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Seco and 3-nor guaianolides from Achillea alpina with antidiabetic activity
1
作者 XUE Guimin ZHAO Chenguang +7 位作者 XUE Jinfeng DUAN Jiangjing PAN Hao ZHAO Xuan YANG Zhikang CHEN Hui SUN Yanjun FENG Wei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10-618,共9页
In this study,we presented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ight novel seco-guaianolide sesquiterpenoids(1-8)and two known guaianolide derivatives(9 and 10),from the aerial part of Achillea alpina L..Compounds 1... In this study,we presented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ight novel seco-guaianolide sesquiterpenoids(1-8)and two known guaianolide derivatives(9 and 10),from the aerial part of Achillea alpina L..Compounds 1-3 were identified as guaianolides bearing an oxygen insertion at the 2,3 position,while compounds 4-8 belonged to a group of special 3-nor guaianolide sesquiterpenoids.The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1-8,including their absolute configurations,were accomplished by a combination of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and quantum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calculations.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compounds 1-10,we investigated their effects on glucose consumption in palmitic acid(PA)-mediated HepG2-insulin resistance(IR)cells.Among the tested compounds,compound 7 demonstrated the most pronounced ability to reverse IR.Moreover,a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compound 7 exerted its antidiabetic effect by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β,which was achieved through the suppression of the NLRP3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illea alpina Seco-guaianolide Glucose consumption Antidiabetic activity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多指标定量和网络药理学的蓍草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2
作者 王超 付瑞嘉 +3 位作者 徐顶巧 陈艳琰 乐世俊 唐于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21-30,41,共11页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蓍草的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蓍草的指纹图谱,对21批蓍草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蓍草的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蓍草的指纹图谱,对21批蓍草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预测蓍草的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建立了21批蓍草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10,确认了13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6个色谱峰并测定其含量,6个峰分别为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发挥抗炎、抗菌作用的绿原酸、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3个活性成分,38个核心靶点和20条关键通路。初步预测绿原酸、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可作为蓍草潜在的Q-Marker。结论:预测分析得到的蓍草QMarker,为蓍草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为后续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牛胆粉等3种特色蒙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鞠爱华 杨九艳 +2 位作者 孟永梅 杨艳丽 白万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4-325,共2页
目的建立特色蒙药材牛胆粉、蓍草、酸梨的薄层鉴别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牛胆粉、羊胆粉、蓍草、酸梨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分离度好,斑点清晰,重现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蒙药牛胆粉、蓍草、酸梨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牛胆粉 羊胆粉 蓍草 酸梨 薄层色谱
下载PDF
蓍草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庞晓斌 白杰英 +2 位作者 王云 李彦舫 董永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MS和 8114为基本培养基 ,通过调整激素种类与浓度等培养条件 ,按正交实验设计的原则 ,摸索出建立蓍草组织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 :愈伤诱导最佳培养基为 8114+6BA1.0 +NAA1.0 +ZT1.0 ;最佳分化培养基为 8114+6BA4.0 +NAA0 .2 +ZT1.0 ;最... 以MS和 8114为基本培养基 ,通过调整激素种类与浓度等培养条件 ,按正交实验设计的原则 ,摸索出建立蓍草组织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 :愈伤诱导最佳培养基为 8114+6BA1.0 +NAA1.0 +ZT1.0 ;最佳分化培养基为 8114+6BA4.0 +NAA0 .2 +ZT1.0 ;最佳生根培养基是 1/2MS0 +0 .1NA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achillea alpina L.) 组织培养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UPLC-Q-TOF/MS结合动物实验探究蓍草预防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超 付瑞嘉 +3 位作者 左倩 徐顶巧 乐世俊 唐于平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342-350,共9页
目的 通过UPLC-Q-TOF/MS定性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并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究蓍草保护急性肝损伤(ALI)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蓍草中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CTD和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等数据库筛选... 