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俊俊 李雅国 +2 位作者 舒勤奋 刘小利 吴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00-1604,共5页
目的验证由ABCD2评分系统改进而来的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及90d内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131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等... 目的验证由ABCD2评分系统改进而来的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及90d内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131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等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I评分对TIA后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1例TIA患者中9例(6.9%)于7 d内发生卒中,17例(13.0%)于90 d内发生卒中。ABCD2评分系统预测7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719〔95%CI(0.573,0.864),P=0.029〕;ABCD2评分系统预测90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635〔95%CI(0.512,0.758),P=0.073〕。ABCD3-I评分系统预测7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768〔95%CI(0.609,0.927),P=0.007〕,与ABCD2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7,P=0.655)。ABCD3-I评分系统预测90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807〔95%CI(0.702,0.911),P=0.000〕,与ABCD2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高信号〔OR=4.086,95%CI(1.271,13.136),P=0.018〕及颈内动脉狭窄〔OR=3.825,95%CI(1.024,14.293),P=0.046〕是TIA后90 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ABCD3-I评分系统是一个能预测TIA后7 d和90 d内发生卒中风险的良好工具。与ABCD2评分系统相比该评分能更好地预测TIA后远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对TIA患者进行MR-DWI及血管影像学的检查有助于评估远期内发生卒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3-i评分 卒中 预后
下载PDF
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宣 郭洁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13-16,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TIA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TIA患者,对入组病例进行7、30、180 d随访,采用ABCD^(3)评分、ABCD^(3)-I评分及ABCD^(3... 目的分析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TIA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TIA患者,对入组病例进行7、30、180 d随访,采用ABCD^(3)评分、ABCD^(3)-I评分及ABCD^(3)-I评分法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ABCD^(3)-HI)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进而对其预测再发卒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ABCD^(3)-HI评分对TIA发作后7、180 d内发生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913、0.917,高于ABCD^(3)-I评分及ABCD^(3)评分(0.895、0.906)、(0.857、0.809)。ABCD^(3)-HI评分及ABCD^(3)-I评分对TIA发作后30 d内发生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907及0.913,两种方法均高于ABCD^(3)评分的0.831。结论ABCD^(3)-HI评分具有较好的预测TIA发作后再发脑卒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3)评分 ABCD^(3)-i评分 ABCD^(3)-HI评分 同型半胱氨酸 T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