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聪悟-直线法在基于美国混凝土规范设计中的程序实现
1
作者 张穿云 童小东 +1 位作者 洪雪松 吴东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首先,阐述了美国ACI318-08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假定。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不同,ACI318-08规范是根据构件的受力破坏形态来确定名义抗压和抗弯承载力的折减系数的,相对于延性破坏,脆性破坏构件的承载力... 首先,阐述了美国ACI318-08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假定。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不同,ACI318-08规范是根据构件的受力破坏形态来确定名义抗压和抗弯承载力的折减系数的,相对于延性破坏,脆性破坏构件的承载力折减较多。然后,由平衡条件、平截面假定及Newton迭代格式,推导出林聪悟-直线法的计算公式。编制程序实现该算法时,须根据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对迭代区域进行限定;在确定P-M相关曲线上的拐点位置的基础上,实现中性轴高度在曲线上的分段迭代。通过在曲线拐点处设置微小增量及自动调整中性轴高度等方法,解决了程序计算时可能出现的迭代发散问题。算例表明,所编制程序的计算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318-08规范 受弯构件 受压构件 林聪悟-直线法 强度降低系数 配筋量
下载PDF
中欧美拉伸锚固长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海涛 苏小卒 Andrew J DEEKS 《结构工程师》 2010年第3期170-175,共6页
对中欧美规范中拉伸锚固长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并选取不同工况,重点考虑了钢筋间距和直径、混凝土强度和保护层厚度的影响,用规范公式对梁和板中的锚固长度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几种主要因素影响下,Eurocode 2锚... 对中欧美规范中拉伸锚固长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并选取不同工况,重点考虑了钢筋间距和直径、混凝土强度和保护层厚度的影响,用规范公式对梁和板中的锚固长度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几种主要因素影响下,Eurocode 2锚固长度曲线变化趋势和极限锚固长度曲线变化趋势整体上比较接近。当考虑钢筋间距和直径的影响时,在梁中和板中,GB 50010—2002的变化趋势和Eurocode 2比较相似,值也比较接近。在考虑混凝土强度和保护层厚度时,GB 50010—2002精细方法计算值在影响因素取值较大时,对于板来说偏保守,建议取个适当的折减系数。ACI318-05多数因素影响下均偏保守,建议考虑相应因素的影响时取合适的折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长度 GB 50010—2002 EUROCODE 2 aci318-05
下载PDF
基于STM模型钢筋混凝土开洞深梁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石跃兵 王泽云 +1 位作者 王玮 范举国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0,共5页
基于strut-and-tie模型理论,采用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 318-11)对一开洞深梁进行了设计,并与采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在应用美国规范时采用MIDAS软件分析得到深梁的应力云图... 基于strut-and-tie模型理论,采用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 318-11)对一开洞深梁进行了设计,并与采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在应用美国规范时采用MIDAS软件分析得到深梁的应力云图,并以此作为设计strut-and-tie模型的依据。最后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洞深梁 strut-and-tie模型 MIDAS aci 318-11 GB 50010—2010
下载PDF
中美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比研究
4
作者 潘明杨 周永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年第9期251-252,254,共3页
基于中、美单筋混凝土梁的截面试验结果,对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美国规范(ACI318-08)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适筋范围内,美国规范的最小配筋率比我国规范要高;此外在设计方法、... 基于中、美单筋混凝土梁的截面试验结果,对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美国规范(ACI318-08)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适筋范围内,美国规范的最小配筋率比我国规范要高;此外在设计方法、受弯承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双筋梁 正截面 最大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美国规范(aci318-08)
下载PDF
Seismic Evalu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in the Harsh Environment Using Pushover Analysis
5
作者 Mohamed Sobaih Ahmed Al Ghazali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4期685-696,共12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uildings of typic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when concrete starts to deteriorate gradually and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ase shear an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uildings of typic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when concrete starts to deteriorate gradually and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ase shear and the displace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arthquake loading. Typical 5, 15, 20 and 30-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seismicity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adopted seismic code in Abu Dhabi, ACI 318-08/IBC 2009 code. A pushover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these four buildings by using SAP 2000. Twenty-four models have been created (6 models for each building) by decreasing the concrete strength gradually from 4000 psi (281 kg/cm<sup>2</sup>) to 1500 psi (105 kg/cm<sup>2</sup>). This is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harsh environment on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 existing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 Analysis aci 318-08/IBC 2009 Abu Dhabi Harsh Environ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