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RA在正常成年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
1
作者 刘丽华 伍校琼 +5 位作者 杨宝林 罗明英 朱武 罗华 关莹露 蔡维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观察ABRA(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在成年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的表达。方法制备成年大鼠脑的冰冻切片,采用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荧光强度测量检测ABRA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结果 ABRA在神经元的胞核、胞浆、突... 目的观察ABRA(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在成年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的表达。方法制备成年大鼠脑的冰冻切片,采用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荧光强度测量检测ABRA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结果 ABRA在神经元的胞核、胞浆、突起内可见,其中胞核着色最强。在大脑皮质,ABRA阳性的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广泛分布于皮质的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其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129.22±16.94、125.39±29.83、117.67±22.50、105.85±17.65、103.90±18.00、100.23±20.38,ABR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51±0.01、0.69±0.02、0.64±0.03、0.58±0.05、0.65±0.09、0.63±0.01。在海马,ABRA均匀分布于海马各部,阳性神经元集中于锥体细胞层,而其阳性突起弥散分布于海马分子层和多形层。海马锥体细胞层、分子层、多形层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141.19±35.48、53.19±10.38、43.32±9.59,ABR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62±0.04、0.27±0.07、0.25±0.03。结论 ABRA广泛表达于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各层,提示ABRA可能在大鼠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功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a 大鼠 海马 皮质 共聚焦免疫荧光术
下载PDF
ABRA在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2
作者 刘丽华 伍校琼 +4 位作者 杨宝林 关莹露 简晓红 朱武 蔡维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检测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ABRA)在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ABRA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不同年龄大鼠腰髓中ABRA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 blo... 目的检测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ABRA)在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腰段脊髓中ABRA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不同年龄大鼠腰髓中ABRA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ABRA在新生鼠腰段脊髓中表达显著高于成年鼠及老年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BRA广泛表达于神经元的胞核、胞浆和突起,在腰髓前角,与前角运动神经元存在共定位,在腰髓后角,与小的NeuN阳性感觉神经元存在共定位。腰髓前角、后角的阳性细胞计数均显示新生鼠ABRA+NeuN双阳性细胞占总ABRA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成年鼠及老年鼠。结论 ABRA广泛表达于腰髓中的神经元,ABRA在新生鼠腰髓中表达最强,随年龄的增长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提示ABRA可能参与了腰髓中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abra 腰段脊髓 大鼠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ABRA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3
作者 单志新 余新炳 +3 位作者 李学荣 马长玲 卞国武 胡旭初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 (FCC1/HN)株ABRA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pcDNA3-ABRA ;测定ABRA基因序列 ,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ABRA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ABRA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ABR...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 (FCC1/HN)株ABRA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pcDNA3-ABRA ;测定ABRA基因序列 ,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ABRA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ABRA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ABRA基因 ;将ABRA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用酶切 ,PCR扩增鉴定筛选到的重组质粒阳性克隆。