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恺清 王凯博 +2 位作者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410,共7页
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 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肥胖
下载PDF
藏茵陈有效成分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涛 刘立 宋红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28-1932,共5页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糖脂代谢异常以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藏茵陈是我国藏族民间常用药,其功效与MS病机吻合,对MS具有对症治疗潜力。本文对藏茵陈有效成分改善MS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发现,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糖脂代谢异常以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藏茵陈是我国藏族民间常用药,其功效与MS病机吻合,对MS具有对症治疗潜力。本文对藏茵陈有效成分改善MS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发现,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芒果苷、齐墩果酸等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肥胖、调节心血管系统、抗慢性炎症、抗氧化应激、抗内质网应激、调节自噬、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发挥改善M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茵陈 有效成分 代谢综合征 肥胖 糖脂代谢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黄精代谢调节功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颜 涂雯 +1 位作者 王书珍 吴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51-461,共11页
黄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它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精多糖、黄精皂苷、黄酮、多酚和生物碱等。黄精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降低血糖、抗炎症等作用。因此,黄精在保健食品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 黄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它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精多糖、黄精皂苷、黄酮、多酚和生物碱等。黄精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降低血糖、抗炎症等作用。因此,黄精在保健食品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黄精多糖、黄精黄酮、黄精皂苷和黄精水提物在代谢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黄精主要活性物质在糖代谢、脂质代谢和其他代谢方面的作用机制,同时还分析了目前黄精相关的专利和产业开发现状,为黄精用于代谢调节类功能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药食同源 活性成分 代谢调节 作用机制 产品开发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代谢紊乱
4
作者 刘园 金玉良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研究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方剂中的活性成分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复方中草药方剂(柴胡、决明子、泽泻、黄芪、姜黄、陈皮)中的活性成分,并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高脂日粮组(HFD组)、复方中草药... 研究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方剂中的活性成分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复方中草药方剂(柴胡、决明子、泽泻、黄芪、姜黄、陈皮)中的活性成分,并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高脂日粮组(HFD组)、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低剂量组(L-CCME组)、复方中草药提取物高剂量组(H-CCME组)4组,试验为期6周。试验期间每周称重;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清、肝脏和肠道组织,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及肠道中IL-6和TNF-α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I)表达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HFD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C和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造模成功。与HFD组相比,H-CCME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束时,与HFD组相比,H-CCME组小鼠TC、TG和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HFD组相比,H-CCME组小鼠血清和肠道中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脂肪含量升高(P<0.05);与HFD组相比,H-CCME组小鼠肝脏中CPT-I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A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提取物能够有效治疗因高脂饲喂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且最适添加量为4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提取物 高脂饮食 小鼠 脂代谢 活性成分
下载PDF
黑茶调节脂质代谢的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智雄 齐桂年 +1 位作者 邹瑶 李建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黑茶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已在各类研究中被报道,关于其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已逐渐展开。本文总结了黑茶中主要活性成分及特殊成分的化学特性和含量差异,并对黑茶的安全性作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成分的功能机理研究,探讨了... 黑茶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已在各类研究中被报道,关于其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已逐渐展开。本文总结了黑茶中主要活性成分及特殊成分的化学特性和含量差异,并对黑茶的安全性作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成分的功能机理研究,探讨了它们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或方式,同时对黑茶多成分、多途径的降脂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活性成分 脂质代谢 机理
下载PDF
