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野生韭菜资源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凤领 李俊丽 +3 位作者 王运强 吴金平 邓晓辉 邱正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523-5525,共3页
对高山野生韭菜资源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山韭菜(Allaum wallichii)和普通栽培韭菜(Allaum tuberosum)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卵叶韭中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韭菜;蛋白质含量分别为山韭菜>卵叶韭>普通韭... 对高山野生韭菜资源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山韭菜(Allaum wallichii)和普通栽培韭菜(Allaum tuberosum)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卵叶韭中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韭菜;蛋白质含量分别为山韭菜>卵叶韭>普通韭菜,而卵叶韭和山韭菜差异不明显;碳水化合物含量为卵叶韭>山韭菜>普通韭菜;山韭菜中各矿质元素含量除锰含量比普通韭菜稍低外,均明显高于普通韭菜和卵叶韭;卵叶韭和山韭菜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其含量均高于普通韭菜。因此卵叶韭和山韭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具有保健作用,可以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野生韭菜 卵叶韭(Allium ovali folium) 山韭菜(Allaum wallichii)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白昌军 刘国道 +3 位作者 何华玄 虞道耿 李志丹 唐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等18份热带豆科牧草种质,1982-1983年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1985-198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84-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1986-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喜湿润... 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等18份热带豆科牧草种质,1982-1983年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1985-198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84-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1986-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喜湿润热带气候,适合年降水1000 mm以上的地区生长,在酸性瘦土表现优良;草产量可达36382.5 kg/hm2/a.,高于对照(异果山绿豆)38.76%,耐荫性强,适合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主要用于人工草地建植和林草间作覆盖作物,适合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 选育 利用
下载PDF
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向军 高义霞 +2 位作者 呼丽萍 谢天柱 张继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6期490-491,543,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其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1.6%,主要为肉豆蔻醚(23.4%)、黄樟素(19.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其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1.6%,主要为肉豆蔻醚(23.4%)、黄樟素(19.4%)、异丁香甲醚(16.5%)、罗勒烯(5.4%)等。这些化合物同样作为刺异叶花椒果皮的主要成分,但其百分含量与叶中相比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异叶花椒 挥发性成分 黄樟素
下载PDF
卵叶韭休眠芽中GA_3I、AA、ABA和ZT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51
4
作者 陈远平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98-500,共3页
以卵叶韭休眠芽为试材,改进了提取纯化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的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采用Hypersil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6%冰乙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54 nm。实... 以卵叶韭休眠芽为试材,改进了提取纯化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的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采用Hypersil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6%冰乙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54 nm。实际分析样品表明,本法分离度好,准确度高,适合大批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叶韭 休眠芽 内源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远平 杨文钰 +1 位作者 任万军 樊高琼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9-1224,共6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正相关趋势;(3±1)℃处理不少于92d可完全解除...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正相关趋势;(3±1)℃处理不少于92d可完全解除休眠,而5~12℃、(20±1)℃处理均不能完全解除休眠。(2)贮藏31d后,(3±1)℃和5~12℃处理的GA3和ZT含量上升,ABA含量下降,其中(3±1)℃处理的上升和下降幅度更大,解除休眠所需时间更短;而(20±1)℃处理在鳞茎干枯腐烂前GA3和ZT含量下降,ABA含量上升,更新芽不能萌发。(3)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过程可分为预休眠、真休眠和强制休眠3个阶段,其中预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ABA和IAA含量居中;真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和ZT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IAA含量较高或居中;强制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含量达最大值,IAA含量略有增加,ABA含量降至最小值。(4)卵叶韭更新芽休眠的解除可能主要受控于内源激素GA3、ABA的含量水平和GA3/ABA比值,当GA3/IAA比值大于16.59±3.90时,卵叶韭更新芽的休眠就可能完全解除,此外ZT也对萌发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叶韭 温度 更新芽 休眠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GC-MS分析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焱 秦军 +1 位作者 黄筑艳 陈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研究黔产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共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柠檬烯为19.31%,里哪醇为15.26%,桧烯为13.60%。
