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ondroblastoma arising from acromion
1
作者 王敏 周跃 +2 位作者 任先军 张峡 王健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5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CHONDROBLASTOMA acromion scapulus
下载PDF
Ipsilateral fractures of the acromion and coracoid processes of the scapula
2
作者 Yusuf Omar Qalib Srinivasa Reddy Medagam Sunil Dachepalli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A fracture of the acromion and coracoid processes of scapula is rarely seen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due to the acromion's anatomical position and shape,as well as the strong ligaments and muscles that are attache... A fracture of the acromion and coracoid processes of scapula is rarely seen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due to the acromion's anatomical position and shape,as well as the strong ligaments and muscles that are attached to it.These fractures are caused by either direct or indirect high-energy trauma injuries to the shoulder joint,leading to severe pain and a grossly restricted range of motion.Several acromial classifications were reported,but this type of longitudinal plane fracture of the acromion process in our case is yet to be described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We present a rare combination of the coracoid process and unstable acromion bony projection fractures that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noted for this type of fracture.The closest to this is Kuhn's type III classification.A 51-year-old male presented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complaining of the right shoulder pain and difficulty raising his arm following a 2-wheeler accident.The patient was manag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3 cannulated cancellous screws fixation and progressed well with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He was asymptomatic postoperatively and regained full range of motion after 4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omion Scapular fracture Coracoid process
原文传递
肩峰覆盖三维测量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的关系
3
作者 王刚 高绪仁 +2 位作者 仇尚 李根 张希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73-5778,共6页
背景:肩峰形态变化是退变性肩袖撕裂的最重要外在因素,关于肩峰形态及肩峰覆盖的相关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目的:观察肩峰在三维空间中对于肩袖组织的覆盖,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参数,探究肩峰悬垂、肩盂角及肩峰覆盖角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 背景:肩峰形态变化是退变性肩袖撕裂的最重要外在因素,关于肩峰形态及肩峰覆盖的相关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目的:观察肩峰在三维空间中对于肩袖组织的覆盖,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参数,探究肩峰悬垂、肩盂角及肩峰覆盖角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肩关节镜手术或MRI检查确诊为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56例为撕裂组,同时纳入非肩袖撕裂患者48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资料,使用Mimics软件重建患者肩胛骨,在3-matic软件内测量两组患者的肩峰悬垂、肩盂角和肩峰覆盖角,比较两组患者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对测量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测量参数预测肩袖撕裂的能力,一般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0.8则认为该参数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结论:①肩袖撕裂组患者的肩峰悬垂均值大于对照组(P<0.001),肩峰覆盖角均值也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肩盂角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肩峰悬垂与肩峰覆盖角均是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肩峰悬垂与肩峰覆盖角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86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6.15 mm和60.65°;④结果显示,肩袖撕裂患者的肩峰悬垂和肩峰覆盖角大于非肩袖撕裂患者,它们均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有关,可以用来预测肩袖撕裂,并且肩峰覆盖角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肩峰悬垂 肩盂角 肩峰覆盖角 三维重建 肩峰
下载PDF
