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near-surface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maging with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and electric hammer source
1
作者 Heting Hong Fu Yin +2 位作者 Yuhang Lei Yulan Li Baoshan W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 is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ultra-dense seismic observ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high-resolution sub-surface seismic imaging. Recently a large number of linear DAS arrays...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 is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ultra-dense seismic observ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high-resolution sub-surface seismic imaging. Recently a large number of linear DAS arrays have been used for two-dimensional S-wave near-surface imaging in urban area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3D) structure imaging using a DAS array, we carried out an active source experiment at the Beijing National Earth Observatory. We deployed a 1 km optical cable in a rectangular shape, and the optical cable was recast into 250 sensors with a channel spacing of 4 m. The DAS array clearly recorded the P, S and surface waves generated by a hammer source. The first-arrival P wave travel times were first picked with a ShortTerm Average/Long-Term Average(STA/LTA) method and further manually checked. The P-wave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DA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recorded by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short-period seismometers. At shorter source-receiver distances, the picked P-wave arrivals from the DAS recording are consistent with vertical component recordings of seismometers, but they clearly lag behind the latter at greater distances.This is likely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incoming wave. Then,we used the Tomo DD software to invert the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for the uppermost 50 m with a resolution of 10 m. The inverte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agree well with 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previously obtained through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Our study indicates the feasibility of 3D near-surface imaging with the active source and DAS array. However, the inverted absolute velocity values at large depths may be biased due to potential time shifts between the DAS recording and seismometer at large source-receiver di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 Near-surface structure First-arrival travel time tomography Body wave active source
下载PDF
补偿声波测井扩径校正方法
2
作者 孔庆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47,共5页
准确的声波测井数据对地震资料时—深转换、合成记录制作、地震反演、油藏建模等具有重要作用。双发双收补偿声波测井能够较好地消除井径及泥浆的影响,消除记录点与测量点之间的深度误差,但当井径扩径大于校正门限时,产生的异常无法消... 准确的声波测井数据对地震资料时—深转换、合成记录制作、地震反演、油藏建模等具有重要作用。双发双收补偿声波测井能够较好地消除井径及泥浆的影响,消除记录点与测量点之间的深度误差,但当井径扩径大于校正门限时,产生的异常无法消除。文中从双发双收补偿声波测井仪器参数出发,基于费马时间最小原理,分析了井眼不同扩径状况下声波首波的传播路径,并推导了三种情况对应的声波时差校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推导的校正公式对实际声波时差数据进行处理校正,得到的声波时差更合理,更接近于地层的真实值。最后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声波测井 校正门限 扩径校正 费马时间最小原理 传播路径
下载PDF
基于伪随机序列的松散煤体声学测温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军 高文静 +2 位作者 蔡国斌 刘荫 王凯旋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31,共9页
