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素连接酶APC/C参与的泛素化与细胞周期调节 被引量:4
1
作者 付航玮 钟浩 陈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673,共7页
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是一个多功能的泛素连接酶,参与细胞周期、代谢、DNA损伤修复、细胞自噬、凋亡、衰老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可通过泛素... 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是一个多功能的泛素连接酶,参与细胞周期、代谢、DNA损伤修复、细胞自噬、凋亡、衰老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调控蛋白质的降解。APC/C的分子量巨大,由多个亚基组成,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通过介导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从而精确调控细胞周期的转换,并受共激活分子CDC20或CDH1的调控。了解APC/C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细胞周期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生物学事件至关重要。近年,对APC/C分子结构和组成的解析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治疗应用也受到了关注。本文将着重对APC/C的组成和结构、参与泛素化的具体过程、在细胞周期中的调控和被调控机制以及参与肿瘤生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pc/c) 泛素化 细胞周期 泛蛋白蛋白质连接酶E3 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水稻APC/C辅激活子CDH1同源基因OsCCS52B的表达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维 王军卫 +5 位作者 楼辰军 赵继新 周雷 KRISHNA Jagadish JOHN Bennett 李自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3-451,共9页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水稻的泛素连接酶APC/C辅助激活子CDH1的同源基因OsCCS52B.通过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OsCCS52B和苜蓿及拟南芥中的AtCCS52B(细胞周期转换开关基因)基因同源性最高;RNA原位杂交实验研究发现,OsCCS52B基因在减数分裂...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水稻的泛素连接酶APC/C辅助激活子CDH1的同源基因OsCCS52B.通过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OsCCS52B和苜蓿及拟南芥中的AtCCS52B(细胞周期转换开关基因)基因同源性最高;RNA原位杂交实验研究发现,OsCCS52B基因在减数分裂期间的表达存在一个高-低-高的波动变化.由于OsCCS52B表达变动的这个模式和减数分裂M-M(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的转化过程中对受CDH1调控的细胞周期激酶CDKA活性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推测水稻的OsCCS52B基因参与了水稻减数分裂M-M转换期间对染色体复制的调控.同时,RNA原位杂交实验显示,OsCCS52B在核内复制旺盛的组织如根尖分生组织和穗下节的分生区和伸长区表达强烈,证明OsCCS52B可能参与了水稻的核内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减数分裂 OsccS52B RNA原位杂交 apc/c辅激活因子
下载PDF
SCF和APC/C的结构及功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林海 陈加平 徐立红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是细胞周期进行的推动力,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通过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CDK抑制物(CDK inhibitors,CKIs)的蛋白质水解作用来实现对CDK...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是细胞周期进行的推动力,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通过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CDK抑制物(CDK inhibitors,CKIs)的蛋白质水解作用来实现对CDKs活性的调控。SCF(Skp1-Cul1-F-box protein)和APC/C(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这两个泛素连接酶复合物参与了很多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泛素化作用。它们参与的蛋白质降解系统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细胞增殖紊乱、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的发生。现对这两个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结构以及它们在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F apc/c 细胞周期 肿瘤
下载PDF
体外APC/C活性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4
作者 高彦飞 李腾 +9 位作者 常艳 王玉博 穆蕊 陈亮 甄诚 韩秋影 于鸣 巩伟丽 张维娜 李慧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1期5154-5157,共4页
为获得具有细胞周期后期促进复合物(APC/C)活性的细胞裂解液并建立APC/C体外活性检测体系,以其底物Cyc-lin B及Securin的降解为检测指标,分别从细胞阻滞于有丝分裂期的时间,UBCH10(APC/C的E2酶)的浓度以及裂解液浓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各... 为获得具有细胞周期后期促进复合物(APC/C)活性的细胞裂解液并建立APC/C体外活性检测体系,以其底物Cyc-lin B及Securin的降解为检测指标,分别从细胞阻滞于有丝分裂期的时间,UBCH10(APC/C的E2酶)的浓度以及裂解液浓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各种处理因素对APC/C活性的影响,并且用体外翻译底物验证了其活性及相关结论。此项工作为进一步探索APC/C相关分子事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促进复合物 cYcLIN B SEcURIN UBcH10 活性
下载PDF
体外反应体系中APC/C活性及相关研究
5
作者 高彦飞 李腾 +9 位作者 常艳 王玉博 穆蕊 陈亮 甄诚 韩秋影 于鸣 巩伟丽 张维娜 李慧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1期4982-4985,共4页
为利用体外反应体系研究纯化的细胞周期后期促进复合物(APC/C)相关的分子事件,以其底物泛素化为检测指标,分别从来源细胞裂解液浓度,不同底物间泛素化强度,以及与纺锤体检查点复合物的解离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浓度高的细胞... 为利用体外反应体系研究纯化的细胞周期后期促进复合物(APC/C)相关的分子事件,以其底物泛素化为检测指标,分别从来源细胞裂解液浓度,不同底物间泛素化强度,以及与纺锤体检查点复合物的解离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浓度高的细胞裂解液纯化出的APC/C活性高,其对底物Geminin的泛素化活性较Cyclin B高,在APC/C活性由被抑制到释放过程中,APC/C与Mad2,BubR1结合减少且Cdc20泛素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促进复合物 底物 活性 解离
下载PDF
Human KIAA1018/FAN1 nuclease is a new mitotic substrate of APC/C^(Cdh1)
6
作者 Fenju Lai Kaishun Hu +4 位作者 Yuanzhong Wu Jianjun Tang Yi Sang Jingying Cao Tiebang K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9期440-448,共9页