针刀联合小剂量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敏 田向东 +6 位作者 王晓慧 谭冶彤 薛志鹏 马晟 胡元一 丁天送 尹岳桐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3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小剂量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针刀组和封闭组各40例。针刀组行针刀联合小剂量激素封闭疗法,封闭组行常规剂量激素封闭治疗。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小剂量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针刀组和封闭组各40例。针刀组行针刀联合小剂量激素封闭疗法,封闭组行常规剂量激素封闭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情况。末次随访时对两组进行疗效判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针刀组的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封闭组的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时显著下降,但是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又逐渐升高;两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逐渐升高(P<0.05),但封闭组肩关节功能改善幅度远低于针刀组(P<0.05)。治疗后1周、4周、8周及12周针刀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封闭组(P<0.05);治疗后1周、4周、8周及12周针刀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封闭组(P<0.05)。末次随访时,针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封闭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小剂量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剂量激素封闭疗法,在弥补封闭疗法不足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大剂量激素对机体的损害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撞击综合征 针刀 封闭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启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2期278-281,共4页
在引起肩关节部位疼痛的疾病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种常见病症,撞击综合征中包含了冈上肌腱的炎症、钙化、肩峰下包含的滑囊产生的炎症、肩袖断裂,在肱二头肌长头处的腱鞘炎,断裂等症状。本文主要分析了肩关节周围的肌群功能障碍问题、... 在引起肩关节部位疼痛的疾病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种常见病症,撞击综合征中包含了冈上肌腱的炎症、钙化、肩峰下包含的滑囊产生的炎症、肩袖断裂,在肱二头肌长头处的腱鞘炎,断裂等症状。本文主要分析了肩关节周围的肌群功能障碍问题、关节活动度问题,以及肩肱节律、肩胛骨异常情况,以此来深入认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通过总结不同的肌群、肩关节处的运动康复训练内容,分析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探讨非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术后产生并发症等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肩峰 康复治疗
下载PDF
MRI斜矢状位扫描在3型肩峰形态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孙晓坤 徐铭晨 +1 位作者 赵松威 王敬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MRI斜矢状位在3型肩峰形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2022年行肩关节CT及MRI检查共80名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矢状位及斜矢状位扫描方式,以CT重建图像为金标准,比较两组不同扫描方式对3型肩峰形态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 目的探讨MRI斜矢状位在3型肩峰形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2022年行肩关节CT及MRI检查共80名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矢状位及斜矢状位扫描方式,以CT重建图像为金标准,比较两组不同扫描方式对3型肩峰形态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矢状位扫描方式总体诊断率为74%,诊断3型肩峰的准确率为41%,一致性检验系数k为0.213;斜矢状位扫描方式,总体诊断率为80%,诊断3型肩峰的准确率为79%,一致性检验系数k为0.75。3型肩峰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斜矢状位扫描与常规矢状位扫描方式对比,总体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但对3型肩峰的诊断率更高,同时可以个性化精确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分型 磁共振成像 斜矢状位
下载PDF
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瞿玉兴 郑冲 +1 位作者 范文潮 高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科2006年10月-2007年3月就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31肩(平均年龄54.3岁,男13肩,女18肩)的Grashey位片,计算肩... [目的]探讨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科2006年10月-2007年3月就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31肩(平均年龄54.3岁,男13肩,女18肩)的Grashey位片,计算肩峰指数即肩峰最外侧缘至肩关节盂平面的距离与肱骨近端最外侧缘至肩关节盂平面的距离的比值,通过肩峰指数对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进行定量评估,与正常人群40肩(平均年龄52.8岁;男18肩,女22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平均肩峰指数及标准差为(0.72±0.05),正常组平均肩峰指数及标准差为(0.61±0.04),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01)。[结论]肩峰指数可准确的反映肩峰与肱骨头在冠状位上的位置关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较大的肩峰指数有关。在较大的肩峰指数所反映的肩峰肱骨头位置关系中,外展时三角肌对肱骨头向上的分力大,肩峰下间隙内压力高,易引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 肩峰指数
下载PDF
是否保留肩袖对肩巨大钙化性肌腱炎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贺业腾 闫新峰 +2 位作者 张明 王呈 朱本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通过对2组肩巨大钙化性肌腱炎病人以保留和不保留肩袖2种术式的手术疗效的观察,探讨分析术中肩袖的完整性及钙化灶清除是否彻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0月~2006年11月采用肩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巨大钙化性肌腱炎15例15肩... [目的]通过对2组肩巨大钙化性肌腱炎病人以保留和不保留肩袖2种术式的手术疗效的观察,探讨分析术中肩袖的完整性及钙化灶清除是否彻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0月~2006年11月采用肩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巨大钙化性肌腱炎15例15肩,男6例,女9例;平均44.7岁;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56(49~62)分;其中8例术中保留近关节面侧肩袖的完整,允许少量钙化灶残留,7例彻底清除钙化灶并缝合破坏后的肩袖。平均随访时间16.7(3~25)个月。对手术方式、钙化灶的残留对临床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全部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术后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13例,疼痛缓解2例。Constant-Murley评分保留肩袖组平均91(81~95)分,肩袖缝合组平均90.2(80~94)分。保留肩袖组除3例术后X线片可见少量钙化灶外,其余5例术后残留钙化灶并未在X线片上显影,且3例显影者术后3个月拍片复查发现残留钙化灶皆消失。[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皆有很好的疗效,两组病人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保留肩袖组具有手术方式简单、花费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钙化 肌腱炎 肩峰 肩袖