复方贞术调脂方调节HMG-CoA还原酶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旭光 郭姣 +3 位作者 贝伟剑 胡因铭 黄利华 曹扬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优化快速筛选影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成分的方法,并筛选复方贞术调脂方(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纯化的猪肝HMG-CoA还原酶,从HMG-CoA还原酶浓度、HMG-CoA和NADPH底物浓度三方面优... 目的优化快速筛选影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成分的方法,并筛选复方贞术调脂方(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纯化的猪肝HMG-CoA还原酶,从HMG-CoA还原酶浓度、HMG-CoA和NADPH底物浓度三方面优化HMG-CoA还原酶筛选方法,评价FTZ和FTZ中不同药物成分对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猪肝HMG-CoA还原酶粗酶制剂具有明显的酶促动力学特性,反应体系中30μgHMG-CoA还原酶粗酶、200mmol/LNADPH、6μmol/LHMG-CoA是检测HMG-CoA还原酶活性和筛选影响酶活性成分的优化条件;FTZ和人参皂苷Rb2、三七总皂苷和阳性对照普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3.7%、44.6%、35.5%、45.7%(P<0.05或P<0.01)。结论 HMG-CoA还原酶是FTZ调节脂代谢的靶点之一,人参皂苷Rb2、三七总皂苷是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贞术调脂方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调脂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中药调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钟询龙 丁金龙 罗朵生 《食品与药品》 CAS 2010年第11期449-451,共3页
将近年报道的具有调血脂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作一综述,归纳为皂苷类、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类、蛋白质类、多酚类及其他成分,总结了各类有效成分的调血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深入开展中药调血脂有效成分的... 将近年报道的具有调血脂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作一综述,归纳为皂苷类、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类、蛋白质类、多酚类及其他成分,总结了各类有效成分的调血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深入开展中药调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调血脂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安化黑茶的降脂减肥功效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勤 熊立瑰 +2 位作者 晏玲玲 翟玉珂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期6-11,17,共7页
安化黑茶因其独有的加工原料、加工工艺和环境,而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和显著的降脂减肥等健康属性。文章重点介绍了安化黑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组成、降脂减肥功效及其机理,以期为安化黑茶广大消费者健康饮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安化黑茶 活性成分 降脂减肥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实验研究简况 被引量:9
9
作者 钟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71-74,共4页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防治糖尿病肾病(DN)具有较好且稳定疗效,实验研究提示黄芪、大黄、姜黄、三七、冬虫夏草、雷公藤及提取物可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足细胞、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等。已从单纯疗效...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防治糖尿病肾病(DN)具有较好且稳定疗效,实验研究提示黄芪、大黄、姜黄、三七、冬虫夏草、雷公藤及提取物可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足细胞、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等。已从单纯疗效验证、比较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并已从分子细胞学水平阐述机制。问题与对策:(1)仍滞留现象观察和机制推测,应采用相关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细胞和动物模型,验证机理;(2)不能仅从单一指标解释作用机理,应着眼各指标或各因子间相互作用,阐述整体调节机制;(3)缺乏系统研究,中药成分复杂,不同中药可能含有相同作用成分,应采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做好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单味中药 有效成分 提取物 实验研究 糖脂代谢紊乱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足细胞 血管活性物质 细胞因子 疗效验证 分子细胞学 基因敲除 过表达细胞 整体调节机制 系统研究 黄芪 大黄 姜黄 三七 冬虫夏草 雷公藤 综述
下载PDF
调节血脂功能性乳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尚 梁肖娜 +4 位作者 吴尚仪 韩宏娇 孔繁华 岳喜庆 杨梅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1期44-50,共7页
乳品是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含有优质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及功能性成分,其中包含多种有益脂质代谢的活性成分,如乳钙、乳清蛋白、极性脂质及共轭亚油酸等。乳品具有调节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乳品是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含有优质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及功能性成分,其中包含多种有益脂质代谢的活性成分,如乳钙、乳清蛋白、极性脂质及共轭亚油酸等。乳品具有调节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潜能。此外,乳品是活性成分的优质载体,乳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可以与后添加的活性成分协同作用,调节血脂,或对添加的活性成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乳常用于功能性乳品研制。高血脂是世界公认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血脂调控上,功能性乳品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方式。本文综述了乳品与脂质代谢相关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辅助调节血脂功能乳品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功能性乳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功能性乳品 降血脂 乳活性成分
下载PD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Animal Bile Powders on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nd Their Composition Analysis 被引量:3
11
作者 CHEN Da-xin CHU Jian-feng +7 位作者 LIN Shan ZHANG Ling CHEN Hong-wei SUN Zhi-wei XU Jian-feng CAI Qiao-yan WANG Li-li PENG Ju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18-923,共6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animal bile powders on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in rats, and analyze the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each animal bile powder. Methods: 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animal bile powders on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in rats, and analyze the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each animal bile powder. Methods: Six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n=10): normal diet control