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e of an“Unknown Woman”in the American and Chinese Film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1
作者 LI L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9期821-828,共8页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works of Austrian novelist Stefan Zweig.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922,there have been two film adaptations based on this novella.In 1948,Max Ophüls...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works of Austrian novelist Stefan Zweig.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922,there have been two film adaptations based on this novella.In 1948,Max Ophüls,a German-born director,directed a black-and-white drama romance film of the same name based on a script adapted by Howard Koch and released it in American.In 2005,a Chinese film based on this widely spread love story was adapted and directed by the Chinese female director Xu Jinglei.In this paper,two film adaptations released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will be compared.Based on feminist theories,this paper will expou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ortrayal of the unknown woman,which can imply unique understandings of two films about women’s role ina love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Max Ophüls Xu Jinglei IMaGE
下载PDF
On Feminism in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2
作者 施心恬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2期150-151,共2页
The feminist movement thriving in 1960 s and the incurred vogue for feminism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iterary works and criticism. People started to cast their eyes on female authors and feminist literature. A... The feminist movement thriving in 1960 s and the incurred vogue for feminism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iterary works and criticism. People started to cast their eyes on female authors and feminist literature. Austrian writer, Stefan Zweig, being a male author, is hailed as"a handkerchief for all women". He shows significant concern and care for women who are stereotyped as inferior and unprivileged, and has created many impressive love stories and touching female images.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and its heroine are among the most notable representatives.Apart from analyzing the typical gender role women play in society from the case study of the unknown woman, this pap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feminist criticism theory, also looks in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oppression on her, and explores her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rising there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INISM materialist PSYCHOaNaLYTIC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下载PDF
Hidden Animals
3
作者 陆政 《语言教育》 1997年第3期85-,共1页
关键词 SENTENCE really NEVER strange letters hidden SHOOT Hidden aNIMaLS VISITORS twenty
下载PDF
The Global Voice of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4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3年第1期6-8,共3页
WITH so many excitingnew hotels and businesstowers going up aroundBeijing these days,it is strange tothink that some 30 years ago therather stiff and formal Russian-styleRadio Beijing building,located onthe south side... WITH so many excitingnew hotels and businesstowers going up aroundBeijing these days,it is strange tothink that some 30 years ago therather stiff and formal Russian-styleRadio Beijing building,located onthe south side of Chang’an Avenuebeside the Fuxingmen flyover,waslooked upon as absolutely the lastword in modern architecture.Nev-ertheless,lots of foreign friends andoverseas Chinese have a warm spotin their hearts for the building—fans of China Who for years havebeen learning about this“myster-ious”country by way of Radio Bei-jing,which first went on the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 friends strange VOICE absolutely RUSSIaN STIFF OVERSEaS letterS broadcasting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分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5
5
作者 成慧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异质文化在这里已作为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段或策略而显示出了其独有的功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接受 文化身分 文化陌生化
下载PDF
跨媒介的艺术对话与文化沟通——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互动 被引量:7
6
作者 傅守祥 李馨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93-98,共6页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两位导演的改编诠释,呈现为具有强烈差异性的电影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作为改编者的导演,以其当代眼光对文学原著进行重新阐释与再创造,在对原著保持一定程度的忠实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在对小说"文本接受"的改编过程中,两部电影作品表现出了基于个体与时代差异基础上的不同理解及相应的延续、遗失或增添等艺术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文本 电影改编 跨媒介
下载PDF
宋明文人异调组词刍议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若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7-53,共7页
作为组词的一个类别,文人异调组词产生于南北宋之交而发展于明代:结构形式从最初的松散组合到相对完整明确,题材有所扩展,戏剧性因素相对增加。文人异调组词的产生与发展并非偶然现象,而是诗词曲三体文学并行发展和交互作用的结果,表征... 作为组词的一个类别,文人异调组词产生于南北宋之交而发展于明代:结构形式从最初的松散组合到相对完整明确,题材有所扩展,戏剧性因素相对增加。文人异调组词的产生与发展并非偶然现象,而是诗词曲三体文学并行发展和交互作用的结果,表征了出位之思在词的风格之外尚作用于其形制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金元 明代 文人 异调组词
下载PDF
海丝特·白兰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伯香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霍桑《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形象,并通过形象分析,探讨作者女权思想的特征。
