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平原南部新发现的旧石器
1
作者 洪小茹 陈苇 +5 位作者 余官玥 李佳俪 杨宇春 吕红亮 向芳 陈惠莘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678,共12页
2021年3—5月,为配合天眉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沿线建设区域内开展了考古调勘工作,新发现旷野旧石器地点12处,分布于岷江II—IV级阶地及古青衣江II级阶地。调勘过程中采集石制品100件,多数采自地表,少数出... 2021年3—5月,为配合天眉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沿线建设区域内开展了考古调勘工作,新发现旷野旧石器地点12处,分布于岷江II—IV级阶地及古青衣江II级阶地。调勘过程中采集石制品100件,多数采自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石器,主要为大、中型。原料种类多样,以石英砂岩、石英岩居多。石器毛坯以石片为主,类型有砍砸器、手斧、手镐、薄刃斧、重型刮削器、刮削器及凹缺器。剥片和石器修理均采用锤击法。采集石制品在整体面貌上接近南方主工业,但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同时包含阿舍利技术因素。综合遗物埋藏层位和石制品特征,初步推测新发现地点时代为中更新世偏晚阶段至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晚更新世 考古学 石制品 阿舍利
下载PDF
河南汝州温泉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2
作者 赵清坡 张水木 +3 位作者 宿凯 马欢欢 陈君 徐永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25,共10页
2021年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汝州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汝州温泉遗址,地层厚约3 m,发现石制品148件,分为石核、石片、石锤和石器。原料以石英岩、安山岩为主;石核以简单剥片石核为主,存在盘状石核;石片中以大... 2021年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汝州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汝州温泉遗址,地层厚约3 m,发现石制品148件,分为石核、石片、石锤和石器。原料以石英岩、安山岩为主;石核以简单剥片石核为主,存在盘状石核;石片中以大、中型为主;石器类型包括手斧、薄刃斧、手镐、大型石刀、石球、刮削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整体石制品面貌既有简单石核-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又有手斧、薄刃斧等阿舍利石器工业常见器类,年代属晚更新世。温泉遗址的发现是北汝河流域存在阿舍利技术的证据,河南北汝河流域或将成为国内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将为研究阿舍利技术在我国的出现和扩散等提供新的线索和区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石制品 阿舍利 晚更新世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第四级阶地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2 位作者 Kathleen KUMAN 周兴明 王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3,共9页
丹江口库区是国内发现的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目前,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旷野地点达100余处,其中经过发掘的地点有30余处。这些地点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库区规划淹没水位线以下区域,即汉江和丹江第二级和第三级阶地。为进一... 丹江口库区是国内发现的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目前,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旷野地点达100余处,其中经过发掘的地点有30余处。这些地点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库区规划淹没水位线以下区域,即汉江和丹江第二级和第三级阶地。为进一步探讨阿舍利技术在该地区出现的最早时间和起源方式等问题,我们对区域内第四级阶地进行了系统野外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旷野地点24处,采集石制品273件,其中包括手斧、手镐和石刀等具有阿舍利技术风格的大型工具。研究表明,古人类在原料利用上具有选择性,脉石英主要用于生产中、小尺寸的石制品,而千枚岩和粗面岩主要用于加工阿舍利大型工具。不同类型石核反映了古人类在剥片策略上的多样性。加工技术方面,小型工具与大型工具共存,且不同类型的大型工具反映出较为完整的阿舍利工业器物组合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第四级阶地 阿舍利 手斧 郧县人遗址
下载PDF
四川简阳龙垭遗址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苇 仪明洁 +2 位作者 孙智彬 陈军 徐凌鸿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5-969,共15页
龙垭旧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沱江二级支流康家河左岸,2010年7~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87 m^(2),出土石制品559件,动物骨骼化石数千件。石制品原料多选用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有硅... 龙垭旧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沱江二级支流康家河左岸,2010年7~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87 m^(2),出土石制品559件,动物骨骼化石数千件。石制品原料多选用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有硅化木、石英等。石制品类型主要有石核、石片、断块及手镐、大型石刀、似手斧、重型刮削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凹缺器和石球等石器,并有三组可拼合标本。从石制品面貌上看,古人类能够剥取大石片、以之加工石器,两面器技术不典型,初步呈现出似阿舍利技术特征。光释光测年显示,遗址年代可能达到旧石器时代中期。这批材料为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沱江流域更新世人类生存、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垭遗址 四川盆地 砾石工业 似阿舍利
下载PDF
述评典型阿舍利遗址的石器技术及其蕴含的古人类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浩 雷蕾 +1 位作者 李大伟 张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69,共16页