长期以来,采空区、煤堆、煤仓等空间的煤自燃火灾时有发生,受限于工作区域的复杂环境和火源探测技术瓶颈等因素,较难实现煤自燃灾害高温点的快速量化识别。而声学测温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温范围宽、测量空间大等特点,可实现采空区等... 长期以来,采空区、煤堆、煤仓等空间的煤自燃火灾时有发生,受限于工作区域的复杂环境和火源探测技术瓶颈等因素,较难实现煤自燃灾害高温点的快速量化识别。而声学测温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温范围宽、测量空间大等特点,可实现采空区等隐蔽火源位置精准探测且极具发展前景。目前该技术在松散煤体温度测量领域尚处于基础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阶段,仍需开展大量研究。基于伪随机序列的优越性能,将其引入作为声源信号,并根据声学测温原理和伪随机序列声源信号产生原理,搭建了松散煤体声波测温试验系统。系统主体部分包括声学测试系统、程序升温系统、隔音系统和煤样箱体,结合试验测试和仿真模拟方法,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利用理论分析、Matlab仿真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伪随机序列声源信号的失真特性研究,确定了该信号的最佳处理方法,成功将其应用于松散煤体测温中。结果表明:伪随机序列可以作为采空区、煤堆、煤仓等空间的松散煤体声学测温的声源信号,但需运用二次相关PHAT–β算法对伪随机序列声源信号发生频率区间(1000~3000 Hz)进行处理,使频带变窄,能量集中;运用伪随机序列声源信号测量声波在松散煤体中飞渡时间,发现不同距离下声波飞渡时间测量结果误差小于5%,并通过了对比验证;伪随机序列作为松散煤体的测温声源信号时,所反演温度与不同粒径的煤样温度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051℃,平均误差率5.293%,能够较为精准、可靠地反演煤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测温 松散煤体 伪随机序列 声源信号 声波飞渡时间
下载PDF
深海不平海底对声场水平纵向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治国 李整林 +2 位作者 张仁和 任云 李鋆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767,共10页
海底地形变化对与海底作用的声反射区声场空间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利用南中国海某深海海域的一次声学实验数据,对深海海底反射区的声场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观测到,在距离声源约29 km至35 km距离范围处,不平海底环境下的水平纵向... 海底地形变化对与海底作用的声反射区声场空间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利用南中国海某深海海域的一次声学实验数据,对深海海底反射区的声场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观测到,在距离声源约29 km至35 km距离范围处,不平海底环境下的水平纵向相关性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平坦海底环境下的振荡结构,利用射线声学理论分析并解释了这两种不同海底环境产生水平纵向相关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深海平坦海底方向一次海底反射到达区,对声场起主要贡献的经过一次海底反射声线间的到达时间差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从而干涉叠加后的相位差在[0,2π]内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该区域声场的水平纵向相关性随着间距增加呈周期性振荡现象;而不平海底方向的海底小山丘恰对一次海底反射声线的阻挡影响,不仅使得与平坦海底方向相同区域的声传播损失明显增大,而且由于相对更多的本征声线路径的复杂多途干涉,该区域水平纵向相关性不再呈现明显的振荡周期,相关系数也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在深海复杂海底地形环境下的声呐阵列探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反射 水平距离 深海海域 声场 空间相关性 周期性变化 地形环境 本征声线
下载PDF
变尺度分形技术在裂缝预测和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丽丽 赵中平 +2 位作者 李亮 陈文龙 何右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7,共7页
利用声波时差(AC)数据与其他测井资料,运用分形几何中的变尺度分析技术,预测了长庆铁边城油田元48井区长4+521-2储层的天然裂缝分布,并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油井初期产能的关系。根据裂缝相对发育区的分布特征及其地层系数,对该区长4+52... 利用声波时差(AC)数据与其他测井资料,运用分形几何中的变尺度分析技术,预测了长庆铁边城油田元48井区长4+521-2储层的天然裂缝分布,并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油井初期产能的关系。根据裂缝相对发育区的分布特征及其地层系数,对该区长4+521-2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分类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性好。此研究成果对低渗储层裂缝描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时差 天然裂缝 变尺度分形技术 储层分类
下载PDF
利用Eaton法计算地层孔隙压力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臧艳彬 王瑞和 +2 位作者 王子振 张锐 何英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1,共7页
鉴于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给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带来的诸多困难,提出孔隙压力不确定度的概念,并对其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表征。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Eaton法为例,推导了孔隙压力不确定度的理论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数据测量误差、压实趋势... 鉴于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给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带来的诸多困难,提出孔隙压力不确定度的概念,并对其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表征。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Eaton法为例,推导了孔隙压力不确定度的理论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数据测量误差、压实趋势线方程、Eaton指数、上覆岩层压力以及静水压力等因素,并利用中国石化PG地区综合矿场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给出了孔隙压力不确定度的范围、影响主因素以及相关因素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规律,且计算结果与录井钻井液密度、试气实测结果相符,证明提出的孔隙压力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可行,计算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孔隙压力 不确定度 Eaton法 地震速度谱 声波时差测井
下载PDF
煤粉产出对高煤阶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 被引量:121
