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无声戏》看李渔悖谬性的叙事策略及其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骆兵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李渔在《无声戏》中采取了悖谬性的叙事策略 ,使《无声戏》产生了“新”、“奇”的叙事效果 ,达到了新人耳目的叙事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李渔通过观念理性化、感情道德化、训谕明示化、叙事娱乐化和情节悖谬化的巧妙融合 ,显著地增强了人... 李渔在《无声戏》中采取了悖谬性的叙事策略 ,使《无声戏》产生了“新”、“奇”的叙事效果 ,达到了新人耳目的叙事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李渔通过观念理性化、感情道德化、训谕明示化、叙事娱乐化和情节悖谬化的巧妙融合 ,显著地增强了人们对故事的信任感 ;同时 ,悖谬性叙事策略也有力地降低了故事的可理解性 ;其它叙事因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李渔在《无声戏》中采取的悖谬性叙事策略是他文学创新思想的一次有益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戏》 悖谬 叙事策略 叙事效果
下载PDF
语言功能荒诞化处理的非荒诞化效果——读《等待戈多》
2
作者 张化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语言在传统文学创作中与权威的解释相一致。但在荒诞派作品中情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语言失去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功能,只成为一种能证明发声体存在的声音。这种失去审美性的"贬值了"的语言,它所展现的情景,在形而上的层面... 语言在传统文学创作中与权威的解释相一致。但在荒诞派作品中情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语言失去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功能,只成为一种能证明发声体存在的声音。这种失去审美性的"贬值了"的语言,它所展现的情景,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却具有一种深刻性,一种悲剧意识的深刻和使人通过震撼而达到振奋的深刻。这正是荒诞派艺术对语言功能荒诞化处理所取得的非荒诞化效果,也可称其为对语言功能异化处理的非异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荒诞 悲剧的境界 非荒诞化效果
下载PDF
《等待戈多》中贝克特式语言的荒诞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鲁闽 亢海宏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1X期337-339,共3页
塞缪尔·贝克特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杰出代表。其戏剧语言突破了传统戏剧语言旨在交流的目的,实现了一种荒诞的戏剧效果,被称为贝克特式语言。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戏剧语言促使现代人意识到他们生存现状的荒诞。这种荒诞的... 塞缪尔·贝克特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杰出代表。其戏剧语言突破了传统戏剧语言旨在交流的目的,实现了一种荒诞的戏剧效果,被称为贝克特式语言。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戏剧语言促使现代人意识到他们生存现状的荒诞。这种荒诞的语言效果表现在无意义的词语重复、无关联话题的转换和文字游戏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贝克特式语言 戏剧效果 荒诞
下载PDF
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艺术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晟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1-42,共2页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而"黑色幽默"被视为是"荒诞剧"的继续,又被称为"荒诞小说"。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无处不存在着荒诞,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将...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而"黑色幽默"被视为是"荒诞剧"的继续,又被称为"荒诞小说"。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无处不存在着荒诞,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将荒诞的艺术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艺术效果 黑色幽默
下载PDF
荒诞与现实的律动——《泄密的心》的美学效果
5
作者 王晓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9-42,共4页
表现效果被爱伦·坡奉为小说创作的圭臬,甚至超越了传统故事情节的设计,成为他追求的美学目标。在《泄密的心》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叙述,极力刻画施暴者非理性的内心世界,营造一种压抑的恐怖气氛。黑幕之下受害者那只兀鹰般的眼睛... 表现效果被爱伦·坡奉为小说创作的圭臬,甚至超越了传统故事情节的设计,成为他追求的美学目标。在《泄密的心》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叙述,极力刻画施暴者非理性的内心世界,营造一种压抑的恐怖气氛。黑幕之下受害者那只兀鹰般的眼睛和跳动的心是双方人物隐秘情绪的外化,这些意象在现实存在和荒诞虚无之间来回跳跃,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文学感染力,给读者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美学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 荒诞 效果理论 美学 《泄密的心》
