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t tracking alien gene discovery by molecular markers in a late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cabbage translocation line‘AT7–4' 被引量:1
1
作者 Hui Li Aixia Gu +12 位作者 Daling Feng Na Li Rui Yang Xinpei Zhang Shuangxia Luo Umer Karamat Qianyun Wang Shuxin Xuan Xueping Chen Yin Lu Yanhua Wang Shuxing Shen Jianjun Zhao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9-97,共9页
Flowering time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 of Chinese cabbage with late flowering being a primary breeding objective.In our previous work,we obtained Chinese cabbage-cabbage translocation lines that contained seve... Flowering time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 of Chinese cabbage with late flowering being a primary breeding objective.In our previous work,we obtained Chinese cabbage-cabbage translocation lines that contained several beneficial cabbage genes.Cabbage-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show that these genes were coming from chromosome C01 of cabbage.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inheritance of flowering time in a couple of translocation lines and analyzed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the offspring.Consequently,we obtained the late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cabbage translocation line‘AT7–4’in which the flowering time was later than that of‘85–1’by about 7 days under 4-week vernalization.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genomes of Chinese cabbage and cabbage,we located the cabbage-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that were closely linked at the top of the chromosome A01 in the F2mapping population generated by self-crossing F1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the translocation line‘AT7–4’and Chinese cabbage‘14–36’.Five flowering-related genes in the alien fragment were found by functional annotation and their molecular markers were developed.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cabbage varieties using A-C translocation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abbage Translocation line alien gene Molecular marker Late flowering
下载PDF
InvasionDB: A genome and gene database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被引量:1
2
作者 HUANG Cong LANG Kun +7 位作者 QIAN Wan-qiang WANG Shu-ping CAO Xiao-mei HE Rui ZHAN An-ran CHEN Meng-yao YANG Nian-wan LI F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Invasive alien species(IAS) are species whose introduction to areas outside of their native range cause harm to economics, biodiversity, and the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invasiveness is critical... Invasive alien species(IAS) are species whose introduction to areas outside of their native range cause harm to economics, biodiversity, and the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invasiveness is critical for preventing invasion by an alien species and managing IAS with eco-friendly control methods. In addition, uncovering the genomic features of IAS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invasiveness. However, even though increasing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sequencing the genomes of IAS, there is still not an integrated genome database for the invasive biology community. Here, we first determined a list of invasive plants and animals by mining references and databases. Then, we retrieved the genomic and gene data of these IAS, and constructed a database, Invasion DB. Invasion DB encompasses 131 IAS genomes, 76 annotated IAS assemblies, and links these data to conventional functions such as searching for gene coding sequences and Pfam, KEGG, NR annotations, BLAST server, JBrowse, and downloads services. Next, we analyzed 19 invasivenessrelated gene families which confer invasiveness in insects. To study the roles of noncoding RNA in invasiveness, we also annotated 135 494 mi RNAs, 89 294 r RNAs, and 2 671 941 t RNAs from these IAS. In summary, Invasion DB is useful for studying the invasiveness at the genomic level, and thus helps to develop novel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control 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BASE invasive alien species GENOMIC gene family non-coding RNA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专利的异化问题与对策
3
作者 蒋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159-167,共9页
从基因编辑专利争议出发分析其专利异化现象,剖析专利制度历史属性、基因编辑专利范围扩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界限模糊等异化成因,提出完善专利审查中的公共利益的保护、强化伦理考量以及严格实用性审查等建议,以促进专利异化的回归,... 从基因编辑专利争议出发分析其专利异化现象,剖析专利制度历史属性、基因编辑专利范围扩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界限模糊等异化成因,提出完善专利审查中的公共利益的保护、强化伦理考量以及严格实用性审查等建议,以促进专利异化的回归,让专利制度服务于激励创新的本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专利 异化 垄断 许可
下载PDF
Progress on Transferring Elite Genes from Non-AA Genome Wild Rice into Oryza sativa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被引量:9
4
