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贺学礼 陈烝 +1 位作者 荣心瑞 赵丽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为了阐明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多样性,2010年7月从河北省与内蒙古交界处选择多伦、黑城子、二羊点、元上都和正蓝旗5个样地,按0~50cm土层分别采集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蒿(Artemisia... 为了阐明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多样性,2010年7月从河北省与内蒙古交界处选择多伦、黑城子、二羊点、元上都和正蓝旗5个样地,按0~50cm土层分别采集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羊柴(Hedysalum leave)和沙柳(Salix psammophila)等4种植物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与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对不同样地各个宿主植物双网无梗囊霉进行了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每个菌株都出现了1 000,540,480bp条带;进一步测得了18S到28S间的DNA片段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后,不同菌株间遗传距离最大只有0.008,DNA序列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的碱基差异主要出现在28S区域.发现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对双网无梗囊霉遗传特征无明显影响.说明双网无梗囊霉分布具有广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网无梗囊霉 遗传特征 荒漠生境
下载PDF
中国牡丹主栽培区根围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郭绍霞 张玉刚 +1 位作者 王莲英 刘润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对中国牡丹主栽培区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栽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5种:Acaulospora属12种,Archaespora属1种,Glomus属17种,Gigaspora属2... 对中国牡丹主栽培区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栽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5种:Acaulospora属12种,Archaespora属1种,Glomus属17种,Gigaspora属2种,Scutellospora属3种。其中Glomus lacteum和Scutellospora arenicola为国内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牡丹 acaulospora Archaespora GLOMUS GIGASPORA Scutellospora
下载PDF
梅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五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1 位作者 张启翔 郭良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8,共6页
5种丛枝菌根真菌微刺球囊霉Glomus spinuliferum、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单氏内生囊霉Intraspora schenckii、巴西类球囊霉Paraglomus brasilianum和双疣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apillosa是从梅Prunus mumeSieb.etZu... 5种丛枝菌根真菌微刺球囊霉Glomus spinuliferum、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单氏内生囊霉Intraspora schenckii、巴西类球囊霉Paraglomus brasilianum和双疣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apillosa是从梅Prunus mumeSieb.etZucc.的根围土壤中分离的中国新记录种。本文对他们的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和图解。这5个种的标本贮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刺球囊霉 大型无梗囊霉 单氏内生囊霉 巴西类球囊霉 双疣盾巨孢囊霉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地区的丛枝菌根真菌(英文)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清明 张英 郭良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43,共10页
在西藏东南部地区不同生境中的植物根围采集了土壤样品131份,从中分离并鉴定出5属32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球囊霉Glomus17种,和平囊霉Pacispora2种,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1种。其中... 在西藏东南部地区不同生境中的植物根围采集了土壤样品131份,从中分离并鉴定出5属32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球囊霉Glomus17种,和平囊霉Pacispora2种,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1种。其中格但无梗囊霉Acaulosporagedanensis,黄孢球囊霉Glomusflavisporum,英弗梅球囊霉Glomusinvermaium,玻利维亚和平囊霉Pacisporaboliviana为我国四个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囊霉属 原囊霉属 球囊霉属 和平囊霉属 盾巨孢囊霉属 新记录种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丛枝菌根(AM)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嘉红 张静飞 +1 位作者 刘瑞祥 李玉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68-1473,共6页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菌根形态结构以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可与AMF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在71.2%-94.4%,但是历山、蟒河自然保护区的侵染强度优于人工栽培区;...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菌根形态结构以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可与AMF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在71.2%-94.4%,但是历山、蟒河自然保护区的侵染强度优于人工栽培区;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土中共分离鉴定出5种AMF,无梗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4种,分别是:光壁无梗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明球囊霉,其中光壁无梗囊霉为优势种;南方红豆杉的根由表皮、外皮层、内皮层、中柱组成,AMF只侵染表皮层、内皮层,不能侵染中柱.这为将来利用AMF接种技术进行南方红豆杉的繁殖、移植栽培以及紫杉醇的积累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丛枝菌根真菌(AMF) 丛枝菌根(AM) 光壁球囊霉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丛枝菌根真菌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作者调查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6种, Archaespora属2种, Glomus 属24种, 其中G. melanosporum, G. pansihalos, G. pustulatum, G. tenebrosum等4种为我国... 作者调查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6种, Archaespora属2种, Glomus 属24种, 其中G. melanosporum, G. pansihalos, G. pustulatum, G. tenebrosum等4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丛枝菌根真菌 无梗囊霉属 原囊霉属 球囊霉属 资源调查 新记录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常见植物根围AM真菌 被引量:13
