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F-I型化学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昆虫研究
1
作者 赖小龙 罗蓉 +2 位作者 廖东帆 吴群辉 罗洪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测定APF-I型化学诱剂的诱捕效果并监测松墨天牛等昆虫种群动态。【方法】通过使用APF-I型化学诱剂等4种不同诱剂和林缘外不同距离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捕试验。【结果】APF-I型化学诱剂的诱捕效果分别是A-3、FJ-MA-02、M-99诱剂的9... 【目的】测定APF-I型化学诱剂的诱捕效果并监测松墨天牛等昆虫种群动态。【方法】通过使用APF-I型化学诱剂等4种不同诱剂和林缘外不同距离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捕试验。【结果】APF-I型化学诱剂的诱捕效果分别是A-3、FJ-MA-02、M-99诱剂的9.67倍、8.25倍和5.34倍;经测定其有效作用距离在150 m以上;诱获的昆虫种类多达31种,其中天牛11种,比率最高的是松墨天牛达73.76%,其次是椎天牛达23.29%。应用APF-I型化学诱剂监测松墨天牛等6种主要蛀干害虫发现:松墨天牛的初始期在4月底,出现了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5月底,第2个高峰期在7月上旬;椎天牛初始期在5月上旬,仅在5月下旬出现了高峰期。【结论】使用APF-I型化学诱剂诱捕是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f-I型化学诱剂 诱捕 松墨天牛 种群动态
下载PDF
APF-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温小遂 廖三腊 +4 位作者 肖斌 肖忠优 施明清 刘继生 唐艳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5-1160,共6页
为完善APF-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的林间应用技术,本研究开展了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不同坡位与不同设置密度诱捕松墨天牛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影响显著,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松墨天... 为完善APF-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的林间应用技术,本研究开展了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不同坡位与不同设置密度诱捕松墨天牛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影响显著,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松墨天牛诱捕量增多,其中4.5 m处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最好,诱虫量均值为245.5头/诱捕器。诱捕器不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无显著影响,其中山顶诱捕量最多,诱虫量均值72.3头/诱捕器。诱捕器设置密度加大,总诱捕量增多,林间死树株率下降,建议每6.67 hm^2(100亩)至少设置6个诱捕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apf-Ⅰ型诱剂 诱捕器 诱捕效果
下载PDF
寄主挥发物对冈田绕眼果蝇的引诱效果研究
3
作者 董贤凤 郑明辉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 探讨冈田绕眼果蝇(Phortica okadai)对寄主挥发物的偏好性。方法 选择发酵梨挥发物的主要组分以及与人体有关的昆虫信息化合物作为引诱剂,利用Y型管对挥发物溶媒进行选择,利用自制四臂管对冈田绕眼果蝇的行为反应进行测定。结果 ... 目的 探讨冈田绕眼果蝇(Phortica okadai)对寄主挥发物的偏好性。方法 选择发酵梨挥发物的主要组分以及与人体有关的昆虫信息化合物作为引诱剂,利用Y型管对挥发物溶媒进行选择,利用自制四臂管对冈田绕眼果蝇的行为反应进行测定。结果 行为反应测定发现,共有9种挥发物组分对冈田绕眼果蝇具有引诱效果,其中2,3-丁二酮、苯乙醇、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和正癸酸对雌、雄成蝇均具有引诱效应,而乙酸异戊酯只对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2,4-癸二酸-1-醇只对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另外发现了1种趋避剂芳樟醇。其他成分未发现引诱效应。结论 2,3-丁二酮、苯乙醇、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和正癸酸能对冈田绕眼果蝇的嗅觉行为进行调控,可为开发针对冈田绕眼果蝇的引诱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田绕眼果蝇 挥发物 引诱效果 化学引诱剂
下载PDF
花期杭白菊植株引诱菊小长管蚜的嗅觉和视觉线索及应用
4
作者 曹原 韩善捷 +3 位作者 李捷 黄光政 韩宝瑜 王梦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09-2620,共12页