下载PDF
浅议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幽默提升课堂效率
6
作者 陆志勇 《科教文汇》 2014年第21期161-162,共2页
幽默一词来源于西文,意思是谈吐风趣。以前我根本没想过幽默会与课堂效率有什么联系,然而经过近十多年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感觉到课堂幽默对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去年终于申报了幽默课堂与提高课堂效率的相关微型课题,并投入到研究中去。... 幽默一词来源于西文,意思是谈吐风趣。以前我根本没想过幽默会与课堂效率有什么联系,然而经过近十多年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感觉到课堂幽默对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去年终于申报了幽默课堂与提高课堂效率的相关微型课题,并投入到研究中去。本文就是我近一年来的经验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 归谬法 积极效应 课堂效率
下载PDF
贝克特戏剧中的神经叙事
7
作者 黄立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贝克特的戏剧以其晦涩而奇诡的写作手法而著称于世,诸如后现代性,荒诞性,疾病叙事,女性叙事以及视听叙事等等。自贝克特戏剧问世以来,中西学者从诸多视角进行了探讨,但鲜有学者从其戏剧中的神经叙事进行探究。然而,神经叙事也是贝克特... 贝克特的戏剧以其晦涩而奇诡的写作手法而著称于世,诸如后现代性,荒诞性,疾病叙事,女性叙事以及视听叙事等等。自贝克特戏剧问世以来,中西学者从诸多视角进行了探讨,但鲜有学者从其戏剧中的神经叙事进行探究。然而,神经叙事也是贝克特戏剧突出写作特征之一,如人物的失语症、精神分裂症等。探讨这些精神病患者的叙事会更有效地解释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人生遭遇,同时也会更充分地揭示匠心独运的写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戏剧 神经叙事 荒诞效果
下载PDF
三谈反证法的可操作性——基于蕴涵怪论与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8
作者 黄汝广 《大众科技》 2017年第5期132-134,146,共4页
文章认为,蕴涵关系"P→Q"基于命题P与Q的真值约定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将其定义为有效推理,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通常所谓的蕴涵怪论,更可以使我们对反证法有新的认识。实际上,由于"已知事实"的被忽略,反证法的两种常见模... 文章认为,蕴涵关系"P→Q"基于命题P与Q的真值约定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将其定义为有效推理,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通常所谓的蕴涵怪论,更可以使我们对反证法有新的认识。实际上,由于"已知事实"的被忽略,反证法的两种常见模式——"~P→P,所以P"与"~P→Q,~P→~Q,所以P"——都是存在问题的;为此,在所谓的标准模式中,笔者特别强调了"已知事实"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梳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整个证明过程,发现了三个导致其证明无效的重要因素:(1)根据"定理Ⅴ"推导的式(15)(16)有误,并且两式的"或"关系,被误当作了"与"关系;(2)使用了反证法的不当模式,也即"~P→Q,~P→~Q,所以P";(3)在肯定前件式的假言推理中,由于概念混淆造成了前件被肯定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涵怪论 有效推理 反证法 事实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下载PDF
非关联和无关联对话中的关联问题 被引量:51
9
作者 何自然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7,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非关联和无关联话语导致的交际失败。用关联理论来分析非关联和无关联话语使我们看清关联与非关联,非关联与无关联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文章分三个部分:(一)交际中的关联与理解。扼要介绍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和话语... 本文旨在研究非关联和无关联话语导致的交际失败。用关联理论来分析非关联和无关联话语使我们看清关联与非关联,非关联与无关联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文章分三个部分:(一)交际中的关联与理解。扼要介绍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和话语的理解过程,讨论如何寻找最佳的关联、获得语境效果。(二)非关联和无关联对话。为语境假设付出努力但不能获得语境效果、导致理解失败的便是非关联对话。非关联对话导致的理解失败可以经过修正而最终获得最佳关联。无关联对话则因受阻滞或曲解而无法修正,对话双方常形成各说各的“非对话”现象。(三)无关联对话中的关联问题。讨论了由于话语理解过程出现困难而导致的无关联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关联对话 无关联对话 语境假设 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 语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