关键词 刺异叶花椒 挥发油 蒸馏 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高山特有蔬菜资源——卵叶韭的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凤领 邱正明 +2 位作者 邓晓辉 吴金平 董斌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87-90,共4页
为了解高山特有蔬菜卵叶韭资源现状,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花坪的卵叶韭为重点,采用走访调查法和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大花坪卵叶韭的主要栖地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卵叶韭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100m山坡的阔叶乔木和灌木混交林下,地... 为了解高山特有蔬菜卵叶韭资源现状,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花坪的卵叶韭为重点,采用走访调查法和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大花坪卵叶韭的主要栖地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卵叶韭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100m山坡的阔叶乔木和灌木混交林下,地被植物盖度在35%~80%。大花坪卵叶韭面积11.3hm2,最大密度为每平方米228株。该地卵叶韭种群数量和生境减少很快,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亟待加强保护措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叶韭 分布现状 资源调查
下载PDF
瘤果槲寄生中总皂苷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燕军 曾瑞琳 沙聪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6-538,共3页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提取瘤果槲寄生药材中总皂苷的最佳工艺,并测定不同批次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36nm处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2002—2004年药材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以2003年采摘药材的总皂苷含量最高(4...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提取瘤果槲寄生药材中总皂苷的最佳工艺,并测定不同批次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36nm处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2002—2004年药材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以2003年采摘药材的总皂苷含量最高(4.54%)。结论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果槲寄生 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齐墩果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柚寄生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卢汝梅 邵敏敏 +1 位作者 廖彭莹 罗彭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研究柚寄生Viscum ovalifolium DC.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柚寄生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1-十八烯(1)、棕榈酸... 目的:研究柚寄生Viscum ovalifolium DC.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柚寄生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1-十八烯(1)、棕榈酸乙酯(2)、28-羟基白檀酮(3)、白桦脂酸(4)、芦丁(5)、槲皮素(6)、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7)、羽扇豆醇乙酸酯(8)够-香树脂醇(9)、β-谷甾醇(10)、羽扇豆醇(11)和齐墩果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寄生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改良劳里法测定槲寄生属植物的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燕军 沙聪威 马少丹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5期13-14,共2页
目的测定槲寄生属植物瘤果槲寄生、枫香槲寄生的蛋白质含量。方法以改良劳里法对瘤果槲寄生、枫香槲寄生的茎叶干燥粗粉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瘤果槲寄生、枫香槲寄生中植物蛋白含量较高,新鲜品为佳。
关键词 瘤果槲寄生 枫香槲寄生 蛋白质 改良劳里法
下载PDF
HPLC测定柚寄生中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伟峰 罗淑媛 +1 位作者 李瑞明 梁耀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8期65-66,68,共3页
目的测定寄生于柚子树上的桑寄生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槲皮素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43:5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72nm,柱... 目的测定寄生于柚子树上的桑寄生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槲皮素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43:5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72nm,柱温30℃。结果槲皮素在0.06~1.32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9%,RSD=2.66%(n=6);柚寄生中槲皮素的含量为0.28mg/g。结论本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柚寄生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对柚寄生的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寄生 槲皮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广寄生和瘤果槲寄生及其寄主植物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开昕 张协君 +4 位作者 苏本伟 赵明惠 李静 裴河欢 李永华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考察寄主及其寄生植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对寄主及其寄生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采用乙醇超声提取30 min,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乙腈-0.05%醋酸铵溶液... 目的:考察寄主及其寄生植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对寄主及其寄生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采用乙醇超声提取30 min,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乙腈-0.05%醋酸铵溶液(12∶67∶2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61~209.00 mg.L-1(r=0.999 8)和7.85~628.00 mg.L-1(r=0.999 9),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7%和99.75%。