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ABCD3-I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尚晓斌 李冉 +2 位作者 王子凡 彭璐 张海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 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ABCD3-I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价值。方法 选取117例TIA患者采用TCCS检查和ABCD3-I量表进行评估,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为金标准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以预警脑梗... 目的 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ABCD3-I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价值。方法 选取117例TIA患者采用TCCS检查和ABCD3-I量表进行评估,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为金标准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以预警脑梗死风险。比较TCCS、ABCD3-I评估风险结果与金标准的符合情况,计算二者联合评估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记录TCCS和ABCD3-I各自评估的风险亚组7 d脑梗死发生率,分析评价TCCS联合ABCD3-I预测TIA后7 d脑梗死效能。结果 TCCS联合ABCD3-I对颅内血管狭窄“无和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或评估符合率分别为96.43%、89.47%、100%,TCCS联合ABCD3-I诊断或评估总符合率为95.73%(112/117),高于单用ABCD3-I评估符合率(P<0.01)。TCCS联合ABCD3-I诊断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95%CI为0.876~0.981,均大于TCCS和ABCD3-I单独诊断(P<0.01)。结论 TCCS联合ABCD3-I评估,能有效预测TIA脑梗死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短暂性脑缺血 脑梗死 abcd3-i评分
下载PDF
ABCD3-I评分联合炎性及凝血指标对TIA近期卒中风险的预测分析
2
作者 冯丹凤 王洋 王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07-0110,共4页
联合使用ABCD3-I评分与炎性及凝血指标预测分析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近卒中发生风险。方法 对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首次发作的TIA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整理,经过整理后共计106例患者的资料与研究要求相符。... 联合使用ABCD3-I评分与炎性及凝血指标预测分析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近卒中发生风险。方法 对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首次发作的TIA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整理,经过整理后共计106例患者的资料与研究要求相符。按照患者近期是否发生卒中作为分组依据,将36例近期发生卒中的患者列入卒中组,将70例近期未发生卒中的患者列入非卒中组。对所有患者开展ABCD3-Ⅰ评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sCD40L、Fib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通过绘制ROC曲线对各组患者相关指标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相比,ABCD3-Ⅰ评分、sCD40L水平、Fib水平显著上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TIA患者发生近期卒中风险具有一定价值。结论 ABCD3-I评分联合炎性及凝血指标可有效预测TIA患者近期卒中发生风险,具有高度的临床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3-i评分 炎性及凝血指标 TIA 卒中
下载PDF
急性轻型卒中早期ABCD3-I评分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倪健强 赵红如 +4 位作者 王辉 胡小伟 徐敏 方琪 董万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087-2090,共4页
目的:观察ABCD3-I评分在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病情转归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标准对255例轻型卒中患者进行评分,记录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 目的:观察ABCD3-I评分在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病情转归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标准对255例轻型卒中患者进行评分,记录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异常信号等与各评分相关的因素,并观察患者预后和早期加重的情况。结果:255例患者中,90 d内转归不良的患者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与转归良好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异常信号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预测轻型卒中转归不良的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 0、0.798 3、0.827 9、0.930 0和0.735 9。不同严重程度ABCD3-I评分组转归不良和早期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D3-I评分法可以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的转归,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abcd3-i评分 转归
下载PDF
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娜 张俊霞 +3 位作者 吉维忠 吴芬香 李沛 马玉青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TIA患者90例,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非ACI组。比...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TIA患者90例,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非ACI组。比较两组血清sVAP-1水平、ABCD3-I评分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IA后发生AC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TIA后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失访,82例患者中发生ACI共计32例(39.02%),设为ACI组,其余50例设为非ACI组。与非ACI组比较,ACI组心脏病患者构成比、TIA发作频率、血清sVAP-1水平、ABCD3-I评分较高,TIA持续时间较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高sVAP-1、高ABCD3-I评分均是TIA后发生A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VAP-1、ABCD3-I预测TIA后发生AC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79.19 ng/mL、7.15分,两者单独及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88、0.844。结论TIA后ACI患者血清sVAP-1水平及ABCD3-I评分异常升高,两者联合对AC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 abcd3-i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在TIA-ABCD3-I评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宏祥 赵永辰 +3 位作者 史曼 齐姣 刘一 王颖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采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作系统评估。探讨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对TIA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医院治疗的96例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均于发病后48 h内行危险因素评估及常规核磁、磁共振弥散加权... 目的采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作系统评估。