杭白菊是一类顶级的茶用菊,原产地是浙江省桐乡市。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是菊属植物重要害虫,常常在花期觅食于花上和匿于花内,随着菊花采摘、加工而残留在菊花产品中。冲饮菊花茶过程中,蚜尸或肢体就浮现在菊花茶汤中,... 杭白菊是一类顶级的茶用菊,原产地是浙江省桐乡市。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是菊属植物重要害虫,常常在花期觅食于花上和匿于花内,随着菊花采摘、加工而残留在菊花产品中。冲饮菊花茶过程中,蚜尸或肢体就浮现在菊花茶汤中,致饮者“倒胃口”。为揭示该蚜嗜好花朵原因和研制有效的防控手段以便在花期控制该蚜,分离鉴定了花期杭白菊植株的36种挥发性化合物,挑选其中含量大的、主要的17种用作味源,对该蚜做行为测定。发现a-蒎烯、反-2-己烯醛、(+)-4-蒈烯、顺-3-己烯乙酯、顺式-β-罗勒烯、γ-萜品烯、或者1-辛烯-3-乙酯7种成分的10-4g/mL的正己烷溶液显著地吸引该蚜雌、雄成蚜。依次将该7种成分的每种10-2g/mL正己烷溶液与蚜虫性信息素荆芥内酯的10-4g/mL正己烷溶液按照60∶10∶10∶2∶2∶20∶2∶1体积比配制成复合型蚜虫引诱剂,在菊园中与专利产品蚜虫引诱剂比较诱效,结果表明前者对于该蚜更具有引诱力。此外,在杭白菊园进行的该蚜趋色行为测定中,测得菊花黄对该蚜诱效稍强于芽绿色。随后,将每块菊花黄粘板附1个复合型蚜虫引诱剂诱芯,组成1个诱捕器,在杭白菊花期的菊园放置相互间距7 m×8 m的诱捕器诱杀成蚜。结果证实:不仅每个诱捕器诱杀了大量菊小长管蚜成虫,而且诱捕器的防效优于吡虫啉药液。认为:花期杭白菊植株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和花朵上雌蚜释放的性信息素(嗅觉线索)与菊花的黄色(视觉线索)叠加引诱了菊小长管蚜;研制的载有复合型蚜虫引诱剂的菊花黄粘板可用作花期有效诱杀菊小长管蚜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开花期 菊小长管蚜 嗅觉和视觉线索 诱杀
下载PDF
橘小实蝇化学通讯机制与引诱剂开发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杰 张艳 +2 位作者 刘伟 严善春 王桂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实蝇是全球重大的果蔬虫害,对世界年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该类害虫的代表之一,每年对我国柑橘产业造成严重损失。以雄性引诱剂和蛋白饵剂为核心的诱杀技术已用于害虫监测和绿色防控,但是田间防... 实蝇是全球重大的果蔬虫害,对世界年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该类害虫的代表之一,每年对我国柑橘产业造成严重损失。以雄性引诱剂和蛋白饵剂为核心的诱杀技术已用于害虫监测和绿色防控,但是田间防控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提出先解析害虫化学感受的分子机制,鉴定关键的化学感受分子靶标,并以鉴定的新靶标设计和筛选更为稳定和高效引诱剂和食诱剂。为促进以关键化学感受分子为靶标的橘小实蝇行为调控技术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调控橘小实蝇行为的重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感受识别机制的研究现状。调控橘小实蝇行为的重要挥发物主要包括性信息素、植物挥发物和食物源蛋白气味。前两者中鉴定获得的特异性化合物质与橘小实蝇成虫的行为关系较为明确,例如性信息素中得到吡嗪类物质能够引诱雌虫,植物挥发物中的甲基丁香酚引诱雄虫,γ-辛内酯能够诱发雌虫产卵等;而后者食物源蛋白气味则由于成分复杂,在田间虽有一定效果,但缺乏特定化合物在雌雄虫具体行为中的功能验证。嗅觉感受机制中,外周神经感器与中枢触角叶仅有形态描述,不同类型嗅觉神经元的功能还不明确;目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已鉴定出大量的橘小实蝇化学感觉相关蛋白,包括49种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60种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23种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和17种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s,GRs),得到功能解析的嗅觉基因数量较少。综上可知,现虽已鉴定了部分对橘小实蝇具有行为活性的化合物质,且已有大量嗅觉蛋白作为候选分子靶标,但缺乏“化学物质-嗅觉分子靶标与神经-行为”的对应关系,这极大地限制了嗅觉分子靶标在引诱剂研发中的作用。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嗅觉关键分子靶标的橘小实蝇行为调控技术开发策略,以期为设计和筛选橘小实蝇高效行为调控制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嗅觉蛋白 化学感受识别机制 引诱剂 行为调控剂
下载PDF
五种芳香类挥发物质对酪蝇的引诱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占娣 葛长荣 +4 位作者 徐志强 兰建强 张钟宁 方宇凌 肖春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2-436,共5页
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浓度(1.0×10-6,1.0×10-5,1.0×10-4和1.0×10-3mL/mL)水杨醛、水杨酸甲酯、苯乙醛、苯甲醛、桂醇5种化合物对酪蝇Piophila casei(L.)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1.0×10-6和1.0×10... 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浓度(1.0×10-6,1.0×10-5,1.0×10-4和1.0×10-3mL/mL)水杨醛、水杨酸甲酯、苯乙醛、苯甲醛、桂醇5种化合物对酪蝇Piophila casei(L.)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1.0×10-6和1.0×10-5mL/mL苯乙醛,1.0×10-6mL/mL苯甲醛,1.0×10-5和1.0×10-4mL/mL水杨醛均对雌、雄虫表现明显的引诱效果。1.0×10-3mL/mL苯乙醛、水杨醛和苯甲醛对酪蝇雌、雄虫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桂醇和水杨酸甲酯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对雄虫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水杨酸甲酯在浓度为1.0×10-6mL/mL对雌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其它浓度均对雌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桂醇对雌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这表明在高浓度时芳香物质对酪蝇成虫有驱避效果,在低浓度时对酪蝇成虫有引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蝇 引诱 驱避 芳香物质
下载PDF
