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es Soil Disturbance Affect Soil Phosphorus Fractions?
1
作者 Yonathan D. Redel Rudolf Schulz Torsten Müller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3年第6期263-272,共10页
Increased turnover of organic matter as a result of soil disturbance (e.g. by soil tillage) is described in principle, but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soil disturbance on soil P turnover especially for organic farming sys... Increased turnover of organic matter as a result of soil disturbance (e.g. by soil tillage) is described in principle, but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soil disturbance on soil P turnover especially for organic farming systems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proven.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soil disturbance on different soil P fractions in a soil shaking experiment. Four soils were incubated for 10 days in the dark with three different disturbance treatments: 1) no disturbance, 2) overhead shaking for 2 h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nd 3) continuous overhead shaking at 5 r. p. m. The four investigated soils were: 1) a silty loam soil with long term bio-compost application and 2) the corresponding soil without bio-compost application, 3) a long-term organically managed clay loam soil and 4) a clay loam soil with long time application of pig manure, all not and from Baden-Württemberg, Germany. We determined NaHCO3-, NaOH- and H2SO4-extractable inorganic and organic P fractions (Pi and Po, resp.) in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Furthermore, the potentially plant available P as Calcium-acetate-lactate-extractable P (CAL-P) and P extractable by electro-ultra-filtration (EUF-P), and aqua regia extractable total P (PT) were determined. Furthermore, we determine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nitrogen (MBN) and phosphorus (MBP),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soil. The organically managed soil had the highest PT contents (1300 mg·kg-1). The soil with pig manure application had the smallest potentially labile P fractions (NaHCO3-Pi and -Po and NaOH-Pi). The ecologically managed soil had the biggest organic P fractions (114 mg·kg-1 NaHCO3-Po and 463 mg·kg-1 NaOH-Po), but, this soil was the lowest in CAL-P (5 mg·kg-1). Short term soil disturbance had effects on labile organic P fractions of two of the four analyzed soils, but inorganic P was rather unaffected. In the compost amended COMP(+) soil, there was an incorporation of P from the less available NaOH-P fractions into the more available NaHCO3-Po fraction. However, if taking all investigated soils and treatments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soil disturbance were limited and not consi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FRACTIONS soil DISTURBANCE MICROBIAL phosphorus Organic phosphorus MICROBIAL Nitrogen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下载PDF
连栽杉木林地土壤对其无性系幼苗土壤酶活性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红艳 陈潇潇 +3 位作者 曹光球 陈爱玲 魏晓骁 叶义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探讨杉木在连栽杉木林土壤培养下,其优良无性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和根尖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优良无性系对不同连栽代数土壤培养的响应机理,以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为培养基质,栽植杉木无性... 探讨杉木在连栽杉木林土壤培养下,其优良无性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和根尖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优良无性系对不同连栽代数土壤培养的响应机理,以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为培养基质,栽植杉木无性系幼苗2a后,采用抖落法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相关酶活性和根际酚类物质含量,并剪取0~2cm根尖测定酚酸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杉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随连栽代数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的变化趋势。杉木优良无性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11种酚类物质,其中阿魏酸、没食子酸和咖啡酸相对含量较高,是最主要的酚类物质。没食子酸相对含量随连栽代数增加而增多,阿魏酸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但均高于对照,而咖啡酸则表现为先升后降,其含量均低于对照,且三者在三代林中的含量均高于一代林;杉木根尖中共鉴定出8种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奎尼酸和山奈酚相对含量较高。儿茶素含量逐代下降,二代林和三代林中其含量均高于对照;山奈酚含量逐代增加,而不同连栽代数中其含量均低于对照;奎尼酸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而不同连栽代数中其含量均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鞣花酸、奎尼酸与酸性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龙胆酸与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芦丁、龙胆酸与多酚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鞣花酸与多酚氧化酶呈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芦丁和香草酸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对香豆酸和山奈酚与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杉木连栽可能会通过改变杉木根尖和根际土壤中酚类物质的积累来影响土壤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杉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最终导致杉木连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连栽 酚酸类物质 土壤酶活 根际土壤