A recently identified protein, FAN1 (FANCD2-associated nuclease 1, previously known as KIAA1018), is a novel nuclease associated with monoubiquitinated FANCD2 that is required for cellular resistance against DNA inter... A recently identified protein, FAN1 (FANCD2-associated nuclease 1, previously known as KIAA1018), is a novel nuclease associated with monoubiquitinated FANCD2 that is required for cellular resistance against DNA interstrand crosslinking (ICL) agents. The mechanisms of FAN1 regulation have not yet been explored. 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FAN1 is degraded during mitotic exit, suggesting that FAN1 may be a mitotic substrate of the anaphase-promoting cyclosome complex (APC/C). Indeed, Cdh1, but not Cdc20, was capable of regulating the protein level of FAN1 through the KEN box and the D-box. Moreover, the up-and down-regulation of FAN1 affected the progression to mitotic exit. Collectively,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FAN1 may be a new mitotic substrate of APC/C Cdh1 that plays a key role during mitotic ex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过程 核酸酶 基板 蛋白质含量 人力 DNA链 IcL 泛素化
下载PDF
Beta-Catenin,APC蛋白,C-myc及CyclinD_1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晓 李昱 张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beta-catenin,APC蛋白及c-m yc,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其中包括18例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及17例恶性肿瘤)的beta-catenin,APC蛋白,c-myc及cycli...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beta-catenin,APC蛋白及c-m yc,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其中包括18例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及17例恶性肿瘤)的beta-catenin,APC蛋白,c-myc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beta-catenin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及交界性上皮肿瘤中异常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P<0.001)。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及交界性上皮肿瘤的表达明显低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P<0.05)。癌基因c-myc,cyclinD1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及交界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均强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P<0.05)。卵巢上皮性肿瘤中beta-catenin与APC蛋白呈负相关(P<0.05);beta-catenin与c-myc,cyclinD呈正相关(P<0.05)。结论:APC-beta-catenin-Tcf-4通路异常对卵巢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beta-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激活原癌基因C-m yc,cyclin D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肿瘤 beta-连环蛋白 apc蛋白 c-MYc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APC、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戴文斌 任占平 +3 位作者 陈蔚麟 杜娟 石喆 唐德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3-9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Wnt信号转导通路成员各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异常,激活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转录,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大肠组织中APC、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 背景与目的:Wnt信号转导通路成员各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异常,激活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转录,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大肠组织中APC、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β-catenin在细胞膜表达为正常表达,而在胞浆和/或胞核表达为异位表达。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组织APC阳性率分别为44.0%和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86.7%)和正常大肠粘膜(100%)(Ρ<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组织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0%)(Ρ<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Ρ<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组织、大肠腺瘤中C-myc表达率分别为56.0%、60.0%、46.7%,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0%)(Ρ<0.01),而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66.0%、60.0%、30.0%,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0%)(Ρ<0.01)。大肠癌CyclinD1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Ρ<0.01)。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和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Ρ<0.01;r=0.57,Ρ<0.01),而与APC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9,Ρ<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APC低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以及C-myc和CyclinD1的过度表达,4种基因蛋白可能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apc Β-cATENIN c-MYc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中p53、APC、C-erBb-2和CE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宁琳洪 廖忠莉 +1 位作者 谢霞 郭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中p53、APC、C-erBb-2和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进展期(Ⅲ期)胃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iuv...