下载PDF
肩峰形态影像学分型在肩袖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迎春 贾学文 +6 位作者 宓云峰 朱玉峰 金占萍 夏冬冬 顾春晓 张继红 王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57-762,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肩峰撞击理论以及肩关节Rockwood位片的肩峰形态分型法,探讨该分型法在肩袖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肩峰撞击症或肩袖撕裂行肩关节镜手术的101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67例;年龄34~76(5... 目的:提出一种肩峰撞击理论以及肩关节Rockwood位片的肩峰形态分型法,探讨该分型法在肩袖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肩峰撞击症或肩袖撕裂行肩关节镜手术的101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67例;年龄34~76(56.31±9.6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三位片”,包括肩关节前后位、Rockwood位以及冈上肌Outlet位。基于肩峰撞击理论以及Rockwood位片将肩峰形态分为3型:Ⅰ型(平坦型)、Ⅱ型(隆起型)、Ⅲ型(撞击型)。两位观察者分别对101例患者的肩关节Rockwood位片按照新分型法、对冈上肌Outlet位片按照传统肩峰形态分型法进行分类统计;冈上肌腱损伤依据关节镜下所见分为无撕裂、部分撕裂、全层撕裂。分别对新分型法、传统分型法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新肩峰分型法3种肩峰形态的平均肩肱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以及Gamma法分析比较新肩峰分型法与冈上肌腱撕裂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新肩峰分型法优于传统肩峰分型法(0.827vs 0.278),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新肩峰分型法均优于传统肩峰分型法(0.921 vs 0.448,0.890 vs 0.539)。新的肩峰形态分型法3种肩峰形态的A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186,P>0.05)。所有101例患者撞击型肩峰占比最高为45.5%,隆起型肩峰次之36.6%,平坦型肩峰占17.8%。其中撞击型肩峰患者冈上肌腱撕裂发生率为95.7%,新的肩峰分型法与冈上肌腱撕裂程度存在Spearman秩相关(rs=0.719,P<0.001)。结论:肩关节Rockwood位片可以很好的显示肩峰前外侧骨赘,基于Rockwood位片新肩峰分型法可信度高,可重复性良好,其中撞击型肩峰与冈上肌腱撕裂存在密切关联。新分型法相比传统分型以及AHD对肩袖损伤更具诊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肩袖撕裂 肩峰形态 肩峰骨赘 关节镜
下载PDF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或3部分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正鑫 刘岩 +3 位作者 毛英夫 李丙岩 卫力晋 田耘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6岁,平均61.5岁;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的患者22例,其... 目的 :探讨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6岁,平均61.5岁;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的患者22例,其余20例采用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估肩关节术后3个月及6个月以上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至少14个月的随访。两组比较,手术时间(P=0.003)、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住院天数(P=0.013)、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6)、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P=0.01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临床愈合时间(P=0.462)、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P=0.20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断裂的情况。结论: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近端 肩骨折 肩峰 手术入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肩关节MRI对肩峰小骨与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的相关性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字文 殴常学 +4 位作者 郭永飞 余水全 刘树学 杨伟聪 刘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探讨肩峰小骨的MRI表现,并分析肩峰小骨与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诊断为肩峰小骨患者21例(有肩峰小骨组)的MRI资料,并匹配同期检查的21例无肩峰小骨者作为无肩峰小骨组。有肩峰小骨... 目的:探讨肩峰小骨的MRI表现,并分析肩峰小骨与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诊断为肩峰小骨患者21例(有肩峰小骨组)的MRI资料,并匹配同期检查的21例无肩峰小骨者作为无肩峰小骨组。有肩峰小骨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9~77(55.5±11.5)岁。无肩峰小骨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31~70(51.1±10.0)岁。根据肩峰小骨周围骨髓有无骨髓水肿分为水肿型肩峰小骨与无水肿型肩峰小骨;根据肩峰小骨有无错位分为错位型肩峰小骨与无错位型肩峰小骨。分析肩峰小骨的MRI表现,分别比较有肩峰小骨组与无肩峰小骨组中肩袖撕裂和冈上肌、冈下肌损伤的差异,水肿型肩峰小骨与无水肿型肩峰小骨中冈上肌和冈下肌撕裂的差异,错位型肩峰小骨与无错位型肩峰小骨中冈上肌和冈下肌撕裂的差异,错位型肩峰小骨与无肩峰小骨组中冈上肌和冈下肌撕裂的差异。结果:21例肩峰小骨在MRI上均表现为肩峰前部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骨块,与肩峰形成假关节;11例为水肿型肩峰小骨,11例为错位型肩峰小骨。