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 landscape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uring 1855- 2000 and a way out for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被引量:1
1
作者 YE Qinghua CHEN Shenliang +6 位作者 CHEN Qi HUANG Chong TIAN Guoliang CHEN Shupeng SHI Yanan LIU Qingshen LIU Gaoh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B11期197-209,共13页
基于风景生态学 andGee 信息 Tupu 的图形、量的方法论,这篇论文学习风景黄河三角洲(YRD ) 的空间时间的进化特征,它被黄河(年) 尾部隧道的周期的物理秋千在 1855-2000 期间建立。根据关于 YRDand 年尾部隧道的空间时间的进化的研究... 基于风景生态学 andGee 信息 Tupu 的图形、量的方法论,这篇论文学习风景黄河三角洲(YRD ) 的空间时间的进化特征,它被黄河(年) 尾部隧道的周期的物理秋千在 1855-2000 期间建立。根据关于 YRDand 年尾部隧道的空间时间的进化的研究,我们断定 Qingshuigou 隧道到达了它的限制,一条新流动隧道迟早多年应该被建立。它建议年隧道的移动应该接受它在以前的隧道之中通过消沉流动的自然规则并且能被人造的努力执行。论文在河口在 YR 流动为淤泥的高内容的处理外面讨论这些问题和交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黄河河口 景观 物理演化进程 水文学
原文传递
Sustained growth of the largest uninhabited alluvial islan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under the drastic reduction of river discharged sediment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dong ZHANG Rui XIE +4 位作者 Daidu FAN Zuosheng YANG Hongmin WANG Chuang WU Yuhan Y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0期1687-1697,共11页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ngjiang Delta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current rapidly rising sea level and drastically declining river discharge,and it is also vit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nd the Changj...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ngjiang Delta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current rapidly rising sea level and drastically declining river discharge,and it is also vit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which repres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ader and major national strategic area,respectively.In this paper,the growth pattern of Jiuduansha Island,the largest uninhabited alluvial islan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is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 in elevation,position and area over the past 50 years through using satellite-derived instantaneous shoreline positions and high/low tide exposure areas based on 497 satellite images from 1974 to 2020;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atterns are further discussed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alluvial islands or sandbars in the estuary.The results show that Jiuduansha Island has maintained a rapid or even accelerated area growth rate,although the sediment discharge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has sharply de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This sustained growth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um zone,coarsening fluvial sediment,onshore sediment replenishment by tide,cone-like geomorphology of Jiuduansha Island,and siltation promotion effect of vegetation.The growth rate of the low tide exposure area of Jiuduansha Island increased from 1.9 km^(2)a^(−1) in 1974–1990 to 3.0 km^(2)a^(−1) in 1990–2020,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high tide exposure area reached as high as 3.7 km^(2)a^(−1) in 1994–2020.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ep-Water Channel Project h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Jiuduansha Island,including shifting the heads of Shangsha and Zhongxiasha from severe retreat to rapid accretion,and promoting tidal flat progradation seaward of the Jiangyanansha and Zhongxiasha,but restricting the growth of the low tide exposure area of Jiuduansha 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 evolution Changjiang estuary Jiuduansha Island Sandbar and sand island Satellite image
