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碱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APAAP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欧阳斌 刘燕 史良如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本文报道用碱性磷酸酶Sigma Ⅰ型粗酶免疫Balb/c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筛选细胞融合后杂交瘤培养上清,最后获7株稳定分泌抗碱性磷酸酶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6株进行了特性鉴定。取其中1株AAP1/323腹水制成APAAP试剂盒,应用于EL... 本文报道用碱性磷酸酶Sigma Ⅰ型粗酶免疫Balb/c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筛选细胞融合后杂交瘤培养上清,最后获7株稳定分泌抗碱性磷酸酶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6株进行了特性鉴定。取其中1株AAP1/323腹水制成APAAP试剂盒,应用于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表明:该试剂盒灵敏度高,本底低,无内源性酶干扰现象,对比好,背景清晰,结果容易判断,能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p apAap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下载PDF
银染RNA AP-PCR差示法克隆人胃癌转移相关基因
2
作者 陈瑞川 蔡克瑕 +3 位作者 苏金华 马胜平 付永贵 吴艳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以改进的银染RNAAP-PCR法分析原发性及转移性胃癌标本,鉴定和克隆胃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以原发及转移灶胃癌标本总RNA为研究对象,首先以T12MN“锚定”引物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再以10核苷酸任意引物进行PCR扩增,5%非变性聚... 目的:以改进的银染RNAAP-PCR法分析原发性及转移性胃癌标本,鉴定和克隆胃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以原发及转移灶胃癌标本总RNA为研究对象,首先以T12MN“锚定”引物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再以10核苷酸任意引物进行PCR扩增,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后银染显示并回收差异条带,经RNA点杂交验证、克隆测序后进入GenBank数据库检验同源性。结果:经银染RNAAP-PCR法分析,获得系列差异表达片段。对其中MGA1(662bp)和PGA1(589bp)两个片段进行验证和测序,结果显示,MGA1与胃癌转移相关,并与编码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eceptor,CSF-1R)的原癌基因c-fms100%同源;而PGA1则属胃癌转移抑制基因,与编码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完全同源。结论:银染RNAAP-PCR法适用于分析和克隆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快速、直观、假阳性率低等优点;提示CSF-1R及KAI-1与胃癌转移表型相关,为进一步研究CSF-1R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CR银染 胃肿瘤 转移相关基因
下载PDF
不同染色方法对牛卵泡AP和G-6-P酶染色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万善霞 高建明 +2 位作者 滑静 张淑萍 门瑞霄 《四川畜牧兽医》 2003年第12期24-24,26,共2页
应用组织化学手段对牛卵巢卵泡中碱性磷酸酶(AP)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酶)进行酶活性反应显示和定位。旨在探讨不同染色方法对酶活性反应显示的影响,以便更好的观察不同发育时期卵泡内酶的定位和酶活性反应的强弱。结果表明:AP检测效... 应用组织化学手段对牛卵巢卵泡中碱性磷酸酶(AP)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酶)进行酶活性反应显示和定位。旨在探讨不同染色方法对酶活性反应显示的影响,以便更好的观察不同发育时期卵泡内酶的定位和酶活性反应的强弱。结果表明:AP检测效果实验Ⅰ组好于实验Ⅱ组和对照组,其卵巢组织结构及卵泡形态非常清晰,切片背景为兰色,酶活性处呈现黑色沉淀,各期卵泡酶的反应显示较好。G-6-P酶检测效果实验Ⅱ组好于实验Ⅰ组和对照组,其卵巢组织结构及卵泡形态比较清晰,切片背景为浅粉色,酶活性反应处呈现棕色沉淀,酶活性反应显示较好。说明不同染色方法对酶活性反应观察效果不同。牛卵巢卵泡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的结构部位,酶的活性具有强弱不同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方法 卵泡 ap G-6-P酶 染色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57BL/6小鼠皮肤毛囊发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敏 朱晓文 +1 位作者 王雪儿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胎鼠,乳鼠和成鼠毛囊发育的规律。方法石蜡和冰冻超薄切片,采用HE染色,AP活性染色,油红O染色,凋亡细胞鉴定等方法观察不同时期C57BL/6小鼠毛囊的发育情况。结果胚胎发育第15.5d(E15.5)开始出现毛囊,至E18.5胎鼠背部皮肤逐渐增厚... 目的探讨胎鼠,乳鼠和成鼠毛囊发育的规律。方法石蜡和冰冻超薄切片,采用HE染色,AP活性染色,油红O染色,凋亡细胞鉴定等方法观察不同时期C57BL/6小鼠毛囊的发育情况。结果胚胎发育第15.5d(E15.5)开始出现毛囊,至E18.5胎鼠背部皮肤逐渐增厚,毛囊逐渐增多。