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Topological Index F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Standard Formaton Enthalpies of AB_n(g) Molecules
1
作者 黄运平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The topological index F* is defined and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a non-dimensional unit calculation in which three matrices multiply with each other. These matrices represent the connective cases of atoms in a molecu... The topological index F* is defined and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a non-dimensional unit calculation in which three matrices multiply with each other. These matrices represent the connective cases of atoms in a molecule,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toms on top and the bonded cases of the adjacent atoms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 formation enthalpies of ABn(g) molecules were correlated with F’* (A = C, Al, Si, Ti, Zr, B = F, Cl, Br, I, H, n=1 -4) and thes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all more than 0.96. Some molecules (e.g CH4, SiH4,etc. )can be preferably handled by F* but can not be dealt with by other topological indices. By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hydrogen suppressed graph, the contribution of hydrogen atoms to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molecules is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logical index standard formation enthalpies abn(g) molecules CORRELATIVITY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水平 被引量:88
2
作者 朱晓萍 尹文艳 +1 位作者 蒋红雨 费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RRTI患儿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0±1.44)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8±1.18...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RRTI患儿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0±1.44)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8±1.18)岁。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及IgG亚类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及CD16+56的表达。结果RRTI患儿血清IgG﹑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gM水平低于对照组(Z=3.149,P<0.01);RRTI患儿血清IgG2和IgG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07,Z=2.916;P均<0.05);RRTI患儿淋巴细胞CD3﹑CD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319,2.44,P均<0.05),余CD分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RTI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对RRTI患儿同时检测总IgG、IgG亚类及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Igg亚类 CD分子
下载PDF
化疗联合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达万明 张苗 +8 位作者 张伯龙 靳海杰 于力 韩晓萍 靖彧 赵瑜 吴晓雄 黄文荣 王全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 ,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员后骨髓中CD34+CD4 4 +和CD34+CD4 9d+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者的比例则显著升高 ;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 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 ,而外周血中前者明显增加 ,后者则显著减少。输入CD4 4 +,CD4 9d+,CD6 2L+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著的相关。结论 :G 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CXCR4的表达 ,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 ,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CD34^+细胞 化疗 g-CSF动员 流式细胞术 血液病
下载PDF
人体端粒G4-DNA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小辉 刘海英 +1 位作者 夏立新 毛宗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端粒长度的维持在肿瘤细胞的永生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约8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酶延伸端粒,从而获得持续的增殖能力。另外,1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替代延伸机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延伸端粒。这... 端粒长度的维持在肿瘤细胞的永生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约8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酶延伸端粒,从而获得持续的增殖能力。另外,15%的人体肿瘤细胞通过端粒替代延伸机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延伸端粒。这两种机制对于维持肿瘤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人体端粒由富含鸟嘌呤(G)的DNA重复序列组成,该序列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G-四链体(G4)的结构。此结构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端粒酶和ALT对端粒的延伸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因此,人体端粒G4-DNA作为抗肿瘤靶点的研究是近年来抗肿瘤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该文重点综述人体端粒G4-DNA稳定剂研发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端粒 端粒酶 端粒替代延伸机制(ALT) g-四链体DNA 有机小分子 金属配合物
下载PDF
用快原子轰击质谱研究醌式化合物Medermycin、G-15F和G-15G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志立 娄志贤 李平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9-62,共4页
Medermycin、G-15F和G-15G三个化合物都有醌式结构。在底物甘油中,准分子离子为(M+3H)+,但在底物3-硝基苯甲醇(NBA)中,准分子离子为(M+H)+。本文用FABMS对此作了研究。
关键词 Medermycin g-15F g-15g FABMS
下载PDF
G-四链体的结构及其与小分子配体成复合物的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志辉 张大志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41-247,共7页
