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浙江和湖南三省兽类新纪录——安徽麝鼩
1
作者 杨思雨 谢菲 +4 位作者 唐刻意 付长坤 刘洋 刘少英 陈顺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5,共6页
安徽麝鼩(Crocidura anhuiensis)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Crocidura),由Zhang等(2019)根据采集于安徽黄山的麝鼩标本首次进行描述,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安徽黄山(Zhang et al.,2019)。目前,该物种在安徽黄山... 安徽麝鼩(Crocidura anhuiensis)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Crocidura),由Zhang等(2019)根据采集于安徽黄山的麝鼩标本首次进行描述,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安徽黄山(Zhang et al.,2019)。目前,该物种在安徽黄山、清凉峰以及江西武夷山均有发现(魏辅文等,2021;裴枭鑫等,2022;胡江晓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麝鼩 系统发育 分布 新纪录
下载PDF
江西省两种兽类新纪录——东阳江麝鼩和安徽麝鼩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江晓 徐一凡 +5 位作者 邹志安 曾卫 代杰 任学洋 姚洪凤 陈中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2-356,共5页
麝鼩属(Crocidura)隶属于哺乳纲(Mammals)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麝鼩属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属,已记录有198个物种(Wilson and Mittermeier,2018)。麝鼩属物种体型较小、形态保守,... 麝鼩属(Crocidura)隶属于哺乳纲(Mammals)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麝鼩属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属,已记录有198个物种(Wilson and Mittermeier,2018)。麝鼩属物种体型较小、形态保守,属内多个物种的分类和分布存在较大争议。我国麝鼩属物种丰富,目前记录有14种麝鼩在我国分布(魏辅文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江麝鼩 安徽麝鼩 武夷山 江西省 新纪录
下载PDF
安徽麝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选择
3
作者 包丽艳 漆俊 +4 位作者 周翔 徐红英 付剑 傅强 王鹏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5期71-81,共11页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育及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8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野外调查,共记录了52个样地,测定了海拔、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坡位、郁闭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树高、食物丰富度、灌木平均盖度、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14个生境变量,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Scavia选择指数和随机森林分别分析安徽麝的生境选择偏好以及影响安徽麝生境选择的重要变量,同时比较安徽麝生境利用样地和未利用样地的各变量差异。【结果】1)安徽麝生境选择时除了对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食物丰富度不具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余变量均具有显著差异。2)在安徽麝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中,重要性值最大的是海拔,郁闭度次之,坡向最小。3)安徽麝生境选择偏好于海拔600~1100 m、中上坡位、坡度≥36°、距离水源近、远离道路、阳坡、郁闭度≥0.8、灌木平均盖度≥15%、乔木平均高度≥20 m、乔木平均胸径≥15 cm的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结论】安徽麝偏好在相对海拔较高、郁闭度、灌木平均盖度、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都较高、距离水源近且远离干扰的阳坡中上位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麝 生境选择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机森林 生境变量
下载PDF
安徽银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庆文 叶文才 +1 位作者 车镇涛 赵守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12-614,共3页
目的 :对安徽银莲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ODS柱色谱分离 ,FAB MS和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和结论 :分离鉴定了 3个化合物 ,齐墩果酸 2 8 O α L 吡喃鼠李糖 (1→ 4) β D 吡喃葡萄糖 (1→ 6 ) ... 目的 :对安徽银莲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ODS柱色谱分离 ,FAB MS和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和结论 :分离鉴定了 3个化合物 ,齐墩果酸 2 8 O α L 吡喃鼠李糖 (1→ 4) β D 吡喃葡萄糖 (1→ 6 ) β D 吡喃葡萄糖酯苷 ;3 O α L 吡喃鼠李糖 (1→ 2 ) β D 吡喃木糖齐墩果酸 2 8 O α L 吡喃鼠李糖 (1→ 4) β D 吡喃葡萄糖 (1→ 6 ) β D 吡喃葡萄糖酯苷和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 (1→ 2 ) β D 吡喃木糖齐墩果酸 2 8 O α L 吡喃鼠李糖 (1→ 4) β D 吡喃葡萄糖 (1→ 6 ) β D 吡喃葡萄糖酯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莨科 安徽银莲花 三萜皂苷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Ca^(2+)对皖贝母高温胁迫下抗逆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同根 王康才 +1 位作者 罗庆云 李丹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5-770,共6页