以正确的重组质粒为模板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ABRA基因序列 ,应用软件辅助分析ABRA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ABRA基因 ;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 pcDNA3-ABRA重组质粒。测序表明 ,FCC1/HN株ABRA基因大小为 2 2 2 0bp ,编码 73 9个氨基酸。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Camp ,3D7,FC2 7株ABRA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主要在C -端存在少量不同 ;FCR3株与以上 4株ABRA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比 ,只有少量的氨基酸替换。结论 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ABRA基因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ABRA ,并测定了FCC1/HN株ABRA基因的序列 ;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ABRA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酸碱氨基酸重复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序列分析 abra基因
下载PDF
澳大利亚爱博(Abra)铅-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洁兰 王明艳 何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爱博(Abra)Pb-Cu矿床位于西澳洲Bangemall盆地中,产于中元古界Edmund群浅海相碎屑岩地层中,矿体上部呈层状、似层状,下部呈网脉状。由于该矿床地质特征复杂,研究程度不高,矿床成因和成矿流体来源尚存在争议。本文拟探讨成矿流体的性... 爱博(Abra)Pb-Cu矿床位于西澳洲Bangemall盆地中,产于中元古界Edmund群浅海相碎屑岩地层中,矿体上部呈层状、似层状,下部呈网脉状。由于该矿床地质特征复杂,研究程度不高,矿床成因和成矿流体来源尚存在争议。本文拟探讨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演化。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矿石中石英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为两相H2O溶液包裹体、含CO2和CH4的流体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等3种类型。上部赤铁碧玉岩段和磁铁石英岩段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2.0-194.7℃,盐度为5.8%-13.0%;下部绿泥石化石英砂岩段均一温度为172.7-250.7℃,盐度为7.0%-17.0%。各岩性段中温度和盐度变化都较大,指示有多期流体的存在。锶、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海水与变质水的混合,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地层,围岩岩性制约着矿床类型。由盐度和均一温度计算出流体密度为0.885-1.012 g/cm^3,成矿深度为0.22-1.39 km,因此确定爱博矿床为一中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博矿床 流体包裹体 锶同位素 硫同位素 西澳州 中低温热液矿床
下载PDF
Re-Os dating,and Pb-H-O isotope characteristics,of the Abra Cu-Ag-Pb-Au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Western Australia
5
作者 Chaozhuang Xi Minghong Zheng +1 位作者 Ling He Haodong Xia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39-751,共13页
The Abra deposit,a large lead-silver-copper–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Western Australia,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Jillawarra basin in the Bangemall basin.The 4 th to the 6 th rock s... The Abra deposit,a large lead-silver-copper–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Western Australia,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Jillawarra basin in the Bangemall basin.The 4 th to the 6 th rock section of the Irrigully Group of Edmund Series are the principal ore-host strata,composed mainly of sandstone and fine sandstone.The orebody in Abr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as upper layer-like lead-silver and lower veins or netvein copper–gold.The metal minerals are mainly galena,chalcopyrite,and pyrite,while the gangue minerals are mainly quartz,dolomite,and barite.Both ReOs isotopic age of the pyrite(1329.5±98 Ma)with the initial(187Os/188Os)=5.0±3.8 an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206 Pb/204 Pb=15.914–15.967,207Pb/204Pb=15.425–15.454,208Pb/204Pb=35.584–35.667)suggests that the metal minerals were sourced from the wall-rocks.d DV-SMOWvalues of quartz range from-35%to-17%whereas d18 OV-SMOWvalue range from 12%to 16%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Abra were mediumlow temperature and medium–low salinity,and were mainly metamorphic water and secondary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When the medium–low temperature oreforming fluids are mixed with oxidizing reducing fluids carrying a large number of metal substances,a large number of ore-forming substances will be precipitated whe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change,thus 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the Abra deposit is a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polymetallic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 isotope Pb–H-O isotope abra cu-ag-pb-au polymetallic deposit AUSTRALIA
