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DAR温度观测的误差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瑞文 万晓敏 +1 位作者 田伟红 王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8,共9页
观测资料的误差结构特征是影响资料同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GRAPES资料同化系统中使用的观测资料误差结构特征是借鉴国外的同化系统或参考文献,没有直接使用实际观测资料统计。因为同化系统的差异和观测系统的不断改进,观测资料误差... 观测资料的误差结构特征是影响资料同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GRAPES资料同化系统中使用的观测资料误差结构特征是借鉴国外的同化系统或参考文献,没有直接使用实际观测资料统计。因为同化系统的差异和观测系统的不断改进,观测资料误差结构特征也应随着改变。现在同化系统中的观测误差结构特征不能满足同化系统的精细化要求,比如飞机的观测误差特征没有按飞机标识、纬度带和飞行状态进行区分。为了提高AMDAR资料的应用效果,本文对AMDAR资料的误差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AMDAR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分别对全球不同纬度带、不同飞行状态和不同飞行标识两者的温度差异进行统计。本文使用的AMDAR资料是从国家信息中心实时库获取的,资料时段为2013年5—7月。统计结果显示在北半球中纬度(20°~50°N)AMDAR资料最密集的区域,AMDAR资料的温度偏差最大,约-2^-1℃,标准差约1.2~1.6℃。温度的标准差在不同飞行状态随纬度而异,赤道地区(20°S^20°N)平飞状态最小,约0.8℃,北半球高纬度(50°~90°N)平飞状态最大,约1.5~2℃。通过分析AMDAR资料的误差特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好AMDAR资料质量控制及偏差订正,改进同化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ar 误差特征 飞行状态
下载PDF
上海机场终端区AMDAR资料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易军 王峰云 阎凤霞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47,共6页
介绍了民航华东气象中心开发的上海机场终端区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资料实时显示系统,简述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并统计了AMDAR资料的分布特征,对机场出现的雷暴、大风、冰雪等天气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介绍了民航华东气象中心开发的上海机场终端区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资料实时显示系统,简述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并统计了AMDAR资料的分布特征,对机场出现的雷暴、大风、冰雪等天气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机场终端区AMDAR资料实时显示系统直观、实用,有效地提高该资料的使用率;AMDAR资料时空分辨率高,但分布不均匀,资料97.4%集中在00:00—15:00UTC时段和67.3%集中在4km以下的中低空区域;系统能够提供连续的高空风温分布,也能够捕捉到高空中小尺度天气特征,在某些天气过程中能够为短临预报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和辅助手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ar资料 非常规观测资料 机场终端区 航空气象预报 实例分析
下载PDF
一次中纬度飑线的阵风锋发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袁子鹏 王瀛 +2 位作者 崔胜权 陈艳秋 黄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820,共7页
2009年8月发生在辽宁省中部的一次飑线前部出现了两次特征不同的阵风锋发展过程,并伴随有灾害性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应用多普勒雷达数据、常规探空、地面加密观测及飞机观测(AMDAR)数据对飑线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场... 2009年8月发生在辽宁省中部的一次飑线前部出现了两次特征不同的阵风锋发展过程,并伴随有灾害性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应用多普勒雷达数据、常规探空、地面加密观测及飞机观测(AMDAR)数据对飑线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场中强的风垂直切变促进飑线上对流单体发展并使飑线倾斜。西路冷空气进入飑线使对流加强,形成第一次阵风锋。而北路冷空气与飑线的暖心间温度梯度增大,造成地面风速增大是第二次阵风锋发展的直接诱因。最终飑线系统母体中的线状辐合带转移到第二次阵风锋上,该阵风锋形成新的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阵风锋 amdar 强对流
下载PDF
The 3D-Var Data Assimilation Experiments on a Dense Fog Event over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被引量:4
4
作者 梁爱民 张庆红 +1 位作者 刘开宇 申红喜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9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WRF and its 3D-Var system are used to study a dense fog event occurring in 13-14 January 2006. Three different observation data sets including GTS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MDAR (...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WRF and its 3D-Var system are used to study a dense fog event occurring in 13-14 January 2006. Three different observation data sets including GTS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MDAR (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 data, and 9210 data are assimilated into the initial analysis fields in experiments. Experi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assimilation time intervals (1, 3, and 6 h) are also carried out. Thre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data sets have all modifie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ield of initial fields, and therefore show an obvious positive effect on fog simulation. Furthe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humidity and stability of boundary layer are improved obviously in assimilation experiments, although different data sets make different contribution to the analysis fields. The multi-time assimilation cycl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nalysis increment in experiment with l-h interval is more realistic than that with 3- and 6-h interv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e fog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amdar (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 data analysis incre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