探讨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对TIA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医院治疗的96例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均于发病后48 h内行危险因素评估及常规核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按ABCD3-I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观察7 d内各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并比较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与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结果 ABCD3-I评分的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7 d内卒中发生率双抗组为5.00%、13.33%、21.43%,单抗组为5.26%、25.00%、35.71%,低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危组及高危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BCD3-I评分中、高危组中,双联应用抗血小板可能较单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3-i评分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TCD联合ABCD^3-I评分法预测老年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亚志 娄亮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ABCD3-I评分法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CD、ABCD3-I评分法及二者联合方式评估患者1周内脑梗死的发...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ABCD3-I评分法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CD、ABCD3-I评分法及二者联合方式评估患者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3-I评分法中低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TCD脑血管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中度和高度脉狭窄患者(P<0.05)。脑血管狭窄≥50%且ABCD3-I评分≥4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率高于脑血管狭窄<50%者(P<0.05)。结论TCD联合ABCD3-I评分法能显著提高预测老年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abcd3-i评分法 TIA
下载PDF
用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早期脑梗死风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潘俊亮 宋卫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用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早期脑梗死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和脑病二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8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BCD3-I评分法对这些患者进行评分,... 目的 :探讨用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早期脑梗死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和脑病二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8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BCD3-I评分法对这些患者进行评分,按照其评分将他们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并预测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7天内和90天内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几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患者发生早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高危组患者在病情发作后的7天内和90天内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几率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和中危组患者,差异显著(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TIA患者在病情发作后的7天内发生早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有TIA症状持续的时间≥60分钟、发生双重TIA、DWI显示为高信号。TIA患者在病情发作后的90天内发生早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单侧的肢体乏力、发生双重TIA、DWI显示为高信号、同侧颈动脉狭窄的面积≥50%。结论 :用ABCD3-I评分法预测TIA患者发生早期脑梗死风险的效果显著,患者的评分越高,其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几率越高,同时对TIA患者进行MR检查、DWI检查和血管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对其评估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 abcd3-i评分法
下载PDF
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近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小飞 刘文青 +5 位作者 王建红 卢旭霞 周美刚 刘玉婷 西颖 张晋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评估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近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200例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于发病后72 h内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 目的评估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近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200例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于发病后72 h内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头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采用ABCD3-I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观察TIA后7 d、90 d内各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比较ABCD2评分法、ABCD3-I评分法的阳性预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2.8%、32.9%,90 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5.6%、52.9%。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 d、90 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90 d内脑梗死发生率升高(P〈0.01)。预测7 d内脑梗死发生风险时:ABCD2评分法、ABCD3-I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901。预测90 d脑梗死发生风险时:ABCD2评分法、ABCD3-I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862。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DWI检查出现高信号病人90 d内预测卒中风险OR值为1.101,95%CI 27.710-221.34,P〈0.01;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病人90 d内预测卒中风险OR为7.601,95%CI 2.076-29.320,P〈0.01。结论高危病人7 d及90 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升高。中危病人90 d内脑梗死发生率升高。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风险时优于ABCD2评分法。DWI检查出现高信号、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与TIA后早期发生脑梗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3-i评分 abcd2评分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血清IL-6联合ABCD3-I评分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晋芳 蔡霞 赵惠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4期2617-262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ABCD3-I评分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孤立性眩晕患者87例,依据并发脑梗死情况分为并发组(n=20)、未并发组(n=67)两组。