分析Ca2+对高温胁迫下皖贝母抗逆生理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钙对皖贝母高温胁迫伤害调控的可行性。将室外同一环境条件下盆栽的皖贝母,分别叶面喷施5、10、20、30、50 mg/L的CaCl2溶液,然后置于35℃/25℃(昼/夜),光强3600 lx的... 分析Ca2+对高温胁迫下皖贝母抗逆生理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钙对皖贝母高温胁迫伤害调控的可行性。将室外同一环境条件下盆栽的皖贝母,分别叶面喷施5、10、20、30、50 mg/L的CaCl2溶液,然后置于35℃/25℃(昼/夜),光强3600 lx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常温25℃喷施蒸馏水和高温胁迫下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处理3 d后,测定皖贝母叶片相关光合参数、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面喷施CaCl2溶液,可增强皖贝母叶片SOD、POD酶活性,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减少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破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Ca2+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叶面喷施一定浓度CaCl2溶液可减轻高温胁迫对皖贝母叶片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贝母 CA2+ 高温胁迫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安徽黄精属二新种 被引量:13
6
作者 邵建章 张定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102,共4页
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而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的分枝,直径1—2.2厘米,茎直立,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叶轮生,厚纸质,每轮3—5片,条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弯曲,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中脉在背面明显... 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而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的分枝,直径1—2.2厘米,茎直立,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叶轮生,厚纸质,每轮3—5片,条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弯曲,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中脉在背面明显凸起。伞形花序腋生,通常具2朵花,稀3朵,总花梗长1.5—3厘米,有叶状苞1—8枚,厚纸质,条状披针形,长1.8—3.5厘米,宽4—8毫米,先端卷曲,中脉在下面明显凸起,无毛,花柄长5—10毫米;花被筒状,淡黄色,长10—12毫米,裂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黄精属 安徽黄精
下载PDF
皖贝母试管鳞茎诱导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薛建平 张爱民 +1 位作者 耿茂林 马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03-2606,共4页
目的:研究离体条件下皖贝母试管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单块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的鳞茎个数和鲜重为指标,考察蔗糖浓度、水杨酸、活性炭和5℃低温预培养对皖贝母试管鳞茎的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50g·L^-1的蔗糖处理形... 目的:研究离体条件下皖贝母试管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单块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的鳞茎个数和鲜重为指标,考察蔗糖浓度、水杨酸、活性炭和5℃低温预培养对皖贝母试管鳞茎的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50g·L^-1的蔗糖处理形成的鳞茎个数和鲜重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杨酸对试管鳞茎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以5g·L^-1的活性炭处理形成鳞茎个数和鲜重优于其他处理,5℃低温预培养30-40d对试管鳞茎的形成和膨大效果最好。结论:低温预培养30~40d的皖贝母愈伤组织,接种于MS+KT2mg·L^-1+NAA2mg·L^-1+50g·L^-1蔗糖+5g·L^-1活性炭的培养基中,鳞茎形成和生长发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贝母 试管鳞茎 愈伤组织 离体诱导
下载PDF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皖贝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同根 王康才 +1 位作者 罗春红 张彦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9-1184,共6页