7
作者 包玉英 闫伟 张美庆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8,共8页
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地区常见植物根围丛枝菌根(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2种,Glomus属19种,Scutellospora属1种;其中布氏球囊霉Glomus brohultii是我国新记录种。
关键词 无梗囊霉属 球囊霉属 盾巨孢囊霉属 新记录种
下载PDF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七个新记录种(英文)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英 高清明 郭良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报道中国七种丛枝菌根真菌新记录种,空洞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avernata,脆无梗囊霉A.delicata,尼氏无梗囊霉A.nicolsonii,沾屑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褐色球囊霉Glomus badium,副冠球囊霉Gcoronatum,层状球囊霉Glamellosum。... 报道中国七种丛枝菌根真菌新记录种,空洞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avernata,脆无梗囊霉A.delicata,尼氏无梗囊霉A.nicolsonii,沾屑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褐色球囊霉Glomus badium,副冠球囊霉Gcoronatum,层状球囊霉Glamellosum。标本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H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多样性 分类 新记录种
下载PDF
都江堰亚热带地区常见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真菌(英文)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英 郭良栋 刘润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从都江堰亚热带地区常见植物根围土壤中分离并鉴定了4属27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柄囊霉属Acaulospora4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球囊霉Glomus20种。其中哥伦比亚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colombiana,澳洲球... 从都江堰亚热带地区常见植物根围土壤中分离并鉴定了4属27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柄囊霉属Acaulospora4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球囊霉Glomus20种。其中哥伦比亚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colombiana,澳洲球囊霉Glomusaustrale,卷曲球囊霉G.convolutum,肿涨球囊霉G.gibbosum,球泡球囊霉G.globiferum,异形球囊霉G.heterosporum(A)为我国六个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囊霉属 原囊霉属 内养囊霉属 球囊霉属 新记录
下载PDF
尖峰岭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AM真菌 被引量:12
10
作者 石兆勇 陈应龙 刘润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5,共5页
调查了海南岛尖峰岭13种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4种,Glomus属16种,Scutellospora属3种,其中Scutellosporanigra(Redhead)Walker&Sander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关键词 无梗囊霉属 球囊霉属 盾巨孢囊霉属 新记录种
下载PDF
接种3种AM菌对盆栽木薯‘华南205号’的生长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凤秀 刘君昂 +3 位作者 罗晓莹 朱鹏飞 卿贵华 周国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5期229-233,共5页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作为薯类作物菌肥应用的可行性,以木薯作为供试作物进行优势菌肥的筛选,并研究其对菌根感染率和生长的影响。应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3种AM菌种,包括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木薯球囊霉G.manihotis(Gm)和...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作为薯类作物菌肥应用的可行性,以木薯作为供试作物进行优势菌肥的筛选,并研究其对菌根感染率和生长的影响。应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3种AM菌种,包括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木薯球囊霉G.manihotis(Gm)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At)在单菌接种和混合接种条件下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华南205号’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单菌接种处理中,Gm对木薯有较高的感染频率,菌根的形成对木薯的株高生长及茎的P含量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Gi和At处理组对木薯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总体来说,混合接种处理2G和2G+At对木薯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单菌接种,2G处理在生物量累积方面和2G+At处理在菌根感染强度方面表现尤为出色。本试验结果揭示接种AM真菌对木薯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根内球囊霉 木薯球囊霉 疣状无梗囊霉 生长
下载PDF