下载PDF
茶树根际土壤抗酸铝真菌ALF-1(Neurosporasp.)对酸性土壤pH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梁月荣 刘祖生 +1 位作者 陆建良 骆颖颖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研究了茶树根际ALF- 1 真菌( Neurosporasp .) 对酸性土壤pH 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LF- 1 真菌的生长与土壤有机营养密切相关, 其生长速率随土壤有机营养含量的增加而加快。接种ALF- 1 真菌后, 在有机质含量不高的未垦酸性土... 研究了茶树根际ALF- 1 真菌( Neurosporasp .) 对酸性土壤pH 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LF- 1 真菌的生长与土壤有机营养密切相关, 其生长速率随土壤有机营养含量的增加而加快。接种ALF- 1 真菌后, 在有机质含量不高的未垦酸性土壤中, 没有明显的降低土壤铝和升高pH 的效果, 只有在添加有机营养物的情况下, 才表现出显著的降低土壤活性铝和提高土壤pH 的效果。文中就铝浓度和有机质对ALF- 1 真菌的影响、有机质降低土壤酸度的作用以及该菌与有机肥结合施用改良酸性土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际 抗酸铝 酸性 酸性土壤 pH 活性铝
下载PDF
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酚酸物质变化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1 位作者 王新民 魏志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51-154,共4页
对不同生育期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态变化及其关系进行研究,为研究怀山药根际微生态与其品质的相关性奠定基础。采用室内测定法研究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酚酸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怀山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中... 对不同生育期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态变化及其关系进行研究,为研究怀山药根际微生态与其品质的相关性奠定基础。采用室内测定法研究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酚酸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怀山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且根茎膨大速度越快时上升趋势越明显;根际细菌绝对数量一直占根际土壤微生物的80%左右,并呈增长趋势;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数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怀山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微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中酚酸物质、微生物和酶活性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 根际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酚酸
下载PDF
菌根形成对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优势树种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童琳 唐旭利 +1 位作者 张静 张倩媚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4期93-98,共6页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中主要优势树种菌根侵染程度、植物养分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图探讨自然生态系统中菌根真菌影响下的磷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森林群落高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森...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中主要优势树种菌根侵染程度、植物养分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图探讨自然生态系统中菌根真菌影响下的磷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森林群落高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森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皆低于马尾松林,该林型非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6.66±0.69mmol·g–1·h–1)则显著高于马尾松林(3.97±1.05mmol·g–1·h–1)。2)磷酸酶活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存在差异,群落中优势树种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3)由于植物缺磷往往表现为成熟叶片磷含量低,成熟叶片磷含量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显著负相关关系(R2=0.5416,P<0.0001)表明,磷限制可能是诱导磷酸酶产生的驱动力之一。菌根形成对于促进菌根共生体分泌磷酸酶,缓解土壤磷限制,提高植物磷吸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磷循环 侵染率 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 森林群落 磷限制
下载PDF
氮形态和磷肥对红壤玉米根际解磷微生物群落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龙 冯童禹 +2 位作者 薛壮壮 王超 沈仁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3-1506,共14页
较低的土壤磷素有效性限制了酸性红壤生产潜力提升。作为磷素活化的主要执行者,解磷微生物对施肥和根际作用的综合响应尚不清楚。以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磷肥水平(施磷和不施磷)与不同氮形态(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交互试验,使用编码酸... 较低的土壤磷素有效性限制了酸性红壤生产潜力提升。作为磷素活化的主要执行者,解磷微生物对施肥和根际作用的综合响应尚不清楚。以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磷肥水平(施磷和不施磷)与不同氮形态(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交互试验,使用编码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微生物phoC和phoD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物,研究了施肥和根际作用对酸性红壤磷酸酶活性和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根际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活性,且作用强度大于氮形态和磷肥水平。氮形态、磷肥水平和根际作用均显著影响phoD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和香农指数,然而仅有氮形态和根际作用影响phoC细菌OTU数目。根际作用对phoC和phoD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氮形态和磷肥水平,而且对phoD细菌群落的作用更明显。根际磷酸酶活性提高与土壤有机质增加密切相关。phoC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主要与根际养分变化有关,而phoD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能是根系分泌物和养分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言,玉米根际作用对酸性红壤磷酸酶活性和相关功能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氮形态和磷肥水平,但是其作用强度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述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红壤 施肥措施 根际作用 解磷微生物 磷酸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林生 庄家强 +3 位作者 陈婷 张爱加 周明明 林文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71,共8页