近年来,有关中国含手斧石器工业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在更深层次的人群社会行为研究方面的相关工作较为薄弱。本文以肯尼亚Olorgesailie遗址、以色列Gesher Benot Ya‘aqov遗址和英国Boxgrove等典型遗址为例,对国外不同地区、... 近年来,有关中国含手斧石器工业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在更深层次的人群社会行为研究方面的相关工作较为薄弱。本文以肯尼亚Olorgesailie遗址、以色列Gesher Benot Ya‘aqov遗址和英国Boxgrove等典型遗址为例,对国外不同地区、不同阶段阿舍利遗址中有关古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案例进行介绍和评述。通过这些述评,一方面促进我们对手斧人群社会行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推动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舍利手斧 技术策略 环境适应 社会行为 文化演进
下载PDF
试论百色手斧文化由西方扩散的可能性
6
作者 吴文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8,共6页
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气候周期转型 ,全球冰量增加 ,海平面下降 ,哺乳动物迁徙或灭绝 ,这个时期也是直立人地理大扩张和手斧文化扩散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些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统一性指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 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气候周期转型 ,全球冰量增加 ,海平面下降 ,哺乳动物迁徙或灭绝 ,这个时期也是直立人地理大扩张和手斧文化扩散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些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统一性指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 ,推测更新世中期全球性的气候转变是这次手斧文化扩散的主要驱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手斧文化 西方 可能性 更新世 阿舍利文化 红土地质考古带 扩散 驱动力 古气候 旧石器时代
下载PDF
阿舍利大石片的生产方式与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雷蕾 李大伟 +4 位作者 麻晓荣 刘康体 侯亚梅 王伟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和报道的大石片生产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根据剥片复杂程度的不同,阿舍利大石片生产技术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指砾石初级剥片技术,是利用原料的自然特征,选择合适台面和剥片角度进行单次剥片;第二类包括两面剥片技术、板状石核剥片技术和昆比哇技术,是在了解原料特征的基础上,对石核进行有计划的剥片,以便连续生产出多个大石片;第三类包括奇尔基技术、塔拜勒巴拉-塔奇恩基特技术和西维多利亚技术,是在较为复杂的剥片流程引导下,通过对石核的预制,获取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大石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西百色盆地发现的大型石核和大石片标本,探讨其在深入认识该地区石器工业面貌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舍利技术 大型石核 大石片 生产策略 百色盆地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东亚、西亚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Eric Boёda 侯雪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收藏标本的细致研究 ,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式 ,文章客观地评价了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者的工作业绩和历史局限 ,认为在中国发现的东亚早期人类的新证据为探讨人类起源的单极和多极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 ;东亚人的古老性是目...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收藏标本的细致研究 ,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式 ,文章客观地评价了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者的工作业绩和历史局限 ,认为在中国发现的东亚早期人类的新证据为探讨人类起源的单极和多极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 ;东亚人的古老性是目前科研工作的关键问题 ,必须利用各种手段 ,对此予以尽可能准确的界定。与中国学者合作研究人字洞遗址、龙骨坡遗址和东谷坨遗址的结果说明中国的考古遗址具有多样性 ,各遗址的石器相互间差异性很大 ,与同一时期非洲的模式不同 ,在这里可以找到更加有趣的材料来认识早期人类的方方面面 ,因此 ,应以最严谨的态度和最高的注意力对待中国的考古发现。此外 ,结合中国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和古气候学的研究资料 ,文章从宏观地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旧石器时代阿舍利和勒瓦娄哇两个典型的文化现象及其发展脉络 ,探讨了旧石器时代东亚和西亚之间的关系 ,对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模式及其与西亚乃至全球的关系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着眼于研究早期工业技术的发现地、创新地及其传播地点等问题认为 ,中国同西欧一样 ,在地理环境和人类生存方面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其技术的发展亲历了在本土发明、从境外引进和向外输出等不同阶段 ,它们不愧是穿越时空来追随技术变革的两大实验场。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亚 早期人类 阿舍利 勒瓦娄哇 气候变化 迁徙
下载PDF
莫维斯线理论的现实意义与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
9
作者 韩诣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2,65,共6页
“莫维斯线”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莫维斯提出的描述旧大陆与东亚、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差异的理论。由于其对东方的描述具有一定的负面价值判断,该理论一直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发现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手斧和勒瓦娄哇技术的回顾... “莫维斯线”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莫维斯提出的描述旧大陆与东亚、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差异的理论。由于其对东方的描述具有一定的负面价值判断,该理论一直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发现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手斧和勒瓦娄哇技术的回顾与分析,认为莫维斯的理论存在着由于当时材料发现不完全以及本人在进行价值判断时产生的谬误而造成的缺陷,但莫维斯线作为反映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概念,其应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不应被彻底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维斯线 阿舍利技术 勒瓦娄哇技术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越南手斧遗址群研究概况
