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0年我国冷空气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琳 孙照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2-353,共12页
利用1960—2010年我国384站逐日温度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强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单站冷空气呈北多南少、北强南弱的分布特征。按冷空气活动路径,北方分成3个区,它们在11月频次最多;南方以25&... 利用1960—2010年我国384站逐日温度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强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单站冷空气呈北多南少、北强南弱的分布特征。按冷空气活动路径,北方分成3个区,它们在11月频次最多;南方以25°N为界分成2个区,它们在12月、1月频次较多,在年际尺度上该2区冷空气呈减少、减弱趋势。南北5个区冷空气活动频次的年代际变化不一致,但是各区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均呈年代际减弱。全国性冷空气活动频次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显著减少,而北方冷空气活动频次的年代际变化不大。当欧亚大陆地面冷高压比正常年偏强(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比正常年偏低(偏高)、高层500 h Pa东亚大槽比正常年偏强(偏弱)时,当年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偏多(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活动 频次 强度 区域特征
下载PDF
云南雨季开始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和冷空气活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艳 丁一汇 +2 位作者 陶云 张万诚 刘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7-587,共11页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站点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动力诊断方法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东亚急流)的低频变化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云南雨季开始的关系。研究显示,东亚急流南移增强是云南雨季开始的重要...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站点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动力诊断方法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东亚急流)的低频变化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云南雨季开始的关系。研究显示,东亚急流南移增强是云南雨季开始的重要触发因子,即伴随云南雨季开始东亚急流明显南移且强度增强,急流入口区的垂直环流也随之南移增强,而云南正好处于垂直环流上升支的影响范围;与此同时,东亚中纬度冷空气活跃,急流入口区的垂直环流下沉支为干冷气流,十分有利于对流层中低层冷暖空气在云南交汇形成降水。上述过程与欧亚大陆中高纬10~30天低频波列(EU型)的传播密切相关,当波列上的冷性气旋在东亚上空向东南方向移动时即可造成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增强南移和冷空气的活跃南下。分析还显示EU型波列对4—7月的云南降水也有显著影响,并且波列的年际异常及其与夏季风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云南雨季开始早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雨季开始 副热带西风急流 次级环流 低频变化 冷空气活动
下载PDF
中蒙强、弱沙尘暴年春季平均环流及沙尘活动变化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宋敏红 钱正安 +1 位作者 蔡英 柳中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蒙东、中及西区强、弱沙尘暴年春季(3—5月)平均环流的特征和差异,讨论了过去50年3分区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主要结论是:(1)根据诱发沙尘暴的诱生系统、沙尘源地、冷空气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中蒙沙...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蒙东、中及西区强、弱沙尘暴年春季(3—5月)平均环流的特征和差异,讨论了过去50年3分区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主要结论是:(1)根据诱发沙尘暴的诱生系统、沙尘源地、冷空气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中蒙沙尘暴活动区可以划分为中蒙东区、中区及西区3个区系,并分区整体讨论与预测中蒙3分区的沙尘活动。(2)中蒙东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日本海或中国东北低压活动,常随偏东的北路及东北路冷空气入侵,带来蒙古国东部的沙尘,造成蒙古东部及中国华北的沙尘天气;而弱年春季日本海及东北低压活动则少。(3)中蒙中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蒙古低压,多西北路及偏西的北路冷空气入侵,常造成中蒙南边界西段附近的沙尘暴天气;而沙尘暴弱年春季则相反。(4)中蒙西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南疆热低压,多西路冷空气入侵,诱发沙尘暴,常影响南疆及柴达木盆地等;弱年春季则相反。(5)近50年中蒙地区的沙尘暴活动呈波动变化,荒漠化环境、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导致上述3个分区沙尘活动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在目前全球增暖持续的背景下,近1—2年应注意中、东区(特别是东区)沙尘活动加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东区 中区和西区 沙尘暴强 弱年春季 沙尘暴诱生系统 冷空气入侵路径 沙尘活动的变化及趋势.
