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聊斋志异》中狐精的“仁性”特征
1
作者 王艺乔 许勇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7-73,共7页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描写狐精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一个独具人性和人情美的理想狐世界。蒲松龄既继承了前代文学所积累的狐创作经验,又吸收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基于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聊斋志异》中发展出带有...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描写狐精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一个独具人性和人情美的理想狐世界。蒲松龄既继承了前代文学所积累的狐创作经验,又吸收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基于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聊斋志异》中发展出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蒲氏仁学”,塑造出具有孝亲、友悌、知恩图报和乐善好施等“仁性”品质的完美狐精形象,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生发出人不如狐的哀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狐精 仁性 儒学
下载PDF
弗朗兹·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漫游”概念——以钢琴曲集“旅行岁月”为例
2
作者 朱晓乐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从浪漫主义艺术和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意义出发,本文解释了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本质。所用研究方法,是基于音乐学、文学、哲学和艺术文化的综合研究,旨在解释钢琴创作中音乐和非音乐因素的深层联系。其目的在于... 从浪漫主义艺术和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意义出发,本文解释了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本质。所用研究方法,是基于音乐学、文学、哲学和艺术文化的综合研究,旨在解释钢琴创作中音乐和非音乐因素的深层联系。其目的在于确定“漫游”概念在李斯特《旅行岁月》的形象和结构中的作用、意义和表现手法,以及扩展器乐演奏中非音乐因素作用的概念。钢琴音乐直观表达的形象,再现了作曲家本人游历不同国家和诸多名胜的经历。他在寻找创作方法、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及音乐艺术在生活和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创作探索。精神在宇宙与个体、活跃的思想与沉睡的梦想中漫游。就像歌德在他的“旅行岁月”中一样,李斯特所展示出来的与其说是差异,不如说是文化精神在各个层面上的辩证统一,即:科学、艺术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作品 浪漫主义 “漫游”概念 “精神的漂泊” 艺术的互动与综合 概念化器乐作品
下载PDF
场所的利用与塑造——峨眉山白龙洞景区规划方案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宇峤 路秉杰 《中国园林》 2008年第10期88-92,共5页
从场所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人文资源再利用的问题。从遗产地场所特征入手,考查和挖掘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传说。在充分尊重遗产地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文化原生环境以及为其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的场所建构方法... 从场所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人文资源再利用的问题。从遗产地场所特征入手,考查和挖掘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传说。在充分尊重遗产地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文化原生环境以及为其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的场所建构方法。通过人们对景区场所精神的感知与认同,进一步对景区场所精神的营造进行了阐释,论述了如何运用地形、地貌以及光、水、石等场地特征突现遗产地的人文精神。从而为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人文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地 场所精神 历史传说
下载PDF
漂泊的诗魂——莱蒙托夫诗歌宇宙观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季明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42-46,21,共6页
莱蒙托夫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酷爱自由,享受孤独的永恒漂泊者。他们主动放逐自我,游离于上流社会圈子和官方秩序之外,时时处于紧张的精神求索之中,追逐着新的生命体验和冒险,这既是作者所处时代特定贵族精英文化现象,又是渴望形而上的... 莱蒙托夫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酷爱自由,享受孤独的永恒漂泊者。他们主动放逐自我,游离于上流社会圈子和官方秩序之外,时时处于紧张的精神求索之中,追逐着新的生命体验和冒险,这既是作者所处时代特定贵族精英文化现象,又是渴望形而上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个性的体现。莱蒙托夫以诗歌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宇宙观 流浪意识 俄罗斯文化精神 莱蒙托夫
下载PDF
战国侠义精神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彦修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战国时期涌现出来了众多的侠义之士,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侠义精神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和迅猛的扩展。《韩非子》认为,不要名,不为利,张扬个性,豪放肆意,蔑视权贵,敢于反抗是他们品质。司马迁认为,志向高远,仁义诚信,仗义行侠,轻死重气等是战... 战国时期涌现出来了众多的侠义之士,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侠义精神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和迅猛的扩展。《韩非子》认为,不要名,不为利,张扬个性,豪放肆意,蔑视权贵,敢于反抗是他们品质。司马迁认为,志向高远,仁义诚信,仗义行侠,轻死重气等是战国侠义精神的核心内涵。班固认为,战国侠义精神是充满了反抗的精神,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等品质难得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侠义精神 游侠 私剑 义士 节侠士
下载PDF
诗性与童话——关于艺术精神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岱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2-19,共8页
