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ification China Today's new e-mall addresses for each edition are now in operation! So writel Share your views and comments with us,and with fellow subscribers
1
《China Today》 2002年第7期23-23,共1页
Dear Readers,Our email address, chinatoday@263.net, is defunct. We now have separateaddresses for each of our editions. They are:
关键词 Notification china Today’s new e-mall addresses for each edition are now in operation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2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版本修订与比较
3
作者 沈子瑜 黄德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一是从英文版到繁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篇章标题的修改、序章篇幅的增长和篇目数量的增加上;其二是从繁体中文版到简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文章篇目的增删上。版本变化将不同文化语境产生的差异具象化,让这部文学史蓦然成为展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发展动态的可读文本。王德威在编纂过程中有意呈现海外汉学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差异性的目标,在版本变化中不期而然地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版本比较 文化语境 王德威
下载PDF
文学史重写:从王德威的“方法”说起——以《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
4
作者 梁楠萍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海外汉学的研究思路搅扰着我们曾经习惯的应答系统和思维模式,王德威的文学史观及其文学史书写实践挑战着我们惯常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现了他寻找文学“起点”、想象历史、文学史“书写”以及... 海外汉学的研究思路搅扰着我们曾经习惯的应答系统和思维模式,王德威的文学史观及其文学史书写实践挑战着我们惯常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现了他寻找文学“起点”、想象历史、文学史“书写”以及探索文学边界的种种思路和方法。作为一个书写实践,这本文学史从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起点”出发,展示了另一种看待和处理历史的方式,当历史不再执拗于提供一种价值定论,历史中的“人”便成为重心,“文学”在这个意义上拥有了更广阔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文学史书写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以文学史之名重释文学、现代与中国——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5
作者 刘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本文从文学、现代、中国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如何以颠覆性的述史方式重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这部著作以文学史的视角重新锚定“文学”的内涵,重新审视既往对现代性的认知,重新界定现代“中国”的文化边界。... 本文从文学、现代、中国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如何以颠覆性的述史方式重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这部著作以文学史的视角重新锚定“文学”的内涵,重新审视既往对现代性的认知,重新界定现代“中国”的文化边界。它希冀于以全新的述史观念革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传统书写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改写仍然是以西方话语为主导的。故而,如何构建并革新我们自己的文学史观念就成为这部著作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 现代性
下载PDF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结构——兼论王德威的文学史观
6
作者 李书安 《华文文学》 2023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异的时间结构集中体现了王德威对其文学史观的思考与实践,它与王德威先前的文学史观念一脉相承,也是对哈佛“新编文学史”系列编撰规则的部分遵循。此文学史的时间结构从时点和时序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异的时间结构集中体现了王德威对其文学史观的思考与实践,它与王德威先前的文学史观念一脉相承,也是对哈佛“新编文学史”系列编撰规则的部分遵循。此文学史的时间结构从时点和时序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传统中线性进步的文学史时间进行解构:它以朴素的自然时序排列散在的“关键时刻”,以代替文学史中依赖进步历史观念而定的确定分期;并置、倒叙与“现在进行时”的多样时序体现出反线性前进的时序特征。此文学史对传统文学史时间建构的挑战以“双重祛蔽”的行动拆解了“革命时间”与“线性时间”之下蕴藏的观念;但这不能仅被视为基于“后学”诸理论的解构。王德威在此文学史中体现出的时间意识意在消泯现代历史时间观念造成的诸多对立,从而建构一种全新的可能——中国文学的诸种“现代性”或可以其本有面目浮现,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能够得以在平和的心态之下被再次认识、探索与不断生成;但其中显见的局限性仍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时间结构 文学史观
下载PDF
突围与悖反——歇斯底里话语下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7
作者 任祥欣 黄德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由王德威主编以“世界中”为主能指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现,是一场对文学史程式化生产困境的突围,并在结构上达成了拉康意义上歇斯底里的机制。这使得其在展现文学史的盘根错节时具有了反本质主义的姿态,而这一姿态却在形... 由王德威主编以“世界中”为主能指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现,是一场对文学史程式化生产困境的突围,并在结构上达成了拉康意义上歇斯底里的机制。这使得其在展现文学史的盘根错节时具有了反本质主义的姿态,而这一姿态却在形式上暗合了当今的碎片化潮流,在突围时陷入了悖反的症结中,须以复归本质的方式才能使得原本漂浮的意义落实。作为文学史的接受者,想要化解这一症结,就应把握“世界中”这一歇斯底里话语对于意义的“撬动”作用,对文学史进行再反思与重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王德威 世界中 歇斯底里话语 本质主义 主能指
下载PDF
方法·线索·问题——论《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前五四”书写
8
作者 王业森 梁伟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别具特色的书写方式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前五四”时期研究具有启发性。其哲学观与治史方法适宜于解析“前五四”时期文学的时代特色。它以独到眼光关注到了隐藏在“前五四”时期现代文学演进中的推进动力与...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别具特色的书写方式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前五四”时期研究具有启发性。其哲学观与治史方法适宜于解析“前五四”时期文学的时代特色。它以独到眼光关注到了隐藏在“前五四”时期现代文学演进中的推进动力与预埋线索,在“前五四”时期的叙述中为解答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独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前五四” 王德威
下载PDF