group, high-fat diet model group, high-fat diet groups orally treated with bear, pig, cow and chicken bile powders, respectively. Serum biochemical markers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in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Changes in the body weight and liver weight were recorded. Patho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ivers were examin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each animal bile powder. Results: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nimal bile powders had differ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high-fat diet-induced increase of body weight and/or liver weight in rats, most notably in bear and pig bile powders(P<0.05). High-fat diet induced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 in rats, which could be reversed by treatment with all kinds of bile powders. Bear bile and chicken bile showed the most potent therapeutic effect against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 Cow and bear bil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high-fat diet induced liver enlargement and discoloration, hepatocyte swelling,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formation of lipid vacuoles. Bioactive compon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aurocholic acid, taurodeoxycholic acid and ursodeoxycholic acid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nimal bile. Interestingly, a unique component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496.2738 Da, whose function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was identified only in bear bile powder. Conclusions: Different animal bile powders had varying therapeutic effect against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and bear bile powder demonstrated the most effective benefits. Bioactive composition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animal bile with a novel compound identified only in bear bile pow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powders lipid metabolism active ingredient LIVER
原文传递
理脾调脂胶囊对血脂失调症大鼠及ApoE基因敲除小鼠PPARs mRNA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桂荣 闫滨 +1 位作者 闫石 刘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目的研究理脾调脂胶囊对血脂失调症大鼠及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PPARα、γmRNA的调控作用,探讨其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理脾调脂胶囊治疗组(理脾调脂组)、血脂康对照组(血脂康组),... 目的研究理脾调脂胶囊对血脂失调症大鼠及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PPARα、γmRNA的调控作用,探讨其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理脾调脂胶囊治疗组(理脾调脂组)、血脂康对照组(血脂康组),造模4周,将ApoE-/-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血脂康组、理脾调脂组。理脾调脂组大鼠、ApoE-/-小鼠(以下简称大、小鼠)每日灌胃理脾调脂胶囊,血脂康组每日灌胃血脂康,用药8周。酶法测定大、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沉淀法测定大、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参照模板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大、小鼠肝脏PPARα、γmRNA的表达。结果理脾调脂组大、小鼠血清TC、TG、LDL-C浓度较模型组、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HDL-C浓度显著提高(P<0.01),大、小鼠PPARα、γmRNA表达较模型组(或空白组)显著提高(P<0.01);与血脂康组比较,理脾调脂组大、小鼠血清TC、TG、LDL-C浓度均降低(P<0.05),HDL-C浓度均显著提高(P<0.01,P<0.05),PPARα、γmRNA表达明显提高(P<0.05)。结论理脾调脂胶囊能显著提高实验性血脂失调症大、小鼠肝脏PPARα、γmRNA的表达,具有调控核因子而影响血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脾调脂胶囊 血脂康 血脂失调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大鼠及ApoE^-/-鼠
下载PDF
茶多糖的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宝才 丁然 +1 位作者 魏新林 邵胜荣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72-76,84,共6页
茶叶在中国具有长久的饮用历史,其独特风味及良好的生物活性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文章对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脂质代谢调节能力、抗氧化活性、抗癌活性等多种健康功效做... 茶叶在中国具有长久的饮用历史,其独特风味及良好的生物活性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文章对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脂质代谢调节能力、抗氧化活性、抗癌活性等多种健康功效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健康功效 降血糖 调节脂质代谢 抗氧化 抗癌
下载PDF
大黄酸通过Sirt1/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功能及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14