沙柳木蠹蛾性诱剂的化学合成与林间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荆小院 张金桐 +3 位作者 骆有庆 宗世祥 柳培华 贾俊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2,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发现沙柳木蠹蛾雌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存在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5-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9-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9-16:Ac)4种成分。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相应的化合物... 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发现沙柳木蠹蛾雌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存在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5-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9-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9-16:Ac)4种成分。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相应的化合物,对这些标准品进行室内触角电位测定和林间生物测定,评价其对沙柳木蠹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7-14:Ac和Z5-14:Ac按一定比例复配后有明显的引诱活性,在此二者的复配物中加入少量Z7-14:OH,诱蛾量稍有增加;将Z7-14:Ac,Z5-14:Ac和Z7-14:OH以10∶8∶1的比例配制成总含量为760μg的诱芯,与三角形诱捕器结合可用于对沙柳木蠹蛾进行诱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木蠹蛾 性诱剂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评估
下载PDF
几种人体气味物质对蚊虫引诱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余静 李黎 +4 位作者 甘志才 王杰 胡挺松 冯子良 范泉水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在室内测试几种人体气味化学物质对蚊虫的引诱效果,并在野外进行现场效果测试。方法室内引诱效果评价以白纹伊蚊为测试对象,采用"Y"型嗅觉仪的方法;现场引诱效果评价采用化学物质与二氧化碳灯诱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室内测... 目的在室内测试几种人体气味化学物质对蚊虫的引诱效果,并在野外进行现场效果测试。方法室内引诱效果评价以白纹伊蚊为测试对象,采用"Y"型嗅觉仪的方法;现场引诱效果评价采用化学物质与二氧化碳灯诱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室内测试中,1μg/μl和10μg/μl辛酸、0.1μg/μl吲哚对白纹伊蚊引诱作用明显;现场引诱结果显示1,0μg/μl辛酸+CO2共引诱蚊虫368只,库蚊占99%,比单独二氧化碳的引诱效果好,表明辛酸具有增效引诱作用,并对库蚊具有较强的引诱专一性。0.1μg/μl吲哚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诱集蚊虫数量比单独用二氧化碳和单独用吲哚多,而且诱集按蚊33只,占诱集蚊虫的30%,而单独用吲哚和单独用二氧化碳都没有诱集到按蚊,表明吲哚对蚊虫具有明显引诱作用,对中华按蚊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1μg/μl对甲苯酚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诱集到蠓28只,而单独用二氧化碳和单独对甲苯酚均没有诱集到蠓,表明对甲苯酚可能对蠓具有引诱作用。结论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辛酸和吲哚对蚊虫的引诱作用明显增强,辛酸表现出对库蚊的专一性;对甲苯酚可能对蠓具有引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气味物质 引诱 蚊虫 现场测试
下载PDF
二元芳香族化合物对酪蝇成虫的引诱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占娣 葛长荣 +4 位作者 李正跃 李斌 徐志强 张婷婷 肖春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1-773,共3页
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苯乙醛与苯甲醛、水杨醛、水杨酸甲酯按不同配比(32:1、16:1、8:1、4:1、2:1,体积比)混配后得到的二元混配物对酪蝇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显示:苯乙醛与水杨醛混配,各配比混配物对雌、雄虫均有明显的引诱效果,... 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苯乙醛与苯甲醛、水杨醛、水杨酸甲酯按不同配比(32:1、16:1、8:1、4:1、2:1,体积比)混配后得到的二元混配物对酪蝇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显示:苯乙醛与水杨醛混配,各配比混配物对雌、雄虫均有明显的引诱效果,随着水杨醛比例的增加,混配物对雄虫的引诱效果逐渐增强,但对雌虫的引诱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苯乙醛与苯甲醛混配,混配比为32:1~8:1时,混配物对雌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混配比为8:1时的混配物对雄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苯乙醛与水杨酸甲酯混配后则显著降低苯乙醛对雄虫的引诱效果,而两者的混配比为8:1~4:1时,混配液对雌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蝇 引诱 二元混配 芳香族化合物
下载PDF
松墨天牛诱捕器空间位置的野外对比试验 被引量:42