对艺术精神的重新理解,是构建后形而上学文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平台;而重审艺术与童话的关系,则是重启这个诗学命题的一个良好的视角。穿越欲望的童话写作对“月光文化”和“母性文化”的张扬,体现了艺术之爱对于生命存在的关切与怜悯,也... 对艺术精神的重新理解,是构建后形而上学文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平台;而重审艺术与童话的关系,则是重启这个诗学命题的一个良好的视角。穿越欲望的童话写作对“月光文化”和“母性文化”的张扬,体现了艺术之爱对于生命存在的关切与怜悯,也从根本上奠定了以“人文关怀”为宗旨的艺术实践的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实践 艺术精神 童话叙事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中新女性的诞生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丙堂 曹冰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童话教母安吉拉·卡特因其对童话的改写而享誉世界文坛,其短篇小说《染血之室》是在改写法国童话大师夏尔·佩罗的《蓝胡子》的基础上创作的。通过文本分析,探讨《染血之室》中新女性"我"的诞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女... 童话教母安吉拉·卡特因其对童话的改写而享誉世界文坛,其短篇小说《染血之室》是在改写法国童话大师夏尔·佩罗的《蓝胡子》的基础上创作的。通过文本分析,探讨《染血之室》中新女性"我"的诞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女性身体作为女性发声的新媒介,女性精神作为女性进步的新动力,女性话语作为女性自主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改写 女性身体 女性精神 女性话语
下载PDF
“偏是谋生忙”——漫谈《故事新编》中的“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燕 曾超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故事新编》中的"油滑"实质上是指对某种无意义存在的发现与质疑。体现在小说中就是无所不在的"吃"。"吃"不仅具有鲁迅所认可的生理学功能,也关涉着整个的中国文化。在"吃人"到"吃饭&qu... 《故事新编》中的"油滑"实质上是指对某种无意义存在的发现与质疑。体现在小说中就是无所不在的"吃"。"吃"不仅具有鲁迅所认可的生理学功能,也关涉着整个的中国文化。在"吃人"到"吃饭"的转变中,折射出鲁迅对于重"精神"的国民性批判的深入反省:它仅在理论层面上是有效的,在实践上,制约着"精神"出场的"铁屋子"首先是"身体化"("谋生"、"吃")的文化心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油滑 精神 身体
下载PDF
《李生窥墙传》与《离魂记》比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夏玉玲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7-62,共6页
韩国汉文小说《李生窥墙传》和唐传奇《离魂记》都是以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为主题的作品。文章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揭示出特定时代背景下中韩两国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 李生窥墙传 离魂记 创作背景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漂泊的诱惑:张雅文的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秀臣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1期69-73,共5页
张雅文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独特经历的作家 ,她的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从她长期漂泊的生存状态中得到了体现。漂泊的生存状态直接受东北地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进而发展成她的个性特征。追求自由、冒险和侠义的自由人格 ,女性参与文... 张雅文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独特经历的作家 ,她的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从她长期漂泊的生存状态中得到了体现。漂泊的生存状态直接受东北地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进而发展成她的个性特征。追求自由、冒险和侠义的自由人格 ,女性参与文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性格 人文精神 漂泊 家园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安徒生童话“儿童精神”的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叶 《娄底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33-38,共6页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儿童精神 中国儿童文学 流变 文学发展 儿童心理 游戏精神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中的现代“寓言”营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灵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37,共7页
莫言作品中一个更普遍、更自觉地采取的艺术手法、营造作品的章法是对寓言手法的现代性运用。在莫言的许多小说中,寓言的作用可谓非同寻常,它们或形成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效应,或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神秘客体予以解魅、反讽,或对遭受磨难... 莫言作品中一个更普遍、更自觉地采取的艺术手法、营造作品的章法是对寓言手法的现代性运用。在莫言的许多小说中,寓言的作用可谓非同寻常,它们或形成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效应,或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神秘客体予以解魅、反讽,或对遭受磨难的生命主体及其精神以近似童话的方式给以鼓舞、赞美、激扬。因此,莫言的寓言总是和对生命主体精神的肯定与表达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的话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寓言 童话 艺术手法 艺术策略
下载PDF
异境想象与现世感知——论先唐神游赋虚构世界与现实空间的互动
13
作者 王允亮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共7页
神游赋是先唐时期颇为兴盛的一种文体,自《离骚》开始,一直到南北朝绵延不绝。在先唐神游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巫文化、黄老之学、儒家思想、玄学思潮、新自然主义相继为主导的变化。受此影响,其体现出来的空间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最... 神游赋是先唐时期颇为兴盛的一种文体,自《离骚》开始,一直到南北朝绵延不绝。在先唐神游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巫文化、黄老之学、儒家思想、玄学思潮、新自然主义相继为主导的变化。受此影响,其体现出来的空间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最为核心的异境漫游上,经历由偏重西北昆仑一隅至四方天地均衡分配的变迁,在最终归向上则有求神境而不得,游神境而自得,舍神境而归现世的不同转变。在神游赋发展过程中,异境想象的地位渐渐低落,与此相反对现世的认同却逐渐增加,二者间存在相反的升降过程,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在六朝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游赋 先唐 异境想象 现世感知 文化精神
下载PDF
