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Ⅲ类正颌手术前后髁突运动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孟菲 高晓辉 +2 位作者 杨晓江 廖囡囡 温黎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髁突下颌边缘运动的对称性,探讨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正颌术后髁突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15人,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运用下颌三维超声定位技术.ARCUSdigm...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髁突下颌边缘运动的对称性,探讨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正颌术后髁突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15人,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运用下颌三维超声定位技术.ARCUSdigma系统对最大张口和前伸运动时两侧髁突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下颌最大张口和前伸运动时,骨性Ⅲ类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组的双侧髁突运动轨迹在冠状向上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组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运动轨迹均较好,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正颌术后9个月时下颌功能性运动逐渐趋于正常,提示应将正颌手术后正畸时间保持在9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畸形 arcusdigma系统 正颌手术 髁突运动
下载PDF
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早期治疗结束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
2
作者 李锐 刘洪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观测替牙列骨性前牙反早期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为骨性前牙反早期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以兼顾髁状突平移和转动两种运动的运动中心和切点为下颌运动参考点,对处于替牙列... 目的观测替牙列骨性前牙反早期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为骨性前牙反早期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以兼顾髁状突平移和转动两种运动的运动中心和切点为下颌运动参考点,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0例骨性前牙反者早期正畸治疗后以6个自由度对其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空载开口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向上位移消失,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移均增大,但无显著差异。当早期治疗结束时,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前移,再垂直下降,经过一段距离后再向后下方下降。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的水平向位移显著大于矫治前。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变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上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治疗前。结论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患者,经早期口外支抗前牵治疗后,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随着口内颌垫的不断磨除,逐步建立起的正常前部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于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前牙反[牙合] 早期治疗 arcusdigma系统 开口运动 前伸运动
下载PDF
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与正常的下颌运动轨迹研究
3
作者 李锐 刘洪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3,共3页
目的观测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者与正常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2例骨性前牙反者和19例正常者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结果在空载... 目的观测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者与正常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2例骨性前牙反者和19例正常者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结果在空载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平坦,在运动的初始阶段出现向上位移,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开口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垂直下降,然后前移一段距离后再垂直下降,与正常组存在差异,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最大位移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前伸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最大位移显著小于正常组。结论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与正常研究对象运动中心及切点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轨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研究对象牙颌前部不同的咬合状态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前牙反[牙合] arcusdigma系统 开口运动 前伸运动
下载PDF
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个体的动态磁共振及髁突运动轨迹特点 被引量:8
4
作者 郑红 张志光 +1 位作者 张松梅 薛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5-720,共6页
目的颞下颌关节盘早期的前移位临床上可无弹响症状,了解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盘的早期移位个体的髁突运动中心轨迹特点,将有助于早期发现隐匿性颞下颌关节结构内紊乱疾病。方法动态磁共振(Cine-MRI)和ARCUSdigma系统检查30例无症状个体开闭... 目的颞下颌关节盘早期的前移位临床上可无弹响症状,了解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盘的早期移位个体的髁突运动中心轨迹特点,将有助于早期发现隐匿性颞下颌关节结构内紊乱疾病。方法动态磁共振(Cine-MRI)和ARCUSdigma系统检查30例无症状个体开闭口过程中髁状突-关节盘运动特点和下颌运动范围。结果 CineMRI显示30例无症状人群中,20例健康颞下颌关节、10例单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闭口位关节盘本体部仍呈双凹形、盘后区均有轻度增厚和前移位,盘-突关系在小开口(<2 cm)期恢复正常;无症状可复性关节盘的运动中心轨迹出现弹跳切迹和偏摆,光滑性、重复性及双侧运动中心轨迹的对称性不及健康人,但是切点运动轨迹平滑,与健康人的切点运动轨迹基本一致;运动轴在髁突轨迹弹跳时出现偏斜,然后保持平行,呈现开闭口初、末时密度比开闭口中时大;髁突运动中心运动距离(13.6±3.7)mm,下颌切点运动距离(40.5±3.4)mm。结论髁突运动轨迹能间接反映髁突-关节盘复合体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为下一步临床使用下颌运动轨迹仪作为早期关节盘移位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动态磁共振 arcusdig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