7
作者 陈振宏 王一兵 孙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2,共4页
从实际资料入手,应用扫描电镜,测井解释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煤粉产出的机理,分析了煤粉产出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并积极探索控制煤粉产出的方法.研究认为:煤粉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应力变化导致煤岩基质破裂、钻井工具研磨及压裂... 从实际资料入手,应用扫描电镜,测井解释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煤粉产出的机理,分析了煤粉产出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并积极探索控制煤粉产出的方法.研究认为:煤粉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应力变化导致煤岩基质破裂、钻井工具研磨及压裂支撑剂的打磨,并与煤岩性质密切相关;软煤层是煤粉的主要来源,其黏土矿物成分高达16.75%~22.53%,电阻率比原生结构煤低一个数量级,基本在1kΩ·m以下,而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明显偏高;水平钻井和压裂射孔避开软煤层段施工与使用高圆度压裂支撑剂等是降低煤粉产出的有效方法,应用防砂泵以及科学的排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煤粉产出对煤层气产能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粉 软煤 电阻率 声波时差
下载PDF
基于少量声波飞行时间数据的温度场重建 被引量:29
8
作者 颜华 崔柯鑫 续颖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0-475,共6页
为依据少量声波飞行时间数据较高精度地重建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和奇异值分解的声学CT温度场重建新算法。采用新算法对单峰和双峰温度场模型进行了仿真数据重建,重建结果表明,与高斯函数正则化重建算法、代数重建算法相比,... 为依据少量声波飞行时间数据较高精度地重建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和奇异值分解的声学CT温度场重建新算法。采用新算法对单峰和双峰温度场模型进行了仿真数据重建,重建结果表明,与高斯函数正则化重建算法、代数重建算法相比,新算法的重建精度有明显改善。采用新算法对实验室内的均匀温度场和加热温度场进行了实测数据重建,重建结果与被测温度场一致,且均匀温度场的重建均方根百分误差仅为0.31%。由于新算法重建速度快、重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较强,可望用于复杂温度场的在线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声学CT 重建算法 声波飞行时间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以尕斯库勒油田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景双 邵先杰 +2 位作者 马平华 王萍 单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4,共5页
依据尕斯库勒油田实际资料,分析了粒度中值、泥质体积分数、灰质体积分数、孔隙度与渗透率以及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直接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的技术方法,实现了流动单元纵向上的连续自动划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 依据尕斯库勒油田实际资料,分析了粒度中值、泥质体积分数、灰质体积分数、孔隙度与渗透率以及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直接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的技术方法,实现了流动单元纵向上的连续自动划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储层划分为E、G、M和P 4类,平面上流动单元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E、G类流动单元主要沿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流线分布,G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河口砂坝和河道侧缘,M类流动单元分布在席状砂部位,P类流动单元零星分布在砂体尖灭的边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库勒油田 储集层 渗透率 流动单元 声波时差
下载PDF
沉积盆地剥蚀量恢复方法 被引量:68
10
作者 袁玉松 郑和荣 涂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642,共7页
沉积盆地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很多,按学科可分为4大类:基于古温标的地热学方法、基于地层学或沉积学原理的地质学方法、基于测井或地震数据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和基于物质扩散或累积原理的地球化学方法。每类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 沉积盆地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很多,按学科可分为4大类:基于古温标的地热学方法、基于地层学或沉积学原理的地质学方法、基于测井或地震数据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和基于物质扩散或累积原理的地球化学方法。每类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盆地的发育、沉积构造演化以及不整合面分布等特征,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或方法组合。分析认为:在数据质量可靠的情况下、并且同时满足地层构造层序中的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经历了更高的古地温这一基本条件,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地温梯度法是首选方法;对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可以选择孔隙度法和或声波时差法与古地温梯度法相结合进行地层剥蚀量恢复;对于显生宙以来的多旋回叠合盆地,首先应该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仔细分析,利用地层对比法定性约束剥蚀量的范围,然后再应用地热学方法和或沉积波动分析法进行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磷灰石裂变径迹 声波时差 古温标 剥蚀量 沉积盒地
下载PDF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方法 被引量:21
11