原文传递
波流共同作用下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预测模式 被引量:20
3
作者 虞志英 张国安 +2 位作者 金镠 包四林 樊社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3-590,共8页
通过对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域水文、泥沙、沉积和地形的调查分析 ,对组成水下三角洲 - 1 0— -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在波流和潮流作用下底部泥沙冲刷率... 通过对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域水文、泥沙、沉积和地形的调查分析 ,对组成水下三角洲 - 1 0— -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在波流和潮流作用下底部泥沙冲刷率的横向分布进行计算分析 ,并建立了水下三角洲地形横向剖面地形的演变预测模式。结果表明 ,在三角洲不同地貌单元内 ,由于所处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底部泥沙特性 ,出现了不同的侵蚀状态 ,其中在 - 1 0—-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除了 3m以上的大浪外 ,水动力作用以强劲的潮流冲刷为主 ,目前已接近冲刷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 -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受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 ,冲刷强度大 ,地形剖面呈继续平行后退状态 ;- 5m以浅的近岸浅滩 ,潮流作用相对较弱 ,以波浪对滩面的刷低为主 ,水深线不断向岸方向移动、滩宽变窄 ;0m以上的潮间带滩地 ,则波浪和潮流作用均较弱 ,近岸高滩接近相对稳定状态 ,有利于海岸线的工程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河口 水下三角洲 地形 演变预测 波浪 潮流 侵蚀
下载PDF
大凌河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磊 薛春汀 +2 位作者 叶思源 杨士雄 杜晓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23,共16页
对大凌河河口地区ZK3钻孔(孔深36.7m)岩心开展粒度分析、AMS14C年代测定、有孔虫鉴定分析等综合研究,同时结合该地区5口工程钻孔的岩心以及部分测年资料,初步建立了大凌河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典型的地层序列格架和时空对比框架,揭... 对大凌河河口地区ZK3钻孔(孔深36.7m)岩心开展粒度分析、AMS14C年代测定、有孔虫鉴定分析等综合研究,同时结合该地区5口工程钻孔的岩心以及部分测年资料,初步建立了大凌河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典型的地层序列格架和时空对比框架,揭示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大凌河河口地区在8 500cal a BP前后开始接受海相沉积,并约在4 000cal a BP之后进入三角洲沉积阶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是大凌河河口沉积演化和沉积环境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大凌河对现代辽河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能有较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全新世 河口湾 三角洲 沉积演化
下载PDF
近期(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河槽的冲淤变化——兼议外高桥新港区岸段强烈淤积的原因 被引量:15
5
作者 闫龙浩 杨世伦 +2 位作者 李鹏 吴创收 徐晓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04年南港河槽整体上冲刷21.9×106m3(平均冲刷速率为3.5cm/a);(2)2004-2008年南港河槽整体上转为淤积,河床共淤积26.0×106m3(平均淤积速率为4.1cm/a);(3)2004-2008年外高桥新港区净淤积73cm,其中2006年7月-2007年7月1年淤积57cm。结论包括:(1)南港复式河槽中间沙脊的大量采砂导致的过水断面调整可能是近期沙脊两侧深槽出现淤浅趋势的重要原因;(2)2006年7月-2007年7月南港主槽(包括外高桥新港区)的强烈淤积可能还与该水文年长江径流量特低有关。(3)南港作为长江入海水沙的过境通道,其冲淤变化与河流来沙量变化的关系不大,而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径流量变异、河口人类活动以及河槽的自适应调整可能是该河槽年际冲淤变化的更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演变 南港 外高桥新港区 长江口
下载PDF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蒙蒙 王庆 +3 位作者 张安定 刘亚龙 王琳 夏英晓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子为界,莱州湾西、南岸虽均为淤泥质海岸,但其海岸地貌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莱州湾西岸与南岸的海岸线和等深线变迁时间不同步、变迁幅度差距大、岸线形态不同;莱州湾西岸和南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不同,转换的趋势、净方向、速率和幅度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莱州湾西岸和南岸水下地貌冲淤变化差距悬殊等。莱州湾西海岸的地貌演变与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基本正相关,变化幅度也较大,后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海湾南岸的地貌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其海岸地貌的演变与西岸黄河口-三角洲地貌的剧烈变迁基本无关,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乃至断流对南岸冲於状态变迁也未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演变 淤泥质海岸 黄河河口-三角洲 莱州湾西-南部
下载PDF
辽河口三角洲前缘岸滩演变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明 郝品正 +2 位作者 冯小香 孔宪卫 郝媛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8,共7页
