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宣庆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7,共4页
本文从加缪论荒谬问题的主要著作《西西弗的神话》入手,对其荒谬的基本特征、产生的原因和荒谬的典型等问题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加缪 荒谬 荒谬的人 生存哲学
下载PDF
试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荒诞主题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志卿 张燕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文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荒诞”主题 ,国内外评论界虽偶有提及 ,但并未做深入的挖掘。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可能被读者忽视的细节和意象 ,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哲学主题所...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文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荒诞”主题 ,国内外评论界虽偶有提及 ,但并未做深入的挖掘。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可能被读者忽视的细节和意象 ,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哲学主题所作的隐喻性的阐释。认为 ,小说中的“荒诞”主题揭露了西方社会道德与文明的荒谬和虚假 ,反映了奥氏本人自觉的批判意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好人难寻》 隐喻 荒诞主题 文学评论 小说 美国 社会批评 人文精神 批判意识
下载PDF
荒谬的极限处境与自我追寻——《看不见的人》之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晓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看不见的人》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特质,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谬的极限处境和自我追寻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存在主义 荒谬的极限处境 自我追寻
下载PDF
《人的命运》的表达艺术浅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5,共5页
马尔罗曾是法国及西方文坛红极一时的当代作家和政治家。他的小说《人的命运》把一个帕斯卡式的主题放入到1927年上海起义的背景中,希望在历史中寻找到现实世界中无法找到的答案:即新的人生价值。人的不可沟通性造成了命运的不可知、不... 马尔罗曾是法国及西方文坛红极一时的当代作家和政治家。他的小说《人的命运》把一个帕斯卡式的主题放入到1927年上海起义的背景中,希望在历史中寻找到现实世界中无法找到的答案:即新的人生价值。人的不可沟通性造成了命运的不可知、不稳定和不可控制性,形成了矛盾冲突的焦点,造成了场景的断裂。《人的命运》是作者对其连续不断涌现的思想的追录。他将自己融入角色之中,通过大量相互交织的行为和思维场景来表现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运用声、光、味觉来刺激读者的感观,把他们引入角色的主观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罗 《人的命运》 命运 荒谬 抗争 角色 场景
下载PDF
来自精神荒原的灵魂写实——奥康纳《好人难寻》的主题意义与宗教思想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龙跃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2-84,共3页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她的极端的宗教观使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典型的南方乡土特色。其作品所宣扬的荒诞和异化的主题意义以及暴力和神灵顿悟的宗教思想在其短篇杰作《好人难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好人难寻》 主题意义 精神荒原 弗兰纳里·奥康纳 短篇 宗教思想 荒诞 气息 写实 作品
下载PDF
从《人群中的人》的城市书写解读爱伦·坡的荒诞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爱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爱伦·坡"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思想虽然无法获得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认同,但其艺术创作的多维性使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人群中的人》是爱伦·坡最具现代意识的作品,凸显了爱伦·坡对转型期人类社... 爱伦·坡"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思想虽然无法获得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认同,但其艺术创作的多维性使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人群中的人》是爱伦·坡最具现代意识的作品,凸显了爱伦·坡对转型期人类社会精神危机的关注,开启了近现代荒诞叙事之先河。小说以隐喻式的城市书写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活的虚无荒诞,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关系的异化,即异化的城市生活场景、虚无的个体身份认同与荒诞的个体生存意识。爱伦·坡对城市人群孤独、虚无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对叙述者与追逐对象追踪动机的探寻,是对社会转型期城市化给游荡者(包括坡本人)带来的空虚与孤寂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中的人》 城市书写 异化 虚无 荒诞
下载PDF
论鲁迅《狂人日记》的荒诞性
7