通过与DNA的结合而从生物学源头阻止疾病的发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DNA G-四链体结构的发现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其与癌症关系的揭示,为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G-四链体的结构及其与小分子配... 通过与DNA的结合而从生物学源头阻止疾病的发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DNA G-四链体结构的发现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其与癌症关系的揭示,为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G-四链体的结构及其与小分子配体成复合物的结构研究进展,有助于理解G-四链体与小分子配体的作用模式,以期为合理设计抗肿瘤药物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小分子配体 复合物结构
下载PDF
固态纳米孔上端粒序列的共价修饰与G-四联体折叠监测
7
作者 王森 梁丽媛 +5 位作者 唐婧 蔡瑶 翁婷 尹雅洁 王亮 王德强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3-491,共9页
由于某些阳离子的存在,端粒序列可以自发地形成鸟嘌呤-四联体(G-四联体)。而G-四联体与人体的一些生理过程相关,因此可以作为一些肿瘤疾病的治疗靶标。提出了一种在限域空间内,利用固态纳米孔单分子动态监测人体端粒序列脱氧核糖核酸(D... 由于某些阳离子的存在,端粒序列可以自发地形成鸟嘌呤-四联体(G-四联体)。而G-四联体与人体的一些生理过程相关,因此可以作为一些肿瘤疾病的治疗靶标。提出了一种在限域空间内,利用固态纳米孔单分子动态监测人体端粒序列脱氧核糖核酸(DNA)在金属离子诱导下形成G-四联体的方法。通过将端粒序列DNA共价修饰在纳米孔内表面,在不同金属离子电导液体系中诱导端粒序列DNA折叠成不同物理尺寸的G-四联体,并能检测到外电场力作用下G-四联体构型的稳定时间,从而实现单分子水平动态监测G-四联体的折叠与解折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联体 端粒序列DNA 固态纳米孔 共价修饰 单分子检测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基因G+1688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杨颖 罗晖 +2 位作者 程龙献 何美安 邬堂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G+1688A(Ser563Asn)多态性与老年人群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G+1688A(Ser563Asn)多态性与老年人群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100例老年MI患者和120例老年非冠心病对照人群PECAM-1基因的第8号外显子区单碱基突变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析,即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MI的关系。结果AA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43%:24%,p<0.001),等位基因间亦存在同样的趋势(A/G:65%:54%,p<0.001)。而且在高胆固醇或收缩压过高的人群中,基因型为AA者患MI的危险度增高。结论在老年MI患者中,PECAM-1基因G+1688A点突变多态性与MI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老年患者MI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肌梗死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g+1688A (Ser563Asn)
下载PDF
β_1整合素基因缺失对G_i蛋白分布的影响
9
作者 韩捷 Wilhel m Bloch +1 位作者 Michael Welthar Klaus Addicks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 了解跨膜蛋白 β1整合素对信号分子G蛋白细胞内构型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 β1整合素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荧光双标记及重叠合显微镜分析技术 ,观察野生型胚胎干细胞系 (D3细胞 ) ,β1整合素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 ... 目的 了解跨膜蛋白 β1整合素对信号分子G蛋白细胞内构型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 β1整合素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荧光双标记及重叠合显微镜分析技术 ,观察野生型胚胎干细胞系 (D3细胞 ) ,β1整合素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 (G2 0 1细胞 ) ,β1整合素基因敲除后再植入胚胎干细胞 (G2 0 1N)及小鼠胚胎心肌细胞中多种G蛋白 (Gαs,Gαi1-3 ,Gαo,Gαi/o/t/z)细胞内构型特点和差异 .结果 Gαs,Gαo,Gαi/o/t/z在上述几种细胞系中均呈弥漫性分布 ,未能发现明显差异 ,与此不同的是Gαi1-3 在D3细胞源性心肌细胞内呈网状分布 ,在非心肌细胞内呈线条状分布 ,而在G2 0 1细胞中Gi 上述特异性构型被打乱 ,呈近似于弥漫样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β1整合素基因重新恢复的G2 0 1N细胞Gi构型又呈网样或线条样分布 ,与野生型胚胎干细胞中Gi 的构型相一致 .结论 β1整合素能够影响信号分子Gi蛋白的细胞内定位 ,推测β1整合素可通过改变Gi 的分布而影响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整合素 g蛋白 信号分子 基因缺失 信号传导
下载PDF
电喷雾质谱法研究天然产物小分子识别人类端粒G-四链体及复合物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湘伟 龙海涛 +2 位作者 袁谷 徐筱杰 周亚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2-1086,共5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12种天然产物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结构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和识别功能,比较了不同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的结合强弱,发现了一种新的识别小分子——防己诺林碱对人类端粒G-四链体有很好的结合.通过质...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12种天然产物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结构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和识别功能,比较了不同小分子与人类端粒G-四链体的结合强弱,发现了一种新的识别小分子——防己诺林碱对人类端粒G-四链体有很好的结合.通过质谱升温实验比较了小分子结合对G-四链体热稳定性的影响,防己诺林碱的结合使G-四链体的离子的解离温度(T1/2)上升到200℃.利用分子模拟对G-四链体DNA与小分子结合的模式以及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防己诺林碱可能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Autodock计算出来的结合能约为-31.5kJ·mol-1.同原来的平面型分子不同,防己诺林碱是一类新型结构的分子,为设计合成新型G-四链体识别分子提供了新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端粒 g-四链体DNA 天然产物小分子 电喷雾质谱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文静 孙彤 +3 位作者 张萍 李琳 吕军鸿 李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7-1114,共8页
端粒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端粒末端有一段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DNA重复序列,该序列在单价金属离子如Na+或K+作用下可以折叠形成G-四链体结构,这一结构不能被端粒酶延长,从而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因此成为了潜在的... 端粒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端粒末端有一段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DNA重复序列,该序列在单价金属离子如Na+或K+作用下可以折叠形成G-四链体结构,这一结构不能被端粒酶延长,从而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因此成为了潜在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目前,寻找能够稳定DNA G-四联体结构形成的小分子配体成为了许多抗癌药物设计的新思路。研究这些小分子配体与G-四链体的作用强度对高效抗癌药物的筛选尤为重要。单分子力谱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小分子配体与G-四链体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及其与小分子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端粒 单分子力谱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液体环境单分子免疫球蛋白G的原子力显微镜高分辨成像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志杰 张萍 +3 位作者 杨家香 郝长春 周星飞 李宾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5-1220,共6页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具有纳米级高分辨成像能力,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之一。制备合适的样品是获取高分辨成像的关键要素。本研究结合DNA折纸技术,将抗原分子修饰在DNA折纸上,通过分子识别作用,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特...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具有纳米级高分辨成像能力,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之一。制备合适的样品是获取高分辨成像的关键要素。本研究结合DNA折纸技术,将抗原分子修饰在DNA折纸上,通过分子识别作用,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形成由DNA折纸和抗原抗体复合物构成的纳米结构。利用DNA折纸在云母表面上的吸附特点,使得抗体分子选择性地吸附在衬底表面上,由此获得了液体环境中的单个地高辛抗体免疫球蛋白G(Ig G)分子的"Y"超微结构形貌。本方法简单、方便,为AFM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和表征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术 单分子 高分辨成像 免疫球蛋白g DNA折纸技术