研究了辽河口三角洲前缘岸滩近50a来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来沙减少的背景下,海域浅滩迎浪面普遍侵蚀后退,双台子河口拦门沙北偏东移,向口内发展,西滩滩外坡持续侵蚀,海域-2m、-5m等深线附近海床整体呈弱冲刷态势,近岸潮间带... 研究了辽河口三角洲前缘岸滩近50a来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来沙减少的背景下,海域浅滩迎浪面普遍侵蚀后退,双台子河口拦门沙北偏东移,向口内发展,西滩滩外坡持续侵蚀,海域-2m、-5m等深线附近海床整体呈弱冲刷态势,近岸潮间带岸滩整体变化不大,相对平衡。结果可以为辽河口近岸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前缘岸滩 演变分析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与我国海岸研究问题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春初 雷亚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评述了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重要组成的我国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指出我国的LOICZ研究不宜引向只研究海或陆架,或者只是单纯为研究海或陆架而研究海或陆架,而是应突出陆海相互作用主题,重点研究居于... 评述了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重要组成的我国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指出我国的LOICZ研究不宜引向只研究海或陆架,或者只是单纯为研究海或陆架而研究海或陆架,而是应突出陆海相互作用主题,重点研究居于界面位置的既有海也有陆的“海岸带”。我国进一步的LOICZ研究,在考虑与国际研究计划接轨时,应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利于发挥我国的优势。开展“我国河口三角洲废弃演变特征、过程和模式及其对沿岸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使我国的LOICZ研究取得重要的进展,阐述了开展这一研究的理由,并列举了这一研究应包括的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LOICZ 河口三角洲 废弃演变 海岸研究
下载PDF
800年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林 陈沈良 刘小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8-198,626,共11页
根据历史资料、数据和相关研究,结合研究区域背景,分析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结果显示,岸线演变在发育阶段和侵蚀阶段分别为向海延伸约90 km和侵蚀后退约22 km,面积相差约800 km2,三角洲地貌演变表现为岸线平直-曲折-平滑-平直的过... 根据历史资料、数据和相关研究,结合研究区域背景,分析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结果显示,岸线演变在发育阶段和侵蚀阶段分别为向海延伸约90 km和侵蚀后退约22 km,面积相差约800 km2,三角洲地貌演变表现为岸线平直-曲折-平滑-平直的过程。在废三角洲陆海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演化模式分析三角洲的演变过程。该三角洲演变可以分为7个演变阶段,发育期在径流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并陆淤积延伸方式进行,侵蚀期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合并侵蚀后退和淤积外长交替侵蚀的方式。泥沙输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废三角洲的演变有重要影响,巨量的来沙是三角洲发育的原因,泥沙平衡被打破是侵蚀的主要原因。发育期中,泥沙输运影响淤积速度和位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河道迁移、输沙量和产沙量;侵蚀期中,泥沙输运影响侵蚀状态,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岸带冲/淤,气候变化将影响三角洲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 侵蚀后退 人类活动 泥沙输运 气候变化影响 侵蚀阶段 演变过程 演变模式 侵蚀过程
下载PDF
三角洲废弃河道演化过程及受控机制——以黄河刁口废弃河道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晓 范勇勇 +5 位作者 王厚杰 毕乃双 徐丛亮 张勇 刘京鹏 卢泰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9,共8页
废弃河道是河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记录蕴含了丰富的流域内构造活动、水文特征、海平面波动等环境变化的珍贵记录。然而相比内陆河废弃河道,三角洲废弃河道的演化过程及机制研究尚显不足。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清水沟流路,切断了... 废弃河道是河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记录蕴含了丰富的流域内构造活动、水文特征、海平面波动等环境变化的珍贵记录。然而相比内陆河废弃河道,三角洲废弃河道的演化过程及机制研究尚显不足。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清水沟流路,切断了刁口流路的河流水沙供给,刁口流路逐渐废弃。通过1976—201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黄河水下三角洲测深资料和刁口流路河道高程测量数据,探讨了黄河刁口流路废弃河道演化过程及其受控机制。结果表明,刁口流路废弃40年来,河口不断向岸蚀退,河道长度逐渐萎缩,但废弃河道沉积过程并未完全中止,刁口流路L7—L11河段每年约有10×10^(4) t泥沙不断充填废弃河道,河道主槽高程抬升0.3~2.0 m。海洋动力是废弃河道演化的关键动力机制,波浪对刁口流路三角洲的冲刷为废弃河道充填提供了重要的物源,潮流携带悬浮泥沙回溯废弃河道,为其提供了直接泥沙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河道 刁口流路 地貌演化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口水沙变异与调控I——黄河口水沙运动与演变基本规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胡春宏 曹文洪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共8页
黄河口以水少沙多、流路多变、不断淤积大量新生土地(湿地)而著称于世。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理论探讨、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口水沙运动与演变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河口潮汐特性、潮流特性,海洋动力的输沙能... 黄河口以水少沙多、流路多变、不断淤积大量新生土地(湿地)而著称于世。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理论探讨、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口水沙运动与演变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河口潮汐特性、潮流特性,海洋动力的输沙能力,河口泥沙的输移与扩散,河口的淤积延伸、蚀退与造陆,河口拦门沙的形成过程与演变特性,河口流路演变及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河口异重流的形成与发展,河口三角洲湿地的发展等。通过与世界其它主要河口的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黄河口———这个独具特色的河口的认识。研究成果为黄河口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黄河三角洲 海洋动力 拦门沙 湿地 泥沙输移 河口演变