作者 普馨伟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5-98,共4页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文本,论析其荒诞特色。这荒诞、荒唐的艺术形象,蕴含有普遍象征意义,即鲁迅自己所揭示的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吃人"的弊害不在真正吃人的本身,而在吃掉人的灵魂、精神、思...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文本,论析其荒诞特色。这荒诞、荒唐的艺术形象,蕴含有普遍象征意义,即鲁迅自己所揭示的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吃人"的弊害不在真正吃人的本身,而在吃掉人的灵魂、精神、思想、自由、人格,成为一切听从主子的精神奴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厌恶》 荒诞 比较
下载PDF
荒诞的社会,多彩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评约瑟夫·海勒的《出事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杰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2-62,70,共2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海勒的《出事了》这部小说所反映出的主题和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
关键词 荒诞的社会 疯狂的后工业时代的人群 黑色幽默 不确定性 通俗化倾向
下载PDF
对弗洛伊德主义的戏仿——约瑟夫·海勒《出事了》的研究
9
作者 李杰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美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劳动大众贫困潦倒。面对不断加剧的阶级斗争和不合理的体制,社会受压迫阶层陷入精神的荒原。约瑟夫.海勒在《出事了》中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戏仿,抨击了危机四伏的美国荒诞社会,... 美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劳动大众贫困潦倒。面对不断加剧的阶级斗争和不合理的体制,社会受压迫阶层陷入精神的荒原。约瑟夫.海勒在《出事了》中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戏仿,抨击了危机四伏的美国荒诞社会,展现了痛苦无望的后现代人,鞭挞了混沌和虚伪的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社会 后现代主义 戏仿 弗洛伊德主义
下载PDF
《第22条军规》——小人物永远走不出的陷阱
10
作者 陈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1-52,共2页
荒诞派小说《第22条军规》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在官僚体制下垂死挣扎却不得而终的小人物形象。正是二十二条军规为小人物的人生设下了永远的陷阱,军规本身的冲突性正是荒诞的象征,体现了位于这样的军规统治下的官僚体制的荒谬腐朽以及当时... 荒诞派小说《第22条军规》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在官僚体制下垂死挣扎却不得而终的小人物形象。正是二十二条军规为小人物的人生设下了永远的陷阱,军规本身的冲突性正是荒诞的象征,体现了位于这样的军规统治下的官僚体制的荒谬腐朽以及当时社会的阴暗丑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陷阱 小人物 冲突
下载PDF
荒谬的英雄——桑提亚哥形象的再认识
11
作者 马粉英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4-96,共3页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典型。笔者认为,桑提亚哥究其性格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而言,则与加缪式的"荒谬的英雄"——西西弗斯体现了一致性:面对无法改变的失败依然奋勇前行,...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典型。笔者认为,桑提亚哥究其性格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而言,则与加缪式的"荒谬的英雄"——西西弗斯体现了一致性:面对无法改变的失败依然奋勇前行,以反抗和超越捍卫着人类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与海》 桑提亚哥 荒谬的英雄
下载PDF
网络时代人的社会化悖论浅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金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5,共4页
网络技术所铸造的网络时代导致了人的社会化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人的社会化悖论。主要有七个方面:创造力的发挥与智能的耗费;欲望的满足与判断力的丧失;孤独性的消解与固化;善性的张扬与恶性的膨... 网络技术所铸造的网络时代导致了人的社会化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人的社会化悖论。主要有七个方面:创造力的发挥与智能的耗费;欲望的满足与判断力的丧失;孤独性的消解与固化;善性的张扬与恶性的膨胀;自由的获得与丧失;平等的欢笑与哭泣;个人整体社会化的提升与个人民族社会化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人的社会化 悖论
下载PDF
自由的荒诞人——解析贝恩哈德作品中的主人公模板“有灵之人”
13
作者 续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二十世纪起,荒诞已上升为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在以“写人”为中心的奥地利作家托马斯·贝恩哈德的大部分作品中,荒诞的在世体验通过一类特殊的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多部作品的主人公具有明显的重复性特征,并带有强烈的自传色... 二十世纪起,荒诞已上升为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在以“写人”为中心的奥地利作家托马斯·贝恩哈德的大部分作品中,荒诞的在世体验通过一类特殊的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多部作品的主人公具有明显的重复性特征,并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他们矛盾、极端而疯狂,是身患隐喻性疾病、不堪存在和思想的重负的“有灵之人”。本文以作家的自传和另几部代表作品为例,解析作家全集中重复出现的主人公模板,证明这一类人既是在绝望中力图对抗荒诞的悲剧英雄,也是在间离化笔法下激发读者反思的舞台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贝恩哈德 “有灵之人” 主人公模板 荒诞
下载PDF
从自由人到“局外人”的存在哲学——加缪《局外人》解读
14