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对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PLFA总量最大,其细菌、放线菌与原生动物的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2... 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对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PLFA总量最大,其细菌、放线菌与原生动物的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真菌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细菌PLFA含量与1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相近(P>0.05),放线菌与原生动物PLFA含量均低于其他土壤样品(P<0.01);在20年生茶树土壤中,一些参与土壤物质循环的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在下降,一些代谢能力低的类群丰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与6年生茶树土壤相比,20年生茶树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单酯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蔗糖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年限茶树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各总PLFA与酶活性、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在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适应于贫瘠条件与低代谢能力的种群增多,反映出根际土壤质量与一些关键酶活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根际土壤 磷脂脂肪酸标记 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模拟酸雨组成对棉花根际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冬梅 刘广深 +1 位作者 许中坚 刘维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本文模拟酸雨离子组成,运用恒温恒湿连续培养的方法,考察了外源酸对棉花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酸度对脲酶、中性磷酸酶产生一定的激活效应,进而转为抑制;而在[H+]0~55mmol/kg范围内,外源酸对转化酶与酸... 本文模拟酸雨离子组成,运用恒温恒湿连续培养的方法,考察了外源酸对棉花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酸度对脲酶、中性磷酸酶产生一定的激活效应,进而转为抑制;而在[H+]0~55mmol/kg范围内,外源酸对转化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明显的激活效应。三种水解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激活-抑制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与[H+]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H+]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棉花 根际土壤 水解酶活性
原文传递
O_3浓度升高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尹微琴 景浩祺 +4 位作者 王亚波 魏思雨 孙月 王圣森 王小治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7-553,共7页
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OTC_s)法,探究臭氧浓度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 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OTC_s)法,探究臭氧浓度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转化酶)和有机酸含量(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植株根系生长状况等分析其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O_3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麦成熟期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其中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达显著水平;在抽穗期,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因臭氧浓度升高而显著提高,增幅最高可达76.7%.在成熟期,O_3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p H、电导率、总碳和总氮含量,增加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降低了小麦根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总表面积,而增加了根平均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臭氧浓度升高 根际土壤 酶活性 有机酸
原文传递
食用菌菌渣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茹瑞红 李烜桢 +4 位作者 黄晓书 高峰 王建明 李本银 张重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036-3041,共6页
前期研究认为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可能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研究发现不同菌渣提取液对酚酸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杏鲍菇菌渣提取液对5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总降解率最高,达75.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杏... 前期研究认为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可能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研究发现不同菌渣提取液对酚酸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杏鲍菇菌渣提取液对5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总降解率最高,达75.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的地黄根际土壤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相对含量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使地黄冠幅、叶片数量、叶长、叶宽和株高等指标接近头茬地黄水平,使重茬地黄块根质量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2.70,3.66倍,单株梓醇总量提高2.25倍,同时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地黄的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菌渣 酚酸 根际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连作障碍