下载PDF
河口河槽和口外海滨对流域来沙减少响应的差异性研究——以长江口南槽-口外海滨体系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晓君 杨世伦 李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为了探讨口内河槽和口外海滨水下岸坡对流域来沙减少响应敏感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利用ArcGIS软件对长江口南槽及其口外海滨段1990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地形数据进行冲淤速率计算和冲淤图绘制。结果表明:1990—1996年、1996—2000... 为了探讨口内河槽和口外海滨水下岸坡对流域来沙减少响应敏感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利用ArcGIS软件对长江口南槽及其口外海滨段1990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地形数据进行冲淤速率计算和冲淤图绘制。结果表明:1990—1996年、1996—2000年和2000—2004年三个时段南槽口内河槽的平均淤积速率分别为2.08、1.51和11.97cm/a,而口外海滨的平均淤积速率分别为6.08、4.27和-6.62cm/a;与口外海滨相比,口内河槽冲淤的空间分布更为复杂。结论包括:近期南槽口内河槽的(年—年代尺度)冲淤主要受底沙移动和深水航道工程影响,与流域来沙减少趋势的关系不大;而口外海滨的冲淤主要受河流供沙量的支配,对流域来沙减少响应较之南槽更为敏感,同时也可能与南槽的冲淤调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演变 冲淤 输沙率 南槽 长江口
下载PDF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的泥沙转运和岸滩运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春初 田明 +1 位作者 罗宪林 彭炳健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4期26-33,共8页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和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连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泥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和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连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泥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段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现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三角洲 泥沙转运 岸滩运动 海南岛
下载PDF
世界河口三角洲地貌演变动力机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兵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4期93-97,共5页
河口三角洲是世界人口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数十年来广泛出现海岸侵蚀的地貌退化现象,导致世界三角洲城市受到潜在安全威胁,也使得三角洲地貌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成为国际热点。以往的大量研究揭示了三角洲地貌演变受到气候条件、底... 河口三角洲是世界人口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数十年来广泛出现海岸侵蚀的地貌退化现象,导致世界三角洲城市受到潜在安全威胁,也使得三角洲地貌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成为国际热点。以往的大量研究揭示了三角洲地貌演变受到气候条件、底质沉积物、三角洲形态、河口工程甚至化学沉积等众多因素的控制,在三角洲主导动力机制和发展趋势上出现了激烈争论,长江河口三角洲情况尤其突出。这凸显了河口三角洲地貌控制因素的复杂性,也为三角洲城市未来的生态安全带来不确定性。建议未来加强河口地貌监测和不同控制因素间反馈机制的研究,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着重强调能够适应多重极端环境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三角洲 地貌演变 动力机制 发展趋势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近30年红河三角洲岸线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宏达 乔璐璐 +4 位作者 刘雪 Le DucCuong 张蕾 李珏 印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7,共10页
基于1987—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ENVI与MapInfo软件提取岸线,分析红河三角洲近30年岸线演变规律,并结合历史岸线、红河多年径流量与输沙量,以及过境该海域多年热带气旋数量等数据,初步探讨红河三角洲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 基于1987—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ENVI与MapInfo软件提取岸线,分析红河三角洲近30年岸线演变规律,并结合历史岸线、红河多年径流量与输沙量,以及过境该海域多年热带气旋数量等数据,初步探讨红河三角洲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红河三角洲岸线在时间上呈前进与后退交替变化特征,其中巴拉特河口以南的岸段以后退为主,河口北部岸段总体以前进为主。巴拉特河口地区淤进与蚀退变化频繁,主要与上游建坝导致入海沙量变化以及台风造成的侵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 长期演变 台风 巴拉特河口 红河三角洲
下载PDF
新情势下黄河口出汊流路三角洲体系的演化模式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丛亮 陈沈良 陈俊卿 《海岸工程》 2018年第4期35-43,共9页