目的 通过UPLC-Q-TOF/MS定性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并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究蓍草保护急性肝损伤(ALI)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蓍草中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CTD和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等数据库筛选这些成分的作用靶点,同时在GeneCards、OMIM和NCBI数据库筛选ALI相关靶点,将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3.8.2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肝组织HE染色,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的测定对蓍草防治ALI的药效进行评价,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预测的核心靶点及KEGG富集通路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经UPLC-Q-TOF/MS法鉴定出20个成分,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得到上述成分预防治疗ALI的核心靶点104个,GO功能主要与炎症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蛋白酶结合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结果主要涉及IL-17、TNF及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蓍草预防性给药后能够缓解大鼠肝脏的损伤,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NF-α、IL-6、IL-1β水平和肝组织中MDA的含量,且SOD和CAT在肝组织中的活性显著增强;此外还发现蓍草给药后可上调大鼠肝脏组织中Nfr2蛋白的表达,下调TLR-4、NF-κBp65、keap1和HO-1蛋白的表达。结论 蓍草对四氯化碳诱导的ALI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keap1/Nrf2/HO-1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急性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下载PDF
蒙药蓍草的显微鉴别研究
6
作者 鞠爱华 杨九艳 +3 位作者 孟咏梅 袁慧 周秀娟 张慧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7-1087,共1页
目的研究蒙药蓍草的生药鉴别特征。方法利用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其茎、叶进行组织构造及粉末的鉴别。结果制订和建立了蓍草的显微特征标准。结论为蒙药蓍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关键词 蓍草 显微鉴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蓍草解毒利湿功效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王超 付瑞嘉 +3 位作者 乐世俊 徐顶巧 陈艳琰 唐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317-3327,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实验探究蓍草解毒利湿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查找蓍草的活性成分,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蓍草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和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实验探究蓍草解毒利湿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查找蓍草的活性成分,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蓍草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和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等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作用靶点。将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作用靶点的共有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疾病-功效”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蓍草干预疾病的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究活性成分。结果:蓍草发挥传统功效的活性成分26个和相关靶点247个。网络拓扑分析发现,蓍草主要通过作用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TGS2)、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CASP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等靶点及相关通路发挥功效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PTGS2、TNF、CASP3等核心靶点均能稳定结合。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绿原酸、芒柄花素等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结论:本研究基于蓍草“解毒利湿”的传统功效,针对其治疗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尿道炎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蓍草可能通过绿原酸、芒柄花素等成分作用多个靶点和通路干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为阐释蓍草发挥功效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传统功效 抗炎 抗氧化 扁桃体炎 细菌性痢疾 尿道炎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蓍草中的脂溶性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梁睿姝 熊礼燕 +1 位作者 李玲 张川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蓍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分两步提取蓍草,先用95%乙醇超声提取,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其脂溶性成分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采用GC-MS法,通过NIST10谱库检索,同时结合人工解析,鉴定蓍草...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蓍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分两步提取蓍草,先用95%乙醇超声提取,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其脂溶性成分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采用GC-MS法,通过NIST10谱库检索,同时结合人工解析,鉴定蓍草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脂溶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蓍草中共分离鉴定出脂溶性成分29种,占石油醚萃取总量的82.74%。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分别为表木栓醇(33.16%)、乙酸羽扇醇酯(10.99%)、棕榈酸(7.98%)、豆甾醇(3.68%)、硬脂酸(3.55%)、木栓酮(3.51%)等。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蓍草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并为进一步探讨蓍草药理作用及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高山蓍中的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研究
9
作者 段江婧 薛金凤 +5 位作者 赵晨光 潘浩 秦月鸽 冯卫生 吴亚 薛贵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2-68,138,共8页
研究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L.全草中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采用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高山蓍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S-[3α,3a... 研究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L.全草中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采用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高山蓍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S-[3α,3aα,4α(Z),6α,6aα,9α,9aα,9bβ]],2-butenoic acid,2-methyl-2,3,3a,4,5,6,6a,9,9a,9b-decahydro-6,6a,9-trihydroxy-3,6,9-trimethyl-2-oxoazuleno[4,5-b]furan-4-yl ester(1)、10β-hydroxyisodauc-6-en-14-al(2)、isodauc-6-ene-10β,14-diol(3)、aphanamol II(4)、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5)、12-羟基-α-香附酮(6)、1β-羟基-α-香附酮(7)、(E)-3,7,11-trimethyl-1,6,10-dodecatriene-3,5-diol(8)、2,6,10-trimethyl-3,6,11-dodecatriene-2,8,10-triol(9)、黑麦草内酯(10)、8-hydroxyphellandral(11)、(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12)、saniculamoid D(13)。化合物1~4、6、8和10~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和9为首次从植物高山蓍中分离得到。将化合物1~13在棕榈酸诱导的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上进行细胞耗糖量的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5、9和10(50μmol/L)具有良好的逆转胰岛素抵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蓍 化学成分 萜类 降糖活性
