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南牦牛ANK1基因启动子区突变与胴体质量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海青 罗玉柱 +3 位作者 胡江 王继卿 刘秀 张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2,共7页
试验选择721头甘南牦牛,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ANK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并分析基因突变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南牦牛ANK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丰富,检测出4处SNPs对应4种等位基因A、B、C、D,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CC频率分别为0.5... 试验选择721头甘南牦牛,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ANK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并分析基因突变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南牦牛ANK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丰富,检测出4处SNPs对应4种等位基因A、B、C、D,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CC频率分别为0.559 7和0.384 0,为优势等位基因及优势基因型;ANK1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对各年龄甘南牦牛肉质性状影响不同,基因型CC与4岁牦牛宰后肌肉嫩度及5岁牦牛失水率显著相关(P<0.05),等位基因C与4岁甘南牦牛失水率、眼肌面积及嫩度显著(P<0.05)关联;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在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BC型个体宰后肌肉嫩度剪切力值最低而BB型最高,AA和BB型个体肌肉有较好的保持水分的能力而BC型个体最差,AA型个体眼肌面积最小,而携带等位基因C的个体肌肉嫩度剪切力值小而眼肌面积大,但肌肉失水率高.甘南牦牛ANK1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可作为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基因标记,选择BC基因型个体或等位基因C,可改善牦牛群体的宰后肌肉嫩度,增加眼肌面积,但可能使肌肉保持水分的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牦牛 ank1基因 多态性 肉质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