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M-GIBBS算法的ARMA(p,q)测量误差模型的参数估计
1
作者 郑斌斌 许淑婷 +1 位作者 李安水 张慧增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38-448,共11页
本文对基于ARMA(p,q)的测量误差模型的参数估计提出了EM-Gibbs算法.由于无法给出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解析解,本文在EM算法框架下对参数进行估计.在实施EM算法M步骤过程中,为了计算高维正态分布的隐变量一阶、二阶矩,需要求出高阶矩... 本文对基于ARMA(p,q)的测量误差模型的参数估计提出了EM-Gibbs算法.由于无法给出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解析解,本文在EM算法框架下对参数进行估计.在实施EM算法M步骤过程中,为了计算高维正态分布的隐变量一阶、二阶矩,需要求出高阶矩阵的逆矩阵.为了避开计算高阶矩阵的逆矩阵,通过Gibbs抽样,给出了隐变量的一阶、二阶矩的估计,从而给出了EM算法M步骤中参数最优值的估计.最后通过对ARMA(1,1)测量误差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所提EM-Gibbs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算法 arma(p q)测量误差模型 GIBBS抽样
下载PDF
相关系数ARMA(p,q)序列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傅惠民 刘成瑞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本文提出相关系数ARMA(p,q)序列分析方法。相关系数ARMA(p,q)序列是从非平稳序列中分离出的一类工程上常见且便于研究的时间序列,在模式识别、故障诊断、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和结构响应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相关函数ARMA(p,q... 本文提出相关系数ARMA(p,q)序列分析方法。相关系数ARMA(p,q)序列是从非平稳序列中分离出的一类工程上常见且便于研究的时间序列,在模式识别、故障诊断、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和结构响应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相关函数ARMA(p,q)序列仅是它的一个特例。文中建立了相关系数ARMA(p,q)序列的条件极大似然估计和精确极大似然估计,前者在样本较大时简单便于工程应用,后者则在样本较小时仍具有较高的精度,它们通过时域的全程分析,充分利用样本信息确定相关系数ARMA(p,q)序列的均值函数、方差函数和相关系数函数。在此基础上可进行高精度的频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随机过程 时间序列 arma(p q) 序列 相关系数 极大似然估计
下载PDF
ARMA(p,q)过程生成的大维样本协方差矩阵的极限谱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才士 刘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应用极限谱方法讨论ARMA(p,q)过程.得到此类过程生成的随机矩阵的样本协方差阵的极限谱分布及其密度函数,同时给出ARMA(1,1)情形下的密度函数具体的表达式.
关键词 极限谱分布 arma(p q)过程 Stieltjes变换 密度函数
下载PDF
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ARMA(p,q)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素芬 夏乃斌 屠泉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3-97,共5页
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油松毛虫上树后至化蛹阶段的ARMA(p,q)模型,并对该阶段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其模拟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
关键词 油松毛虫 随机过程 种群动态
下载PDF
ARMA(p,q)模型参数初估计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侯晓鸿 李一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0-302,共3页
提出了一种Y-W法与逆函数法相结合的ARMA(p,q)模型参数初估计新方法.该方法不但具有在计算机上容易实现的特点,而且与当前常用的参数初估计方法相比,在参数估计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对ARMA(p,q)模型的进一... 提出了一种Y-W法与逆函数法相结合的ARMA(p,q)模型参数初估计新方法.该方法不但具有在计算机上容易实现的特点,而且与当前常用的参数初估计方法相比,在参数估计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对ARMA(p,q)模型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a(p q)模型 参数初估计 Y-W法 逆函数法
下载PDF
基于ARMA(P,q)的广东城乡CPI差距走势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川 牛忠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5-117,共3页
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CPI传导机制、变动机理方面,已有诸多研究成果。CPI不仅仅作为一种市场信息传导的信号,也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调控的效果及经济发展现状,正是由于CPI数据的获得性较强,结合其特殊的含义,对城乡CPI差异的研究非常有... 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CPI传导机制、变动机理方面,已有诸多研究成果。CPI不仅仅作为一种市场信息传导的信号,也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调控的效果及经济发展现状,正是由于CPI数据的获得性较强,结合其特殊的含义,对城乡CPI差异的研究非常有必要。选取我国开放前沿的广东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MA(p,q)模型对城乡CPI差距的走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a(p q) CpI 广东 走势预测
下载PDF
左删失数据下ARMA(p,q)模型的估计
7
作者 周跃进 陈桂景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CSCD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观测数据左删失情形下由K-M估计方法得到,严平稳遍历序列{X_t}的均值和自协方差函数的估计,从而获得ARMA(p,q)模型的参数估计,且所给估计量是强相合估计.