作者 王希文 贺琼 +1 位作者 杜凡 胡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00-1006,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黄酸灌胃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肝功能及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大黄酸组和高剂量大黄酸+...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黄酸灌胃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肝功能及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大黄酸组和高剂量大黄酸+Sirt1抑制剂(高剂量大黄酸+EX527)组。动物实验: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8周)构建NAFLD小鼠模型。8周干预完成后各组小鼠于处死前称重并记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脏组织乙酰辅酶羧化酶(ACC)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油红O染色检验肝组织硬化程度及细胞脂肪病变水平。细胞实验:采用200μmol/L棕榈酸(PA)处理AML-12细胞24 h构建NAFLD细胞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AML-12细胞脂质积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和AML-12细胞中Sirt1、AMPKα、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肝脏湿重升高,肝脏组织明显损伤,AML-12细胞中TG含量及小鼠血清TG、TC、MDA、ALT、AST、NEFA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ACC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和AML-12细胞中Sirt1、p-AMPKα/AMPKα表达降低,脂肪病变严重,脂质积累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大黄酸组小鼠体重和肝脏湿重降低,肝脏组织损伤减轻,AML-12细胞中TG含量及小鼠血清TG、TC、MDA、ALT、AST、NEFA水平显著降低,肝脏组织ACC含量升高(P<0.05),肝脏组织和AML-12细胞中Sirt1、p-AMPKα/AMPKα表达升高,脂肪病变减轻,脂质积累降低(P<0.05)。与高剂量大黄酸组相比,高剂量大黄酸+EX527组各项指标均有所逆转(P<0.05)。结论:大黄酸可有效通过调节小鼠肝细胞脂代谢改善NAFLD小鼠肝功能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大黄酸 肝功能 脂代谢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amp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甘草提取物及有效成分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丹 刘俊 +3 位作者 李云 刘天宇 王立新 曹海龙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2-649,共8页
甘草是最常用的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制药行业。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查尔酮A、... 甘草是最常用的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制药行业。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查尔酮A、甘草总黄酮等)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改变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屏障等机制达到改善及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目的。综述近年来甘草提取物及有效成分抗MAFLD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提取物 有效成分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糖脂代谢 氧化应激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整合文献计量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方剂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研究
16
作者 李卉 苏苇 +3 位作者 吴倩 黄静 刘晓佳 倪青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检索中医药在糖脂代谢干预治疗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整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发展现状及热点趋势。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探析加味大柴胡汤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中文献信息,获取相关数... 目的:检索中医药在糖脂代谢干预治疗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整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发展现状及热点趋势。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探析加味大柴胡汤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中文献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应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纳入数据进行年度发文趋势、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等文献计量学分析。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与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获取加味大柴胡汤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数据库获得糖脂代谢异常主要靶点并绘制Venn图,使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3.7.0软件构建主要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研究纳入文献514篇,涉及主要作者259位,发文量前9名的作者为:郭姣、侯丽辉、符德玉、荣向路、姚磊、周训杰、芦波、李建华、桂明泰,发文量居前5名的单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合计10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聚类合计8个,近几年的热点主要聚集于临床研究、中医证候、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发病机制、脂联素的研究。生信研究方面,获取到加味大柴胡汤药物靶点3924个,基因靶点8376个,交集靶点253个,筛选得到核心基因26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2614个、细胞组成(CC)115个、分子功能(MF)23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183条通路。结论: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分析中医药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探究中医治法的优势特色,并以加味大柴胡汤为例开展研究,发现该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作用,为后续探究加味大柴胡汤治疗糖脂代谢异常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大柴胡汤 糖脂代谢异常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靶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中医 中药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璧英 刘相 +4 位作者 胡爽 彭亚军 张伟宁 刘丙龙 何泽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9-2639,共11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起病隐匿,因其发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断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CKD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铁死亡特征,而中...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起病隐匿,因其发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断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CKD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铁死亡特征,而中药可以通过靶向铁代谢、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等抑制铁死亡来延缓CKD的进展,铁死亡干预机制逐渐成为CKD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医药宝库集数千年传统中医经验与智慧于一身,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能够激发人体的抗病和康复能力,对治疗CKD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尚缺乏中医药干预铁死亡治疗CKD及铁死亡与CKD发病机制的总结性综述。