下载PDF
一枝蒿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司晓棠 查威璇 +2 位作者 李珉皓 于孟飞 刘庆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目的研究菊科蓍属药用植物一枝蒿(Achillea alpina L.)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一枝蒿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和高效液相(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并应用... 目的研究菊科蓍属药用植物一枝蒿(Achillea alpina L.)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一枝蒿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和高效液相(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并应用波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一枝蒿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Artemitin (1)、Sintenin (2)、(±)-threo-N-isobutyl-4,5-dihydroxy-2E-decaenamide (3)、(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四烷-鞘氨醇(4)、(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五烷-鞘氨醇(5)、(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六烷-鞘氨醇(6)、(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七烷-鞘氨醇(7)、(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八烷-鞘氨醇(8)、异荭草苷(9)和荭草苷(10)。结论化合物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8是新化合物,化合物1、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一枝蒿 神经酰胺
下载PDF
蓍草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研究
11
作者 王超 付瑞嘉 +4 位作者 左倩 曾晓涛 徐顶巧 唐于平 刘继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23-2032,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探究蓍草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并评价不同剂量蓍草(1.56、3.12、6.24、9.36、12.48、15.60 g·kg^(-1))的肝保护作用。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蓍草对肝脏损伤可能的作用靶点和与相关疾...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探究蓍草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并评价不同剂量蓍草(1.56、3.12、6.24、9.36、12.48、15.60 g·kg^(-1))的肝保护作用。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蓍草对肝脏损伤可能的作用靶点和与相关疾病的潜在关系,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验证。采用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测定了多项指标包括肝指数、ALT、AST、TNF-α、IL-6、IL-1β、CAT、SOD、GSH-px、MDA和GSH。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CRITIC权重分析法综合评价蓍草对肝脏保护效应。结果共获得351个蓍草和急性肝损伤的共同靶点。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AKT1、TNF和ALB为前3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蓍草下调了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中PI3K、AKT和TNF蛋白的表达,上调了ALB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蓍草不同剂量给药组能较好地改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各项指标水平,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得出,蓍草在浓度为15.60 g·kg^(-1)时的肝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蓍草具有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这可能与蓍草调节PI3K信号通路有关;当蓍草剂量为15.60 g·kg^(-1)时,其药效最好,这为蓍草的合理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PI3K/AKT信号通路 CRITIC权重分析法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蓍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筱清 王萌 +2 位作者 张欣 郭未蔚 吴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30-1333,共4页
采用硅胶、凝胶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蓍草Achillea alpina L.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墙草碱(1),8,9-dehydropellitorine(2),(E,E)-2,4-undecadien-8,10-diynoic acid isob... 采用硅胶、凝胶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蓍草Achillea alpina L.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墙草碱(1),8,9-dehydropellitorine(2),(E,E)-2,4-undecadien-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3),(E,E)-2,4-tetradecadien-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4),sintenin(5),4',5,7,8-四甲氧基黄酮(6),猫眼草黄素(7),芒柄花素(8),aurantiamide(9),金色酰胺醇酯(10),artemetin(11),半齿泽兰素(12)。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属 蓍草 化学成分 生物碱
原文传递
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锐泽 徐燕杰 +2 位作者 熊娟 胡金锋 杨国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812-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蓍草Achilleaalpi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 目的研究蓍草Achilleaalpi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β-谷甾醇(3)、5,6-epoxy-24(R)-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4)、β-胡萝卜苷(5)、schensianolA(6)、negunfurol(7)、(3s,5S,8R)-3,5-dihydroxymegastigma-6,7-dien-9-one(8)、saropeptate(9)、(+)-丁香脂素(10)、(±)-落叶松树脂醇(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菠菜甾醇 表木栓醇 (+)-丁香脂素 (±)-落叶松树脂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