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土壤酸杆菌(Acidobacteria)群体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春香 田宝玉 +4 位作者 吕睿瑞 林伟铃 徐燕 黄钦耿 黄建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酸杆菌(Acidobacteri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许多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的总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特异引物扩增酸杆菌16SrRNA基因,构建酸杆菌门细菌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利用限制性... 酸杆菌(Acidobacteri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许多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的总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特异引物扩增酸杆菌16SrRNA基因,构建酸杆菌门细菌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随机克隆进行筛选、测序,对该生态环境下酸杆菌菌群种类和组成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热带森林土壤的酸杆菌有5个类群:分别为Gp1、Gp2、Gp3、Gp5和1个未知分类的酸杆菌种。其中Gp1是该土壤环境下酸杆菌门的绝对优势菌群,约占整个酸杆菌群的50%-80%,其次是Gp2,占12%-25%,不同采样点酸杆菌类群的分布趋势是一致的。研究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中的酸杆菌类群具有适应其土壤环境的广泛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红壤 酸杆菌 RFLP分析 生态多样性
原文传递
土壤酸杆菌门细菌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7
2
作者 王光华 刘俊杰 +3 位作者 于镇华 王新珍 金剑 刘晓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0,共7页
酸杆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细菌类群。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酸杆菌一般占细菌总量的20%左右,甚至高达50%以上,表明酸杆菌在土壤生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植被、海拔高度、氮肥管理及二氧化碳升高对土壤酸杆菌分布的影响,... 酸杆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细菌类群。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酸杆菌一般占细菌总量的20%左右,甚至高达50%以上,表明酸杆菌在土壤生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植被、海拔高度、氮肥管理及二氧化碳升高对土壤酸杆菌分布的影响,以及酸杆菌根际效应等几方面论述了土壤酸杆菌门细菌生态学研究进展;综合分析揭示出不同分类单元酸杆菌细菌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阐述了部分酸杆菌细菌的潜在生态功能。最后指出在土壤酸杆菌研究中应强化分离培养、细化分子生态、采用宏基因组学和单细胞测序新技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杆菌 微生物生态 亚群 16S RRNA基因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类群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志超 黄娟 +4 位作者 刘雨晖 贾代东 李惠通 吴鹏飞 刘爱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29,共8页
采用16S rDNA建库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细菌类群进行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6S rDNA在目水平上鉴定比例为80%以上,结果较可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共鉴... 采用16S rDNA建库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细菌类群进行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6S rDNA在目水平上鉴定比例为80%以上,结果较可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共鉴定细菌门39个、纲100个、目151个,不同发育阶段之间3种功能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与部分化学性质相关性较小;其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为最主要细菌门类。酸杆菌门丰度在不同发育阶段中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按丰度变形菌门的排序则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从beta指数分析可知:幼龄林内部相似度相比中、老龄林较低;中、老龄林之间相似度较高,幼龄林与其他2种发育阶段之间相对相似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土壤 细菌 16S r DNA 酸杆菌门 变形菌门
下载PDF
安徽某铁矿排土场废矿石中细菌群落分子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华 郝春博 +1 位作者 李思远 王广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采集了安徽某铁矿排土场酸水库周边不同类型的废矿石样品,分析了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比研究了样品中嗜酸菌群落组成及物理化学参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4个废矿石样品均呈强酸性,pHKCl均在3.0以下,并... 采集了安徽某铁矿排土场酸水库周边不同类型的废矿石样品,分析了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比研究了样品中嗜酸菌群落组成及物理化学参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4个废矿石样品均呈强酸性,pHKCl均在3.0以下,并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和硫酸根阴离子,而有机质含量很低。总的来说,风化废矿石样品(KB和PD)比根际样品(WJ和GY)的物理化学条件更为严酷。样品中的细菌分属15个细菌类群,其中7个类群在4个样品中都有分布。经聚类分析发现,无论是物理化学参数还是细菌群落组成,都是风化废矿石样品聚为一个分枝,而根际样品聚为另一个分枝,说明物理化学条件对细菌群落组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4个样品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示,根际废矿石样品比风化废矿石样品细菌多样性高。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对样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影响不一样,pH和有机质含量与细菌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硫酸根和磷与细菌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酸杆菌门细菌在所有4个样品中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它们在废矿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废矿石 嗜酸菌 酸杆菌门
下载PDF
2-氯酚驯化对厌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爱群 戴亚蕾 +2 位作者 陈玲 陈皓 张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81-787,共7页