该文汇总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简述铁死亡主要的作用机制,对铁死亡与CK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融合了与CKD铁死亡相关的“虚”“瘀”“痰浊”“毒”等中医理论,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干预铁死亡治疗CKD的研究现状,以期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CKD提供新靶点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慢性肾脏病 铁代谢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系统 中药活性成分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葛根芩连汤调控SIRT1/PGC1α/Nrf1信号通路改善追赶生长大鼠糖脂代谢紊乱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纪茹 张欢 +1 位作者 刘东敏 张效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饮食诱导追赶生长(CUG)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8只)和追赶生长模型组(42只),采用限制饮食后开放高脂饮食的方式建立追赶生长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的变化,分...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饮食诱导追赶生长(CUG)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8只)和追赶生长模型组(42只),采用限制饮食后开放高脂饮食的方式建立追赶生长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的变化,分别于第4周、第8周末各组抽取6只大鼠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CUG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体成分的改变。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葛根芩连汤和吡格列酮干预6周,实验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2.5、5、10 g·kg^(-1))、吡格列酮组(3.125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体质量的变化,于实验结束时检测FBG、FINS、TG、TC水平,计算HOMA-IR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严格按照试剂盒所示方法检测骨骼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骼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PGC1α)、核因子E_2相关因子1(Nrf1)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SIRT1、PGC1α、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有所升高,FINS、HOMA-IR显著升高(P<0.01);血清TG、TC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大鼠骨骼肌组织肌纤维直径显著增加,肌细胞间的脂肪细胞明显增加;骨骼肌ROS、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SIRT1、PGC1α、Nrf1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及吡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FINS、HOMA-IR、TG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以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变化最明显;骨骼肌肌间脂肪等间质成分明显减少,肌纤维直径变窄;骨骼肌ROS、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IRT1、PGC1α、Nrf1 m 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可以改善CUG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改善IR,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PGC1α/Nrf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追赶生长 胰岛素抵抗 糖脂代谢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PGC1α)/核因子E_(2)相关因子1(Nrf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均匀设计法筛选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异常的效应组分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维佳 范应 +2 位作者 陈少东 周海虹 李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法筛选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探讨揭示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方法。方法:将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进行分组设计,分为6种中药组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法筛选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探讨揭示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方法。方法:将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进行分组设计,分为6种中药组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并以血清三酰甘油(TG)、肝组织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作为筛选指标,分析不同作用途径的效应组分及其最优剂量配比。结果:较之正常组,模型组血清TG、LDL和肝组织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0.01),肝组织存在明显脂肪变性;各药物纽上述脂肪病理改变程度均明显减轻。根据均匀设计实验逐步回归分析,降低血清TG和降低肝组织TG的效应组分分别是茵陈、栀子。而茵陈与大黄对降低血清LDL有明显疗效,以茵陈0.3g+大黄0.15g为最优剂量组合。结论:茵陈蒿汤通过多途径调节脂肪肝的脂质代谢,其不同作用途径存在特定的效应组分及相应的最优剂量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脂肪肝 脂质代谢 均匀设计 效应组分 最优剂量配比
原文传递
调节糖脂代谢的苦味中药的化学及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卢方晋 丁丽琴 +3 位作者 曹世杰 张德芹 张伯礼 邱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834-3840,共7页
苦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具有泄下、燥湿和坚阴的功效特点。在常用中药中苦味药物占有很大的比例,表明苦味药物存在的重要性。中医临床上有很多善于运用苦味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实例,通过利用苦味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特点,对... 苦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具有泄下、燥湿和坚阴的功效特点。在常用中药中苦味药物占有很大的比例,表明苦味药物存在的重要性。中医临床上有很多善于运用苦味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实例,通过利用苦味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特点,对应糖尿病阴虚燥热、痰湿内阻的病机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实苦味中药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的主要特征)的确切作用。目前围绕具有糖尿病治疗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调节糖脂代谢苦味中药的化学和生物学的综述性研究较少。该文总结了治疗糖尿病苦味中药的药性特征及配伍特点,重点分析了具有调节糖脂代谢紊乱苦味中药的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概况,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药 调节糖脂代谢 糖尿病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