作者 于均民 李红哲 +2 位作者 刘震华 魏东涛 陈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36-738,742,共4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采用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自然电位与视电阻率曲线组合法、声波时差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交汇法和感应电导率法等5种方法进行层序界面识别。...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采用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自然电位与视电阻率曲线组合法、声波时差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交汇法和感应电导率法等5种方法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勘探实例证实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界面 测井资料 自然电位 声波时差 电阻率 电导率
下载PDF
岩石力学参数试验与地层破裂压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敏 练章华 +3 位作者 陈世春 魏臣兴 林铁军 李孝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群库恰克地区4口井中的7个地层100块岩心进行岩石力学参数试验和声波试验,获得了该地区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纵横波时差等一系列岩石静态力学参数。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岩石纵横波时差关系拟合模型。...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群库恰克地区4口井中的7个地层100块岩心进行岩石力学参数试验和声波试验,获得了该地区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纵横波时差等一系列岩石静态力学参数。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岩石纵横波时差关系拟合模型。结合测井资料所得到的岩石动态力学参数,回归出了群库恰克地区岩石的动静态力学参数模型,为预测群库恰克地区地层破裂压力提供了准确的岩石力学参数。在建立群库恰克地区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模型过程中,基于岩石的破裂机理,提出了一种地层破裂压力预测的新模型,该新模型已用于群库恰克地区地层破裂压力预测,为合理确定钻井液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试验 泊松比 动静态力学参数 声波时差 破裂压力
下载PDF
声波时差测井在岩石可钻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忠福 孟金城 张志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4-96,共3页
岩石的可钻性是合理选择和设计钻头、优选钻进参数的重要依据。以实现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岩石可钻性为研究目标,以大庆油田部分区块地质条件及大量室内实验为基础,分析了声波时差测井数据与岩石可钻性的关系,建立了岩石可钻性预测模型... 岩石的可钻性是合理选择和设计钻头、优选钻进参数的重要依据。以实现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岩石可钻性为研究目标,以大庆油田部分区块地质条件及大量室内实验为基础,分析了声波时差测井数据与岩石可钻性的关系,建立了岩石可钻性预测模型,提出了预测方法。建立了牙轮钻头可钻性与PDC钻头可钻性的相互关系模型。为实现特定区域油田的可钻性预测提供了技术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时差测井 岩石可钻性 重复压裂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测井曲线识别层序边界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卫红 姜在兴 +1 位作者 操应长 鄢继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层序边界的识别 ,是层序地层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常应用地震、岩心和测井资料来识别层序边界 ,但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以及岩心取芯段的限制 ,需要大量测井资料 ,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介绍了 4种应用测井曲线识别层序边界的方法 :(1 )... 层序边界的识别 ,是层序地层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常应用地震、岩心和测井资料来识别层序边界 ,但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以及岩心取芯段的限制 ,需要大量测井资料 ,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介绍了 4种应用测井曲线识别层序边界的方法 :(1 )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组合识别法 ;(2 )声波时差识别法 ;(3)TOC识别法 ;(4)累计倾角识别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边界 有机碳总量(TOC) 自然电位 视电阻率 声波时差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超压特征及测井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勇 杨海军 +2 位作者 郭小文 雷刚林 孙雄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广泛发育超压,实测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2。超压分布与构造挤压和膏盐岩盖层分布具有密切关系。在对库车前陆盆地超压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泥岩和砂岩中超压与测井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库车前陆盆地膏... 库车前陆盆地广泛发育超压,实测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2。超压分布与构造挤压和膏盐岩盖层分布具有密切关系。在对库车前陆盆地超压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泥岩和砂岩中超压与测井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库车前陆盆地膏盐岩封闭层内以及以下多套地层中均主要发育强超压,由于受构造挤压的影响,超压强度从北向南逐渐递减。在克拉和依南地区泥岩中超压与声波时差和电阻率具有明显的响应关系,在大北和迪那地区只有膏盐层中的泥岩超压与声波时差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砂岩中超压只有在克拉地区与声波时差具有一定的响应。由于侧向构造挤压作用的增强导致岩石更为致密所以超压在不同地区与声波时差的响应存在差异性。因此只有当超压达到一定强度使泥岩中颗粒之间垂直有效应力小于40 MPa,砂岩中颗粒之间垂直有效应力小于25 MPa时,超压才与声波时差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测井响应 声波时差 垂直有效应力 库车前陆盆地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剥蚀厚度恢复及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德勇 郭太宇 +2 位作者 姜效典 赵汗青 王海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3-923,共11页