下载PDF
+G_Z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庆 刘红巾 +3 位作者 王喆 姜建东 占志 朱美财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 :了解 +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1)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 +GZ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 方法 :2 4只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 30 min、6 h和 2 4h四组 ,每组 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 目的 :了解 +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1)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 +GZ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 方法 :2 4只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 30 min、6 h和 2 4h四组 ,每组 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 3次 +10 GZ/ 3min(两次中间间隔 30 min)作用 ,对照组大鼠 G值为 +1GZ。分别于暴露后 30 min、6 h和 2 4h处死大鼠取脑 ,提取总 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方法检测 +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 ICAM- 1m R-NA表达水平。 结果 :+GZ重复暴露后 30 min、6 h和 2 4h大鼠脑组织 ICAM- 1m RNA均明显升高 ,分别是对照组的 1.7倍、3.0倍和 1.9倍。 结论 :+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 ICAM- 1m RNA的表达 ,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 ,在 +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细胞间粘附因子 航空 加速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粘附 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 ICAM-1
全文增补中
G-四链体在抗肿瘤药物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会茹 高愈希 +1 位作者 张金超 胡毅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富含鸟嘌呤(G)核苷酸序列形成的稳定G-四链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端...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富含鸟嘌呤(G)核苷酸序列形成的稳定G-四链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端粒序列,G-四链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以抑制端粒酶活性,因此研发能稳定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对抗肿瘤药物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中G-四链体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对与G-四链体相关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小分子配体 抗肿瘤药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的单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飞 张幼怡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G蛋白偶联受体是体内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它们参与调节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功能与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子内构象变化与G蛋白的偶联以及受体的二聚化等是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的重要基本过程。借助于单分子研究手段,在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 G蛋白偶联受体是体内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它们参与调节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功能与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子内构象变化与G蛋白的偶联以及受体的二聚化等是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的重要基本过程。借助于单分子研究手段,在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单分子 g蛋白 构象 二聚化
下载PDF
DFT Study on Molecule C_(20)H_(10): Five Carbon-carbon Single Bonds Linking Two Pentaprismane Cages 被引量:6
16
作者 LIUFeng-Ling GUOWei-Ling ZHAIYu-Qing FENGShuai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5-750,735,共7页
Using geometry optimization and DFT method at the B3LYP/6-31G* level for C20H10, an equilibrium geometry is identified to have the form of polyhedral hydrocarbon with five carbon-carbon single bonds linking two pentap... Using geometry optimization and DFT method at the B3LYP/6-31G* level for C20H10, an equilibrium geometry is identified to have the form of polyhedral hydrocarbon with five carbon-carbon single bonds linking two pentaprismane cages. Thus, C20H10 is a tri-cage molecule with three pentaprismane cages.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nd infrared spectrum are computed at the same level. The heat of formation for this molecule has also been estima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age molecule C20H10 B3LYP/6-31g* vibrational frequency heat of formation
下载PDF
Single Molecule FRET Study of DNAG Quadruplex
17
作者 Jeremy Green Liming Ying +1 位作者 David Klenerman Shankar Blasubramani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The DNA G quadruplex formed by the human telomeric sequence i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novel anticancer drugs. We have investigated an intramolecular DNA G quadruplex using single molecul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he DNA G quadruplex formed by the human telomeric sequence i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novel anticancer drugs. We have investigated an intramolecular DNA G quadruplex using single molecul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nd shown that individual folded quadruplexes can be identified. The mean proximity ratio measured at the single molecule level was consistent with ensemble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 quadruplex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Single molecule spectroscopy