10
作者 陈龙 林强 +2 位作者 李俊楠 王保德 张飞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建立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3年5-8月在福建省连江县马尾松林中,选用APF-Ⅰ型诱剂,研究了诱捕器空间设置方式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高度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 为建立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3年5-8月在福建省连江县马尾松林中,选用APF-Ⅰ型诱剂,研究了诱捕器空间设置方式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高度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逐渐增多,布设在3 m高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0 m的多,布设在山腰和山顶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山脚的多;尽管布设在林内开阔和郁闭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未表现显著差异,但不论松墨天牛雌虫、雄虫还是雌雄总数,布设在开阔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均大于布设在郁闭处的。因此,在APF-Ⅰ型诱剂的应用实践中,选择将诱捕器布设在山腰、山顶或林内开阔处,在便于野外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诱捕器的布设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诱捕器 松材线虫病 apf-Ⅰ型诱剂 空间位置
下载PDF
金龟子化学通讯与信息化学物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孟宪佐 闫晓华 韩艳 《生命科学》 CSCD 1999年第5期232-234,共3页
本文综述了金龟子的化学通讯与信息化学物质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性信息素的鉴定与化学结构。迄今,已有14种金龟子的性信息素被鉴定,还有一些金龟子的聚集信息素和两性引诱剂被报道。对金龟子性信息素、聚... 本文综述了金龟子的化学通讯与信息化学物质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性信息素的鉴定与化学结构。迄今,已有14种金龟子的性信息素被鉴定,还有一些金龟子的聚集信息素和两性引诱剂被报道。对金龟子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引诱剂等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也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 化学通讯 信息化学物质 信息素 引诱剂
下载PDF
榆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及林间诱蛾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美红 张金桐 +5 位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曹川健 范丽华 刘红霞 辛海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共6页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14:OH)、顺-3-十四...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14:OH)、顺-3-十四碳烯醇(Z3-14:OH)、反-3-十四碳烯醇乙酸酯(E3-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3-反-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3E5-14:Ac)。榆木蠹蛾雄蛾对Z7-14:Ac产生最强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为4.95mV,极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其他依次是E3-14:Ac、Z3E5-14:Ac、E3E5-14:Ac、Z3-14:Ac、腺体提取物、E7-14:Ac,其中乙酸酯化合物EAG值极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醇(P<0.01)。林间诱蛾活性试验表明:Z7-14:Ac有诱蛾活性,E3-14:Ac和Z3E5-14: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Z7-14:Ac、E3-14:Ac和Z3E5-14:Ac按10:4:4的比例配成每个含900μg性诱剂的诱芯具有很好的诱蛾活性,单诱芯日平均诱蛾数达11.02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木蠹蛾 气相色谱 触角电位 性诱剂 化学合成
下载PDF
核桃举肢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兴宇 张金桐 +2 位作者 王瑞 李咏玲 曹天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03-304,307,共3页
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四种核桃举肢蛾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表明:人工合成的四种性诱剂对核桃举肢蛾都有一定的诱蛾活性,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后诱蛾活性有所增强,特别是Z-8-13∶Ac和Z-9-16∶OH以2∶8的比例组合后诱蛾效果最高。为核桃... 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四种核桃举肢蛾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表明:人工合成的四种性诱剂对核桃举肢蛾都有一定的诱蛾活性,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后诱蛾活性有所增强,特别是Z-8-13∶Ac和Z-9-16∶OH以2∶8的比例组合后诱蛾效果最高。为核桃举肢蛾虫情测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举肢蛾 性诱剂 化学合成 林间试验