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中p53、APC、C-erBb-2和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进展期(Ⅲ期)胃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iuvant chemotherapy,NAC),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2~4个周期,化疗后2~3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p53、APC及C-erBb-2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CEA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53、APC、C-erBb-2及CEA表达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p53、APC、C-erBb-2及CEA表达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11例,存活45例,存活率为80.4%;对照组患者死亡23例,存活33例,存活率为58.9%。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胃癌组织中p53、APC、C-erBb-2和CEA的表达水平,可以辅助改善患者的预后,为胃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胃癌 P53 apc c-ERBB-2 癌胚抗原
下载PDF
APC、β-catenin和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文斌 任占平 +3 位作者 陈蔚麟 杜娟 石喆 唐德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5-758,816,共5页
目的探讨APC、β-catenin和c-myc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 目的探讨APC、β-catenin和c-myc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分别为44.0%、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86.7%)和正常大肠黏膜(100%)(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大肠腺瘤c-myc阳性率分别为56.0%、60.0%、46.7%,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为:46.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和正常大肠黏膜(0)(P<0.01),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APC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而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9,Ρ<0.05)。结论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激活癌基因c-myc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c Β-cATENIN 意义 c-MYc 大肠癌 表达
下载PDF
APC、β-catenin及c-myc在大肠腺瘤-癌组织序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丽娟 魏万里 +3 位作者 王芳 陈芸 李梅 杨承纲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sis coil,APC)、β-环形蛋白(β-catenin)及原癌基因蛋白c-myc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PC、β-catenin及c-myc在...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sis coil,APC)、β-环形蛋白(β-catenin)及原癌基因蛋白c-myc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PC、β-catenin及c-myc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APC蛋白的表达率为97.3%、25.0%、24.6%。腺瘤与腺癌组均低于正常黏膜组(P<0.01),腺瘤与腺癌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β-catenin在正常黏膜组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质/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c-myc的表达率为10.8%、40.6%、70.2%。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大肠腺癌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C的失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及c-myc的过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β-环形蛋白 c-MYc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Wnt通路成员APC、β-catenin、c-myc及黏附分子E-cadherin与大肠癌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戴文斌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WNT apc Β-cATENIN c-MYc E-cADHERIN
下载PDF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APC、bcl-2和c-me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以霞 祝喜萍 +1 位作者 卢艳红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APC、bcl-2和c-met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PC、bcl-2、c-met蛋白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肠化)、10例胃腺瘤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APC、bcl-2和c-met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PC、bcl-2、c-met蛋白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肠化)、10例胃腺瘤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APC阳性表达率在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及胃腺瘤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6.7%、53.3%、53.3%和50.0%,与正常胃黏膜组织(90.0%)比较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PC表达率(47.1%)低于轻度不典型增生(61.5%)(P<0.05)。APC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②bcl-2阳性表达率在胃癌(66.7%)、不典型增生(43.3%)、肠化(40.0%)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和胃腺瘤组(10.0%)(P<0.05);轻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30.8%)低于胃癌组(P<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52.9%)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高分化胃癌组织中bcl-2表达率者高于低分化者(P<0.05),Lauren分型肠型胃癌中表达率高于弥漫型(P<0.05)。