结论:广寄生不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瘤果槲寄生中含有齐墩果酸,不含熊果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寄生 瘤果槲寄生 寄主植物 齐墩果酸 熊果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柚寄生多糖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彭莹 邱志彬 卓生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74-77,共4页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柚寄生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柚寄生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柚寄生多糖的含量,用精制柚寄生多糖测得柚寄生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对该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柚寄生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柚寄生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柚寄生多糖的含量,用精制柚寄生多糖测得柚寄生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对该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进行了考察。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加样回收率结果均良好,测得柚寄生多糖的含量为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寄生 多糖 蒽酮-硫酸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的繁殖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来云 普正和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无休眠期,在果实内可以发芽。月平均温度15—26℃,相对湿度78—88%时,种子在多种死、活物体上均能发芽,总平均发芽率87.3%;极大多数种子在室温18—32℃时、2—8天发芽,发芽率97.3%;冰箱内温度4—5℃时,10—31天发芽... 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无休眠期,在果实内可以发芽。月平均温度15—26℃,相对湿度78—88%时,种子在多种死、活物体上均能发芽,总平均发芽率87.3%;极大多数种子在室温18—32℃时、2—8天发芽,发芽率97.3%;冰箱内温度4—5℃时,10—31天发芽,发芽率78%,但发芽种子移室温下不再继续生长。去果肉的种子发芽时间短,发芽率比带果肉的种子高。室内弱光照下的种子发芽率比不见光的高。桑寄生的幼苗只能在其寄主树上生长成株,完成生命周期。人工栽培必须用新鲜果实内的种子,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下,播种在其寄主树的小枝上。从播种至开花结果约需1.5—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植物 繁殖 种子
下载PDF
一种待开发的保健绿色食品新资源——鹿耳韭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素清 秦文 《农产品加工(下)》 2005年第3期78-79,共2页
介绍了一种保健绿色食品新资源———鹿耳韭,分别从生理特性、地域分布、营养食用保健功能等方面说明了其开发利用价值,并阐述了净菜、保健饮料、脱水菜、方便食品、果冻、蔬菜纸等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鹿耳韭 保健食品 开发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微波-同时蒸馏萃取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焱 秦军 +1 位作者 黄筑艳 陈桐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3-35,共3页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萃取刺异叶花椒,GC-MS鉴定其挥发性组分,共分离出95种成分,鉴定57种化学成分,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百分数为91.39%,主要为挥发性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除含有δ-3-蒈烯(18.54%)、柠檬烯(11.99%)、α...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萃取刺异叶花椒,GC-MS鉴定其挥发性组分,共分离出95种成分,鉴定57种化学成分,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百分数为91.39%,主要为挥发性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除含有δ-3-蒈烯(18.54%)、柠檬烯(11.99%)、α-侧柏烯(5.98%)等外,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也较高,达2.65%,具有深入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同时蒸馏 刺异叶花椒 GC—MS Β-榄香烯
下载PDF
金叶女贞假尾孢叶斑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国良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2-14,6,共4页
金叶女贞在 6 - 7月和 9- 10月间大量落叶 ,研究结果表明系叶片上发生叶斑病所致 ,其中一种为假尾孢菌 .该菌的分生孢子宽为 7.1- 9.6 μm ,明显不同于已报道过的发生在木犀科中 7种假尾孢菌 ,在发病初期连续 3次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 金叶女贞在 6 - 7月和 9- 10月间大量落叶 ,研究结果表明系叶片上发生叶斑病所致 ,其中一种为假尾孢菌 .该菌的分生孢子宽为 7.1- 9.6 μm ,明显不同于已报道过的发生在木犀科中 7种假尾孢菌 ,在发病初期连续 3次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可有效地控制叶斑病发生为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女贞 假尾孢菌 叶斑病 防治 绿化带 花坛
下载PDF
鹿耳韭野菜干制加工工艺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兰波 秦文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5年第3期62-64,共3页
鹿耳韭用0.2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热烫90s,沥干、冷却后放入90℃的热风干燥箱内,15min后将温度调节至60℃恒温干燥,干燥10h^12h后回潮并进行抽真空包装,即可得到色泽翠绿的合格产品。
关键词 野菜 鹿耳韭 干制工艺
下载PDF
低温环境对鹿耳韭野菜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兰波 秦文 何艳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常温25℃、低温4℃、低温4℃+药剂)贮藏鹿耳韭,以含酸量、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色差值为贮藏品质的衡量指标,定期进行测定。可以得出:贮藏温度是影响鹿耳韭贮藏品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鹿耳韭 野菜 低温 品质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在葱属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仲明 许介眉 +3 位作者 柴本立 景望春 朱世梅 薛培凤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研究了4种葱属植物叶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这4种植物是太白韭,卵叶韭、葱和宽叶韭。每种植物的叶都采自不同的地方居群。结果表明同种植物不同地方居群的层析谱不同,这些差异与生态因素有关。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葱属 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