作者 Fu Xue-lin LU Yong-gen LIU Xiang-dong LI Jin-quan 《Rice science》 SCIE 2008年第2期79-87,共9页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ransferring elite genes from non-AA genome wild rice into Oryza sativa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re in three respects, that is, breeding 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s (MAAL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ransferring elite genes from non-AA genome wild rice into Oryza sativa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re in three respects, that is, breeding 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s (MAALs), constructing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and analyzing the heredity of the characters and mapping the related genes. There are serious reproductive barriers, mainly incrossability and hybrid sterility, in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O. sativa with non-AA genome wild rice. These are the 'bottleneck' for transferring elite genes from wild rice to O. sativa. Combining traditional crossing method with biotechnique is a reliable way to overcome the reproductive barriers and to improve the utilizing efficiency of non-AA genome wild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non-AA genome wild rice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 introgression line reproductive barrier gene mapping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Changes in the Introgression Lines Derived from Oryza sativa L. Mating with O. rufipogon Griff. 被引量:3
5
作者 DENG Xiao-juan LUO Xiang-dong +3 位作者 DAI Liang-fang CHEN Ya-ling HU Biao-lin XIE Jian-k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059-1066,共8页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stimat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changes of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which derived from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cv. Xieqingzao B, XB) mating with common ...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stimat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changes of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which derived from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cv. Xieqingzao B, XB) mating with common wild rice (O. rufipogon Griff., CWR). The genetic data of 239 ILs were based on a total of 131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SSR) markers distributed across the 12 chromosomes of rice. On average, these ILs possessed 77.1 and 14.31% homozygous bands from XB and CWR,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IL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with XB individual, which was revealed by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A) and the program STRUCTURE analysis. The result from PCA demonstrated that some intermediate genotypes between XB and CWR were also found. Moreover, there were some genomic sequence changes including parental bands elimination and novel bands emergence in the ILs. The average Nei's gene diversity (He) was 0.296,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rice. It suggested that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gene introgression could broaden the base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la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rice genetic improvement. These different genotypic ILs would provide a better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rice species and the mechanism of alien gene int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rufipogon Grill. alien gene introgression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variation
下载PDF
我国农业入侵生物科学管控体系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红波 魏丹丹 +1 位作者 周忠实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9-425,440,共8页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安全研究技术是当前最活跃的技术领域,是推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日益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热点领域和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制高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等...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安全研究技术是当前最活跃的技术领域,是推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日益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热点领域和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制高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等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凸显,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乃至社会与国家安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入侵防控领域研究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态势及聚焦我国生物入侵领域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明确我国农业生物入侵防控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及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而定位我国在全球生物入侵科技创新坐标系中的位置,做好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科学工程和战略性科学计划,为我国中长期生物安全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任务部署提供重要决策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外来入侵物种 入侵种防控 基因驱动 监测预警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风险问题再探——以“设计婴儿”事件为例
