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w bio-degradation by acidogenic bacteria and composite fungi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Ke-qiang CHENXiu-wei +3 位作者 JIMin NINGAn-rong FANHuan ZHOUK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90-693,共4页
A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including a strain of Candida tropicalis(W3), a strai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m(WY3) and three strains of basidiomycete pL104, pL113 and C33, was chosen to degrade corn straw. The final ... A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including a strain of Candida tropicalis(W3), a strai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m(WY3) and three strains of basidiomycete pL104, pL113 and C33, was chosen to degrade corn straw. The final pH was acid owing to the inoculation of acidogenic bacteria, and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composite fungi system could produce complex enzyme to destroy the compact structure of corn straw.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composite fungi could reach up to maximum when the pH value was 4.5. Through the bio-degradation by combining acidogenic bacteria with the composite fungi system, the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degradation rates of corn straw powder were 26.36%, 43.30% and 26.96%, respectively. And the gross crude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60.41%.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evidence for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with high capability of degrading straw lignocelluloses in order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straw resource and protect rural eco-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生物降解 细菌 微生物 真菌 生态系统
下载PDF
E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acidogenic and hydrogenic activities of glucose-degrading bio-granules
2
作者 冯玉杰 Herbert H.P.Fang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2年第4期343-347,共5页
Series batch experiments were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y of acidogenus and acidogenus in glucose-degrading bacteria cultured in an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 Series batch experiments were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y of acidogenus and acidogenus in glucose-degrading bacteria cultured in an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for glucose fermenta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The bacteria exhibited different capability to recover to produce hydrogen at different initial pH and temperature. Hydrogen production, VFA production, COD removal and COD balance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pH and 20, 37 ℃ respectively with the same glucose and VSS in vial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activity of acidogenic bacteria at varied pH and result in a variety of amoun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specific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VFA production, etc. Through the present study, when nonmalized to the weight of VSS, a maximal biogas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of 1 717 1 ml/g and 870 0 ml/g were obtained when pH equals 9 at 37 ℃ and 679 00 ml/g of biogas, 246 35 ml/g of hydrogen were also got when pH equals 5 at 20 ℃ 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specific hydrogen production (SHA) was 116 56 ml/h,g around 8 of pH value at 37 ℃ and 6 46 ml/h,g around 4 of pH value at 20 ℃, which wer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slope of the accumulated hydrogen gas via time. Butyric acid fermentation was importan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Large quantity of unknown COD was found in the vials when a small quantity of bio-gas was produced, but relative less unknown COD was determined when there was large quantity of hydrogen produced. This revealed a better engineering foreground for application of hydrogen bio-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production of hydrogen GLUCOSE FERMENTATION pH influence acidogenic bacteria HYDROGENIC bacteria
