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分析
1
作者 刘华青 王熠辰 +3 位作者 吴冠瑾 乔璐 赵洁 范瑞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照发病后3个月有无进展至急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颈动脉超声指标、ABCD^(2)评分单独及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中,2例因患者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最终纳入258例;36例(13.95%)纳入进展组,222例(86.05%)纳入未进展组。进展组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高于未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脂血症(OR=1.545,95%CI:1.214~1.966)、合并心房颤动(OR=1.592,95%CI:1.170~2.166)、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OR=1.689,95%CI:1.095~2.60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761,95%CI:1.282~2.419)、IMT(OR=1.887,95%CI:1.393~2.557)、血管狭窄率(OR=1.998,95%CI:1.518~2.628)及ABCD^(2)评分(OR=1.772,95%CI:1.262~2.487)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预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灵敏度高于单项,AUC也高于单项(P<0.05),特异度与单项基本一致。结论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颈动脉超声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升高;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心房颤动、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hs-CRP、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超声 abcd^(2)评分 脑梗死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宏顺 王志红 +1 位作者 芮汉臣 夏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和30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119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进...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和30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119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随访TIA后7d和30d内脑梗死发生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ABCD2评分与TIA后短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评分对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进行预测的准确度;采用2χ检验分析不同ABCD2评分、MRA表现与TIA后短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TIA后50例(42.0%)患者在TIA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29例(24.4%)发生于7d内。ABCD2评分与TIA后7d和30d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01)。ABCD2评分预测7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0.839)高于30d(0.697)。低危(≤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分)TIA患者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后7d和30d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与<50%的患者相比明显增加(P<0.05)。ABCD2评分<4分、颅内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d脑梗死发生率23.7%,30d脑梗死发生率44.7%,ABCD2评分<4分、颅内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分别为0%和17.6%,前者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高(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预测7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MRA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abcd^2评分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风险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涂艳阳 付建芳 +4 位作者 付菊芳 陈冬冬 王伯良 田小溪 曹义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回顾性探讨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的风险.方法 选择2003-06~2007-06我院门(急)诊和住院的TIA连续病例362例,于随访1个月末将TIA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分别分析TIA的类型、年龄、临床表现、... 目的 回顾性探讨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的风险.方法 选择2003-06~2007-06我院门(急)诊和住院的TIA连续病例362例,于随访1个月末将TIA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分别分析TIA的类型、年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相关病史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TIA的发病类型、年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血压、糖尿病、发作次数和脑卒中史均与脑梗死有关.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个系统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大于年龄<60岁者(P<0.05);单侧肢体无力患者与言语不清但无肢体无力和其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持续时间>10 min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与<10 min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发作次数1次、2~3次、>3次三组之间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有脑卒中史的TIA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或P<0.05).按照ABCD2模型,分别在TIA后第2、7、30天评分6分以上的患者(高危组)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与6分以下的患者(中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急)诊工作中可以根据ABCD^2评分系统对TIA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评估,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风险
下载PDF
综合超声和ABCD^2评分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风险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江 赵大聪 +2 位作者 叶茜 朱楠 郑东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综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成像、ABCD^2评分评价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进展为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方法连续纳入50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在TIA发作后24h内进行颈部超声多普勒动脉成像。分别在TIA发作后... 目的综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成像、ABCD^2评分评价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进展为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方法连续纳入50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在TIA发作后24h内进行颈部超声多普勒动脉成像。分别在TIA发作后1周、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梗死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例患者(30.0%)在随访中发生脑梗死,其中12例(80.0%)发生于3个月内。ABCD^2评分高危组更易发生脑梗死,同时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50%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ABCD2评分和脑血管狭窄程度之间正相关(P=0.006)。