以盆栽皖贝母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叶面喷施0.5mmol/L水杨酸(SA)溶液后1、3、5、7d进行高温(36℃)胁迫24h,再进行恢复生长(昼25℃/夜20℃)48h,研究外源SA缓解皖贝母高温胁迫伤害的可行性及其时效性。结果显示:叶面喷施SA后3d内可显著... 以盆栽皖贝母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叶面喷施0.5mmol/L水杨酸(SA)溶液后1、3、5、7d进行高温(36℃)胁迫24h,再进行恢复生长(昼25℃/夜20℃)48h,研究外源SA缓解皖贝母高温胁迫伤害的可行性及其时效性。结果显示:叶面喷施SA后3d内可显著提高皖贝母幼苗叶绿素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其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同时可增强皖贝母幼苗叶片SOD、POD活性,抑制CAT活性。但上述作用效果在叶面喷施SA后5d明显减弱,7d后则几乎完全丧失。研究表明,0.5mmol/L外源SA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减轻高温对皖贝母叶片的伤害,且其有效作用时间为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贝母 水杨酸 高温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时效性
下载PDF
安徽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30
9
作者 叶文才 赵守训 +1 位作者 沈漪涟 张振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从安徽银莲花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出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Ⅱ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化合物Ⅲ为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Ⅳ... 从安徽银莲花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出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Ⅱ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化合物Ⅲ为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甙。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银莲花 银莲花属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安徽老鸦瓣新模式的指定与补充描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敦炎 李新蓉 洪德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3-395,共3页
通过对Amana anhuiensis主模式的存放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查找及向原作者证实,确认该种的模式已不存在。在对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仅有这一种老鸦瓣分布,且其花期及果实成熟期植株的一些重要形态性状与原描述... 通过对Amana anhuiensis主模式的存放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查找及向原作者证实,确认该种的模式已不存在。在对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仅有这一种老鸦瓣分布,且其花期及果实成熟期植株的一些重要形态性状与原描述不符或在原描述中没有提及,这些性状不仅在个体间比较稳定,而且在种的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是:鳞茎皮黄褐色,薄纸质,内侧被绵毛;第1叶自基部向上3/4处最宽;苞片狭披针形;花被片内侧基部具黄绿色斑块;内轮3枚雄蕊比外轮3枚长,花粉黄色,雌蕊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朔果近球形,果喙长10 mm左右。为此,我们指定了该种的新模式,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科 安徽老鸦瓣 新模式 补充描述
下载PDF
安徽紫薇属(千屈菜科)一新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守标 郭新弧 秦卫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2-393,共2页
描述了安徽产一个新种即安徽紫薇
关键词 紫薇 千屈菜 新种 描述
下载PDF
安徽虫瘟霉诱发的桃蚜流行病与流行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明光 李惠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07-1612,共6页
在 1 5℃与 1 0 0 % RH的组合条件下以接种安徽虫瘟霉 (Zoophthora anhuiensis)和未接种的桃蚜 (Myzus persicae)成蚜按不同比例混合 (0∶ 6、1∶ 5、2∶ 4、3∶ 3、4∶ 2、5∶ 1及 6∶ 0 )建立蚜群 ,3次重复 ,考察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 在 1 5℃与 1 0 0 % RH的组合条件下以接种安徽虫瘟霉 (Zoophthora anhuiensis)和未接种的桃蚜 (Myzus persicae)成蚜按不同比例混合 (0∶ 6、1∶ 5、2∶ 4、3∶ 3、4∶ 2、5∶ 1及 6∶ 0 )建立蚜群 ,3次重复 ,考察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结果表明 ,在带菌蚜 5 0 %以上的蚜群中 ,活蚜的数量增长因高强度的流行病发生而得到有效控制 ,活蚜数始终未超过 5 0头 /90cm2 ,第 2 2天观察结束时与对照 (0∶ 6)蚜群的 65 6头 /90 cm2 相比控蚜效果高达 93 .2 4%~ 1 0 0 %。在接菌与未接菌比例1∶ 5和 2∶ 4的蚜群中 ,蚜病的发生虽未能充分控制蚜虫的数量增长 ,但结束时的蚜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分别为 3 5 6头 /90 cm2和 2 0 7头 /90 cm2 ,控蚜效果亦分别达 46%和 68%。各处理蚜群中病害流行随时间的变化很好地拟合 Gompertz模型 (r2 =0 .97) ,由此估计出安徽虫瘟霉不同初始菌量在蚜群中的流行速度 (R)及最高流行水平 (K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初始侵染体密度确定了 R (r2 =0 .89)和 K (r2 =0 .90 )估计值的 90 %变异 ,充分显示安徽虫瘟霉流行病的发生及流行强度对初始侵染体和寄主密度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虫瘟霉 桃蚜 初始侵染体 寄主密度 流行模型 流行病