下载PDF
The Microbial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urse of Sulfate-Redu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Ai-jie, REN Nan-qi, LIU Guang-min, DU Da-zhong, WANG Xu (School of Municip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520-526,共7页
Acid-producing phase reactor of two-phase anaerobic treatment process has remarkable advantages treating sulfate-laden wastewat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RB population's capability of utilizing substrate and the... Acid-producing phase reactor of two-phase anaerobic treatment process has remarkable advantages treating sulfate-laden wastewat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RB population's capability of utilizing substrate and the microbial acidification type formed during the course of sulfate reduction, continuous-flow and batch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a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bio-film reactor supplied with sodium sulfate as electron accept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idification type forme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acidogenic bacteria (ab) Substrate utilization Acidification type Sulfate-reduc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污水中含硫化合物对AB工艺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牛克胜 朱淑玲 +1 位作者 魏伟 徐华梅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6,共4页
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AB工艺的进水是包含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城市污水,硫酸盐和硫化物浓度较高。通过控制A段的运行参数,减少硫酸盐在A段的厌氧转化及将大部分硫化物去除,可以消除对B段的影响,保证AB工艺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ab工艺 城市污水 高浓度有机废水 厌氧 污水处理 硫化物 硫酸盐 公司 影响及对策 淄博市
下载PDF
羊绒/精梳彩棉/抗菌AB多重复合羊绒衫的开发
5
作者 王万秀 周奕 《山东纺织科技》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文章介绍了采用羊绒、彩棉、抗菌AB纤维进行多重复合纺纱以及编织羊绒衫的工艺参数,并重点介绍了纺纱关键技术。
关键词 羊绒 彩棉 抗菌ab纤维 多重复合纺纱 技术关键
下载PDF
SSCP技术解析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阳国 任南琪 +3 位作者 王爱杰 刘广民 赵秋实 商淮湘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1-176,共6页
采用改进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以16SrRNA基因的V3区为靶对象,分析完全混合式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硫酸盐还原菌(SRBs)与产酸菌(ABs)的种间关系.共得到13个可辨晰的SSCP条带,对其中的6条带(A1,A3,A4,A5,A9,A10... 采用改进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以16SrRNA基因的V3区为靶对象,分析完全混合式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硫酸盐还原菌(SRBs)与产酸菌(ABs)的种间关系.共得到13个可辨晰的SSCP条带,对其中的6条带(A1,A3,A4,A5,A9,A10)进行了测序分析,分别同嗜柠檬酸明串球菌(GenBank登录号:AY453065,下同)、未培养细菌(AJ318147,AF227834,AJ576427)、产乙醇杆菌(AY434722)、梭杆菌(AB084627)等相似性较大.为检测系统中的SRBs,以SRBs富集培养基,对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进行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混合菌群同样采用SSCP分析,带型与前者相差较大,其中有2条带与Bacteroidetes(AB074606)和脱硫弧菌(Y12254,U42221)最为相似.分析表明,SRBs在总DNA中的含量可能不到1·5%,但是它们与大量的ABs形成很好的种间协作关系,从而维持工艺系统较高的硫酸盐去除率和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群落结构 单链构象多态性 硫酸盐还原菌 产酸菌
下载PDF
产酸发酵细菌产氢机理探讨 被引量:38
7
作者 任南琪 李建政 +1 位作者 林明 王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生物制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 ,对于生物产氢的机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生物制氢技术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产酸发酵细菌的多种产氢途经和机理进行了全面探讨。分析认为 ,在产酸相反应器中... 生物制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 ,对于生物产氢的机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生物制氢技术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产酸发酵细菌的多种产氢途经和机理进行了全面探讨。分析认为 ,在产酸相反应器中的产酸发酵发酵细菌 ,其主要产氢途径是丙酮酸脱羧产氢和辅酶I的氧化与还原平衡调节产氢。通过生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证明 ,即便是氢分压高达 0 5个标准大气压时 ,只要生境中 pH值小于4 78,NADH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发酵 细菌 机理 PH值 产酸相反应器 丙酮酸脱羧 生物制氢技术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限制性生态因子的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爱杰 任南琪 +1 位作者 甄卫东 张颖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并配合静态试验 ,从群体生态学角度考察限制性生态因子———COD SO2 -4 比、硫酸盐负荷率 (Ns)、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和碱度 (ALK)的定量化对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影响 .