关键词 严平稳遍历序列 arma(p q)模型 强相合性
下载PDF
基于ARMAS(p,q)退化冲击模型可靠性的预测
8
作者 张权 莫祯祥 +1 位作者 李艳君 韩旸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18,共5页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系统自身的许多因素和随机环境随着时间的影响,会引起系统的退化和损坏。在退化模型中,系统的可靠度是重要的研究指标,系统的退化达到预警前的预测也十分必要。基于此,提出了ARMAS(p,q)退化冲击模型,并用线性最小方...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系统自身的许多因素和随机环境随着时间的影响,会引起系统的退化和损坏。在退化模型中,系统的可靠度是重要的研究指标,系统的退化达到预警前的预测也十分必要。基于此,提出了ARMAS(p,q)退化冲击模型,并用线性最小方差方法给出了冲击强度未来n步的预测值,并在正态假设下,推导出预测值Y _(t-n)|Y _(t),Y _(t-1),…的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此模型的提出,为有效控制系统损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了预判。也为退化冲击模型的研究框架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将在可靠性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AS(p q)预测模型 预警 格林函数 预测
下载PDF
ARMA(p,q)利率模型下的破产概率
9
作者 邹娓 谢杰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9-24,36,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利率因素对破产概率的影响,利用时间序列理论,建立了ARMA(p,q)利率模型,在此利率模型下,通过积分方程得到了破产概率的上界,并将此上界与AR(1)利率模型下破产概率的上界以及Lundberg上界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推广了古典风... 为了更好地研究利率因素对破产概率的影响,利用时间序列理论,建立了ARMA(p,q)利率模型,在此利率模型下,通过积分方程得到了破产概率的上界,并将此上界与AR(1)利率模型下破产概率的上界以及Lundberg上界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推广了古典风险模型的相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概率 上界 arma(p q)模型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与GM(1,1)-ARMA(p,q)组合的矿井防尘用水量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权龙 蒋仲安 韩硕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提高矿井防尘用水量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理论与灰色预测模型(GM(1,1))、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p,q))组合的预测模型。运用小波分析将用水量时间序列做不同尺度分解,并将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采用GM(1,1)和ARMA(p,q)进... 为了提高矿井防尘用水量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理论与灰色预测模型(GM(1,1))、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p,q))组合的预测模型。运用小波分析将用水量时间序列做不同尺度分解,并将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采用GM(1,1)和ARMA(p,q)进行预测,最终经小波重构得到预测结果。以林南仓矿为研究背景,使用该组合模型预测2014年各月份的用水量,通过与实际数据对比,残差检验相对误差不超过2.5%。结果表明:矿井防尘用水量在总体上逐年缓慢增加,每年内呈周期性的变化;基于小波分析与GM(1,1)-ARMA(p,q)组合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防尘 水量预测 小波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 arma(p q)模型 组合模型
下载PDF
Q&P工艺对Fe-0.45C-1.6B高硼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谢甜 吴志方 +1 位作者 王凯 吴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5-119,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洛氏硬度计和冲击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和经Q&P工艺处理后的Fe-0.45C-1.6B高硼耐磨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高硼耐磨钢的显微组织由金属基体...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洛氏硬度计和冲击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和经Q&P工艺处理后的Fe-0.45C-1.6B高硼耐磨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高硼耐磨钢的显微组织由金属基体和共晶硼化物组成。基体组织主要为马氏体,铁素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硼化物主要为Fe_(2)B和Fe_(23)(B,C)_(6)。Q&P工艺后,铁素体被消除,合金元素分布均匀,硼化物的形态和分布随之发生变化。经Q&P工艺后,高硼耐磨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磨性都得到改善。与铸态相比,Q&P工艺后高硼耐磨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由9.8%上升到17.6%,冲击吸收功由3.76 J上升至7.50 J,耐磨性为铸态时的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硼耐磨钢 q&p工艺 残余奥氏体 耐磨性
下载PDF
基于NEGM(1,1)-ARMA(p,q)组合模型的航空备件消耗预测
12
作者 冉宝峰 徐常凯 +1 位作者 胡涛 杜加刚 《物流技术》 2015年第23期188-190,220,共4页
进行航空备件消耗预测是提高备件利用率和订货准确率的有效手段。结合航空备件消耗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从备件消耗历史数据中得到趋势项的NEGM(1,1)模型,并在对剔除趋势项的随机波动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引入ARMA模型,构建了... 进行航空备件消耗预测是提高备件利用率和订货准确率的有效手段。结合航空备件消耗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从备件消耗历史数据中得到趋势项的NEGM(1,1)模型,并在对剔除趋势项的随机波动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引入ARMA模型,构建了NEGM(1,1)-ARMA(p,q)组合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此模型在航空备件消耗预测中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备件 消耗预测 NEGM(1 1) arma NEGM(1 1)-arma(p q)
下载PDF