下载PDF
安徽虫瘟霉菌株的强毒杀蚜效应与侵染速率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谦 冯明光 +1 位作者 徐均焕 刘志强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1-247,共7页
报道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菌株F97028对挑蚜(Myzuspersicae)的强毒杀蚜活性。以7个孢子剂量(0.4~10.4个孢子/mm2)接种2~3龄若蚜(52~86头/剂量),连续观察7d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接种... 报道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菌株F97028对挑蚜(Myzuspersicae)的强毒杀蚜活性。以7个孢子剂量(0.4~10.4个孢子/mm2)接种2~3龄若蚜(52~86头/剂量),连续观察7d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接种后第3~7d的LD50分别为34.8、8.7、1.5、0.7和0.4个孢子/mm2。在所用剂量范围内LT50为29~6.0d,随剂量增大而缩短。在接种后不同时段用0.1%百菌清水溶液处理被接种蚜体表面,结果显示,在15~20℃下,在0.7~1.8个孢子/mm2的剂量下接种后2h内的有效侵染率为42~58%,4h内为44%~74%,6h时达90%以上;在69~9.0个孢于/mm2的剂量下接种后1h,有效侵染率为57%~67%,2h内为77%~86%,4h内为78%~90%;高剂量(499~54.8个孢子/mm2)下接种后1h即达90%以上。与虫瘟霉属其它菌种或菌株对蚜虫的毒力比较,F97028菌株的毒力高28~117倍,为罕见的强毒杀蚜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虫瘟霉 桃蚜 毒力 侵染速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安徽虫瘟霉对桃蚜的生物测定与时间-剂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彩玲 冯明光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安徽虫瘟霉(Zophthoraanhuiensis)对桃蚜(Myzuspersicae)接种而进行定量生物测定(18℃,光周期为L∶D12∶12),包括10个剂量(1.5~197.7个分生...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安徽虫瘟霉(Zophthoraanhuiensis)对桃蚜(Myzuspersicae)接种而进行定量生物测定(18℃,光周期为L∶D12∶12),包括10个剂量(1.5~19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蚜虫64~120头,逐日观察记载死亡数至第7d。接种后第3d在高剂量处理中始见少量死蚜,第4~6d为死蚜盛期。所获数据很好地拟合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由模型参数估计出该菌作用于桃蚜的时间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减小,在37.1~197.7个分生孢子/mm2的剂量范围内LT50值为4.5~6.7d;剂量效应在接种后随时间递减,第5~7d的LD50分别为86.8、43.7和34.1个分生孢子/mm2。结果表明,安徽虫瘟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蚜微生物,在寄主体内的潜伏期为4~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虫瘟霉 桃蚜 虫霉 生物测定 剂量
下载PDF
温湿度对安徽虫瘟霉在桃蚜居群中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惠萍 冯明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用安徽虫瘟霉 (Zoophthoraanhuiensis)接种桃蚜 (Myzuspersicae)无翅成蚜 3头和健蚜 3头组成新的蚜群若干 ,在不同温湿组合条件下任其繁殖、发病和传染 ,以评价温湿度对该菌在蚜群中流行的影响 .持续 2 6d观察 ,在偏低温与各湿度 ( 90~... 用安徽虫瘟霉 (Zoophthoraanhuiensis)接种桃蚜 (Myzuspersicae)无翅成蚜 3头和健蚜 3头组成新的蚜群若干 ,在不同温湿组合条件下任其繁殖、发病和传染 ,以评价温湿度对该菌在蚜群中流行的影响 .持续 2 6d观察 ,在偏低温与各湿度 ( 90~ 10 0 %RH)的组合中均成功诱发了蚜病流行 ,其程度受湿度影响较小 .在 10℃与各湿度组合中 ,最终感病死亡率为 72 .9%~ 98.2 % ,15℃下为 78.7%~ 94.4% ,流行强度极大 .而 2 0℃下仅 10 0 %RH诱发了高强度流行病 ,其余湿度下感病死亡率仅为 5 .1%~ 12 .8% .在 2 5℃ ,10 0 %RH下死亡率仅 2 7.2 % .与所有湿度组合中的对照蚜群相比 ,10℃下流行病控蚜效果为 89.5 %~ 96.9% ,15℃下为 96.1%~ 98.2 % ,2 0℃下为 45 .9%~ 85 .7% ,2 5℃下为 5 6.4%~ 69.7%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安徽虫瘟霉引发的蚜病流行与温度及其相对湿度和蚜群带菌后天数的互作项密切相关 (r2 =0 .82 ,α <0 .0 1) ,这些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徽虫瘟霉是否在蚜群中流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瘟霉 桃蚜 流行病 环境因子 温湿度%
下载PDF
温度与光照对安徽虫瘟霉产孢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惠萍 冯明光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8-353,共6页