下载PDF
The Bivalve Mollusc <i>Abra ovata</i>: Role in Succession of Soft Bottom Communities on Newly Flooded Area of the Caspian Sea
6
作者 Yuri Ya. Latypov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5年第3期239-247,共9页
The succession of an Abra ovata community that had formed at the flooded area in Sulaksky Bay (the Caspian Sea) since the mid-1980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ident species Abra ovata and Cerastoderma glaucum, the pione... The succession of an Abra ovata community that had formed at the flooded area in Sulaksky Bay (the Caspian Sea) since the mid-1980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ident species Abra ovata and Cerastoderma glaucum, the pioneer settlers, were found remaining dominant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riving the course of its succession, despite some decrease in settlement density and in the rate of occurrence. It was the tolerance of the Sulaksky pioneer settlers for later colonists (macrophytes, mytilids, crustaceans and other organisms) that deter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succession stage. The next succession stage in Abra ovata communities of Sulaksky Bay does not quite agree with the pattern typical of solid substrates. On the one hand,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supports the tolerance model: the pioneer Abra, in spite of being dominant through all the succession stages, does not oppose the settling of other multiple colonists;on the other hand, it agrees with a facilitation model where the abundance of the original settlers, the grazing species, provokes appearance of sturge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ian Sea Flooded Area SUCCESSION Bottom Community BIVALVE MOLLUSC abra ovata
下载PDF
免疫病理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凌 郭若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免疫病理 abra 抗ADP/ATP
下载PDF
亚临界热处理Cr13Mn3MoV2高铬铸铁的硬化行为和耐磨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浩怀 王均 +3 位作者 沈保罗 杨宏山 高升吉 黄四九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研究了Cr13Mn3MoV2高铬铸铁在亚临界处理时的硬化行为和耐磨性。研究表明,通过亚临界热处理可以使含有大量残留奥氏体的高铬铸铁产生二次硬化,从而提高高铬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利用合金热力学理论计算了奥氏体中碳的活度,固溶于奥氏体... 研究了Cr13Mn3MoV2高铬铸铁在亚临界处理时的硬化行为和耐磨性。研究表明,通过亚临界热处理可以使含有大量残留奥氏体的高铬铸铁产生二次硬化,从而提高高铬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利用合金热力学理论计算了奥氏体中碳的活度,固溶于奥氏体中的Mo和V会降低奥氏体中C的活度,对C在亚临界热处理过程中扩散的阻碍作用,所以与没有添加Mo和V的高铬铸铁比较,添加Mo和V的高铬铸铁二次硬化峰的出现需要更长的保温时间。添加Mo和V的高铬铸铁在亚临界热处理时除了二次碳化物(Fe,Cr)23C6的析出外,还有Mo2C和VCr2C2碳化物析出,有效地提高了合金抗磨料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铁 亚临界热处理 二次硬化 活度 耐磨性
下载PDF
混合钻头在元坝须家河组高研磨性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胡大梁 严焱诚 +1 位作者 李群生 郭忠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149,共5页
元坝气田主力气藏埋深超过7 000 m,是中国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陆相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非均质性强,机械钻速低,特别是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可钻性极差,牙轮钻头磨损速度快、进尺短,PDC钻头难以满足高研磨性的要求,钻头... 元坝气田主力气藏埋深超过7 000 m,是中国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陆相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非均质性强,机械钻速低,特别是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可钻性极差,牙轮钻头磨损速度快、进尺短,PDC钻头难以满足高研磨性的要求,钻头合理选型困难。针对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砂泥岩交错的地层特点,研制出了KPM系列牙轮-PDC混合钻头,采用3刀翼和3牙轮设计,兼具牙轮和PDC钻头两者的优点。在元坝须家河组应用3井次,较好克服了地层硬度高、软硬交错的影响,进尺和机械钻速均获得大幅提高,为元坝钻井提速探索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 须家河 高研磨性 牙轮-PDC混合钻头