辅助变量法在ARMA(p,q)模型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彬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31-37,共7页
本文将系统辨识中的辅助变量法通过修正应用于ARMA(p,q)模型中来解决自回归部分的参数估计问题,并利用辅助变量的性质及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证明了估计量φ为真实参数φ的相容性估计以及φ具有渐近正态分布的性质。
关键词 辅助变量法 arma(p q)模型 参数估计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对新型高碳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秦盛伟 朱志民 +2 位作者 马海洋 王广瑞 周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107-2119,共13页
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Fe-0.65C-1.5Mn-1.5Si-0.6Cr-0.05Nb(wt%)淬火-配分-回火(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微观结构的演变,包括不同循环周次下的体积分数和... 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Fe-0.65C-1.5Mn-1.5Si-0.6Cr-0.05Nb(wt%)淬火-配分-回火(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微观结构的演变,包括不同循环周次下的体积分数和平均位错密度。与传统的淬火&回火(Q&T)钢相比,Q-P-T工艺使碳从过饱和马氏体配分到相邻的残余奥氏体中,从而保留更多的残余奥氏体。经Q-P-T处理后,钢的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但其伸长率与强塑积分别提高了287%和234%。与Q&T钢的疲劳极限为550 MPa相比,Q-P-T钢的疲劳极限达到了650 MPa,提高了100 MPa(18.2%)。高碳Q-P-T钢具有更高疲劳性能的机理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疲劳试验中存在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效应(DARA效应),显著增强了马氏体基体的变形能力;另一方面是残余奥氏体相变产生的高硬度小尺寸马氏体的疲劳止裂效应。本工作证实了高碳Q-P-T钢在循环拉压载荷下存在DARA效应,进一步将该效应的应用范围从静载荷推广至循环变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效应 残余奥氏体 疲劳行为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high elongation steels by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process
15
作者 ZHOU Shu ZHONG Yong WANG Li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2期33-39,共7页
Based upon the composition of C-Si-Mn,four types of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 steel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Si and M n were designed,which are subjected to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P)proce... Based upon the composition of C-Si-Mn,four types of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 steel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Si and M n were designed,which are subjected to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P)processes with variable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s. The as-treated steels exhibits good combination of high strength and substantial elongation. In particular,with austenitizing at 820 ℃,0. 18C-1. 8Si-2. 2M n( %) steel and0. 18C-1. 8Si-2. 5M n( %) steel possessed high elongation( more than 20%) with the tensile strength over 1000 M Pa.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s-treated steels were obta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volume fraction and carbon content of retained austenite has been qua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designed Q&P processed steels contained a multiphase microstructure including ferrite,lath martensite,and retained austenite. The volume fraction and carbon content of those steels were higher,which was treated by Q&P processes with austenitizing at 820 ℃. Due to the TRIP effect during the deformation process,retained austenite gives better stability as well as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formability of steels with slightly decreasing the strength,contributing to overall bette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process retained austenite martensite TRIp effect
下载PDF
GM(1,1)-ARMA(p,q)组合模型下的PM_(2.5)浓度预测--以西安市为例
16
作者 席小雅 郑旭峰 李小鸭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第6期15-18,23,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问题日渐显露,雾霾天气不断增加,而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微颗粒物,细微颗粒物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浓度越高危害越大。PM_(2.5)作为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吸入体内后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以...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问题日渐显露,雾霾天气不断增加,而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微颗粒物,细微颗粒物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浓度越高危害越大。PM_(2.5)作为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吸入体内后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以及心血管病等疾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文章对西安市2013年12月到2021年3月的PM_(2.5)浓度值共计88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时间序列模型AR(2)以及二者的组合模型对西安市的PM_(2.5)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相对误差最小,预测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arma(p q)组合模型