结论综合彩色多普勒及ABCD^2评分能提高对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超声多普勒 abcd2评分 脑梗死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T_(2) Flair高信号血管征对TIA患者不同时期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柯国秀 王国军 +3 位作者 季立标 张军 严俊 朱银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3.0 T MRI的Flair的高信号血管征(HVS)对TIA患者不同时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记录基线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I、Fl...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3.0 T MRI的Flair的高信号血管征(HVS)对TIA患者不同时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记录基线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I、Flair检查,计算TIA患者的Flair HVS阳性率和ABCD2评分结果。观察7 d内、90 d内及1年内TIA的预后,以再发脑血管事件为终点,评估ABCD2评分分组及HVS与ABCD2结合分层预测脑血管事件的作用。结果与HVS阴性组相比,HVS阳性组高血压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卒中家族史、既往卒中史、ABCD2评分、ABCD2中高危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预测脑血管病发生风险时,ABCD2评分分组的7 d内、90 d内、1年内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3、0.645、0.641;二者结合的7 d内、90 d内、1年内的AUC值分别为0.902、0.739、0.786。结论 ABCD2评分对TIA患者短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更高,结合HVS阳性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TIA不同时期预后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高信号血管征 abcd^(2)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力锋 毕齐 宋哲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88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88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评分≥4分组和评分〈4分组,根据MRA评估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狭窄〈50%组,评价ABCD^2评分与脑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比较,ABCD^2评分≥4分的比率增高[74.4%vs44.9%,比值比(oddsratio,OR)3.559,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1.428~8.868,P=0.005];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患者比率增高(33.3%vs10.2%,OR=4.400,95%CI1.408~4.869,P=0.01);脑血管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比较,前者TIA后2d内卒中发生率明显增高(10.3%vs0%,OR=0.417,95%CI0.324~0.537,P=0.04)。结论ABCD2评分≥4分MRA示颅内血管狭窄率高,既往有卒中病史的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率增高,颅内血管狭窄≥50%TIA后2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评分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应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复发事件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玲 张锦丽 宋杨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7期533-538,共6页
目的评估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预测早期卒中复发严重程度的效度。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观察发病7天内患者的复发事件,包括TIA复... 目的评估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预测早期卒中复发严重程度的效度。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观察发病7天内患者的复发事件,包括TIA复发,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和小卒中NIHSS≤3发生情况。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评估ABCD^2预测TIA患者复发和新发卒中事件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本研究收集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中,在7天内49例(10.04%)患者复发TIA[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6.78%~1 6.12%],48例卒中,其中小卒中23例(4.71%;95%CI 1.96%~6.37%),大卒中25例(5.1 2%;95%CI 2.68%~8.08%)。ABCD^2评分预测大卒中发生效度高(AUC=0,76;95%CI 0.67~0.85,P<0.01),预测小卒中发生效度较低(AUC=0.57;95%C/0.42~0.70,P=0.18),ABCD^2评分高低与TIA复发风险呈反比(AUC=0.34,95%CI 0.22~0.59,P<0.01),3组间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CD^2评分能对TIA患者早期复发和新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 评分 预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卒中发生率及颅内血管狭窄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智慧 于海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8期3-5,共3页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卒中发生率及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评分≥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MRA...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卒中发生率及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评分≥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MRA评估分为脑血管狭窄≥50%组和狭窄<50%组。评价ABCD^2评分与脑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组与血管狭窄<50%组比较,ABCD2评分≥4分的比率增高;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比率增高;脑血管狭窄≥50%组与脑血管狭窄<50%组比较,前者TLA后2 d内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ABCD^2评分≥4分MRA显示颅内血管狭窄率高,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率高,颅内血管狭窄≥50%组TIA后2 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改良的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的应用
9
作者 曾宪杰 孙光裕 +1 位作者 曾培灿 林玉芳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1176-1177,118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TIA住院患者,分别用ABCD2评分量表和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和危险分组,记录各个危险组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例数,对比两个量表中高危组的... 目的探讨改良的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TIA住院患者,分别用ABCD2评分量表和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和危险分组,记录各个危险组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例数,对比两个量表中高危组的脑梗死率。结果经过1周的住院治疗后,160例病人中进展为脑梗死的例数一共为17例。ABCD2评分量表筛选出高危组例数为72例,进展为脑梗死10例,脑梗死率13.89%,而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筛选出高危组例数为49例,进展为脑梗死14例,脑梗死率28.57%,从两者的高危组脑梗死率比较,改良ABCD2评分量表显著高于ABCD2评分量表,P<0.05。结论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在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与ABCD2评分相比,提高了准确性,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下载PDF
神经影像模型对短暂症状伴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
10