10
作者 李大伟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3,共12页
越南手斧研究始于1960年,目前共有三个区域发现有手斧遗址群,分别是北部度山遗址群、中部安溪遗址群和东南部春禄遗址群。越南手斧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构建大陆东南亚区域文化史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考察东亚与东南亚乃至东西方旧石... 越南手斧研究始于1960年,目前共有三个区域发现有手斧遗址群,分别是北部度山遗址群、中部安溪遗址群和东南部春禄遗址群。越南手斧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构建大陆东南亚区域文化史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考察东亚与东南亚乃至东西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拟对越南手斧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同时对越南三个区域手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总结,以期推动与越南手斧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阿舍利 东亚 越南 安溪 手斧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马岭2号地点A区发掘简报
11
作者 仪明洁 裴树文 +2 位作者 牛东伟 马宁 罗志刚(绘图)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共10页
丹江口水库库区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交界处,处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是汉水上游到中游的过渡地带,汉水由西向东、丹江由北向南在此汇合,西南、西北和东北分别环绕武当山、秦岭和伏牛山,东南与江汉平原相接。丹江口水库淹没... 丹江口水库库区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交界处,处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是汉水上游到中游的过渡地带,汉水由西向东、丹江由北向南在此汇合,西南、西北和东北分别环绕武当山、秦岭和伏牛山,东南与江汉平原相接。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了变质火山碎屑岩、硅质灰岩、片岩、千枚岩、砂砾岩、砂岩、泥岩等。汉水形成于第三纪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马岭2号地点 阿舍利技术 中更新世
原文传递
广西田阳县那赖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和玻璃陨石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卫 李金燕 +4 位作者 李大伟 黄中政 罗志柏 田丰 王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5-777,共13页
对广西田阳县那赖旧石器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在百色盆地右江第Ⅳ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中发现了一件玻璃陨石和大量的旧石器(包括12件手斧)。玻璃陨石的特征表明其为原地埋藏,未经后期流水作用搬运。玻璃陨石和石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 对广西田阳县那赖旧石器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在百色盆地右江第Ⅳ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中发现了一件玻璃陨石和大量的旧石器(包括12件手斧)。玻璃陨石的特征表明其为原地埋藏,未经后期流水作用搬运。玻璃陨石和石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百色盆地第Ⅳ级阶地中保存的玻璃陨石可以代表手斧的埋藏年代。那赖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与百色盆地其他遗址的类似。通过与世界上其他阿舍利手斧在形态上和技艺上对比表明,该遗址手斧代表了早中更新世之交东亚的阿舍利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那赖遗址 手斧 玻璃陨石 阿舍利技术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丹江口库区马岭2号地点B区发现的石制品
13
作者 仪明洁(文/绘图) 裴树文 +2 位作者 牛东伟 马宁 罗志刚(绘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2,共10页
马岭2号地点B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乡贾湾村马岭,遗物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纪基座阶地的黏土层中。2011年4~5月和2012年3~4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770件。石制品类型包... 马岭2号地点B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乡贾湾村马岭,遗物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纪基座阶地的黏土层中。2011年4~5月和2012年3~4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77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锤、两面器、石核砍砸器、石核刮削器等,古人类选用阶地底部砾石层、河滩砾石中的磨圆砾石为原料,石英岩所占比重最高。剥片和修理技术为硬锤直接锤击法,以较大尺寸的毛坯为主要加工对象,两面器有相对稳定的生产体系,石器组合上似阿舍利技术面貌。通过与周边遗址比较,其年代应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器 手斧 阿舍利 丹江口库区 中更新世
原文传递
从板块构造角度再论旧石器时代中西石器工业差异的石料原因
14
作者 刘拓 林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6期26-32,共7页
以往在用石料因素解释旧石器时代中西石器工业差异成因时,存在空间尺度上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从板块构造的角度重新讨论了石料分布差异的地质学基础。欧洲尤其是西欧的海相地层远比其他地区丰富,优质燧石的可获性更强,可能是造成该区域阿... 以往在用石料因素解释旧石器时代中西石器工业差异成因时,存在空间尺度上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从板块构造的角度重新讨论了石料分布差异的地质学基础。欧洲尤其是西欧的海相地层远比其他地区丰富,优质燧石的可获性更强,可能是造成该区域阿舍利工业特殊性的原因之一,但这一因素不足以解释旧石器时代早期莫维斯线两侧整体差异。在中国,华北陆块稳定的沉积与北部天山—兴安板块造山带形成反差,后者因为火山活动频繁,优质细腻的火山喷出岩较多,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更有利于莫斯特工业自西向东的扩散。总之,比较不同区域的宏观地质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石料对石器工业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料 地质背景 阿舍利工业 莫斯特工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