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以稀发排卵、高雄激素体征、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中育龄期发病率高,对女性生育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信号通路,腺苷酸...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以稀发排卵、高雄激素体征、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中育龄期发病率高,对女性生育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作为细胞能量感受器是其中两个关键靶点。二者在PCOS各个发病部位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子宫内膜、脂肪与骨骼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影响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葡萄糖摄取等,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改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中医药因其成分多样、靶点众多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人员已对PCOS的发病以及中药治疗及改善PCOS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提示AMPK与mTOR相关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总结中药干预AMPK与mTOR及其相关通路治疗PCOS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由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过敏症状。近年研究表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关键的能量调节因子,不仅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维持机体内环...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由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过敏症状。近年研究表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关键的能量调节因子,不仅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也可以通过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突触可塑性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多项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在感觉传导通路的多个位点上,AMPK的表达及活性异常,给予AMPK激动剂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这提示AMPK的表达/功能异常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因此基于AMPK的镇痛药物研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AMPK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镇痛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表达对胚胎着床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使用ICR小鼠建立1~8天正常妊娠小鼠、1~5天假妊娠小鼠模型、阴性对照(NC)组和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组。...目的探究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表达对胚胎着床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使用ICR小鼠建立1~8天正常妊娠小鼠、1~5天假妊娠小鼠模型、阴性对照(NC)组和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子宫内膜中AMPK蛋白的表达位置,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子宫内膜中AMPK及子宫着床处相关指标黏蛋白1(Muc1)、同源框蛋白A10(HoxA10)和心脏神经嵴衍生物表达蛋白2(Hand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子宫内膜中AMPK蛋白水平,统计妊娠小鼠胚泡数量。结果妊娠第1~5天,AMPK蛋白及mRNA表达逐渐增加(F=683.50,678.20,均P<0.05),且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管腔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与妊娠第5天相比,妊娠第6天小鼠子宫AMPK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t=25.98,68.41,均P<0.05),且主要表达于初级蜕膜化区(PDZ)和次级蜕膜化区(SDZ),妊娠第6~8天,AMPK蛋白及mRNA在子宫内膜中表达逐渐增加(t=86.00,54.05;29.96,127.60,均P<0.05)。与假妊娠第1天比较,假妊娠第2~5天,AMPK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t=38.97,30.05,33.00,13.98;22.71,26.90,53.81,65.00,均P<0.05),且主要表达于腺体和管腔上皮细胞。与NC组小鼠(18.20±3.19)相比,Dorsomorphin组小鼠(9.40±2.41)平均胚泡数量减少(t=8.73,P<0.05),子宫着床处Muc1 mRNA(5.97±0.32 vs 1.10±0.15)表达增加,HoxA10(0.20±0.10vs 1.03±0.06)及Hand2(0.23±0.15 vs 0.97±0.12)mRNA表达减少(t=32.15,3.46,2.65,均P<0.05)。结论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AMPK在胚胎着床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该蛋白表达将不利于胚胎着床。展开更多
文摘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以稀发排卵、高雄激素体征、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中育龄期发病率高,对女性生育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作为细胞能量感受器是其中两个关键靶点。二者在PCOS各个发病部位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子宫内膜、脂肪与骨骼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影响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葡萄糖摄取等,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改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中医药因其成分多样、靶点众多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人员已对PCOS的发病以及中药治疗及改善PCOS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提示AMPK与mTOR相关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总结中药干预AMPK与mTOR及其相关通路治疗PCOS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文摘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由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过敏症状。近年研究表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关键的能量调节因子,不仅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也可以通过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突触可塑性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多项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在感觉传导通路的多个位点上,AMPK的表达及活性异常,给予AMPK激动剂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这提示AMPK的表达/功能异常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因此基于AMPK的镇痛药物研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AMPK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镇痛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究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表达对胚胎着床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使用ICR小鼠建立1~8天正常妊娠小鼠、1~5天假妊娠小鼠模型、阴性对照(NC)组和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子宫内膜中AMPK蛋白的表达位置,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子宫内膜中AMPK及子宫着床处相关指标黏蛋白1(Muc1)、同源框蛋白A10(HoxA10)和心脏神经嵴衍生物表达蛋白2(Hand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子宫内膜中AMPK蛋白水平,统计妊娠小鼠胚泡数量。结果妊娠第1~5天,AMPK蛋白及mRNA表达逐渐增加(F=683.50,678.20,均P<0.05),且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管腔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与妊娠第5天相比,妊娠第6天小鼠子宫AMPK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t=25.98,68.41,均P<0.05),且主要表达于初级蜕膜化区(PDZ)和次级蜕膜化区(SDZ),妊娠第6~8天,AMPK蛋白及mRNA在子宫内膜中表达逐渐增加(t=86.00,54.05;29.96,127.60,均P<0.05)。与假妊娠第1天比较,假妊娠第2~5天,AMPK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t=38.97,30.05,33.00,13.98;22.71,26.90,53.81,65.00,均P<0.05),且主要表达于腺体和管腔上皮细胞。与NC组小鼠(18.20±3.19)相比,Dorsomorphin组小鼠(9.40±2.41)平均胚泡数量减少(t=8.73,P<0.05),子宫着床处Muc1 mRNA(5.97±0.32 vs 1.10±0.15)表达增加,HoxA10(0.20±0.10vs 1.03±0.06)及Hand2(0.23±0.15 vs 0.97±0.12)mRNA表达减少(t=32.15,3.46,2.65,均P<0.05)。结论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AMPK在胚胎着床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该蛋白表达将不利于胚胎着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