下载PDF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楠 李丽莎 +3 位作者 蒋昭龙 刘宏屏 槐可跃 舒凝碧 《云南林业科技》 1997年第2期20-38,共19页
通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证实该虫种的雌雄成虫均能释放聚集同类的信息素。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雌雄成虫后肠和虫粪提取物中分析出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单萜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 通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证实该虫种的雌雄成虫均能释放聚集同类的信息素。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雌雄成虫后肠和虫粪提取物中分析出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单萜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醇、Δ3—蒈烯—10—醇和马鞭草烯酮。另外,在寄主松枝韧皮中分析出对松纵坑切梢小蠹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碳氢单萜烯:α—蒎烯和Δ3—蒈烯。通过对聚集信息素单组分及混合剂进行室内和林间生物活性测定,单组分在室内都具有较高的引诱活性,引诱率达95%以上,但在林间的引诱效果不理想。若将单组分按比例进行混合,引诱力则有较大的提高。在聚集信息素的成分中作用最明显的是反式—马鞭草烯醇和云南松α—蒎烯按1∶2比例的混合物,其引诱率达96.33%。研究还得出林间聚集信息素诱捕成虫的数量变化与实际发生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应用聚集信息素诱捕监测林间小蠹成虫的发生动态,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期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37.84-0.86X(r>r0.01=0.959)和Y干转梢=1.41X-12.82(r0.05=0.878<r<r0.01);以及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量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5.06+3.67X(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聚集信息素 生物测定 云南松
下载PDF
化学引诱剂诱捕按蚊成蚊的试验室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方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笔者应用五面而入目的捕蚊陷井,研究了化学引诱剂四甲基苯酚、辛醇、三丙基苯酚、丙酮和二氧化碳在试验室内诱捕冈比亚按蚊的效果。丙酮和低剂量的辛醇(0.025mg/h)有一定的诱蚊作用,其诱蚊效果低于二氧化碳。丙酮对二氧化碳有明显的增... 笔者应用五面而入目的捕蚊陷井,研究了化学引诱剂四甲基苯酚、辛醇、三丙基苯酚、丙酮和二氧化碳在试验室内诱捕冈比亚按蚊的效果。丙酮和低剂量的辛醇(0.025mg/h)有一定的诱蚊作用,其诱蚊效果低于二氧化碳。丙酮对二氧化碳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它们的混合物比单独使用二氧化碳的诱蚊效增加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引诱剂 捕蚊陷井 灭蚊 按蚊
下载PDF
不同防控措施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杨 王惠明 +3 位作者 刘晖 秦文婧 邱高辉 黄水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3种单项防治技术(菜农化学自防、性诱区和化防)和1个综合防治技术(性诱+化防)对甘蓝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不同处理区甘蓝上的小菜蛾幼虫发生量为:综防区≈化防区﹤自防区﹤性诱区﹤... [目的]探讨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3种单项防治技术(菜农化学自防、性诱区和化防)和1个综合防治技术(性诱+化防)对甘蓝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不同处理区甘蓝上的小菜蛾幼虫发生量为:综防区≈化防区﹤自防区﹤性诱区﹤不妨区。不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最多,分别在11月2日、11月9日达到高峰(1.16和1.22头/株);自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在0.04~0.18头/株。整体上,化防区和综防区的天敌数量相似,但高于自防区,低于性诱区和不防区。综防区和化防区的一级甘蓝比例均比自防区高,分别为71.6%和66.8%。综防区的投入收益比在各处理中最高(1∶7.8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化学防治 性诱 综合防治 效益
下载PDF