用古细菌特异性引物ARC21F/ARC958R和酸杆菌特异性引物31F/907R,对2-氯酚(2-chlorophenol,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样品总DNA进行了16Sr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研究了2-CP驯化前... 用古细菌特异性引物ARC21F/ARC958R和酸杆菌特异性引物31F/907R,对2-氯酚(2-chlorophenol,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样品总DNA进行了16Sr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研究了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CP驯化前后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共有的古细菌菌种:Methanothrix soehngenii、Methanosaeta concilii及uncultured euryarchaeote等.2-CP驯化后的厌氧污泥中出现了特有的微生物Methanobacterium aarhusense、Methanobacterium curvum及Methanobacterium beijingense等,而接种污泥中特有的一些古细菌发生了消亡.对该厌氧体系酸杆菌的分析表明,2-CP驯化前后的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共有的微生物菌种: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 Acidobacterium和unknown Actinomycete(MC 9).经2-CP驯化后,接种污泥中特有的微生物Desulfotomaculum sp.176、uncultured Deltaproteobacterium n8d及uncultured hydrocarbon seep bacterium等发生消亡,并出现了特有的微生物unculturedHolophaga/Acidobacterium、uncultured Acidobacteria bacterium及unidentified Acidobac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酚 厌氧颗粒污泥 驯化 古细菌 酸杆菌
下载PDF
甘肃西峰黄土中细菌16S rDNA文库的构建与组成初步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晟 陈旸 +3 位作者 潘雪莲 崔益斌 季峻峰 陈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5-772,共8页
对黄土高原西峰地区黄土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进行了总DNA提取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通过克隆测序技术构建了含有44个克隆子的细菌16SrDNA文库。对16SrDNA系统发育的分析表明,西峰地区的黄土沉积物中细菌可分属13个类群,包括:酸杆菌(Ac... 对黄土高原西峰地区黄土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进行了总DNA提取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通过克隆测序技术构建了含有44个克隆子的细菌16SrDNA文库。对16SrDNA系统发育的分析表明,西峰地区的黄土沉积物中细菌可分属13个类群,包括:酸杆菌(Acidobacteria)、变形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厚壁菌(Firmicutes)、疣微菌(Verrucomicrobia)、浮霉菌(Planctomycetes)、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异常球菌—栖热菌(Deinococcus-Thermus)、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e)、蓝细菌(Cyan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Candidate division TG1。其中酸杆菌为最主要优势类群,变形菌为次优势类群,二者占黄土细菌总克隆数的70%,且大多为不可培养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16S rDNA文库 细菌多样性 酸杆菌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安娜 陆云峰 +3 位作者 张俊红 吴家森 徐金良 童再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 【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对照)、马尾松林皆伐后的一代杉木林、杉木林迹地自然更新二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0~20 cm, 20~40 cm)的土壤pH、束缚水含量、有机碳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比较分析土壤肥力水平,同时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优势酸杆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1)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后土壤酸化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地肥力水平大致规律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一代林>杉木连栽林。2) 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细菌中酸杆菌门均占明显优势(32.68%~49.17%),且连栽后的杉木连栽林0~20 cm土层酸杆菌占比显著高于马尾松林0~20 cm土层(P<0.05)。3)共检测出18个酸杆菌类群,其中Gp2在各个样地中均为绝对优势菌群,占酸杆菌群的47.74%~68.80%,Gp1占21.69%~29.72%,其次是Gp3占13.30%~22.41%。酸杆菌类群中Gp2优势加强,同时Gp3具有由优势菌属转变为次优势菌属的趋势。Gp1和Gp10相对丰度分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35)和显著正相关(P=0.035),Gp2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10)。【结论】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及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而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相对丰度提高,酸杆菌群落作为土壤优势菌群随土壤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预示着酸杆菌在杉木人工林土壤物质循环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肥力 16SrDNA测序 土壤酸杆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优势菌株的筛选与菌落PCR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之奇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888,共10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以期筛选出其根际土壤中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方法】通过对种植了菌草“绿洲一号”和未种植菌草“绿洲一号”的盐碱地分别进行土壤取样,运用16sDNA高通量... 【目的】进一步研究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以期筛选出其根际土壤中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方法】通过对种植了菌草“绿洲一号”和未种植菌草“绿洲一号”的盐碱地分别进行土壤取样,运用16sDNA高通量测序对其进行微生物种群测序,明确两者之间的微生物种群差异,从而筛选出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株,对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及菌落PCR鉴定。【结果】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度要远远高于空白地段,同时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相较于空白地段也具有明显变化,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为酸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对其进行分离培养之后,菌落PCR鉴定表明优势菌株被成功分离培养。【结论】本文通过对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培养,为利用菌草“绿洲一号”改良盐碱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绿洲一号” 16sDNA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微生物 酸杆菌 鞘氨醇单胞菌 分离培养 菌落PCR