下载PDF
外电场对H_2O分子在FeN_3-G催化剂上吸附的影响
18
作者 刘利娟 张静 刘雯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12-418,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外电场对H2O分子在Fe N3-G上吸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外加正电场的逐渐增强,H2O分子和Fe N3-G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吸附能越负,H2O分子与表面之间的距离减小。相反,随着负电场的逐渐增强,H2O分...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外电场对H2O分子在Fe N3-G上吸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外加正电场的逐渐增强,H2O分子和Fe N3-G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吸附能越负,H2O分子与表面之间的距离减小。相反,随着负电场的逐渐增强,H2O分子和Fe N3-G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吸附能越正,H2O分子与表面之间的距离增大。可见,外电场对H2O分子在Fe N3-G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外电场可以为调节H2O分子在金属-石墨烯催化剂上的吸附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并且未来有可能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应用前景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电场 FeN3-g催化剂 H2O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下载PDF
A Class of High-affinity Bicyclooctane G551D-CFTR Activators Identified by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19
作者 HECheng-yan ZHAOLu +3 位作者 LIUYan-li XULi-na SHANGDe-jing YANGH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3-746,共4页
The glycine-to-aspartic acid missense mutation at the codon 551(G551D)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 is one of the five most frequent cystic fibrosis(CF)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 The glycine-to-aspartic acid missense mutation at the codon 551(G551D)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 is one of the five most frequent cystic fibrosis(CF)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severe CF phenotyp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harmacological correction of disrupted activation of CFTR chloride channel caused by G551D mutation, we developed a halide-sensitive fluorescence miniassay for G551D-CFTR in Fisher rat thyroid(FRT) epithelial cells for the discovery of novel activators of G551D-CFTR. A class of bicyclooctane small molecule compounds that efficiently stimulate G551D-CFTR chloride channel activity was identified by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via the FRT cell-based assay. This class of compounds selectively activates G551D-CFTR with a high affinity, whereas little effect of the compounds on wildtype CFTR can be seen. The discovery of a class of bicyclooctane G551D-CFTR activators will permit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ounds to identify ideal leads for in vivo therapeut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tic fibrosis g551D-CFTR ACTIVATORS Cell-based assay Small molecule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下载PDF
Study of the filamentary infrared dark cloud G192.76+00.10 in the S254–S258 OB complex
20
作者 Olga L.Ryabukhina Igor I.Zinchenko +5 位作者 Manash R.Samal Petr M.Zemlyanukha Dmitry A.Ladeyschikov Andrej M.Sobolev Christian Henkel Devendra K.Ojha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3-62,共10页
We present results of a high resolution study of the filamentary infrared dark cloud G192.76+00.10 in the S254-S258 OB complex in several molecular species tracing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These include three i... We present results of a high resolution study of the filamentary infrared dark cloud G192.76+00.10 in the S254-S258 OB complex in several molecular species tracing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These include three isotopologues of carbon monoxide (CO), ammonia (NH3) and carbon monosulfide (CS).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study the general structure and kinematics of the filamen- tary cloud, and its fragmentation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The gas temperature is derived from the NH3 (J, K) = (1, 1), (2, 2) and 12CO(2-1) lines, and the 13CO(1-0), 13CO(2-1) emission is used to inves- tigate the overall gas distribution and kinematics. Several dense clumps are identified from the CS(2-1) data. Values of the gas temperature lie in the range 10 - 35 K, and column density N(H2) reaches the value 5.1 ×1022 cm-2. The width of the filament is of order 1 pc. The masses of the dense clumps range from ×30 M⊙ to - 160 M⊙. They appear to be gravitationally unstable. The molecular emission shows a gas dynamical coherence along the filament, The velocity pattern may indicate longitudinal coll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S formation - ISM clouds - ISM molecules - ISM individual objects g192.76+00.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