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ABCD3-I评分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孤立性眩晕患者87例,依据并发脑梗死情况分为并发组(n=20)、未并发组(n=67)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清IL-6水平、ABCD3-I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统计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诊断中的血清IL-6水平、ABCD3-I评分单独与联合测定的价值。结果 87例患者中,并发脑梗死20例,脑梗死发病率为22.99%。并发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吸烟史、椎基底动脉狭窄/发育不良、脑灌注下降比率、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组,ABCD3-I评分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基底动脉狭窄/发育不良、高血清IL-6水平、高ABCD3-I评分(P<0.05)。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血清IL-6水平、ABCD3-I评分联合诊断孤立性眩晕并发脑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IL-6水平、ABCD3-I评分单独检测(P<0.05)。结论 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和ABCD3-I评分明显高于未并发脑梗死的患者,血清IL-6、ABCD3-I评分联合诊断孤立性眩晕并发脑梗死较单独血清IL-6水平、ABCD3-I评分检测诊断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abcd3-i评分 诊断价值
下载PDF
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丽君 孙戈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分别采用ABCD2、ABCD3、ABCD3-I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患者7 d内出现脑梗死的几率。结果 ABCD3-I评分法的95%CI、ROC曲线...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分别采用ABCD2、ABCD3、ABCD3-I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患者7 d内出现脑梗死的几率。结果 ABCD3-I评分法的95%CI、ROC曲线下面积以及OR值的预测情况均明显优于ABCD2和ABCD3评分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7 d内出现脑梗死的几率为20.83%。ABCD3-I评分下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分别为0、9.10%和33.33%,该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51)。结论 ABCD3-I评分法与其他评分法相比,能够更有效的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早期脑卒中出现的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3-i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 早期脑卒中 风险 预测
下载PDF
ABCD3-Ⅰ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爽 玄明文 +3 位作者 李磊 梁松岚 李慧 闫晓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ABCD3-I法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卒中风险及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10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比较ABCD2与ABCD3-I评分法。观察患者7天、90天内各组卒中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ABCD3-I法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卒中风险及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10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比较ABCD2与ABCD3-I评分法。观察患者7天、90天内各组卒中的发生率;分析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TIA患者7天卒中发生率为14.8%;90天卒中率为19.4%。用ABCD3-I评分法评估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低危组中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均为0%,中危组中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为6.3%和10.9%,高危组中7天及90天内发生梗死率为32.4%和37.8%。7天(P7)与90天(P90)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ABCD2与ABCD3-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95%CI)评估脑卒中风险,AUCROC 7天为0.74、0.84;90天为0.76、0.79。ABCD3-I评分法曲线下面积最大。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50%、MRI加权高信号及双重TIA的比值比(odds ratio,OR,95%CI),比值比7天内分别是6.11、5.63、1.67,90天内分别是5.74、3.45、1.12。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50%(P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PDWI)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判断TIA后早期卒中风险ABCD3-I评分法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率>50%,磁共振弥散加权高信号是TIA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风险评估 abcd3-i评分
下载PDF
ABCD评分系列在TIA患者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悠 罗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100-103,共4页
ABCD评分是一个用于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价量表。该评价量表简便实用,判断迅速,准确性较高,早期应用广泛。还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参数,形成新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ABCD3-Ⅰ评... ABCD评分是一个用于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价量表。该评价量表简便实用,判断迅速,准确性较高,早期应用广泛。还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参数,形成新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ABCD3-Ⅰ评分),旨在提高其评估能力。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ABCD2评分。ABCD评分系列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广泛,但仍需普及(特别是ABCD2评分),而且还需要找到更适合的参数对其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评分 abcd2评分 abcd3评分 abcd3-i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应用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卒中风险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笑凯 王文静 +3 位作者 李淮玉 任明山 吴蕾 马俊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ABCD3-I评分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方法 分别采用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标准对107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患者TIA后2d和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法预测2d内脑... 