作者 马蔚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中篇小说《局外人》是一部揭示荒诞和反抗的作品。小说主人公默尔索被“荒谬的世界”所围困,在与“荒诞力量”较量时,他极力坚持自我,保持独立个性,不断与荒诞作斗争。他的行为和态度让别人无法理解,而这正是他对抗荒诞的一种方式。在... 中篇小说《局外人》是一部揭示荒诞和反抗的作品。小说主人公默尔索被“荒谬的世界”所围困,在与“荒诞力量”较量时,他极力坚持自我,保持独立个性,不断与荒诞作斗争。他的行为和态度让别人无法理解,而这正是他对抗荒诞的一种方式。在小说中,他经历了从自由人到局外人的反抗,其反抗尽管不能改变什么,但终将给蒙昧的生命以震撼,这也是小说所要达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自由人 局外人 反抗
下载PDF
《一个人和村庄》:荒诞背后是苍凉
15
作者 徐霞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4-68,共5页
潘灵的中篇小说《一个人和村庄》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十强,这是他多年来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收获,也是云南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在《一个人和村庄》中,他以悲悯的情怀和真诚的姿态,密切关注着自己所生活、所热爱的土地以及生活... 潘灵的中篇小说《一个人和村庄》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十强,这是他多年来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收获,也是云南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在《一个人和村庄》中,他以悲悯的情怀和真诚的姿态,密切关注着自己所生活、所热爱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命运,他以自己的文字对城市、乡村,世俗物欲的扩张、人文精神的坚守等问题做出了思考。土地意识、留住乡愁、荒诞与苍凉是进入这部小说的重要关键词,论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该作品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和村庄》 土地意识 乡愁 荒诞 苍凉
下载PDF
多甫拉托夫笔下的当代“多余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嘉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是美籍俄罗斯著名侨民作家。他在单行本小说《一个多余人》中以荒诞世界为背景,以现身说法塑造了20世纪苏联社会新时期的"多余人"。他在沿袭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这一母题时,着力强化当代&qu...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是美籍俄罗斯著名侨民作家。他在单行本小说《一个多余人》中以荒诞世界为背景,以现身说法塑造了20世纪苏联社会新时期的"多余人"。他在沿袭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这一母题时,着力强化当代"多余人"布什身上的世界现代意识,并以大量的事实谴责苏联社会的不合理性,极力证明世界的荒诞,生命的荒诞,存在的荒诞,从而指出当代人的精神荒原和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甫拉托夫 布什 当代“多余人” 世界荒诞
原文传递
重释契诃夫《伊凡诺夫》在戏剧史上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春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172,共11页
契诃夫写于1887年的剧本《伊凡诺夫》是一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剧本。对于俄罗斯戏剧史而言,《伊凡诺夫》呈现了契诃夫个人思想的重要蜕变,他通过伊凡诺夫的自杀,力求对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多余的人"的传统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并... 契诃夫写于1887年的剧本《伊凡诺夫》是一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剧本。对于俄罗斯戏剧史而言,《伊凡诺夫》呈现了契诃夫个人思想的重要蜕变,他通过伊凡诺夫的自杀,力求对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多余的人"的传统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并厘清自己与自由派以及托尔斯泰主义之间的关系,重新找到人生的信仰和艺术何为的答案。从戏剧观念而言,这个剧本的创作是契诃夫有意识地对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一次模仿和终结。这部天才之作实现了作家个人从传统西方古典戏剧向现代戏剧的转变,正是因为这个转变使契诃夫的戏剧不同于莱蒙托夫、果戈理和托尔斯泰所遵循的欧洲古典戏剧范式,对于我们研究契诃夫的现代戏剧思想和创作技法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凡诺夫》 契诃夫戏剧 多余的人 反思启蒙 荒诞
原文传递
荒诞中的黑色幽默与黑色幽默中的荒诞——评海姆斯《持枪的盲人》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好农 薛璇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88-91,共4页
海姆斯在《持枪的盲人》里从黑人种族主义、逆向种族排斥和种族隔离三个方面探究了黑色幽默与荒诞的内在关联,把种族关系视为一种不断朝荒谬方向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种族主义把荒谬引入人类生存环境,在受害者身上引发荒谬性,从而深化了... 海姆斯在《持枪的盲人》里从黑人种族主义、逆向种族排斥和种族隔离三个方面探究了黑色幽默与荒诞的内在关联,把种族关系视为一种不断朝荒谬方向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种族主义把荒谬引入人类生存环境,在受害者身上引发荒谬性,从而深化了种族主义者的荒谬性。海姆斯将种族主义社会幻化和魔化,使其与现实世界疏离,从反常切入正常,从荒诞切入现实,从而达到对现实进行审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斯特· 海姆斯 《持枪的盲人》 黑色幽默 荒诞
原文传递
在荒诞虚无中寻找出不朽的人生意义
19
作者 叶方石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海明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十分丰富深刻的作品。其基本主题既表现了对人生荒诞无意义的了悟,更重要的是它在对人生无意义的彻悟基础上抗拒荒诞,在同荒诞的抗争中显示人的尊严、价值,在虚无中寻找出不朽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 《老人与海》 基本主题 荒诞 人生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