下载PDF
配分时间对Q&P钢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辉 米振莉 +1 位作者 张华 赵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6,93,共5页
设计了一种中碳中锰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其相变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实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 设计了一种中碳中锰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其相变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实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进一步分析了拉伸断裂前后残留奥氏体含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室温下实验钢微观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弥散分布的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主要存在于马氏体板条之间和原始奥氏体晶界处;随配分时间延长,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呈现升高趋势;试样拉断后,断口处残留奥氏体含量在3.5%~4.5%之间,明显低于拉伸前的含量(6.94%~10.78%),说明大部分残留奥氏体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了TRIP效应,提高了实验钢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微观组织 残留奥氏体 配分时间
下载PDF
I&Q&P工艺下碳配分时间对0.12C-1.33Mn-0.55Cu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连生 徐静辉 +3 位作者 米振鹏 田亚强 郑小平 宋进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6-220,共5页
采用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I&Q&P工艺中合金元素配分后不同碳配分时间对0.12C-1.33Mn-0.55Cu钢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双相区保温后,合金元素Cu、Mn有明显的配分效果;与Q&am... 采用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I&Q&P工艺中合金元素配分后不同碳配分时间对0.12C-1.33Mn-0.55Cu钢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双相区保温后,合金元素Cu、Mn有明显的配分效果;与Q&P处理相比,I&Q&P处理钢抗拉强度虽略有下降,但强塑积提高了6 517MPa·%;在双相区Cu、Mn元素配分后,随着碳配分时间的不断增加,马氏体板条缠结减少且逐渐变的条理清晰,随后出现回火马氏体,并有渗碳体的析出,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伸长率则先增大而后减小,配分时间到90s时,强塑积达到最大为25 861MPa·%;在不同的配分时间下,钢的伸长率变化趋势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配分时间 I&q&p工艺 残余奥氏体 强塑积
下载PDF
Nb及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君 丁桦 +1 位作者 唐正友 李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主要对0.19C-1.52Si-1.53Mn-0.14Al-0.048Nb和0.19C-1.52Si-1.48Mn-0.15Al两种成分的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并研究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起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 主要对0.19C-1.52Si-1.53Mn-0.14Al-0.048Nb和0.19C-1.52Si-1.48Mn-0.15Al两种成分的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并研究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起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果,提高Q&P钢的综合性能.强塑积最高可达到25 190 MPa.%.二次淬火能够提高实验钢最终的马氏体含量,并大大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了实验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总延伸率.若不采用二次淬火则会使实验钢的塑性大大提高,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二次淬火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前驱体对含Cu低碳钢I&Q&P处理后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连生 曹鸿梓 +3 位作者 田亚强 宋进英 魏英立 郑小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采用I&Q&P工艺和EPM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了3种前驱体对含Cu低碳钢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区保温初期试验钢奥氏体长大由C配分控制,后期由合金元素Mn、Cu配分控制;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后,双相区配分后... 采用I&Q&P工艺和EPM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了3种前驱体对含Cu低碳钢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区保温初期试验钢奥氏体长大由C配分控制,后期由合金元素Mn、Cu配分控制;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后,双相区配分后形成弥散分布的局部高浓度Mn、Cu区域仍保留富集效果,在随后的淬火-碳配分阶段易于形成残余奥氏体。经I&Q&P处理后,前驱体为P+F的钢室温组织中马氏体板条较粗,原始奥氏体晶界并不明显;前驱体为F+M钢得到的马氏体板条有序细密;前驱体为M的钢室温组织中马氏体板条更加细密。其中,前驱体组织为M的钢中残余奥氏体量最高,延伸率为24.1%,强塑积可达25 338 MPa·%,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Cu低碳钢 I&q&p工艺 前驱体 残余奥氏体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