目的 探讨应用ABCD3-I评分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方法 分别采用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标准对107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患者TIA后2d和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法预测2d内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1、0.66和0.71,预测7d内脑梗死风险的AUCROC分别为0.62、0.68和0.74。107例TIA患者2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13例(12.1%),7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24例(22.4%)。其中ABCD3-I评分0~3分的低危组患者17例,4~7分的中危组患者54例,8~13分的高危组患者36例,评分值越高TIA后短期内脑梗死发生率越高。除年龄因素外,ABCD3-I评分法中各个评分项目对TIA后2d和7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ABCD3-I评分法可更好地预测TIA后早期缺血性卒中风险,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指导TIA危险分层评价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3-i评分
原文传递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ABCD3-I评分法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闫丽丽 玄丽慧 +6 位作者 冯玉婧 皇甫春梅 杨秀平 李壬子 王茜 方向楠 李雪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07-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ABCD3-I评分法联合用于评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早期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因妊高征收入开滦总医院进行治疗的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ABCD3-I评分法联合用于评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早期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因妊高征收入开滦总医院进行治疗的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ABCD3-I评分,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ABCD3-I评分法在预测妊高征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准确性。根据ABCD3-I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245)、中危组(n=10)和高危组(n=13)。结果患妊高征孕产妇的年龄、孕周均对脑梗死的发生有影响(P <0. 05)。此外,ABCD3-I评分中临床特征表现、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7 d内发生双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序列信号高、同侧颈动脉存在中重度狭窄及最终的ABCD3-I评分总分均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P <0. 05)。中危组和高危组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 <0. 05);脑供血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脑供血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患者(P <0. 05);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中,低危组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和狭窄程度≥50%者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 <0. 05)。结论 ABCD3-I评分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地对妊高征患者短期内继发脑梗死进行评估,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脑梗死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abcd3-i评分
下载PDF
ABCD3-I评分联合TCD预测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海燕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TCD)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第7天定为终点事件时间,根据患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TCD)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第7天定为终点事件时间,根据患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n=29)和非脑梗死组(n=107).采用ABCD3-I评分法和TCD计算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两组间症状持续时间(≥60min)、双重TIA、同侧颈动脉狭窄≥50%、MR、DWI高信号、ABCD3-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D3-I评分高危组7d内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狭窄和正常或轻度狭窄.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且ABCD3-I评分≥4分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且ABCD3-I评分≥4分TI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D3-I评分联合TCD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ABCD3-I评分和TCD.结论:ABCD3-I评分联合TCD对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3-i评分 经颅多普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原文传递
血清Hcy,ABCD3-I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敏 王秀锦 +1 位作者 刘振兴 耿建红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Hcy,ABCD3-I评分及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2例,收集62例患者影像学、临床资料等,采用ABCD3-I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6例... 目的探讨血清Hcy,ABCD3-I评分及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2例,收集62例患者影像学、临床资料等,采用ABCD3-I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6例)、中危组(34例)、高危组(12例)。记录患者血清Hcy及经颅多普勒资料,计算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血清Hcy水平越高,7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越大。与<10μmol/L组相比,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15μmol/L组相比,血清Hcy升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危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12.50%,中危组26.47%,高危组58.33%,高危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中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或轻度、中度、重度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17%,9.52%,58.82%,重度狭窄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或轻度、中度狭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cy,ABCD3-I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可有效提高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继发脑梗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CY abcd3-i评分 经颅多普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ABCD2-I与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莲红 温仲民 包仕尧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 探讨并比较采用ABCD2-I与ABCD3-I评分系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54例TIA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运用ABCD2、ABCD3、ABCD2-I、ABCD3-I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 探讨并比较采用ABCD2-I与ABCD3-I评分系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54例TIA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运用ABCD2、ABCD3、ABCD2-I、ABCD3-I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并比较ABCD2-I与ABCD3-I评分系统预测TIA后脑卒中风险的价值.