提出COD SO2 -4 比大于2 0...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并配合静态试验 ,从群体生态学角度考察限制性生态因子———COD SO2 -4 比、硫酸盐负荷率 (Ns)、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和碱度 (ALK)的定量化对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影响 .提出COD SO2 -4 比大于2 0 ,Ns 小于 7 5kg(SO2 -4 ) (m3·d) ,pH =6 0— 6 2 ,ORP =- 32 0— - 42 0mV ,ALK =15 0 0— 2 0 0 0mg L是维持硫酸盐还原菌(SRB)较高活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标志 ,硫酸盐去除率可达 80 %—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限制性 生态因子 定量化 硫酸盐还原菌 SRB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结合态磷化氢在厌氧微生物产酸过程中的释放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益新 丁丽丽 +1 位作者 任洪强 王晓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通过动态实验分别研究了在产甲烷和酸化阶段厌氧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的变化,并采用静态厌氧实验进一步阐明在酸化阶段有机酸的积累对磷化氢的影响及消失速率.结果表明,产甲烷阶段,厌氧颗粒污泥磷化氢浓度随高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酸化阶段,... 通过动态实验分别研究了在产甲烷和酸化阶段厌氧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的变化,并采用静态厌氧实验进一步阐明在酸化阶段有机酸的积累对磷化氢的影响及消失速率.结果表明,产甲烷阶段,厌氧颗粒污泥磷化氢浓度随高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酸化阶段,当pH达到4~5时会导致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消失.静态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酸化程度的增加,厌氧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消失速率加快.厌氧污泥在葡萄糖浓度2000 mg·L-1培养2 d后,结合态磷化氢浓度从最初的1.76 ng·kg-1降低到0.09 ng·kg-1,磷化氢消失速率最高达到0.84 ng·(kg·d)-1;而葡萄糖浓度400mg·L-1培养2 d后,结合态磷化氢消失速率仅为0.27 ng·(kg·d)-1;随着进一步培养,当磷化氢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消失速率也相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结合态磷化氢 酸化 产酸菌 颗粒污泥
下载PDF
甘肃棘豆中降解苦马豆素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延春 刘鹏 +2 位作者 赵春蕊 郑传廷 刘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1-526,共6页
为研究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中降解疯草毒素——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以苦马豆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甘肃棘豆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苦马豆素降解菌,命名为Ab.在摇床转速为150 r·min-1、28℃条... 为研究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中降解疯草毒素——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以苦马豆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甘肃棘豆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苦马豆素降解菌,命名为Ab.在摇床转速为150 r·min-1、28℃条件下培养30 h,菌株Ab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1苦马豆素的降解率为11.577 1%;延长培养时间并不能提高其降解苦马豆素的能力,但可耐受高质量浓度(1 g·L-1)的苦马豆素.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A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b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在LB平板上菌落呈圆形,中心凸起,边缘整齐,乳白色,表面光滑,属于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 monas),与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同源性为100%.说明甘肃棘豆中存在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Ab;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可能与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共同维持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内生细菌 苦马豆素 生物降解 缺陷短波单胞菌
下载PDF
有益微生物在暗尾东方鲀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1 位作者 吴伟 瞿建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暗尾东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暗尾东方的成活率,对暗尾东方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2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2个数量级,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 研究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暗尾东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暗尾东方的成活率,对暗尾东方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2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2个数量级,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3个数量级;25d后对照组COD为6.45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COD分别为4.66、4.46、4.38mg/L;25d后对照组NH3-N为0.53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38、0.35、0.34mg/L;90d后对照组NH3-N为0.52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25、0.23、0.22mg/L;25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018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014、0.012、0.010mg/L,90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018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009、0.008、0.007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暗尾东方的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7.6%、7.4%;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暗尾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蛭弧菌 光合细菌 浓度 有益微生物 成活率 池塘 养殖 对照组 实验 细菌总数