③c-met阳性表达率在胃癌(63.3%)、肠化(63.3%)和不典型增生组织(60.0%)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10.0%)和胃腺瘤组(10.0%)(P<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70.6%)明显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46.1%)(P<0.05);中重度肠化组阳性表达率(75.0%)明显高于轻度肠化组(55.6%)(P<0.05)。中高分化胃癌c-met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APC基因的失活、bcl-2和c-met基因的过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对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黏膜进行APC、bcl-2和c-met基因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基因 apc基因 BcL-2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iR-153靶向抑制活化蛋白C(APC)加重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机制
14
作者 杨亚东 彭金娥 +8 位作者 佘秋芳 汤瑜 汪江 章金鹏 刘兴 蔡榕松 周子尧 曾爽 许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1-917,共7页
目的探讨miR-153靶向活化蛋白C(APC)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LPS组、LPS联合miR-153抑制物(miR-153 inhibitor)组、LPS联合miR-153抑制物阴性对照(inhibitor NC)组、LPS和miR-153 inhi... 目的探讨miR-153靶向活化蛋白C(APC)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LPS组、LPS联合miR-153抑制物(miR-153 inhibitor)组、LPS联合miR-153抑制物阴性对照(inhibitor NC)组、LPS和miR-153 inhibitor联合APC小干扰RNA(si-APC)组、LPS和miR-153 inhibitor联合APC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给予相应处理后,再给予LPS诱导建立大鼠脓毒症损伤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PC、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和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的蛋白表达;分离并培养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报告实验检测miR-153和APC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肺损伤大鼠模型中,miR-153表达明显增加,APC明显降低。LPS组的细胞活力、Bcl2蛋白表达和SOD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c-caspase-3蛋白表达、MDA、IL-6、IL-1β、TNF-α含量显著增加;与LPS联合inhibitor NC组相比,LPS联合miR-153 inhibitor组的细胞活力、Bcl2蛋白表达和SOD活性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c-caspase-3蛋白表达、MDA、IL-6、IL-1β、TNF-α表达显著降低。miR-153可以靶向调控APC的表达,与LPS和miR-153 inhibitor联合si-NC组相比,LPS和miR-153 inhibitor联合si-APC组的细胞活力、Bcl2蛋白表达和SOD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c-caspase-3蛋白表达、MDA、IL-6、IL-1β、TNF-α表达显著增加。结论LPS诱导肺组织miR-153表达增强,靶向抑制APC,促进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加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3 活化蛋白c(apc) 脂多糖 脓毒症肺损伤
下载PDF
The role of FZR1 in tumorigenesis: Focus on cell-cycle control
15
作者 HUI LI CHENGFANG ZHOU +2 位作者 MEI KUANG YUN LIU JIEPING CHEN 《BIOCELL》 SCIE 2023年第10期2177-2186,共10页
Fizzy-related protein homolog 1 (FZR1) mainly functions as a specific activator of the anaphase-promotingcomplex/cyclosome (APC/C) in the cell cycle and controls the G0 and G1 phases of the cell cycle. We highlightrec... Fizzy-related protein homolog 1 (FZR1) mainly functions as a specific activator of the anaphase-promotingcomplex/cyclosome (APC/C) in the cell cycle and controls the G0 and G1 phases of the cell cycle. We highlightrecent work that has studied the role of FZR1 in tumorigenesis,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genome stability throughcell-cycle control.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FZR1 structure, function, and the distinctways of APC/C dysregulation in solid tumors and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e also discuss novel approaches fortargeting the FZR1 as a cancer therapy and research area for future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ZR1 apc/c cDc20 TUMOR cell cycle
下载PDF
Expressions of beta-catenin, APC Protein, C-myc and Cyclin D1 i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 and Their Implica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晓 李昱 米粲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beta-catenin, protein APC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l protein), c-myc and cyclin D1 and their implication i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beta-catenin, protein APC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l protein), c-myc and cyclin D1 and their implication i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SP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s of beta-catenin, APC protein, c-myc and cyclin D1 i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 in 48 cases. Results: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rate of beta-catenin in malignant and borderline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epithelial tumors (P〈0.01).