7
作者 徐祥运 岳宗旭 成思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6-74,共9页
在“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会因为发生技术异化而对社会造成各种风险,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对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后果、对社会心理和社会伦理的冲击、对社会平等的破坏、对社会秩序的干扰等。鉴于此,应该从明确技术的终极价值、... 在“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会因为发生技术异化而对社会造成各种风险,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对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后果、对社会心理和社会伦理的冲击、对社会平等的破坏、对社会秩序的干扰等。鉴于此,应该从明确技术的终极价值、倡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技术决策、警惕资本与技术的畸形结合等方面去规避基因编辑技术导致的社会风险,以协调当代高新技术应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设计婴儿 技术异化 社会风险
下载PDF
影响小麦赤霉病抗性的Lophopyrumelongatum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登才 郑有良 +3 位作者 王志容 侯永翠 兰秀锦 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禾谷镰刀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穗腐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 ,国际上许多研究者把赤霉病问题作为重点项目进行了研究 ,对赤霉病抗性遗传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研究中 ,我们利用Lophopyrumelongatum染色体附... 禾谷镰刀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穗腐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 ,国际上许多研究者把赤霉病问题作为重点项目进行了研究 ,对赤霉病抗性遗传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研究中 ,我们利用Lophopyrumelongatum染色体附加系为材料研究发现 ,Lophopyrumelongatum的赤霉病抗性在小麦背景中得到充分表达 ,其赤霉病抗性主要归功于 1Ee 染色体的作用 ,同时 3Ee,4Ee,6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抗性遗传 外源基因转移 染色体 小麦病害
下载PDF
总DNA介导鱼类基因转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汉勤 郭文 +1 位作者 王铁辉 陈宏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6-288,共3页
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将外源总DNA转移技术应用于棉花和水稻品种改良的研究中,但至今尚未见有关鱼类总DNA转移成功的报道。本实验采用显微注射和精于载体的方法将鲫鱼肝总DNA转移到红鲤受精卵,利用鯽鱼和红鲤在孵化前后色素表达的差异来... 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将外源总DNA转移技术应用于棉花和水稻品种改良的研究中,但至今尚未见有关鱼类总DNA转移成功的报道。本实验采用显微注射和精于载体的方法将鲫鱼肝总DNA转移到红鲤受精卵,利用鯽鱼和红鲤在孵化前后色素表达的差异来筛选转移基因个体。此方法无需克隆目的基因及DNA重组操作,而且筛选简便,目的在于探讨总DNA转移方法应用于鱼类品种改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脱氧核糖核酸 基因转移
下载PDF
我国大豆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武小霞 李文滨 张淑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我国大豆转基因发展很快,本文就大豆转基因中常用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PEG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传导的原位基因转化等的技术环节、在大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方面转化外源基因上的应用状况,大豆再生体系... 我国大豆转基因发展很快,本文就大豆转基因中常用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PEG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传导的原位基因转化等的技术环节、在大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方面转化外源基因上的应用状况,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对国内大豆转基因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大豆 研究进展 农杆菌介导法 花粉管通道法 基因枪法 技术环节 基因转化 外源基因 抗除草剂 体系建立 电击法 转化法 PEG 抗虫 抗病
下载PDF
利用黑麦异源基因选育大穗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郑有良 兰秀锦 +3 位作者 魏育明 颜泽洪 刘登才 王志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应用染色体工程导入黑麦异源基因,创造出一批具有多小穗、多粒、大粒、单株有效穗多、抗病和优质等突出优异性状,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穗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系。在新品系研制过程中,成功地利用了黑麦异源多小穗基因,克服了多小穗与... 应用染色体工程导入黑麦异源基因,创造出一批具有多小穗、多粒、大粒、单株有效穗多、抗病和优质等突出优异性状,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穗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系。在新品系研制过程中,成功地利用了黑麦异源多小穗基因,克服了多小穗与特晚熟性间的遗传连锁关系,很好地协调了个体与群体生产力,并解决了超高产与优质难以结合的问题。这批新品系将进一步参加各级各类试验和扩大示范鉴定,可望从中培育出抗病优质的大穗型超高产新品种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小穗 异源基因 染色体工程 育种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与耐低磷营养胁迫有关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玉京 刘建中 +3 位作者 李滨 李继云 姚树江 李振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03-710,共8页
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和二体异代换系为材料,对其耐低磷营养胁迫特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长穗偃麦草的4E与6E染色体携有耐低磷营养胁迫的基因,且其效应远远超过背景亲本中国春。(2)强烈抑制耐低磷胁迫... 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和二体异代换系为材料,对其耐低磷营养胁迫特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长穗偃麦草的4E与6E染色体携有耐低磷营养胁迫的基因,且其效应远远超过背景亲本中国春。(2)强烈抑制耐低磷胁迫特性的基因位于5E染色体。(3)2E和3E染色体的附加系与代换系耐低磷特性的表现不一致。尽管2E和3E的附加系对低磷营养胁迫极为敏感,但无论在对照或低磷胁迫条件下,其相应的异代换系却显著优于其附加系和中国春。此外,对附加系和代换系表现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低磷营养胁迫 基因 染色定位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在棉花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俊侠 石跃进 +4 位作者 桑瑜 齐宏立 郭三堆 焦改丽 陈志贤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用 5~ 6d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与农杆菌共培养 ,菌株质粒中 Gus基因为标记基因 ,NPT 基因为选择基因。在含 0 .1 mg· L- 12 ,4- D和 0 .1 mg· L- 1KT的 MS培养基上共培 48h,转移到添加头孢霉素 50 0 mg· L- 1、卡那霉... 用 5~ 6d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与农杆菌共培养 ,菌株质粒中 Gus基因为标记基因 ,NPT 基因为选择基因。在含 0 .1 mg· L- 12 ,4- D和 0 .1 mg· L- 1KT的 MS培养基上共培 48h,转移到添加头孢霉素 50 0 mg· L- 1、卡那霉素 50 mg· L- 1MS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 ,70~ 80 d时 ,进行 Gus检测 ,选择 Gus阳性愈伤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外源基因 遗传转化 基因表达 农杆菌介导