1855年以来,黄河近现代三角洲堆积快速,经历了3个阶段11次大的流路改道变迁。分析了期间流路的改道、出汊与摆动的影响机制,并以自然改道、人工改道和尾闾出汊的不同性质划分了三级流路三角洲的演变。1996年清8流路是黄河口首次人工出... 1855年以来,黄河近现代三角洲堆积快速,经历了3个阶段11次大的流路改道变迁。分析了期间流路的改道、出汊与摆动的影响机制,并以自然改道、人工改道和尾闾出汊的不同性质划分了三级流路三角洲的演变。1996年清8流路是黄河口首次人工出汊流路,1988年至今形成以清8为顶点由人工干预或出汊流路组成的第三级出汊流路三角洲。新情势下每一个人工出汊流路三角洲体系具有百年以上的行水年限,可保证潮区界以上河道的长期稳定。人工出汊流路三角洲是新情势下黄河口多级三角洲演变的重要模式,该体系的认识与使用对今后河口流路精准安排并保持顶点以上长期稳定,节约日益受限的海岸资源,优化港口布局,以及维持河口自然健康生命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改道 出汊流路三角洲 演化机制
下载PDF
近50 a来辽河口水下三角洲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志远 谢华亮 +1 位作者 强海洋 李怀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2,共9页
本文基于近50 a来的辽河口海域的水下地形资料,采用GIS技术手段研究了辽河口水下三角洲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辽河水下三角洲外缘(蛤蜊岗子滩西缘和南缘、西滩西缘和南缘)出现较大幅度的侵蚀后退;蛤蜊岗子滩东缘淤积外移,... 本文基于近50 a来的辽河口海域的水下地形资料,采用GIS技术手段研究了辽河口水下三角洲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辽河水下三角洲外缘(蛤蜊岗子滩西缘和南缘、西滩西缘和南缘)出现较大幅度的侵蚀后退;蛤蜊岗子滩东缘淤积外移,南部滩尾东部有北移东偏趋势;近岸浅滩由淤涨变为基本稳定,局部有所侵蚀后退;受蛤蜊岗子滩向东淤进的影响,蛤蜊岗子滩东侧深槽有所缩窄;蛤蜊岗子滩和西滩之间深槽水域出现拓宽变浅的变化趋势。流域来水来沙减少是近年来辽河口水下三角洲外缘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外缘侵蚀泥沙在波流作用下向河口搬运是蛤蜊岗子滩东侧淤积、深槽缩窄的主要原因,近岸边滩人工围垦对水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水下三角洲 地貌演变 GIS 蛤蜊岗子滩
下载PDF
渤海湾垦利3油田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演化模式
18
作者 朱建敏 刘宗宾 +2 位作者 宋洪亮 刘东 王立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综合分析岩心、砂体形态、沉积微相组合特征、粒度等,认为渤海湾垦利3油田明化镇组下段B砂体为指状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利用分辨率更高的电测曲线识别沉积间断面,分析砂体韵律变化特征,确定沉积期次。再根据构型解剖结果及沉积微相... 综合分析岩心、砂体形态、沉积微相组合特征、粒度等,认为渤海湾垦利3油田明化镇组下段B砂体为指状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利用分辨率更高的电测曲线识别沉积间断面,分析砂体韵律变化特征,确定沉积期次。再根据构型解剖结果及沉积微相分布特征,详细剖析砂体的沉积演化过程,在古地理环境水退、水进的变化中,三角洲经历发育-沉积间断-再发育的多个循环过程,最终形成目前的砂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河口坝 单砂体沉积演化 浅水三角洲 渤海油田
下载PDF
长江入海水沙通量与三角洲演变模式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云平 李义天 XUE Guoqiang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为了研究流域水沙变化对河口三角洲演变模式的影响,建立了长江口三角洲地貌演变速率和流域入海水沙通量响应曲线,明确了历史时期和近期入海流量和输沙率改变对三角洲演变模式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入海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输沙率和... 为了研究流域水沙变化对河口三角洲演变模式的影响,建立了长江口三角洲地貌演变速率和流域入海水沙通量响应曲线,明确了历史时期和近期入海流量和输沙率改变对三角洲演变模式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入海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输沙率和含沙量均表现为阶梯性减小趋势,近期(2003.2010年1流量年内分配比例10月和11月减小,12月至次年3月增加,输沙率洪季减小幅度大于枯季:河口三角洲演变模式经历了淤涨~淤涨减缓~侵蚀的过程,建立了其冲淤速率和流域入海水力要素关系曲线,表明输沙率对三角洲淤涨中贡献大于流量,但大水年或枯水年流量影响不容忽视;近期水沙组合发生明显变化,促使三角洲淤涨的水沙组合比例减少,侵蚀比例增加,平衡状态中,流量引起淤涨比例增加,输沙率引起淤涨比例减少,表明流量在三角洲演变模式中的作用有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通量 输沙率 演变模式 三角洲 长江河口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废弃盐田复垦土壤质量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奕豪 陈为峰 +3 位作者 宋希亮 刘萍 孙若钧 岳贤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5-561,共17页
以山东省寿光市清水泊农场农田及7个不同复垦年限废弃盐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对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垦后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有机... 以山东省寿光市清水泊农场农田及7个不同复垦年限废弃盐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对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垦后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增加,各养分含量在复垦8a时达到最大值,基本达到农田水平;(2)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3)复垦有利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提高,复垦年限越长,酶活性提高越显著;(4)通过构建复垦质量变化预测定量模型,预测复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达到对照农田水平分别需8.75、8.45、8.24、8.41a;(5)经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复垦土壤质量演变的主要因子为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有机质和细菌.本文分析了废弃盐田复垦土壤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异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可为科学指导黄河三角洲废弃盐田复垦区土壤综合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废弃盐田 复垦年限 土壤质量 土壤微生物 演变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