关键词 <红字> 霍桑 女权思想 海丝特*白兰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荒诞·虚无·自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别解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骁勇 《甘肃高师学报》 2007年第6期56-59,共4页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q...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激情"背后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作家的某种心灵体认——一战后西方人荒诞、虚无的悲剧性存在状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自欺"的热狂。存在主义者认为,自欺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依此观点审视,茨威格式的"激情"实为一种高度的精神自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虚无 自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别解
下载PDF
沉默的羔羊在说话——再读《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桂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陌生女子"对于自己执著奉献了一生的爱情默默诉说,曾引起众多读者的感慨与思索。本文以"陌生女子"临终前的这一份爱情表白为出发点,阐明了人世间真挚情感的存在不仅应该大声表白而...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陌生女子"对于自己执著奉献了一生的爱情默默诉说,曾引起众多读者的感慨与思索。本文以"陌生女子"临终前的这一份爱情表白为出发点,阐明了人世间真挚情感的存在不仅应该大声表白而且一定要表白清楚。文章进一步指出现代女性对于爱情应该拥有自己的主张,要学会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爱情 精神领地
下载PDF
《聊斋志异》花境人的文化意蕴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学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花是《聊斋志异》中重要的意象之一,在小说中时常出现不同的花,异彩纷呈。各具魅力的仙妖狐媚,作者给予她们花一样的美貌和心境,一朵朵美丽的奇花就是一段美丽的故事,伴随着精彩的情节引人入胜。借花喻人,情寓花中,借花暗喻小说中不同... 花是《聊斋志异》中重要的意象之一,在小说中时常出现不同的花,异彩纷呈。各具魅力的仙妖狐媚,作者给予她们花一样的美貌和心境,一朵朵美丽的奇花就是一段美丽的故事,伴随着精彩的情节引人入胜。借花喻人,情寓花中,借花暗喻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象征,人物的悲喜、命运,也象征着蒲松龄心中的理想世界。作者既是写花这一意象,也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以高洁的灵魂和对美的追求,在对花的描写叙述中和对花的生命观照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花境人。通过侧重从"花"的人化入手分析,即从注入蒲松龄情感、心性和理想的花、花境、花人入手,对《聊斋志异》中的花、花境、花人进行探讨解读,以探析《聊斋志异》小说中"花"的价值和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花境 女子
下载PDF
斯蒂芬·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学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82-384,共3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陌生化角度引出了作者的叙述技巧,并由第一人称叙述下的性别神话引发对女性建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一人称叙事 内聚焦 陌生化 性别神话
下载PDF
勇敢叛逆的海斯特——解析霍桑《红字》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金霞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73-74,共2页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叙了女主人公海斯特因所谓的"通奸"罪而遭受屈辱和惩罚的的故事。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当、勇于反抗社会习俗的反叛女性新形象—海斯特。海斯特坚定的反抗意识和叛逆行为贯穿文章...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叙了女主人公海斯特因所谓的"通奸"罪而遭受屈辱和惩罚的的故事。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当、勇于反抗社会习俗的反叛女性新形象—海斯特。海斯特坚定的反抗意识和叛逆行为贯穿文章的始终,体现了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反叛女性女性意识
下载PDF
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女性生存及未来——以三部当代女性电影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泽青 《莆田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死劫》、《红颜》三部当代女性电影以全新的女性视角和肆意的“阴性书写”观察社会,观照中国现代女性生存现实,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男权依旧膨胀的现代社会,女性电影的探索历程势必是艰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死劫》、《红颜》三部当代女性电影以全新的女性视角和肆意的“阴性书写”观察社会,观照中国现代女性生存现实,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男权依旧膨胀的现代社会,女性电影的探索历程势必是艰辛、漫长和充满矛盾的。讲究方法策略,正视性别问题,重建个性尊严、自由平等的社会正义,这理应是中国当代女性和女性电影共同的理想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生死劫 红颜
下载PDF
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以《王氏之死》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宝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96-100,共5页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聊斋志异》解读蒲松龄,并通过蒲松龄观察郯城社会现实。另外,史景迁整合《聊斋志异》的故事材料,使这一史著极具文学色彩,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也可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作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景迁 蒲松龄 《王氏之死》 《聊斋志异》
下载PDF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妇女观与文人学士的雅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菊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9-94,99,共7页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妇女观比较进步,主要表现在:称颂女子的才学智慧;主张婚恋自主,肯定其抗争命运的精神;赞扬妇女的传统美德。原因是受了文人学士雅文化的影响所致,文人雅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看重才学,主张因才立身、求取功名;珍视自...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妇女观比较进步,主要表现在:称颂女子的才学智慧;主张婚恋自主,肯定其抗争命运的精神;赞扬妇女的传统美德。原因是受了文人学士雅文化的影响所致,文人雅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看重才学,主张因才立身、求取功名;珍视自我,傲视世俗;认同封建制度与皇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妇女观 文人学士 雅文化
下载PDF
《鸿雁传书》:一首白族民间“思妇”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雁传书》 白族民间 “思妇”诗
下载PDF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其中国同名电影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新艳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42-45,共4页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徐静蕾导演的中国同名电影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与相异之处,通过对这些共同点与不同点的解读,分析了这部欧洲小说的中国本土化移植的过程。
关键词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徐静蕾
下载PDF
后翻译研究:理论探索与运用探析——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为例
19
作者 卢晶晶 刘成科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7-71,共5页
根茨勒于2017年提出的“后翻译研究”理论将传统的翻译研究扩展到语内翻译与符际翻译,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边界,更符合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以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翻译历程为例,探讨了“... 根茨勒于2017年提出的“后翻译研究”理论将传统的翻译研究扩展到语内翻译与符际翻译,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边界,更符合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以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翻译历程为例,探讨了“后翻译研究”理论在该作品前翻译、文本翻译以及符际翻译等阶段中的运用,进而指出正是各类文本翻译、电影、话剧与舞剧改编给原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未来,在坚守语际翻译的基础上,应借鉴“后翻译研究”理论去审视复杂的跨学科、跨文化、跨符号的翻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翻译研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符际翻译
下载PDF
“小人鱼”爱情模式浅析
20
作者 时翠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9-21,共3页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q...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 《苦恋》 小人鱼 爱情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