下载PDF
基于磨损行为的单晶硅片化学机械抛光界面接触形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建修 杜家熙 +2 位作者 陈锡渠 张学良 郭东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设计了3种不同的抛光液并进行一系列抛光试验,得到机械、化学及其交互作用所引起的材料去除率,分析了化学机械抛光时硅片与抛光垫之间接触形式的判别方法及其抛光机理.结果表明:化学机械抛光中的主要作用为磨粒的机械作用;材料的去除率... 设计了3种不同的抛光液并进行一系列抛光试验,得到机械、化学及其交互作用所引起的材料去除率,分析了化学机械抛光时硅片与抛光垫之间接触形式的判别方法及其抛光机理.结果表明:化学机械抛光中的主要作用为磨粒的机械作用;材料的去除率主要为磨粒与抛光液交互作用所引起的材料去除率;硅片表面材料的去除形式主要为化学作用下的二体磨粒磨损;化学机械抛光时硅片与抛光垫之间的接触形式为实体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材料去除机理 材料去除率 磨粒磨损 接触形式
下载PDF
聚氨酯-硬质合金YG8双层涂层的抗磨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元元 严大考 +3 位作者 张瑞珠 黄荣浩 韩婷婷 陈鹏 《聚氨酯工业》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采用聚氨酯喷涂技术和电火花熔覆技术,在基体铸钢0Cr13Ni5Mo表面制备聚氨酯-硬质合金(YG8)双层涂层,表层为聚氨酯涂层,底层为电火花熔覆层YG8;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底层熔覆层与基体铸钢结合面的横截面形貌图,发现熔覆层由白亮... 采用聚氨酯喷涂技术和电火花熔覆技术,在基体铸钢0Cr13Ni5Mo表面制备聚氨酯-硬质合金(YG8)双层涂层,表层为聚氨酯涂层,底层为电火花熔覆层YG8;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底层熔覆层与基体铸钢结合面的横截面形貌图,发现熔覆层由白亮层、过渡层组成,表面光亮粗糙,与基体冶金结合;并进行磨擦磨损实验和冲蚀实验。结果表明,双层涂层有较小的摩擦系数,抗冲蚀性是基体抗冲蚀性的3.87倍。该双层涂层兼有软、硬涂层的优点,适用于关键零部件的表面防护和二次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硬质合金 电火花熔覆 双层涂层 抗冲蚀性
下载PDF
三明治技术在牙深度楔状缺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丽静 张雷 林久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1286-1287,1290,共3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技术治疗深度楔状缺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深度楔状缺损的患者86例,共302颗患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152颗),采用三明治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150颗),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治疗,比... 【目的】探讨三明治技术治疗深度楔状缺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深度楔状缺损的患者86例,共302颗患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152颗),采用三明治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150颗),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治疗,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成功率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88.67%( P<0.05);修复1年后,观察组成功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9.33%( P<0.05)。【结论】三明治技术操作方法简便,修复牙深度楔状缺损疗效确切,可防止继发龋齿,恢复患牙的形态和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离聚物黏固剂 治疗应用 复合树脂类 治疗应用 牙磨损 并发症 牙缺失 病因学
下载PDF
无机填料改性端羟基液体丁腈橡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6,共3页
用端羟基液体丁腈橡胶(HTBN)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得到HTBN预聚体,用其对环氧树脂(EP)进行化学改性制备HTBN/EP复合材料,考察了无机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 用端羟基液体丁腈橡胶(HTBN)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得到HTBN预聚体,用其对环氧树脂(EP)进行化学改性制备HTBN/EP复合材料,考察了无机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单独填充陶瓷微珠、陶瓷微珠/二硫化钼(质量比1∶1)相比,用质量分数为150%(以HTBN/EP复合材料的质量为100%计)的陶瓷微珠/金刚砂混合填料(质量比1∶1)填充HTBN/EP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较好,表面磨损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液体丁腈橡胶 环氧树脂 无机填料 陶瓷微珠 金刚砂 耐磨性能
下载PDF
螺旋肋片管在400t/h锅炉低温再热器上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伟 熊蔚立 +2 位作者 陈跃华 李文军 肖劲粱 《华中电力》 2002年第5期13-15,19,共4页
介绍了螺旋肋片管在金竹山电厂4号锅炉低温再热器上应用的试验研究情况。采用螺旋肋片管代替原光管对低温再热器进行改造,在基本保证低温再热器换热量不变的前提下既能减少磨损,同时又能增大低温再热器的检修检查空间。
关键词 螺旋肋片管 400T/H锅炉 低温再热器 应用 试验
下载PDF
Cr-Mo激光合金化对灰铸铁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成劳 沈莲 田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7-73,共7页