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c-myc and cyclin-D1 in ovarian malignant and borderline epithelial tumo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enign epithelial tumors too(P〈0.05). The prevalence of APC protein positive expression in benign epithelial tumor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malignant epithelial tumors (P〈0.05).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beta-catenin and APC protein i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whil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beta-catenin, c-myc and cyclin-D1 i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 (P〈0.05). Conclusion: The abnormal expressions of Beta-catenin, APC protein, c-myc and cyclin-D1 might be used to indicate the malignance transform of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cATENIN apc Protein c-MYc cYcLIN-D1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sTREM-1、suPAR、Cor、IL-IR1及APC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婷婷 吴奎 +2 位作者 杨湘峰 范宸颖 于莹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受体-1(IL-IR1)及活性蛋白C(APC)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90例(脓...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受体-1(IL-IR1)及活性蛋白C(APC)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90例(脓毒症组)、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37例(NISIRS组)、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时间2014年1月-2017年2月。检测并比较3组的s TREM-1、su PAR、Cor、IL-IR1及APC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不同病情脓毒症患儿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清s TREM-1、su PAR、Cor、IL-IR1及APC水平均高于NISIRS组和对照组(P<0.05),NISIRS组血清s TREM-1、su PAR、Cor、IL-IR1及AP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儿血清s TREM-1、su PAR、Cor、IL-IR1、APC水平及PCIS评分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血清s TREM-1、su PAR、Cor、IL-IR1、APC水平及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均显著的高于一般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儿的血清s TREM-1、su PAR、Cor、IL-IR1及APC水平与PCIS评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的s TREM-1、su PAR、Cor、IL-IR1及APC的水平较健康儿童、SIRS患儿均显著升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皮质醇 白细胞介素受体-1 活性蛋白c
下载PDF
APC-EPCR-PAR1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轩绮 刘汇洋 +3 位作者 赵京洋 尹芳蕊 白力 王永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化蛋白C(APC)是由其前体蛋白C(PC)转化而来的一种天然抗凝血剂,在凝血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APC可与内皮蛋白C受体(EPCR)结合,激活内皮细胞上的蛋白激酶受体1(PAR1),从而启动细...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化蛋白C(APC)是由其前体蛋白C(PC)转化而来的一种天然抗凝血剂,在凝血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APC可与内皮蛋白C受体(EPCR)结合,激活内皮细胞上的蛋白激酶受体1(PAR1),从而启动细胞的保护和抗炎反应。现就APC-EPCR-PAR1活化通路上各靶点在R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APC-EPCR-PAR1通路在RA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为RA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蛋白质c 受体 细胞表面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apc-EPcR-PAR1通路
下载PDF
CDC20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萍 覃文新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7-299,共3页
CDC20是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之一。在细胞分裂周期中,CDC20是纺锤体组装检查点的靶向物和有丝分裂后期促进复合体的正调控因子,在引导细胞周期中某些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和确保染色体正常分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cDc20 apc/c cDH1 纺锤体组装检查点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活化蛋白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龙 彭媛 +1 位作者 陆士奇 赵益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在受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TC分为ATC组20例和非ATC组20例,并引入正...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在受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TC分为ATC组20例和非ATC组20例,并引入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人院后6h内、24h、48h及7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C、D-二聚体、vWF含量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浆APC、vWF、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TC组患者APC值持续偏高,非ATC组患者APC有逐渐下降趋势,在48、72h明显下降(P〈0.05);ATC组患者APC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ATC组患者D-二聚体、vWF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人院48h后血浆vWF含量均有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血中APC、vWF及D-二聚体含量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 活化蛋白c(apc)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