帽儿山地区黄檗根际丛枝菌根真菌资源的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国亭 范继红 栗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5,共3页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黄檗根际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取样调查,共发现4属23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和原囊霉属。从出现频度看以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其中无梗囊霉属的细凹无梗囊霉、刺...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黄檗根际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取样调查,共发现4属23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和原囊霉属。从出现频度看以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其中无梗囊霉属的细凹无梗囊霉、刺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的聚丛球囊霉、悬钩子状球囊霉,以及盾巨孢囊霉属的美丽盾巨孢囊霉是出现频度较高的5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丛枝菌根真菌 频度 无梗囊霉属 球囊霉属 盾巨孢囊霉属 原囊霉属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VA菌根真菌Ⅲ.无梗囊霉属7个我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美庆 王幼珊 +1 位作者 王克宁 邢礼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七省发现的7种无梗囊霉新记录种:附柄无梗囊霉Aappendicola,膨胀无梗囊霉A.dilatata,毛氏无梗囊霉Amorrowae,多果无梗囊霉Amyriocarpa,皱壁无梗囊霉A.rugosa,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和孔窝无梗囊霉A.f... 本文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七省发现的7种无梗囊霉新记录种:附柄无梗囊霉Aappendicola,膨胀无梗囊霉A.dilatata,毛氏无梗囊霉Amorrowae,多果无梗囊霉Amyriocarpa,皱壁无梗囊霉A.rugosa,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和孔窝无梗囊霉A.foveata。除种的形态描述外,还列表介绍了它们的生态分布及土壤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囊霉属 中国 新种
下载PDF
不同水分和双网无梗囊霉对黄芩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伟燕 贺学礼 +1 位作者 程春泉 姜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177,共5页
利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双网无梗囊霉能缓解水分胁迫对黄芩生长的抑制效应,显著提高黄芩干质量、株高、根冠... 利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双网无梗囊霉能缓解水分胁迫对黄芩生长的抑制效应,显著提高黄芩干质量、株高、根冠比和菌根侵染率。接种双网无梗囊霉对植株黄芩苷含量和P、N、Mg、K、Ca、Fe、Zn、茎叶Cu含量有促进作用,明显降低了植株Mn和根部Cu含量。说明接种双网无梗囊霉,能够促进黄芩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提高植株养分含量和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网无梗囊霉 水分条件 营养生长 养分含量 黄芩
下载PDF
云南热带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六种VA菌根真菌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之伟 杜刚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从云南热带地区野生或从野外移栽于温室中的该类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六种VA菌根真菌: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bireticulataRothwelletTrappe,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scrobiculataTrappe,瘤状无梗囊霉业AcaulosporatuberculataJanos... 从云南热带地区野生或从野外移栽于温室中的该类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六种VA菌根真菌: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bireticulataRothwelletTrappe,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scrobiculataTrappe,瘤状无梗囊霉业AcaulosporatuberculataJanos&Ttappe,多梗球囊霉GlomusmulticauleDerdemann&Bakshi,棒孢硬囊霉SclerocystisclavisporaTrappe,帚状硬囊霉SclerocysticcoremioidesBerk.&Broome,其中,瘤状无梗囊霉,多梗球囊霉和帚状硬囊霉为我国的3个新记录种.本文对这六种VA菌根真菌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该类植物的VA苗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真菌 蕨类植物 根际土壤
下载PDF
河北安国7种中药材AM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学礼 王雅丽 赵丽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为探明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遗传多样性,于2010年8月在河北省安国市3个样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霍庄、大户村)用随机抽样法采集7种中药材根围土壤样品,分离筛选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为试验菌种,进行孢子DNA提取、PCR扩... 为探明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遗传多样性,于2010年8月在河北省安国市3个样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霍庄、大户村)用随机抽样法采集7种中药材根围土壤样品,分离筛选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为试验菌种,进行孢子DNA提取、PCR扩增、序列测定及聚类分析,研究了双网无梗囊霉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并选取两条代表菌株所测序列,连同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的4属28种AM真菌相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双网无梗囊霉可侵染不同样地不同宿主植物,3个样地7种中药材双网无梗囊霉DNA相似性达99.2%以上,其遗传特征保持了高度稳定性,双网无梗囊霉在样地和植物间具有广谱性。同一样地不同中药材根围土壤因子相似性很高,AM真菌DNA碱基序列相似系数也很高,而不同样地同一中药材根围AM真菌DNA碱基序列相似系数低于前者,可见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土壤因子对双网无梗囊霉基因序列的影响大于宿主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网无梗囊霉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土壤因子 中药材 河北安国
下载PDF
龙脑香科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兆勇 陈应龙 刘润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7,共6页
对我国云南和海南龙脑香科植物的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AM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从46处龙脑香林采回的19种龙脑香科树种的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进行显微观察和分离AM真菌的孢子,发现在所调查的19个树种中,所有树种的根系都有不同程度的A... 对我国云南和海南龙脑香科植物的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AM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从46处龙脑香林采回的19种龙脑香科树种的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进行显微观察和分离AM真菌的孢子,发现在所调查的19个树种中,所有树种的根系都有不同程度的AM真菌的侵染,高者可达50%, 平均为21%,其中在大多数根样中发现有泡囊生成;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分离到大量的孢子,其孢子密度从7~132个/20ml土样不等,平均为58个.对所分离到的孢子进行鉴定,发现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的孢子占大多数,其频度和相对多度分别为33.25和46.89;18.04和30.80.研究结果表明,龙脑香科不仅仅能够形成外生菌根,而且也能象大多数热带林木一样能够广泛的形成丛枝菌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囊霉属 球囊霉属 侵染状况 孢子密度 相对多度 龙脑香科植物 AM真菌资源