下载PDF
Metagenomic approach revealed effects of forest thinning on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forest soil of Mt. Janggunbong, South Korea 被引量:1
9
作者 LEE Byeong-Ju EO Soo Hyu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59-67,共9页
The soil microbiome that plays important ecological roles in mountains and forests is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causes.Human activity,particularly harvesting or thinning,affects the soil microbiome in fo... The soil microbiome that plays important ecological roles in mountains and forests is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causes.Human activity,particularly harvesting or thinning,affects the soil microbiome in forests by alter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uch as vegetation,microclimate,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forest thinning on the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From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results of the 16S rRNA gene,we examined differences in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thinning at Mt.Janggunbong,South Korea.We identified 40 phyla,103 classes,192 orders,412families,947 genera,and 3,145 species from the soil samples.Acidobacteria and Proteobacteria were the most dominant bacterial phyla in the forest soil of Mt.Janggunbong.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measures(richness,Shannon diversity index,and evenness)at the phylum level increased after thinning,whereas species-level taxonomic richness decreased after thinning.Thinning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bacterial species in Chloroflexi,Verrucomicrobia,Nitrospirae,and other nondominant bacterial taxa,especially for those not found in Mt.Janggunbong before thinning,to settle and adap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nning affected the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forests and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细菌 南朝鲜 社区 物理化学 小气候 定序
下载PDF
森林土壤中酸杆菌门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彩霞 董玉红 焦如珍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2,共6页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基于分子生态学研究划分的新细菌类群,是最主要的土壤微生物类群之一。它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所以人们推测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定的驱动作用及生态功能。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cidobacteria多样性的研究进...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基于分子生态学研究划分的新细菌类群,是最主要的土壤微生物类群之一。它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所以人们推测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定的驱动作用及生态功能。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cidobacteria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因子(海拔、土壤p H值以及土壤中的C和N含量)变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并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对酸杆菌门的作用进行推测;分析了Acidobacteria目前研究状况的缺失与不足;建议在未来研究工作应针对优势菌群展开,并且侧重于构建不同环境下酸杆菌门的分离培养体系,以期为该菌门的生态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杆菌门 多样性 森林土壤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无锡地区常见树木根际土壤酸杆菌多样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魏志文 李韵雅 +1 位作者 江威 廖祥儒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49-2656,共8页