在不同温度(10~30℃)与光照(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组合条件下进行了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离体产孢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安徽虫瘟霉产孢的温度为10~20℃,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快和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 在不同温度(10~30℃)与光照(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组合条件下进行了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离体产孢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安徽虫瘟霉产孢的温度为10~20℃,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快和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能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安徽虫瘟霉产孢的高温极限。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孢量高,说明光照对产孢具有刺激作用。在10℃和全光照的组合中,累计产孢量最高且持续产孢时间最长,而相同温度与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却很低,显示光照在偏低温度下是影响安徽虫瘟霉产孢的关键因素。概而言之,光照主要影响安徽虫瘟霉的产孢量,而温度主要影响其产孢速率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虫瘟霉 产孢格局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初始接种量对安徽虫瘟霉液体培养下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彩玲 冯明光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在温度(20±1)℃和光照12L : 12D的条件下,用萨氏培养液对安徽虫瘟霉(Zoophora an- huiensis)进行液体振荡培养(100 r/min),考查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温度(20±1)℃和光照12L : 12D的条件下,用萨氏培养液对安徽虫瘟霉(Zoophora an- huiensis)进行液体振荡培养(100 r/min),考查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含干菌丝18. 6mg/mL的母液按1%~15%(V/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48~72h,9%和12%接种量处 理能产生20 mg/mL 以上的菌丝生物量,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 大菌丝生物量为25 mg/m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虫瘟霉 液体培养 初始接种量 菌丝生物量
下载PDF
安徽贝母中的新二萜成分(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露 周剑侠 沈征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为了研究安徽贝母(FritillariaanhuiensisS.C.ChenetS.E.Yin)的化学成分。将安徽贝母的干燥鳞茎用95%乙醇回流提取后,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12,15-epoxy-8(17),... 为了研究安徽贝母(FritillariaanhuiensisS.C.ChenetS.E.Yin)的化学成分。将安徽贝母的干燥鳞茎用95%乙醇回流提取后,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12,15-epoxy-8(17),13-labdadien-19-ol(1),ent-3β-acetoxy-kauran-16β,17-diol(2),ent-kaurane-3β,16β,17-triol(3)。化合物1为新的labd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贝母 二萜 12 15-epoxy-8(17) 13-labdadien-19-ol
下载PDF
贝母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勇 张爽 +3 位作者 程孝中 蔡标 李舜 董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8期141-141,161,共2页
对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产物、贝母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贝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其内生真菌种类具有多样性,其中可筛选出可以产生活性生物碱的菌株,这些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条... 对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产物、贝母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贝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其内生真菌种类具有多样性,其中可筛选出可以产生活性生物碱的菌株,这些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探索及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是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内生真菌 活性成分 多样性 发酵条件
下载PDF
皖贝母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宇 汪学军 +2 位作者 韦传宝 余茂耘 吴琪瑶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10,共3页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皖贝母新鲜鳞茎、茎杆和叶中分离出2种内生真菌(A1和B1),通过菌落形态和ITS序列确定内生菌的种属,通过DNAMAN软件多重序列比对确定与其他真菌的同源关系。结果表明,A1归为被孢霉属,与Mortierella elon-gata的ITS序列同...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皖贝母新鲜鳞茎、茎杆和叶中分离出2种内生真菌(A1和B1),通过菌落形态和ITS序列确定内生菌的种属,通过DNAMAN软件多重序列比对确定与其他真菌的同源关系。结果表明,A1归为被孢霉属,与Mortierella elon-gata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44%;另一种归为青霉属,与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贝母 内生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