中国古代趋新派文变观中的时间之维——兼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之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詹冬华 占淑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中国古代文变观中的趋新派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由质而文是时代演变使然,时变而文亦变。因而特别强调艺术的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盲目崇古。趋新派文变观并不等同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趋新论虽有线性时间观,但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 中国古代文变观中的趋新派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由质而文是时代演变使然,时变而文亦变。因而特别强调艺术的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盲目崇古。趋新派文变观并不等同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趋新论虽有线性时间观,但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时变思想,这与进化论所持的线性时间观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趋新派 文变观 时间观 进化论文学史观
下载PDF
山水兼得 情思双栖——马华新生代作家钟怡雯散文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万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作家钟怡雯一向被人视为“多面的夏娃”,她的散文山水兼得,情思双栖,其感受沟通着现实和神秘世界,其为人为文又从容出入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带着自己的种子四处漂泊”的身份认同,对平等、感恩的“相处”哲学的深刻感... 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作家钟怡雯一向被人视为“多面的夏娃”,她的散文山水兼得,情思双栖,其感受沟通着现实和神秘世界,其为人为文又从容出入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带着自己的种子四处漂泊”的身份认同,对平等、感恩的“相处”哲学的深刻感悟,灵动的诗化语言和小说架构的叙述融合而成的艺术世界,都使钟怡雯的散文足以代表华人新生代的创作追求。而她的创作也再一次提醒人们,文学史不能再用原先的眼光来看待新生代,不能再用原有的格局接纳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新生代 钟怡雯散文 文学史调整
下载PDF
古今中西视野下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的演变(1949—2019)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曾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2-49,共8页
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在古今中西的视野中按“新中国(含‘文革’)文论”“新时期(含‘后新时期’)文论”和“新世纪(含‘新时代’)文论”展开其文论话语形成、转型和发展的演变轨迹。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标识的新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具有承... 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在古今中西的视野中按“新中国(含‘文革’)文论”“新时期(含‘后新时期’)文论”和“新世纪(含‘新时代’)文论”展开其文论话语形成、转型和发展的演变轨迹。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标识的新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具有承担贯彻国家文化战略的文艺政策、明确指导新中国文艺的创作与批评实践的重要功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论在西方文论的巨大影响下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建设;新世纪文学形态和格局的剧变与文论界的自我反思成为新世纪文论话语建设的发展动力;“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赋予文论建设的特殊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 新中国70年文学理论 文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寿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2,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各种文学社团的文派制衡有密切关系。多元化的文派制衡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高起点运作的格局。当传统旧文学作为强势文化占据社会文化中心的时候,新文学必须结成具有现代内涵和反抗精神的文派对旧文学提出制衡的要...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各种文学社团的文派制衡有密切关系。多元化的文派制衡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高起点运作的格局。当传统旧文学作为强势文化占据社会文化中心的时候,新文学必须结成具有现代内涵和反抗精神的文派对旧文学提出制衡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意向,于是,《新青年》社、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的组成又有了新的意义;当新文学对于传统旧文学和通俗文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成功占据了时代文化中心的时候,新文化在时代潮流的推涌和世界洪流的裹挟中成为一种支配性的话语霸权,虽然根深蒂固但已经边缘化了的传统文化也必须形成或者借助一定的文派力量才能够发出反抗的声音,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甲寅派、学衡派,甚至倡导整理国故备受新文化责难的努力社,以及从一个特别的方面客观上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进行文派制衡的鸳鸯蝴蝶派,都具有了另一种价值。甲寅派对于激进的汉字拉丁化的遏制,学衡派提出将白话和文言都当作现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成分,鸳鸯蝴蝶派在文学的市场化方面给予新文学可能的制衡价值,都应得到公正的估价。同时,新文学内部也会出现不同文派相互砥砺相互约束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新文学的丰富与繁荣。而所有这些文派都不可能依靠个人的单枪匹马可以运作成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文学社团和文人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文派制衡 社团 甲寅派 学衡派 鸳鸯蝴蝶派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兼与《中国文学史新著》商榷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4-19,共6页
所谓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同步"这一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实际上不过是对欧洲文学发展规律的套用。把"人性"仅仅归结为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的解放、个人意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等等,就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批优... 所谓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同步"这一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实际上不过是对欧洲文学发展规律的套用。把"人性"仅仅归结为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的解放、个人意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等等,就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批优秀作品排除在外。把作家人性自由的表达和感情的浓烈度作为衡量作品艺术力量的标准,认为人性的发展制约美感的发展,都经不起中国文学实践的检验,理论上也站不住脚。中国文学发展有其特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 《中国文学史新著》
下载PDF
我们应该怎样写文学史——王德威主编《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史之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来明 《写作》 2018年第7期115-123,共9页