作者 曹爽 赵璐 +7 位作者 裴璐璐 杨书祥 高远 方慧 孙石磊 吴军 宋波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 评估基于神经影像特征的综合卒中复发模型(comprehensive stroke recurrence model,CSR)在短暂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人群中预测短期和长期卒中风险的能力,并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卒中风险预测评分... 目的 评估基于神经影像特征的综合卒中复发模型(comprehensive stroke recurrence model,CSR)在短暂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人群中预测短期和长期卒中风险的能力,并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卒中风险预测评分进行比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TIA数据库。收集数据库中TSI(MRIDWI序列显示弥散受限)患者的基线特征,评定ABCD^(2)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senstrokeriskscore,ESRS),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颅MRI结果进行CSR评分。于TSI后7 d、1年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绘制ABCD^(2)、ESRS和CSR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的ROC曲线,计算不同评分的AUC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TSI患者441例,平均57.5±11.9岁,女性153例(34.7%)。CSR评分(AUC 0.688,95%CI 0.642~0.731)对TSI后1年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AUC0.579,95%CI 0.531~0.625,P=0.014)和ESRS(AUC 0.580,95%CI 0.532~0.626,P=0.011)。结论 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如ABCD^(2)、ESRS相比,CSR评分对TSI患者的长期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症状伴梗死 缺血性卒中 abcd^(2)评分 综合卒中复发模型 Essen卒中风险评分 预测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超声对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包琼 李雪梅 +1 位作者 窦寿坦 张志超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80例,并根据ABCD^2评分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80例TIA患者7d内进...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80例,并根据ABCD^2评分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80例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18例(22.5%),低、中、高危组7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6.9%,27.3%,3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7.1%,4.3%(P<0.05)。当ABCD^2评分≥4分时,颈动脉超声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54.2%,高于颈动脉超声无斑块组(11.1%)(P<0.05)。结论 ABCD^2评分结合颈动脉超声能提高短期内TIA患者脑梗死的预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颈动脉超声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的评估及改良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芳芳 宋水江 +1 位作者 王黎萍 章燕幸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低密度脂蛋白(LDL)(简称ABCD。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按ABCD^2和ABCD^2L评分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65例TIA患者分组、评分,观察各组2,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两种...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低密度脂蛋白(LDL)(简称ABCD。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按ABCD^2和ABCD^2L评分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65例TIA患者分组、评分,观察各组2,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两种评分法的预测价值。进一步根据两种评分危险分层,分低、中、高危三组,比较各组间卒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TIA患者脑卒中率:2d时为13.33%;7d时为20.0%。预测2d卒中风险,ABCD^2及ABCD^2L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和0.80;预测7d卒中风险,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和0.79。按ABCD^2评分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率:2d时,1.9%,14.9%,30.8%;7d时,3.8%,21.8%,46.2%(P〈0.05)。按ABCD。L评分危险分层,三组脑卒中率2d分别为0%,7.8%,31.1%;7d时脑卒中率分别为0%,12.6%,44.4%(P〈0.05)。结论ABCD^2L改良评分较ABCD^2评分更具预测准确性。其危险分层可用来筛选TIA后早期卒中的危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低密度脂蛋白 预测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小卒中早期进展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秀玲 刘勇林 +1 位作者 肖卫民 陈仰昆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小卒中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8例TIA或小卒中患者的入院资料,随访发病后7、30及90 d脑梗死发生率/复发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TIA/小卒中随访期间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TIA/小卒...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小卒中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8例TIA或小卒中患者的入院资料,随访发病后7、30及90 d脑梗死发生率/复发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TIA/小卒中随访期间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TIA/小卒中患者7、30及90 d内新发脑梗死率分别为26.3%、30.1%、36.8%;直线回归分析显示ABCD2-DI评分与TIA/小卒中早期新发脑梗死呈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TIA/小卒中患者7、30及90 d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ABCD2-DI评分(OR值分别为2.23、3.03、5.24,P均<0.05);糖化血红蛋白(OR值分别为1.71、2.56、3.44,P均<0.05);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OR值分别为0.42、0.39、0.26,P均<0.01);高敏CRP与7 d内新发脑梗死的OR值为1.58,P<0.05。结论 ABCD2-DI评分、高敏CRP、糖化血红蛋白是TIA/小卒中患者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能是TIA/小卒中早期进展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早期进展 abcd2-di评分
原文传递
散风活络丸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秀芳 张祖丽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964-1967,共4页
目的探讨散风活络丸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巴中市中医院就诊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用量为0.9mg... 目的探讨散风活络丸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巴中市中医院就诊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用量为0.9mg/kg,先取10%直接静脉注射,剩余90%于1h内静脉滴注完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散风活络丸,15丸/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BCD^2评分、NIHSS评分、EuroQOL评分、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神经烯醇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2.67%、94.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BCD^2评分、NIHSS评分及Euro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sICAM-1及神经烯醇化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sICAM-1及神经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风活络丸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相关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风活络丸 注射用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abcd^2评分 NIHSS评分 EuroQOL评分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神经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