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 热加工食品 抗氧化 降解 香味
下载PDF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魏凯威 赵霜 董海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85-0188,共4页
评价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的海马学习记忆功能产生的影响,以指导铅染毒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0-30g 健康雌性 KM 小鼠,健康清洁级,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6H10S2O 组、Nano... 评价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的海马学习记忆功能产生的影响,以指导铅染毒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0-30g 健康雌性 KM 小鼠,健康清洁级,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6H10S2O 组、Nano-CaCO3组、联合治疗组,其中后四组均为铅染毒模型。五组的饲养条件相同,方法 /剂量建立铅染毒模型,提供对应治疗方法,通过评估体质量与血液中铅元素含量、NO含量和ACHE活力、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测量的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铅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6H10S2O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铅含量仅在联合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其他三组的体质量和血铅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跨越隐匿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显著增加(P<0.05);与Nano-CaCO3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跨越隐匿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也显著增加(P<0.05)。五组在NO含量和ACHE活力、认知指数方面的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可以减少铅含量,提高体质量,对空间学习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对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染毒小鼠 C6h10S2O NANO-CACO3 海马学习记忆功能
下载PDF
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杜勤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基于6 h复苏目标理... 目的探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氧合功能,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肾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用于脓毒症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氧合功能及生存质量,加速康复,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h复苏目标理论 脓毒症 护理 器官功能 生活质量 氧合功能
下载PDF
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张志芳 江小香 +2 位作者 李阿美 陈海宾 熊强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氧合功能[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循环功能[包括心率(HR)、动脉血乳酸(Lac)、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肾功能[包括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量]、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意外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CVP、MAP、PaO_(2)/FiO_(2)、PaO_(2)、ScvO_(2)、PaCO_(2)水平、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Lac、HR、血清Scr、BUN水平、尿量、6个系统(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肝脏、呼吸)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执行医嘱延时、人工气管计划外拔管、胃管计划外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能改善脓毒症患者氧合、循环及肾功能,提高恢复情况、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6 h复苏目标理论 功能改善 生活质量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鸡源性禽流感病毒H6N2在人源肺组织细胞中的复制
17
作者 何东芳 李周怡 张增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评估鸡源性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MDCK、A549和离体人肺中的复制效率,探讨该病毒跨种间屏障感染人的潜能。方法:选取2株鸡源性H6N2禽流感病毒A/CK/HZ/260/2017、A/CK/DG/651/2019,基因测序并分析该2株病毒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及... 目的:评估鸡源性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MDCK、A549和离体人肺中的复制效率,探讨该病毒跨种间屏障感染人的潜能。方法:选取2株鸡源性H6N2禽流感病毒A/CK/HZ/260/2017、A/CK/DG/651/2019,基因测序并分析该2株病毒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固相直接结合法分析分析病毒的受体结合特异性,应用MDCK、A549和人肺组织评估病毒的复制。结果:鸡源性H6N2病毒基因来源于欧亚谱系,HA、NA均属于GD-SZBJ-like分支,内部基因主要由两个H6N2病毒进化分支的重配进化而来,包括GD-SZBJ-like分支和G1291-like分支,属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仅结合禽型受体SAα-2,3Gal,HA的受体结合域未发现向有利于结合人型受体突变。病毒均可在MDCK和A549细胞中复制,离体人肺组织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显示,A/CK/HZ/260/2017病毒株在人肺组织和部分细支气管出现流感病毒核蛋白阳性,A/CK/DG/651/2019病毒株在在人肺组织出现流感病毒核蛋白阳性。结论:鸡源性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仍属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仅识别与结合禽型受体,但病毒可不经适应直接在哺乳动物和人下呼吸道进行有效复制,提示鸡源性H6N2禽流感病毒具有跨种属感染人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h6N2亚型 人肺 复制
下载PDF
以6h复苏目标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对脓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彭菁菁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1期112-114,134,共4页
目的探究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对脓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寻乌县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9月收治的58例均行集束化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2019年8月-2020年1... 目的探究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对脓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寻乌县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9月收治的58例均行集束化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2019年8月-2020年12月,28例)和研究组(2021年1月-2022年9月,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感染性休克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和护理前后的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_(2),PaO_(2)/FiO_(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感染性休克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6 h后,研究组PaO_(2)/FiO_(2)、PaO_(2)、CVP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HR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6 h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以6 h复苏目标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脓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恢复氧合功能和循环功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h复苏目标理论 脓毒症 集束化治疗
下载PDF
严重脓毒血症实施以6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急救护理干预的分析
19
作者 韦雪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44-0147,共4页
分析严重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SS)实施以6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22.07-2023.05,筛选33例样本,分为2组,对照组16例,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17例,以6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急救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 分析严重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SS)实施以6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22.07-2023.05,筛选33例样本,分为2组,对照组16例,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17例,以6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急救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数据均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 以6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的急救护理干预SS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血症 6h复苏目标理论为导向 急救护理干预
下载PDF
离子液体介质中FeCl_3·6H_2O催化下芳香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的缩合反应 被引量:17
20
作者 范学森 李艳贞 +2 位作者 张新迎 胡雪原 王键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2-1486,共5页
考察了在离子液体1-正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介质中,芳香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的缩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量的FeCl3?6H2O存在下,该反应可高产率地生成氧杂蒽二酮类化合物3;而在TMSCl/FeCl3?6H2O复合催化... 考察了在离子液体1-正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介质中,芳香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的缩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量的FeCl3?6H2O存在下,该反应可高产率地生成氧杂蒽二酮类化合物3;而在TMSCl/FeCl3?6H2O复合催化体系的催化下,则得到氧杂蒽二酮类化合物的开环衍生物4,反应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该论文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而且对环境友好.在反应结束后,所用催化剂及离子液体都很容易回收,并能有效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3·6h2O 离子液体 氧杂蒽二酮 催化 复合催化体系 缩合反应 FECL3 液体介质 环己二酮 芳香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