针对钻井少、勘探程度低的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利用丰富的地震资料,综合地层趋势对比法、泥岩声波时差法及沉积波动分析法,对其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进行了计算,并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及平衡剖面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充填结构及构造演... 针对钻井少、勘探程度低的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利用丰富的地震资料,综合地层趋势对比法、泥岩声波时差法及沉积波动分析法,对其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进行了计算,并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及平衡剖面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充填结构及构造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古新世末-早始新世时期剥蚀作用强,形成T04不整合面,椒江-丽水凹陷斜坡带和凸起带剥蚀量最高,达800~1 000 m,福州凹陷较小,主要在200~400 m,而钓北凹陷则介于200~600 m;渐新世末—早中新世形成的T02不整合面剥蚀趋势变化较为平缓,钓北凹陷西斜坡、福州凹陷北部、雁荡低凸起以及椒江-丽水凹陷西斜坡南段剥蚀量较大,在500~600 m,其它区域分布较均匀;古新世,裂陷首先在西部坳陷带发育,形成"东断西超"的箕状结构。始新世,裂陷中心跃迁至东部坳陷带,钓北凹陷形成"双断结构",西带则开始进入拗陷-反转阶段,随后的渐新世东带也进入拗陷-反转期,但反转作用均并不明显,钓北凹陷逐渐变为西向超覆的箕状盆地。中新世之后,东海陆架盆地自西向东逐步进入区域沉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时差 沉积波动 剥蚀厚度 构造演化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颜华 陈冠男 +1 位作者 刘丽钧 周英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1-547,共7页
为了更及时地发现仓储粮食中存在的热点,提出了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推导了粮食中声波传播时间与粮食温度的函数关系,定义声速转换因子,将粮食中的测量声速转换成相同温度、相同气体自由空间中的声速,建立了声学法储粮温度... 为了更及时地发现仓储粮食中存在的热点,提出了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推导了粮食中声波传播时间与粮食温度的函数关系,定义声速转换因子,将粮食中的测量声速转换成相同温度、相同气体自由空间中的声速,建立了声学法储粮温度测量模型.分析了声速转换因子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声层析成像温度监测实验系统.以大豆填充实验粮仓,对系统各声波路径的实测声速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修正转换方法,对电加热器形成的三种粮食温度分布进行了重建实验.结果表明,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地反映大豆中的热点位置和热点温度.因此,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有望应用于储粮中的热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温度 声层析成像 温度场监测 声学法测温 虚拟仪器 声波传播时间 声波路径 重建图像
下载PDF
阵列声波测井中反射纵波和横波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兵 陶果 +2 位作者 王华 李卫 谭博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3,共7页
将双树复小波(DT-CWT)和慢度时间相关法(STC)相结合,同时利用尺度-时间域及阵列慢度信息,提出一种提取反射波信号的多尺度相关分析方法。应用倾角叠加来进一步压制直达模式波和噪声以增强反射信号,同时可以对P-P反射和S-S反射进行分离... 将双树复小波(DT-CWT)和慢度时间相关法(STC)相结合,同时利用尺度-时间域及阵列慢度信息,提出一种提取反射波信号的多尺度相关分析方法。应用倾角叠加来进一步压制直达模式波和噪声以增强反射信号,同时可以对P-P反射和S-S反射进行分离。通过有限差分模拟的数据和声反射成像测井仪器对某油田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反射信号处理方能更有效地去除各种噪声,更精确地分离反射波小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反射测井 参数估计法 几何扩散因子 多尺度相关 倾角叠加
下载PDF
GIS放电定位技术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志强 江秀臣 沈威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为了解决在进行GIS耐压试验时发生电击穿故障后故障点难以精确定位的问题,对GIS的放电定位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各种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并介绍了一种基于声学检测法的放电定位仪及其在工厂和现场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 GIS 放电定位 声学检测法 AITanalyzer
下载PDF
基于互相关和插值运算的声波飞行时间测量 被引量:12
20
作者 颜华 彭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8年第6期662-666,共5页
为了实现声学法温度场监测中声波飞行时间的高精度测量,介绍了声学法温度场检测原理与系统组成.提出了基于互相关和插值运算的声波飞行时间测量法.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研究表明:受采样间隔的限制,直接对发射端和接收端采样信号作互相关... 为了实现声学法温度场监测中声波飞行时间的高精度测量,介绍了声学法温度场检测原理与系统组成.提出了基于互相关和插值运算的声波飞行时间测量法.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研究表明:受采样间隔的限制,直接对发射端和接收端采样信号作互相关并寻峰,所确定的声波飞行时间精度较低;为获得更准确的声波飞行时间,弱噪声情况下,可对发射端和接收端采样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在峰值附近做三次样条插值,细化后再次寻峰;中、强度噪声情况下,可对发射端和接收端采样信号做线性插值,细化后再做互相关和寻峰.该方法对提高声学法温度场检测精度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法测温 互相关 声波飞行时间 线性插值 三次样条插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