在众多已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主编的《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别具一格,无论在"现代"的起点、"文学"的范围、"中国"的边界还是历史书写的方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体现出对既有文... 在众多已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主编的《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别具一格,无论在"现代"的起点、"文学"的范围、"中国"的边界还是历史书写的方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体现出对既有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超越。从"现代""中国""历史""文学"四个关键词出发,对该书体现的文学史观念和文学史写作方式进行了深入辨析,以期对其编写特色有整体认识,并为方兴未艾的"重写文学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 中国 历史 文学
下载PDF
浅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埃及近代文学复兴之共性
15
作者 陈越洋 申十蕾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6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埃及近代文学复兴不仅是中埃两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两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学来源于生活,它的复兴必然与激烈的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埃及近代文学复兴相伴随的是法国、英国入侵直...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埃及近代文学复兴不仅是中埃两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两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学来源于生活,它的复兴必然与激烈的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埃及近代文学复兴相伴随的是法国、英国入侵直至埃及人民成功击退殖民统治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成果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两大运动发生的历史时段虽不完全吻合,但都发轫于社会转型期,其间所表现出的人民性、开放性、多元性、社会性等文学精神有着极大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埃及近代文学复兴 文学精神
下载PDF
茅盾的文类意识与中国新文学
16
作者 首作帝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7-141,共5页
茅盾通过创作、论评、译丛和办刊等文学活动阐扬了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文类意识,这对开河之初的中国新文学起到了导引和建廓作用,同时肃清了旧文学的流毒,从而使得新文学向着"真"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 茅盾 文类意识 中国新文学
下载PDF
中韩合作抗战时期韩国在华期刊出版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光烈 姚远 韩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为求廓清韩国在华期刊出版的历史脉络及其传播学贡献,通过文献调研和考证,论述了从1913年至1945年的40余种韩人在华出版的期刊,并对最具代表性的《韩民月刊》作了具体分析。认定1913年7月创刊的《新兴学友报》为韩人在华创刊最早的期刊... 为求廓清韩国在华期刊出版的历史脉络及其传播学贡献,通过文献调研和考证,论述了从1913年至1945年的40余种韩人在华出版的期刊,并对最具代表性的《韩民月刊》作了具体分析。认定1913年7月创刊的《新兴学友报》为韩人在华创刊最早的期刊。这些期刊对激励韩国人民抗倭独立斗争、促使中韩人民团结合作抗击日寇、促进中国与韩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特别是在传播联华抗倭复国精神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是韩国革命史的珍贵文献,同时也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 抗日战争 中国-朝鲜-韩国期刊史 新闻传史
下载PDF
论新中国美术史写作中的史料运用和建设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伟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新中国美术史写作是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史料问题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中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但在新中国美术史写作中却几乎没有得到重视。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发掘"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系列史料... 新中国美术史写作是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史料问题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中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但在新中国美术史写作中却几乎没有得到重视。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发掘"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系列史料之间的文本差异和差异,为我们展示了史料在新中国美术史研究和写作的学术价值。新中国美术史料收集整理的范围、特点和困难是进行史料建设须重点明确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史 写作 史料运用 史料建设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中几个党史问题的思考
19
作者 牛建立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2-19,共8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论述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间是1932年底;论述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矛盾表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原地主和富农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论述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间是1932年底;论述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矛盾表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原地主和富农的改造没有论述。笔者提出: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间是1933年3月下旬;新中国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原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但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成分没有改变,在集体劳动中继续接受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第四次反“围剿” 基本矛盾 原地主和富农
下载PDF
Folk Dances a Spring Festival Treat
20
《Women of China》 1995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chinas FOLK dances HAVE great variety and a long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more new PROGRAMs especially women’s PROGRAMs HAVE appeared onstage. Every year during spring FEsTIVAL dozens of PEAsANT FOLK dance teams come to Beijing and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Their BRILLIANT performances are well received by Beijingers and tourists and add much to the festiv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