下载PDF
污泥酸性发酵获取SRB碳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秀兰 段长征 李亚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2-344,共3页
采用间歇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对城市污水厂污泥酸性发酵进行了研究,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温度、污泥体积分数、搅拌方式对污泥产酸量及污泥酸性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污泥产酸量影响显著,搅拌方式、污泥体积分数对污泥... 采用间歇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对城市污水厂污泥酸性发酵进行了研究,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温度、污泥体积分数、搅拌方式对污泥产酸量及污泥酸性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污泥产酸量影响显著,搅拌方式、污泥体积分数对污泥产酸量影响不显著。得出的最佳工况为:当温度为22℃,污泥体积分数为10%,搅拌方式为每间隔60 min搅拌10 min,起始pH为6.41~6.89,不接种产酸菌,发酵13 d时,污泥产酸量达最大,每1 g挥发性固体(VS)产生0.171 gVFA,VS的去除率为21.58%,污泥酸性发酵产物中乙酸、丙酸、丁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66%,33.64%,34.70%,污泥发酵为混合酸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酸性发酵 碳源 硫酸盐还原菌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COD/SO_4^(2-)比对硫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奎 刘海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42-值(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mg/L、pH(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42-值(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mg/L、pH(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0^-350)mV等条件下,当进水C/S<2.0时,SO24-去除率小于81%;当进水C/S值为2.5~2.0时,SO42-去除率为(90~81)%;当进水C/S值为大于2.5时,SO24-去除率为90%以上。随着C/S值的降低,SO24-的去除效果会将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COD/SO4^2-比 SO4^2-去除率 硫酸盐还原菌(SRB)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酸盐去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奎 刘海成 李建政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2-95,共4页
为探讨生态因子对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酸盐去除率的影响,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硫酸钠为硫酸盐,通过一系列动态实验,研究了产酸相中生态因子pH、氧化还原电位(ORP)、碱度(ALK)以及COD/SO42-(C/S)对SO42... 为探讨生态因子对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酸盐去除率的影响,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硫酸钠为硫酸盐,通过一系列动态实验,研究了产酸相中生态因子pH、氧化还原电位(ORP)、碱度(ALK)以及COD/SO42-(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中温(34±1℃)条件下运行时,碱度为500~1 000 mg/L,pH值为6.0~7.0,氧化还原电位为-250^-410 mV,产酸脱硫反应器对硫酸盐的去除率最大.当进水C/S比小于2.0时,SO42-去除率小于81%;当进水C/S比为2.5~2.0时,SO42-去除率为90%~81%;当进水C/S比为大于2.5时,SO42-去除率为90%以上.随着C/S比的降低,SO42-的去除效果将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生态因子 SO4^2-去除率 硫酸盐还原菌(SRB)
下载PDF
产酸脱硫系统中COD/SO_4^(2-)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张奎 史乐君 刘海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4,共4页
以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m(COD)/m(SO42-)(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300~500 mg/L、pH 6.0~6.2、氧化还原电位-250~-350 m... 以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m(COD)/m(SO42-)(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300~500 mg/L、pH 6.0~6.2、氧化还原电位-250~-350 mV条件下,当进水C/S<2.0时,SO42-去除率<81%;当进水C/S为2.0~2.5时,SO42-去除率为81%~90%;当进水C/S>2.5时,SO42-去除率>90%。随着C/S的降低,SO42-的去除效果会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SO4^2-去除率 硫酸盐还原菌
下载PDF
产酸-硫酸盐还原系统中产酸菌的发酵类型及其与SRB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广民 任南琪 +3 位作者 王爱杰 王旭 杜大仲 陈鸣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2-788,共7页