有肩峰小骨组17例合并冈上肌撕裂,1例合并冈上肌腱炎,11例合并冈下肌撕裂,4例合并冈下肌腱炎;无肩峰小骨组11例合并冈上肌撕裂,2例合并冈上肌腱炎,5例合并冈下肌撕裂,1例合并冈下肌腱炎。有肩峰小骨组与无肩峰小骨组在肩袖撕裂、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水肿型肩峰小骨中,10例合并冈上肌撕裂,7例合并冈下肌撕裂;10例无水肿型肩峰小骨组中,7例合并冈上肌撕裂,4例合并冈下肌撕裂。冈上肌和冈下肌撕裂在水肿型肩峰小骨与无水肿型肩峰小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错位型肩峰小骨中,11例合并冈上肌撕裂,9例合并冈下肌撕裂;10例无错位型肩峰小骨中,6例合并冈上肌撕裂,2例合并冈下肌撕裂。冈上肌和冈下肌撕裂在错位型肩峰小骨与无错位型肩峰小骨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冈上肌和冈下肌撕裂在错位型肩峰小骨与无肩峰小骨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MRI能够很好地评估肩峰小骨及并发的骨髓水肿、错位和肩袖损伤的情况,并可用于评估肩峰小骨的稳定性。肩峰小骨的存在可能不会增加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的风险,但错位型肩峰小骨的存在可能会增加冈上肌和冈下肌撕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 回旋套损伤 冈上肌 冈下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与带线铆钉修复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随访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匡澜 张克刚 石忠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6期4148-4152,共5页
背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肩锁关节脱位修复方案。由于锁骨钩钢板金属钩占据了肩峰下间隙,部分患者内固定后会出现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因此需要找到能更好的替代锁骨钩钢板的内固定材料。目的:对比观察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 背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肩锁关节脱位修复方案。由于锁骨钩钢板金属钩占据了肩峰下间隙,部分患者内固定后会出现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因此需要找到能更好的替代锁骨钩钢板的内固定材料。目的:对比观察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修复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27例、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组24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分别对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与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组之间JOA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3个月,锁骨钩钢板组患者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骨质吸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带线铆钉弹力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高于带线铆钉弹力组(P<0.05)。提示两种内固定方案均可用于修复TossyⅢ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临床疗效相似,但带线铆钉弹力内固定避免了术后肩峰撞击、肩峰骨侵蚀、溶解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带线铆钉
下载PDF
肩峰骨赘的X线诊断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大柱 秦慈南 +2 位作者 胡大勇 谭东 许嘉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老年人肩峰骨赘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肩峰前后切线位X线摄片方法观察 3 66位中老年人共 73 2个肩 ,肩峰骨赘发病情况。根据骨赘大小及形态特征将骨赘分为 0、Ⅰ、Ⅱ、Ⅲ度。按年龄及左右肩与骨赘的分度进行分组统计 ,对... 目的 :观察中老年人肩峰骨赘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肩峰前后切线位X线摄片方法观察 3 66位中老年人共 73 2个肩 ,肩峰骨赘发病情况。根据骨赘大小及形态特征将骨赘分为 0、Ⅰ、Ⅱ、Ⅲ度。按年龄及左右肩与骨赘的分度进行分组统计 ,对骨赘分度分布情况做秩和检验及骨赘分度情况的x2 检验。结果 :右肩骨赘发病率及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左肩 ,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66~ 75岁年龄组骨赘发病率及增生程度明显高于 56~ 65岁年龄组 ,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肩峰骨赘与使用程度及年龄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骨赘 切线位 X线摄片 诊断
下载PDF
68例成年人肩宽测量及适宜枕头相应数据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许林海 陈海丽 +2 位作者 张芳 卢群略 蒋松鹤 《中国康复》 2009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目的:通过对68例成年人肩颧距及肩宽的调查、测量和分析,为适宜枕头设计提供依据。方法:68例成年志愿者,用两副平行滑动角尺测量其左右肩颧距(肩峰至同侧颧弓垂直距离)和肩宽(两肩峰间的距离)。结果:男性,肩颧距两侧最大值13.75cm,最小... 目的:通过对68例成年人肩颧距及肩宽的调查、测量和分析,为适宜枕头设计提供依据。方法:68例成年志愿者,用两副平行滑动角尺测量其左右肩颧距(肩峰至同侧颧弓垂直距离)和肩宽(两肩峰间的距离)。结果:男性,肩颧距两侧最大值13.75cm,最小值10.50cm,平均(12.36±0.92)cm;肩宽最大值48.00cm,最小值38.00cm,平均(42.69±2.16)cm。女性,肩颧距两侧最大值13.70cm,最小值9.00cm,平均(10.82±1.01)cm;肩宽最大值44.00cm,最小值34.00cm,平均(39.14±2.81)cm。结论:肩颧距及肩宽数据测量为颈曲康复枕设计和改进提供出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颧距 肩宽 枕头
下载PDF
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克俭 张伟佳 +3 位作者 侯树勋 李震宙 王华东 唐家广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观察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Rockwood分类法对肩锁关节损伤分类,对16例 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采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远端钩插入肩峰下端,并选择肩关节极度外展时不与肱骨头发生撞击... 目的 观察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Rockwood分类法对肩锁关节损伤分类,对16例 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采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远端钩插入肩峰下端,并选择肩关节极度外展时不与肱骨头发生撞击,以减少对肩锁关节正常生理结构的干扰,术后不用外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1a,按JOA肩部治疗成绩评分标准评分,90~95分13例,80~90分3例,综合评价:优良。结论 该钢板具有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内固定治疗 早期功能锻炼 损伤分类 生理结构 评分标准 治疗成绩 分类法 肩关节 外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广智 王璐 +1 位作者 阮彩莲 袁新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17,共2页