结果 154例TIA患者于7d内进展为脑卒中12例(7.8%)、90 d内19例(12.3%).按ABCD3-I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分别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和90 d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预测TIA后7d内脑卒中风险时,ABCD2、ABCD2-I、ABCD3、ABCD3-I评分AUC分别为0.733、0.898、0.830和0.935;预测TIA后90 d内脑卒中风险时,分别为0.699、0.857、0.778和0.906.结论 ABCD3-I评分法预测TIA后脑卒中发生率时,其准确性优于ABCD2-I评分法,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危险评估 abcd2-i评分 abcd3-i评分
原文传递
ABCD3-I评分联合血栓调节蛋白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冠锋 任光丽 +3 位作者 邵森 白春峰 朱洲 李俊恒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9-702,共4页
目的分析ABCD3-I评分联合血栓调节蛋白(TM)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脑梗死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3例TIA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ABCD3-I单独评分及联合TM进行评... 目的分析ABCD3-I评分联合血栓调节蛋白(TM)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脑梗死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3例TIA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ABCD3-I单独评分及联合TM进行评分,比较两种评分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临床价值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 TIA发病后2 d内发生脑梗死52例,发生率为8.09%;发病后7 d内发生脑梗死103例,发生率为16.02%。分别采用ABCD3-I单独评分及ABCD3-I+TM联合评分时,高危组TIA发病后2及7 d脑梗死率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IA发病后2及7 d脑梗死率与ABCD3-I评分的相关系数(rs值分别为0.209、0.253)均低于与ABCD3-I+TM评分的相关系数(rs值分别为0.306、0.352)。TIA发病后2 d内,ABCD3-I单独评分与ABCD3-I+TM联合评分对脑梗死预测价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IA发病后7 d内,ABCD3-I+TM联合评分对脑梗死预测价值(AUC=0.918,95%CI:0.872~0.977)高于ABCD3-I单独评分法(AUC=0.868,95%CI:0.779~0.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3-I单独评分与ABCD3-I+TM联合评分对TIA发病后2 d内脑梗死预测价值相近,但ABCD3-I+TM联合评分对TIA发病后7 d内脑梗死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栓调节蛋白 脑梗死 abcd3-i评分
原文传递
ABCD^3-I评分法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预测TIA后短期脑梗死风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静 常龙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结合纤维蛋水平白原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用ABCD3-I评分法和ABCD^3-I评分法+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测定200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结合纤维蛋水平白原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用ABCD3-I评分法和ABCD^3-I评分法+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测定200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TIA患者中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有27例。ABCD3-I评分组中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23%、11.63%和29.27%(P<0.05),ABCD3-I评分+Fib水平组中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23%、9.92%和30.61%(P<0.05)。ABCD3-I评分法和ABCD3-I评分法+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6(0.56~0.77)和0.69 (0.59~0.80)。ABCD3-I评分法和ABCD^3-I评分法+纤维蛋白原水平组的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26(P<0.05)。结论 ABCD3-I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对TIA患者7d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进行预测,结合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更能为准确地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3-i+纤维蛋白原水平的评分法 预测
原文传递
应用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预测
20
作者 田茂伟 黄玉霞 徐秀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34期26-28,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ABCD3-I评分在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兀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根据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对106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7,90d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按照脑梗死风险程度分级,ABCD3.I评分0—3分为低危组... 【摘要】目的探讨ABCD3-I评分在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兀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根据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对106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7,90d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按照脑梗死风险程度分级,ABCD3.I评分0—3分为低危组(36例),4—7分为中危组(36例),8~13分为高危组(34例)。结果高危组7,90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7d内:23.5%(8/34)比2.8%(1/36)和5.6%(2/36),90d内:38.2%(13/34)比2.8%(1/36)和11.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中症状持续时间≥10min、伴有糖尿病、双重TIA发作、同侧颈动脉狭窄≥50%、弥散加权成像出现高信号是TIA患者7,90d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ABCD3-I评分预测7,90d内TIA患者脑梗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ABCD2和ABCD3评分(0.914比0.614和0.877,0.869比0.633和0.773)。结论ABCD3.I评分可更好地预测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帮助临床鉴别不同危险级别患者,以便采取最佳的措施分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预后 abcd3-i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