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现场感”“立体化”与“流动性”——重读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 |
战玉冰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PBL+TBL协同教学模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
张孝凤
|
《科教导刊》
|
2024 |
0 |
|
3
|
我们应该怎样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 |
董健
丁帆
王彬彬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
16
|
|
4
|
编年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 |
甘浩
张健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5
|
“历史”的多样化叙述——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对话 |
王庆生
樊星
刘为钦
谢维强
陈虹
严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6
|
当代旧体诗与文学史正义——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 |
夏中义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7
|
开放性·互动性·双重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
吴义勤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8
|
少数民族文学怎样“入史” |
陈国恩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9
|
|
9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 |
刘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0
|
为了中国文学史的整体性 |
夏冠洲
阿扎提.苏里坦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11
|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刘勇
张弛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2
|
现代中国文学的自我认同 |
王乾坤
王书婷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 |
张传敏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4
|
赓续与建构:当代文学史版本及修改有限性问题 |
吴秀明
章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文学史教育的新转变:在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的互动中感受历史——以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 |
苟强诗
康鑫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6
|
怀念范伯群先生——兼谈范伯群先生的中国通俗文学研究 |
徐斯年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7
|
阐释与反思: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写实 |
王晖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8
|
都市中的忧郁与想象——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
李洪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9
|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健康人格培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 |
卢晓
刘明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2 |
1
|
|
20
|
试析重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三个“关键词” |
罗伟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