系统地研究了灰铸铁Cr-Mo激光合金化层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光束功率和预涂层合金成分一定时,合金化层的合金浓度主要决定于激光扫描速度。适中的激光扫描速度(7mm/s)下,合金元素在层内分布较均匀,沿... 系统地研究了灰铸铁Cr-Mo激光合金化层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光束功率和预涂层合金成分一定时,合金化层的合金浓度主要决定于激光扫描速度。适中的激光扫描速度(7mm/s)下,合金元素在层内分布较均匀,沿层深浓度梯度平缓,合金化层的组织为极细小均匀的树枝晶;其余扫描速度下,表面Cr-Mo浓度高,沿层深浓度梯度大,表面高合金浓度处组织为白亮层,次层为树枝晶和层片状莱氏体,随层深增加枝晶间距增大。Cr-Mo激光合金化显著提高了灰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灰口铁 显微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长江口水域双带蛤科一新种
16
作者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0-202,共3页
于1985-1986年在长江口的底栖生物取样中,采到大量双壳类软体动物标本。鉴定表明,其中一新种,被定名为中华团结蛤Abrasinicasp.nov,属樱蛤超科中的双带科(Scmelida)。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双带蛤科 团结蛤 中华团结蛤 长江口
下载PDF
小花棘豆根毒性成分实验研究
17
作者 范伟全 肖楠 +2 位作者 刘永刚 张海丰 张宏桂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9期76-76,共1页
本文考察小了花棘豆根的有毒成分和非毒性成分。发现生物碱为小花棘豆根有毒提取物部位,非生物碱部位未显示任何毒性。为开发利用小花棘豆根非生物碱提取部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小花棘豆 生物碱 毒性成分
下载PDF
一种磁场控制成形的砂轮制备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游永丰 陈逢军 +1 位作者 龚胜 尹韶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857-186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作用来实现磨粒规则排布的砂轮制备方法,设计了金刚石微粉砂轮成形装置,并对其磁路及环形磁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观察了环形磁场的分布状况,制作了磁控砂轮,并用制作的磁控砂轮磨削了碳化钨试件。试件表面粗糙度Ra达到... 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作用来实现磨粒规则排布的砂轮制备方法,设计了金刚石微粉砂轮成形装置,并对其磁路及环形磁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观察了环形磁场的分布状况,制作了磁控砂轮,并用制作的磁控砂轮磨削了碳化钨试件。试件表面粗糙度Ra达到了29nm,与非磁控砂轮相比,表面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磁场 磁场仿真 微粉砂轮 磨粒规则分布
下载PDF
深冷处理后SKD11钢组织与冲击磨料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婷 刘长华 +2 位作者 孙国栋 韩洺波 高朋 《模具工业》 2021年第6期63-67,共5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观察并测试了淬火+深冷处理+回火处理(简称“深冷处理”)后SKD11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利用MLD-10型动载荷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该工艺下SKD11钢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并对冲击磨...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观察并测试了淬火+深冷处理+回火处理(简称“深冷处理”)后SKD11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利用MLD-10型动载荷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该工艺下SKD11钢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并对冲击磨料磨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SKD11钢的组织由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不同种类的碳化物组成,碳化物包括共晶碳化物、未熔碳化物和点状碳化物。深冷处理SKD11钢的硬度为59.2 HRC,无缺口试样的冲击功约为16 J。在冲击磨料磨损试验中,深冷处理的SKD11钢磨损量随磨损时间近似呈线性增加,在所研究的磨损时间内,深冷处理后SKD11钢前期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微观切削磨损和多次塑性变形磨损,后期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应变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D11钢 深冷处理 显微组织 冲击韧性 冲击磨料磨损
下载PDF
微电阻率井径组合仪单电机双驱动推靠器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利宁 陈草棠 +1 位作者 包德洲 李玲芝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7-670,共4页
微球微电极井径测井仪推靠器驱动方式直接关系到仪器的整体性能。针对分动式四臂推靠器极板臂无法独立收放造成橡胶极板磨损问题,提出分动式六臂单电机双驱动推靠器,用静力学对推靠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研究推靠力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 微球微电极井径测井仪推靠器驱动方式直接关系到仪器的整体性能。针对分动式四臂推靠器极板臂无法独立收放造成橡胶极板磨损问题,提出分动式六臂单电机双驱动推靠器,用静力学对推靠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研究推靠力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辅助弹簧等优化了推靠力的适用范围,运用双回路控制电路驱动3组行程开关,使橡胶极板独立收放,实现了单电机双驱动推靠功能,减少极板磨损。通过压力平衡调节,使各杆系在井下运动自如,提高了仪器可靠性及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测井仪器 分动式六臂推靠器 单电机双驱动 极板磨损 压力平衡 运动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