下载PDF
中国盐碱土壤中AM菌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金政 刘杏忠 +2 位作者 缪作清 孙曼红 刘润进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从采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500 余个盐碱土和矿区破坏土样中,分离到丛枝菌根菌( Arbuscularm ycorrhizal fungi , A M F)4 个属: Glom us, Acaulospora Scutte... 从采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500 余个盐碱土和矿区破坏土样中,分离到丛枝菌根菌( Arbuscularm ycorrhizal fungi , A M F)4 个属: Glom us, Acaulospora Scuttelospora 和 Gigaspora ,39 个分离物: A. delicata , A. denticulata , A. dilatata , A. elegans , A. foveata , A. m yriocarpa , A.lacunosa , A.spinosa , A. reh mii , Gi . albida  , Gi . decipiens , Gi.sp1  , Gi. sp3 , G. aggregatu m , G.a m bisporu m , G.australe , G. botryoides , G. caledoniu m , G.? citricolu m , G.claroideu m , G.deserticola  , G.etunicatu m , G.fasciculatu m , G.fecundisporu m , G.geosporu m , G.intr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菌 盐碱土壤 测定
下载PDF
野生植物菌根菌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润进 刘光亮 +2 位作者 戴洪义 张玉娜 赵启山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测定了19种野生植物菌根菌的感染与根围土壤中孢子含量,对其AM(Arbuscularmycorrhiza)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类.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野生植物均能形成AM。根围土壤中均有AM菌的孢子,其主要属为Glomu... 测定了19种野生植物菌根菌的感染与根围土壤中孢子含量,对其AM(Arbuscularmycorrhiza)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类.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野生植物均能形成AM。根围土壤中均有AM菌的孢子,其主要属为Glomusgigaspora、Acaulospora、Scutellospora。在被研究的19种野生植物中,AretiumlavandulaefoliaDC、ZiziphusjujubaMill等植物AM感染率较高,而Amaranthusretroflexus不形成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侵染率 菌根菌
下载PDF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Earthworm on Nematode Communities and Arsenic Uptake by Maize in Arsenic-Contaminated Soils 被引量:2
20
作者 HUA Jian-Feng LIN Xian-Gui +3 位作者 BAI Jian-Feng SHAO Yu-Fang YIN Rui JIANG Qi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The influenc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Acaulospora spp.and Glomus spp.) and rice straw and earthworms (RE,Eisenia foetida) on nematode communities and arsenic (As) uptake by maize (Zea mays L.) in Asconta... The influenc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Acaulospora spp.and Glomus spp.) and rice straw and earthworms (RE,Eisenia foetida) on nematode communities and arsenic (As) uptake by maize (Zea mays L.) in Ascontaminated soils were examined in a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Wujiang,Jiangsu Province,China.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as a 2 × 2 factorial with the factors of AMF (inoculated or uninoculated) and RE (added or not add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MF inoculation led to significantly higher root colonization of AMF and root dry weight.Plants inoculated with both AMF and RE had the highest As concentrations in root.The number of total nematodes increased with AMF inoculation when RE was absent,and decreased with RE addition when AMF was inoculated.The improved abundance of nematodes with the AMF treatment implied that the tested AMF acted as food sources for fungivores.The abundances of omnivores-predators and plant parasites were reduced by earthworm activity.Twentyseven genera of nematodes were identified,with Filenchus dominant in all treatments.Trophic diversity,Shannon-Weaver diversity,Simpson dominance index,and species richness indicated higher species diversity,more proportionate species composition,evenly distributed species,and more food sources in the AMF,RE,and their interaction treatments.Maturity index showed a moderately disturbed environment due to As pollution.Besides enhancing plant uptake of contaminants,AMF and RE amendments could also improve soil health by restoring the structure of soil communities,as reflected by more stabl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ulospora spp. ecological indices Eisenia foetida functional groups Glomus sp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