士道观念的现代蜕变与知识分子的精神漂泊——论肖仁福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心理状态
14
作者 龙其林 梁振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肖仁福的小说以官场语境中的知识分子为关注对象,展现了这一群体的精神困境和文化矛盾,揭示了传统士道观念的现代性蜕变以及由此造成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漂泊。肖仁福从知识分子的士道观念立场与官场体制的约束、入仕追求与隐逸精神的冲突... 肖仁福的小说以官场语境中的知识分子为关注对象,展现了这一群体的精神困境和文化矛盾,揭示了传统士道观念的现代性蜕变以及由此造成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漂泊。肖仁福从知识分子的士道观念立场与官场体制的约束、入仕追求与隐逸精神的冲突这一角度入手,全面剖析了转型时期官场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及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仁福 官场知识分子 士道观念 精神漂泊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论竟陵派儒道结合的批评
15
作者 曾肖 蒋述卓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98,共6页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家说诗方法的要义,在竟陵派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还呈现出援道入儒的态势,即继承这一儒家的传统方法,...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家说诗方法的要义,在竟陵派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还呈现出援道入儒的态势,即继承这一儒家的传统方法,与道家"玄览"、"独游"、"遇合"等哲学思想与审美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批评旨趣与方法意识。这种儒道结合的批评方法是竟陵派诗学能够独开生面的深度造诣所在,也折射出晚明心学与性灵说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古人精神 以意逆志 玄览 独游 遇合
下载PDF
论罗伯特·蒙施童话的游戏精神
16
作者 颜晓芳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加拿大童话大王罗伯特·蒙施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笔下的各式淘气包和倒霉蛋影响了不计其数的人。罗伯特·蒙施用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与儿童审美情趣一致的童话故事,童话以其充满童趣的自由、荒诞、快乐、幻想的游... 加拿大童话大王罗伯特·蒙施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笔下的各式淘气包和倒霉蛋影响了不计其数的人。罗伯特·蒙施用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与儿童审美情趣一致的童话故事,童话以其充满童趣的自由、荒诞、快乐、幻想的游戏精神受到儿童及家长的欢迎。文章旨在研究罗伯特·蒙施童话所蕴含的游戏精神及其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蒙施 儿童故事 游戏精神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漂泊母题叙事文学热潮成因初探
17
作者 曹艳红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60-65,共6页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的创作热潮。这一热潮的出现与三个方面的推动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明,从外部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接受氛围;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对漂泊生活的内在羡慕也契...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的创作热潮。这一热潮的出现与三个方面的推动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明,从外部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接受氛围;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对漂泊生活的内在羡慕也契合了这一氛围;现代作家对独立的文学艺术场的追求、营造和漂泊状态、漂泊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三重动力的合力促使现代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展现漂泊行为、漂泊精神,进而催生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泊母题 动的文明 游的精神 文学独立
下载PDF
论孟子士人精神在汉代的影响——以《韩诗外传》对孟子士人精神的继承为例
18
作者 李华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通过对汉代三家诗中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著作《韩诗外传》的研究发现,《韩诗外传》在士人的独立意识建构、人格诉求和不同境遇下的选择三个问题上完全继承了孟子的观点。可见,早在汉初,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对孟子士人精神建构问题的系统性... 通过对汉代三家诗中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著作《韩诗外传》的研究发现,《韩诗外传》在士人的独立意识建构、人格诉求和不同境遇下的选择三个问题上完全继承了孟子的观点。可见,早在汉初,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对孟子士人精神建构问题的系统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士人精神 《韩诗外传》
下载PDF
论《八月之光》中琳娜和乔的流浪(英文)
19
作者 许玲 王晓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59-62,共4页
《八月之光》始于并止于琳娜的流浪,乔的生活也不断被喻为路上的旅程,因此他们的生活轨迹都象征性地代表了流浪,但福克纳通过对照和对比告诉读者他们的流浪是不同的。本文从精神和功能两个方面强调了他们彼此流浪的不同。通过分析,我们... 《八月之光》始于并止于琳娜的流浪,乔的生活也不断被喻为路上的旅程,因此他们的生活轨迹都象征性地代表了流浪,但福克纳通过对照和对比告诉读者他们的流浪是不同的。本文从精神和功能两个方面强调了他们彼此流浪的不同。通过分析,我们也能够感知福克纳的伟大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之光》 流浪 对照 对比 精神 功能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人文精神探析
20
作者 刘灵昕 阮礼义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9-52,共4页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 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 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的觉醒由于阴暗的现实而不得不以隐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表达。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隐士精神、生命意识以及自然性情是魏晋风度的灵魂,是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 隐士精神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