通过间歇实验和连续流试验 ,探讨了利用产酸相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时产酸菌 (AB)的主要发酵类型、硫酸盐还原菌(SRB)对底物的利用规律以及系统中这两大菌群间的协同关系 .间歇实验结果表明 ,AB的液相末端产物中乙醇占 3 5 6 %、乙酸占 ... 通过间歇实验和连续流试验 ,探讨了利用产酸相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时产酸菌 (AB)的主要发酵类型、硫酸盐还原菌(SRB)对底物的利用规律以及系统中这两大菌群间的协同关系 .间歇实验结果表明 ,AB的液相末端产物中乙醇占 3 5 6 %、乙酸占 3 7 7% ,同时有氢气产生 ,属于乙醇型发酵类型 .SRB容易利用的底物为氢气、乙醇和乳酸 ,不易利用乙酸、丙酸和丁酸 .SRB将乙醇转化为乙酸 ,而乙酸极少被继续转化 ,导致反应器内出现乙酸积累现象 .连续流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中硫酸根还原效果与产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协同作用状态密切相关 :当产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处于较好的协同作用状态时 ,系统对硫酸根的转化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B 协同作用 乙醇 产酸菌 ab 硫酸盐还原菌 废水处理工艺 微生物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COD/SO_4^(2-)比对硫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奎 刘海成 《江苏建筑》 2007年第1期78-80,共3页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_4^(2-)值(C/S)对SO_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 mg/L、pH 6.0~6.2、氧化还原电位(...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_4^(2-)值(C/S)对SO_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 mg/L、pH 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0~-350 mV等条件下,当进水C/S<2.0时,SO_4^(2-)去除率小于81%;当进水C/S值为2.5~2.0时,SO_4^(2-)去除率为90~81%;当进水C/S值为大于2.5时,SO_4^(2-)去除率为90%以上。随着C/S值的降低,SO_4^(2-)的去除效果会将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COD/SO4^2-比 SO4^2-去除率 硫酸盐还原菌(SRB)
下载PDF
COD/SO_4^(2-)值影响硫酸盐去除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海成 康健雄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1-45,共5页
利用CSTR反应器,考察了COD和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发现在34±1℃,水力停留时间20 h,进水碱度(ALK)300~500 mg/L,pH 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0^-350 mV等条件下:1)随着C/S值的降低,硫酸盐还原菌(SRB)要经过较长... 利用CSTR反应器,考察了COD和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发现在34±1℃,水力停留时间20 h,进水碱度(ALK)300~500 mg/L,pH 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0^-350 mV等条件下:1)随着C/S值的降低,硫酸盐还原菌(SRB)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确立优势菌种在产酸脱硫生态系统中的地位,SO42-达到最高去除率需时延长;2)要想保持反应器较高的SO42-去除率(80%以上),需控制在C/S≥2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COD/SO4^2-比 SO4^2-去除率 硫酸盐还原菌(SRB)
下载PDF
传统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种群组成及优良菌株产酸耐酸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罗强 李幸洋 +4 位作者 陈炼红 张明 刘巧 张大伟 罗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中国北方4个不同地区的20份传统自然发酵泡菜样品中,分离得到435株疑似乳酸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株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所有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6个种共394株,分别为莫氏乳杆菌(Lactoba...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中国北方4个不同地区的20份传统自然发酵泡菜样品中,分离得到435株疑似乳酸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株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所有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6个种共394株,分别为莫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modestisalitolerans)、清酒乳杆菌(L.sakei)、棒状乳杆菌(L. coryniformi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短乳杆菌(L. brevis)和徳氏保加利亚乳杆菌(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肠球菌属共38株以及2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1株暹罗片球菌(Pediococcus siamensis)。各地区泡菜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有差异,其中辽宁和河南的泡菜样品中微生物种群最为丰富,共分离到6个种,吉林的泡菜样品中产酸菌数量最多。进一步通过乳酸菌24 h产酸曲线测定和耐受模拟人工胃液(pH 2.0)实验,从产酸能力较强菌株中分离到9株菌在pH 2.0条件下处理3 h存活率在70%以上。研究结果为传统泡菜品质改良及优质菌种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泡菜 乳酸菌 微生物种群 产酸性质 耐酸性质
下载PDF
中试秸秆沼气发酵好氧微生物生理群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朦朦 李玉英 +4 位作者 柴春月 李晓明 陈吉宝 兰芳 赵美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53-56,共4页
为掌握大中型秸秆沼气反应器内好氧微生物生理群随发酵进程的时空动态,以及为筛选高效的产甲烷复合菌系和大型秸秆沼气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9月~2009年3月在南阳市卧龙区陆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站不同发酵原料沼气池进行9次原... 为掌握大中型秸秆沼气反应器内好氧微生物生理群随发酵进程的时空动态,以及为筛选高效的产甲烷复合菌系和大型秸秆沼气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9月~2009年3月在南阳市卧龙区陆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站不同发酵原料沼气池进行9次原位采样,研究了沼气发酵过程的好氧微生物总数及好氧微生物生理群的时空变化.采用平板计数法和MPN计数法分别测定好氧微生物总数及好氧微生物生理群.结果显示,同一时期温度对不同原料沼气池内好氧微生物总数影响不显著,但对好氧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影响较大;沼气发酵原料对微生物生理群在发酵初期影响较大,而到产气稳定期影响不大:好氧微生物生理群在不同底料沼气发酵池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试沼气发酵 秸秆类木质素 好氧产酸细菌 好氧氨化细菌 好氧纤维素降解菌 MPN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