目的 :探讨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治疗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 12侧喙突及其周围结构、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腱的形态及血供。结果 :喙突至肩峰距离为 (4 .6± 0 .5 )cm ,喙突尖至锁骨肩峰端距离为(4 .2± 0 .5 )cm ,肱二头肌短... 目的 :探讨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治疗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 12侧喙突及其周围结构、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腱的形态及血供。结果 :喙突至肩峰距离为 (4 .6± 0 .5 )cm ,喙突尖至锁骨肩峰端距离为(4 .2± 0 .5 )cm ,肱二头肌短头长约 (2 0 .0± 2 .3 )cm ,肱二头肌短头腱长 (8.3± 1.2 )cm ,中部宽 (1.1± 0 .3 )cm ,中部厚 (1.0± 0 .5 )cm ,喙突上和各肌腱的血供为多源性。结论 :用肱二头肌短头肌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 4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短头 肌腱转位 修复 肩锁关节脱位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春阳 龚建平 +3 位作者 钱铭辉 张博 李勇 田岚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9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证实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表现,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肩峰-肱骨头(A-H)值。结果:58例患者中,Ⅰ型11例(...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证实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表现,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肩峰-肱骨头(A-H)值。结果:58例患者中,Ⅰ型11例(18.96%),Ⅱ型21例(36.21%),Ⅲ型26例(44.83%)。肩峰下间隙狭窄27例(A-H值<1cm),肩锁关节骨质增生12例,冈上肌肌腱钙化6例。结论: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能够提供肩峰分型的直接依据,可观察肩峰下滑动间隙、肩峰端骨赘的存在及冈上肌肌腱的钙化,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病因学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骨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骼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肩峰
下载PDF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小健 庄健 +4 位作者 周凯华 陈铭吉 高如峰 郑奋 潘福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88-695,共8页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锁定接骨板 肱骨 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肱骨头 大结节 肩峰 钢板 克氏针 螺钉
下载PDF
肩峰前外侧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昱江 蒋明富 +1 位作者 段强 岳学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观察肩峰前外侧经皮微创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采用PHILOS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观察肩峰前外侧经皮微创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采用PHILOS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5例,根据手术技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MIPPO组(n=34),采用肩峰前外侧MIPPO技术联合PHILOS治疗;ORIF组(n=31),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PHILOS治疗。术前两组组间性别分布、损伤原因、受伤侧、术前准备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等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3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肩部疼痛程度;术后12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MIPPO组术中用时、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ORIF组(P<0.05)。术后第1、3天VAS评分MIPPO组显著低于ORIF组(P<0.05)。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MIPPO组优于ORIF组(P<0.05)。结论肩峰前外侧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联合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具有软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前外侧 MIPP0 PHILOS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时亮 段亮 +1 位作者 董向辉 刘宗智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72)。对照组经三角...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72)。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观察组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患侧肩关节功能,利用肩关节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患侧肩关节稳定性,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升高,术后6个月肩关节稳定性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近端 老年人 外科手术 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肩峰前外侧入路 肩关节 治疗结果 失血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