下载PDF
中国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立会 杨欣明 +1 位作者 李秀全 董玉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3-76,共4页
随着人口和环境压力的增大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外源基因的转移和利用将成为未来小麦育种中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对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在我国的分布、收集、保存、抗病性评阶、遗传丢失和利用外源基因改良小麦做了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小麦 野生近缘植物 遗传多样性 遗传丢失 利用
下载PDF
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后代的GISH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文辉 覃瑞 +2 位作者 宋运淳 郭乐群 谷明光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45-750,共6页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旅 9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 Zea diploperennis,DP)远缘杂交 ,其杂种与玉米回交 ,回交一代 ( BC1 )孤雌生殖 ,获得了具有 DP性状的两个稳定株系 a2 - 1和 a2 - 6 .对其中的外源渗入片段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旅 9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 Zea diploperennis,DP)远缘杂交 ,其杂种与玉米回交 ,回交一代 ( BC1 )孤雌生殖 ,获得了具有 DP性状的两个稳定株系 a2 - 1和 a2 - 6 .对其中的外源渗入片段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确定了 a2 - 1中外源渗入片段在第 1染色体长臂近末端 ,第 2 ,8染色体长臂中部 ,以及第 6染色体短臂中部 .a2 - 6中外源渗入片段在第 1染色体长臂近末端 ,第 2 ,8染色体长臂中部 .对两株系中渗入片段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的特点 ,位置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外源渗入片段 抗病基因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黑麦优良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燕 王曙光 +2 位作者 李瑞 杨海峰 孙黛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0期15-19,共5页
黑麦属蕴藏着许多对改良小麦有用的基因资源,将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不仅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而且可以有效改良小麦的产量、品质、抗性及适应性等性状。为了了解目前黑麦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研究现状,本文从黑麦基因导入小麦的途... 黑麦属蕴藏着许多对改良小麦有用的基因资源,将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不仅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而且可以有效改良小麦的产量、品质、抗性及适应性等性状。为了了解目前黑麦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研究现状,本文从黑麦基因导入小麦的途径、黑麦基因资源在小麦中的鉴定以及黑麦基因资源在小麦中的应用前景三方面总结论述了黑麦优良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促进黑麦优良基因向小麦中转移,深入开拓和利用黑麦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基因资源 外源基因供体
下载PDF
利用多种外源基因选育小麦抗病新种质和新品种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志龙 王长有 +5 位作者 张宏 蔡东明 王亚娟 王秋英 薛秀庄 吉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76,82,共5页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加、聚合,选育出抗、耐多种小麦病害,高产、优质和广适的面条小麦新品系陕麦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外源基因 抗病种质
下载PDF
小麦-冰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 IF_3、F_2BC_1、BC_4和BC_3F_1世代的细胞学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立会 李秀全 +2 位作者 李培 董玉琛 赵桂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冰草属的P染色体组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效应和试图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属异源附加系,对来自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种的F3、F2BC1、BC4和BC3F1世代的222株进行了减数分裂行为观... 为了进一步研究冰草属的P染色体组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效应和试图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属异源附加系,对来自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种的F3、F2BC1、BC4和BC3F1世代的222株进行了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结果表明:(1)2n染色体的分布范围为39~54;(2)冰草Z559的P染色体组存在抑制小麦Ph效应的遗传系统,而且该系统可能只涉及不多于3条P染色体,但其对Ph基因的抑制效应是微弱的;(3)P染色体组存在控制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分离的基因,该基因可能只涉及不多于2条P染色体;(4)抑制小麦ph效应的基因和控制染色体在后期分离的基因可能位于不同的P染色体上;(5)已获得5个可能的小麦-冰草异源附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冰草 杂种衍生系 异源附加系 细胞学
下载PDF
Lophopyrum elongatum (Host) A.Lv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登才 郑有良 +1 位作者 兰秀锦 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15-116,121,共3页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Ee 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或二体代换系为材料 ,研究了Lophopyrume longatumEe 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发现Lophopyrumelongatum的 4Ee 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很强的效应 ,5Ee 染色体、1Ee
关键词 小麦 小穗数 外源基因转移 染色体
下载PDF
小麦-冰草异附加系种子醇溶蛋白基因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鲍晓明 黄百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3-238,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两个系列14个小麦-冰草(Triticum aestivum-Agropyron intermedium)异附加系种子醇溶蛋白的SDS电泳分析,探讨了异源的天蓝冰草染色体在小麦基因组背景下的表达及其对小麦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加不同的冰草染色体能以... 本文通过对两个系列14个小麦-冰草(Triticum aestivum-Agropyron intermedium)异附加系种子醇溶蛋白的SDS电泳分析,探讨了异源的天蓝冰草染色体在小麦基因组背景下的表达及其对小麦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加不同的冰草染色体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在个别异附加系中,冰草染色体上的醇溶蛋白基因能够直接表达;而在多数情况下,它们仅能干扰或改变少数几个醇溶蛋白组分的合成,包括诱发、增强和抑制小麦原有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另外,在有的异附加系中还出现了小麦和冰草中均没有的新的带型。由此可见,异附加系中冰草染色体对小麦基因表达的影响是一种多方面的复合作用,但对其作用的机理和细节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基因表达 冰草 种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