斜纹夜蛾种群控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忠实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361,共8页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为了控制斜纹夜蛾,使农作物免受危害,前人研究了化学防治、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诱杀、植物诱集和驱避、转基因抗虫品种以及生物防治对其种群控制作用。化学防治在压制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为了控制斜纹夜蛾,使农作物免受危害,前人研究了化学防治、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诱杀、植物诱集和驱避、转基因抗虫品种以及生物防治对其种群控制作用。化学防治在压制斜纹夜蛾种群暴发、减轻农作物遭受损失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日益增强的抗药性、农药残留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天敌的杀伤和人畜安全的影响等问题不断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对该害虫的一些新的治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在这些无公害的控制技术中,植物诱集和生物防治是2种值得提倡的有效措施。不少植物源提取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极好的效果,是值得研发的2种新型生物制剂。香芋和蓖麻等诱集作物对斜纹夜蛾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如果能将作物诱集和释放天敌昆虫或病原微生物制剂结合,使之成为一套有效的生态控制体系,将可现实斜纹夜蛾种群的持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化学防治 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诱杀 植物诱集和驱避 转基因抗虫品种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南岳松墨天牛防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巽 林仲桂 旷建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06年第5期39-40,43,共3页
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使用方便、安全,大面积应用可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在松墨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采用12%倍硫磷150倍液+4%聚乙烯醇10倍液+2.5%溴氰菊酯2 000倍液林间喷雾,其防治效果十分明显,死树减少率可达90.0%,取食疤痕减少率为96.... 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使用方便、安全,大面积应用可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在松墨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采用12%倍硫磷150倍液+4%聚乙烯醇10倍液+2.5%溴氰菊酯2 000倍液林间喷雾,其防治效果十分明显,死树减少率可达90.0%,取食疤痕减少率为96.6%,有效期达20 d左右。打孔注射方法,采用甲胺磷1∶3(体积比),9mL/株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引诱剂 松饵木 防治 效果
下载PDF
发放脉冲在化学耦合神经环路的周期传播稳定性
19
作者 杨浦 付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神经网络的持续震荡对生物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化学突触方式耦合的单向纯环网络为研究对象,从两方面分析单脉冲周期传播的稳定性:一方面,是在给定系统参数条件下,对初态的吸引域;另一方面,是在特定初态条件下,对系统参数的吸引... 神经网络的持续震荡对生物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化学突触方式耦合的单向纯环网络为研究对象,从两方面分析单脉冲周期传播的稳定性:一方面,是在给定系统参数条件下,对初态的吸引域;另一方面,是在特定初态条件下,对系统参数的吸引域。之后根据所得分析结果,提出2种促进周期传播的方法和一种抑制的方法。其中,利用2次间隔刺激同一神经元的物理机制可能对理解生物实验中的回响现象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神经网络 化学突触 环路 周期传播 吸引域 TUM模型
下载PDF
榕果挥发物对传粉榕小蜂的吸引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春 宋启示 +3 位作者 张光明 彭艳琼 王秋艳 杨大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94-2798,共5页
榕树 /榕小蜂专一性共生系统的维持 ,与榕树开花期释放的特殊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榕小蜂对其寄主榕树的化学识别和定位紧密相关。研究选取了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 3种榕树 ,即对叶榕 Ficus hispida、木瓜榕 F.auriculata和鸡嗉子榕F.semico... 榕树 /榕小蜂专一性共生系统的维持 ,与榕树开花期释放的特殊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榕小蜂对其寄主榕树的化学识别和定位紧密相关。研究选取了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 3种榕树 ,即对叶榕 Ficus hispida、木瓜榕 F.auriculata和鸡嗉子榕F.semicordata的榕果作为实验材料 ,利用野外诱捕实验、室内生物检测实验检测传粉榕小蜂 Hymenoptera:ChalcidoidaeAgaonidae对 12种信息化合物及榕果的二氯甲烷浸提物的趋向性反应 ,研究不同榕属植物的传粉榕小蜂对相同的信息化合物的反应差异 ,以及传粉榕小蜂受不同发育时期榕果浸提物吸引的显著性程度。诱捕实验中对叶榕小蜂 Ceratosolen solmsimarchali对香叶醇的趋向性反应显著 ,大果榕小蜂 C.emarginatus对接受期榕果浸提物和芳樟醇都有明显的趋向性反应 ,而对间花期榕果浸提物则无显著反应。嗅觉仪生物检测实验中 ,鸡嗉果榕小蜂 C.gravelyi对香叶醇和松油醇都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反应。结果表明 ,对叶榕、鸡嗉子榕传粉榕小蜂对 12种信息化合物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传粉榕小蜂 化学吸引 野外诱捕实验 四臂嗅觉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