为了研究植物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无锡地区常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根际土壤酸杆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和亚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杆... 为了研究植物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无锡地区常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根际土壤酸杆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和亚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杆菌为无锡常见树木根际土壤中的第二大细菌类群,在各样品土壤中的比例为15.4%~28.78%;7种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20个酸杆菌亚群,Gp1、Gp2、Gp3、Gp4、Gp5和Gp6为该土壤环境中优势亚群,占整个酸杆菌门比例的80.23%~94.85%;亚群Gp1、Gp2、Gp3在常绿树根际土中比例较高,而Gp4、Gp5和Gp6在落叶树根际土中丰度更高;亚群Gp14仅在常绿树根际土中存在,而亚群Gp9、Gp18、Gp20和Gp22只存在于落叶树的根际土中,说明植物类型对酸杆菌亚群在根际土壤中的分布存在影响。在各项土壤理化指标中,土壤总氮对酸杆菌的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中酸杆菌亚群的分布受到土壤pH的极显著影响(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无锡地区常见树土壤中酸杆菌门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主要受到土壤pH、总氮含量和树木类型的影响,其中土壤pH是影响酸杆菌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杆菌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Difficult-to-culture 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The underexplored signature microbial groups 被引量:4
12
作者 Sadaf KALAM Anirban BASU Appa Rao PODILE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75-89,共15页
Microorganisms represent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earth’s biodiversity and biomass, and the plant rhizosphere is an innate reservoir teeming with heterogeneous microbes predominated by bacterial communities. Rhiz... Microorganisms represent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earth’s biodiversity and biomass, and the plant rhizosphere is an innate reservoir teeming with heterogeneous microbes predominated by bacterial communities. Rhizospheric microbial diversity (genetic, phenotypic, and metabolic)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key ecological roles played by the microbial members, including plant growth promotion. The application of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technologies has revolutionized the discovery of novel bacterial groups that have remained undetected by traditional cultivation-based approaches. Suc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opened new vistas in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predominant but concealed and missed bacterial diversity referred to as difficult-to-culture bacterial lineages, especially the predominant phyla Acidobacteria, Verrucomicrobia,Planctomycetes, and Gemmatimonadetes. Regardless of their ubiquity and prevalenc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cophysiology because of the non-availability of culturable members. More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increased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the cosmopolitan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of the difficult-to-culture bacteria, focusing on their role in driving complex plant-microbial interactions and mobilizing nutrients in soil and their potential as sources of novel bioactive metabolites. As an initial step, we review the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such bacterial phyla in soil, their ecophysiological roles, and their hidden plant growth promoting potential. The ability to select and deploy plant probiotic bacteria from the difficult-to-culture frac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might open new avenues for improving crop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obacteria ecophysiological roles Gemmatimonadetes microbial diversity PLANCTOMYCETES plant growth promotion VERRUCOMICROBIA
原文传递
不同密度杉木林对林下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丁凯 张毓婷 +3 位作者 张俊红 柴雄 周世水 童再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3,共12页
为揭示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对林下植被调控的响应机制,调查了浙江开化3种林分密度(高密度(KH)、中密度(KM)和低密度(KL))的17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基于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 为揭示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对林下植被调控的响应机制,调查了浙江开化3种林分密度(高密度(KH)、中密度(KM)和低密度(KL))的17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基于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3种密度的杉木林下植被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0.10–2.10 t·hm^(-2),且优势植物物种差异显著。理化性质测定分析发现,高密度与低密度林分的土壤pH、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林下植被中草本、灌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知, 3种密度杉木林地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总相对丰度占比超过80%。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酸杆菌门的优势亚群为Gp2、Gp1、Gp3和Gp6,占酸杆菌群的51.32%–57.38%,且随林分密度降低,林下植被增多, Gp1占比增大, Gp2和Gp6占比下降;Gp6相对丰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杉木纯林经营中适度降低林分密度有利于林下植被生长和良好细菌群落结构保持,有利于维持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细菌 酸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