乳鼠出生第1d毛囊大部分处于第4阶段之前,毛囊数量继续增加,至出生第4d皮肤基底层未见新生的毛囊,此时毛囊数量维持不变,出生第9d毛囊达到第8阶段。成鼠脱毛后第9d约有95%的毛囊进入生长Ⅳ期,第17d约有63.3%的毛囊进入退化期,第22d约有85%的毛囊处于退化期。结论小鼠毛囊的早期发育起始于E15.5,从E17.5到出生后3d毛囊数量呈快速增加趋势,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用于探讨毛囊再生机制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毛囊 毛囊发育 毛囊分期 ap染色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大脑中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雪华 孙善全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 4 (AQP4 )在大脑实质和室管膜、脉络丛、最后区、神经垂体、腺垂体和松果体中的分布 ,为研究脑组织中水分子运输和平衡以及内分泌腺体的分泌和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漂洗法 (LAB SA、BCIP...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 4 (AQP4 )在大脑实质和室管膜、脉络丛、最后区、神经垂体、腺垂体和松果体中的分布 ,为研究脑组织中水分子运输和平衡以及内分泌腺体的分泌和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漂洗法 (LAB SA、BCIP NBT法 )。 结果 AQP4主要分布于软脑膜、脑室和导水管系统的室管膜、脉络丛等与脑脊液 (CSF)直接接触的组织中及脑实质的血管周围 ;在脑实质内可见阳性细胞体 ;在海马的锥体细胞层、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细胞呈阳性 ;在脑室周围器官如神经垂体、最后区 (AP)及松果体和腺垂体 (包括中间部 )各种腺细胞膜表面均可见AQP4的阳性标记。 结论 AQP4不仅与水分子的转运及平衡调节有关、同时与电解质代谢和内分泌活动有关 ,还可能与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大鼠 大脑 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漂染法 垂体
下载PDF
直接涂片ABC-AP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利东 尤世春 +2 位作者 王明艳 张桂敏 杨建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4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涂片ABC蛳AP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直接涂片,应用13种白细胞系列单克隆抗体,ABC免疫酶标法进行免疫学分型。结果:在73例ANLL中,纯髓系表型占90.4 %(66/73),粒... 目的:探讨直接涂片ABC蛳AP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直接涂片,应用13种白细胞系列单克隆抗体,ABC免疫酶标法进行免疫学分型。结果:在73例ANLL中,纯髓系表型占90.4 %(66/73),粒单系特异性标记单抗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13 80.6%(58/72);CD+33 68.1 %(49/72);CD+15 55.6 %(40/72);29例ALL中,纯淋巴系表型为93.1%(27/29)。B细胞系特异性单抗标记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19 83.3 %(20/24);CD+22 70.8 %(17/24);CD+10 41.7 %(10/24)。T细胞系标记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5 和CD+7均为100 %(5/5);CD+2 80 %(4/5);CD+3 60 %(3/5)。102例急性白血病中,形态学分型正确归类者为96例,符合率为94.1 %(96/102)。结论:直接涂片ABC蛳AP染色,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涂片 abc-ap染色 免疫分型 白血病 急性
原文传递
可利用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海凉 杨振丽 +1 位作者 张宏 刘玉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模型,为干细胞和iPSCs研究提供可利用资源。方法取C57BL/6J小鼠12.5d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感染含有Sox2、Oct4、Klf4和c-Myc的慢病毒进行重编程。病毒感染后12d挑取iPSCs的克隆进行扩大培养,进行碱性... 目的建立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模型,为干细胞和iPSCs研究提供可利用资源。方法取C57BL/6J小鼠12.5d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感染含有Sox2、Oct4、Klf4和c-Myc的慢病毒进行重编程。病毒感染后12d挑取iPSCs的克隆进行扩大培养,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体外悬滴培养检测拟胚体(EB)的形成,并皮下接种BABL/c裸鼠检测畸胎瘤形成。全反式维甲酸诱导iPSCs克隆株定向分化。PCR法进行种属鉴定并检测支原体。结果得到了12个碱性磷酸酶阳性的小鼠iPSCs克隆株,体外可以形成拟胚体,其中9个克隆株可以在BALB/c裸鼠体内形成畸胎瘤。全反式维甲酸可诱导iPSCs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iPSCs克隆株种属鉴定为鼠源性,无支原体的污染,细胞资源中心入库保藏。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iPSCs模型,为干细胞、iPSCs重编程机制及定向分化研究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病毒感染 碱性磷酸酶染色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