原文传递
不同谷子品种耐低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邱双 闫双堆 刘利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探索不同谷子品种耐低磷能力,以10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磷(LP)与施P_2O_550kg/hm^2(CK)2个处理,研究低磷胁迫对不同谷子品种根、苗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和谷子对磷吸收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较对照处理,根长增长-1... 为探索不同谷子品种耐低磷能力,以10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磷(LP)与施P_2O_550kg/hm^2(CK)2个处理,研究低磷胁迫对不同谷子品种根、苗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和谷子对磷吸收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较对照处理,根长增长-11.43%~28.57%(仅龙谷26降低),根系活力降低50.36%~73.14%,生物量降低6.29%~18.55%,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增长4.64%~19.97%,磷吸收量降低30.78%~37.14%,磷利用效率增长29.26%~37.38%,低磷对谷子根系性状的影响大于对地上部性状的影响。低磷胁迫下,不同谷子品种间生长及磷吸收利用的差异均较大,济谷13、济谷11的耐低磷能力相对较强,龙谷26的耐低磷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 品种
原文传递
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叶钰倩 赵家豪 +1 位作者 刘畅 关庆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4-1370,共7页
以南京溧水林场间伐10年后的3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对照,未间伐,CK;弱度间伐,LIT,25%;中度间伐,MIT,45%;强度间伐,HIT,65%)对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度间伐显著降低了... 以南京溧水林场间伐10年后的3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对照,未间伐,CK;弱度间伐,LIT,25%;中度间伐,MIT,45%;强度间伐,HIT,65%)对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度间伐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全磷和有机磷含量;强度间伐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无机磷总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中度和弱度间伐增加了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速效磷、微生物量磷和活性磷含量(H_2O-Pi、NaHCO_3-Pi和NaHCO_3-Po),而显著降低NaOH-Po含量;间伐对稳定态磷含量(HCl-P和残留-P)影响不显著。除稳定态磷外,根际土壤中磷组分含量均大于非根际,具有明显的正根际效应。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磷含量的重要因子。弱度和中度间伐有利于提高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马尾松人工林 根际土壤 磷组分 酸性磷酸酶 根际效应
原文传递
大气酸沉降对马尾松幼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思婕 王平 +5 位作者 张敏 陈舒展 许雯 朱丽婷 何销勤 龚书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18,共8页
【目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人工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对酸沉降高度敏感。随着我国大气酸沉降的日趋严重,马尾松林出现针尖坏死,树枝枯萎,甚至死亡等受害症状。木本植物响应酸沉降根系生理变化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酸沉降对马... 【目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人工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对酸沉降高度敏感。随着我国大气酸沉降的日趋严重,马尾松林出现针尖坏死,树枝枯萎,甚至死亡等受害症状。木本植物响应酸沉降根系生理变化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酸沉降对马尾松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仍不清楚。笔者研究马尾松幼苗根系生理指标在不同酸沉降强度和时间下的变化,探究马尾松根系对大气酸沉降的适应能力。【方法】以南京老山林场林地0~20 cm混合土壤为培养基质,土培100 d长势一致的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调节pH 6.5模拟雨水为对照,配制化学组分类似于自然降水的模拟酸雨,其pH设置为5.6(微酸化处理)、4.5(轻度酸处理)、3.5(中度酸处理)和2.5(重度酸处理),按2017年5—8月南京市实际降水量、时间和频率对栽培马尾松幼苗喷淋处理。在栽培30、60和100 d时测定幼苗根系各生理指标,采用TTC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系活力,甲烯蓝吸附法测定吸收面积,电导率法测定质膜透性,加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ASE)-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g ionization,ESI)-串联质谱(MS/MS)法测定根系超痕量有机酸,复合电极法测定根际土壤pH。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用One-Way 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Bivariate correlation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模拟酸雨pH的下降,马尾松幼苗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苹果酸与柠檬酸分泌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轻度酸处理下达最高值,中、重度酸处理下各指标显著降低;随酸雨喷淋时间推移,差异越明显,重度酸处理100 d的上述根系各生理指标相比于栽培初期(30 d)分别下降了(46.25±7.23)%、(56.37±8.14)%、(38.55±11.58)%、(68.45±5.41)%和(10.80±4.93)%。而马尾松幼苗根系质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随模拟酸雨pH下降,质膜透性先减弱后增强,在轻度酸处理100 d时达最小值,为(13.62±1.46)%;在重度酸处理100 d时达最大值,为(36.48±2.25)%。此外,随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加和酸处理时间的延长,马尾松根系草酸分泌量不断增加,在重度酸处理100 d时高达(1251.93±37.52)μg/L,而幼苗根际土壤pH则逐步下降。从相关性分析来看,草酸分泌量与植物根系活力、吸收面积、根际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柠檬酸分泌量与植物根系活力、吸收面积、根际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对马尾松幼苗根系生理指标在不同酸沉降强度和时间下变化的研究结果反映了在轻度模拟酸雨(pH 4.5)处理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养分吸收能力强,根细胞选择透过性屏障结构和功能完好,细胞内外渗透维持在平衡状态,胞内pH和离子浓度调节能力强,马尾松表现出较好的耐酸性。而当马尾松根系接触酸雨的pH≤3.5,时间超过60 d时,根际土壤pH大幅降低,幼苗根系苹果酸和柠檬酸分泌量减少,各生理指标显著恶化,这表明酸雨(pH≤3.5)的长期处理会导致马尾松根系膜系统受损,细胞内电荷失衡,生理功能失调,代谢受阻,最终引起马尾松抗酸能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污染 马尾松幼苗 根系生理特性 有机酸分泌 根际土壤 根系活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