下载PDF
1949—2009年欧亚大陆强冷空气活动频次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宗明 孙照渤 +1 位作者 李忠贤 倪东鸿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年第1期16-23,共8页
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49—2009年sig995层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60 a欧亚大陆强冷空气活动频次年际变化的地区差异,并讨论了强冷空气活动的区域特征以及各区域强冷空气活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强冷空气活动可分为34个变... 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49—2009年sig995层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60 a欧亚大陆强冷空气活动频次年际变化的地区差异,并讨论了强冷空气活动的区域特征以及各区域强冷空气活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强冷空气活动可分为34个变化区,按照年代际变化及地理位置相邻可进一步归纳为9类地区。9类地区的强冷空气活动年频次存在共同变化特征,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普遍偏少;但也存在差异,例如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高纬度地区偏多,而较低纬度的中国以及周边地区偏少。值得注意的是,新地岛周边地区以及西伯利亚中、南部地区强冷空气活动频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下降趋势延续至今,近几年欧亚大陆多数地区强冷空气活动频次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强冷空气活动频次 变化趋势 分区
下载PDF
河套地区春季扬沙天气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柏晶瑜 于淑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0-605,共6页
通过对河套地区扬沙日数、冷空气活动及固定地段土壤湿度的研究 ,探讨了冷空气活动和土壤湿度对河套地区春季扬沙天气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 ,春季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扰动能量 ;同时 ,强冷空气活动较大的风速 ,为扬沙天气的... 通过对河套地区扬沙日数、冷空气活动及固定地段土壤湿度的研究 ,探讨了冷空气活动和土壤湿度对河套地区春季扬沙天气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 ,春季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扰动能量 ;同时 ,强冷空气活动较大的风速 ,为扬沙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土壤湿度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沙 冷空气活动 土壤湿度 河套地区 沙尘天气
下载PDF
强冷空气过程中3种柑橘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抗寒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超 苏敬 +4 位作者 王雨亭 万水林 胡新龙 胡钟东 刘布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09-2318,共10页
【目的】探明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对柑橘植株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并以此进行品种间抗寒性评价。【方法】以江西地方特色柑橘品种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Nanfengmiju’)、金沙柚(C.grandis‘Jinshayou’)和纽荷尔脐橙(C.sinensis‘New... 【目的】探明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对柑橘植株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并以此进行品种间抗寒性评价。【方法】以江西地方特色柑橘品种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Nanfengmiju’)、金沙柚(C.grandis‘Jinshayou’)和纽荷尔脐橙(C.sinensis‘Newhall Navel Orange’)为试材,研究强冷空气过程对3个柑橘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荧光特性、活性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上述生理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3个柑橘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结果】强冷空气过程初期,随着空气温度的降低,3个柑橘品种的叶绿素含量(Chla和Chlb)、最大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AQY)、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光饱和点(LSP)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气温回升期间,叶绿素含量、P_(max)、AQY、F_(v)/F_(m)和LSP的值随温度的回升而增加,整个强冷空气过程中南丰蜜橘的值均最大;3个柑橘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在整个强冷空气过程中,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H_(2)O_(2)和MDA含量的平均值以纽荷尔脐橙最大,金沙柚次之,南丰蜜橘最小;抗氧化化酶(SOD和POD)的活性在整个降温和升温过程中也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但整体活性仍处在较高水平,且SOD和POD活性的平均值南丰蜜橘最小,纽荷尔脐橙最大。【结论】空气温度的骤然降低是柑橘生理生化参数变化的主要原因,3个柑橘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南丰蜜橘>金沙柚>纽荷尔脐橙。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的引种、生产布局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强冷空气 光合作用 保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耐寒性
下载PDF
Possible influence of Arctic Oscillation on dust storm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0
7
作者 MAO Rui GONG Daoyi +1 位作者 BAO Jingdong FAN Yid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This study ha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rctic Oscillation (AO) on dust storm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in spring seasons during 1961-2007.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inkage between dust storm frequency and AO; a n... This study ha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rctic Oscillation (AO) on dust storm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in spring seasons during 1961-2007.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inkage between dust storm frequency and AO; a negative (positive) AO phase is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decreased) dust storm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This relationship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cold air activity in Mongolia. The cold air activity exerts large impacts on the dust storm frequency; the frequency of cold air activity over Mongolia not only positively correlates with the dust storm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but also shows a long-term decreasing trend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long-term decreasing of dust storm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The AO has large influence on the frequency of cold air activity over Mongolia; a negative (positive) AO phase is highly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decreased) frequency of cold air activity over Mongolia, which results in an increased (decreased) dust storm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storm frequency cold air activity frequency Arctic Oscillation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强冷空气次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8
作者 杨昭明 时盛博 +2 位作者 张调风 马占良 李万志 《气象科技》 2019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国家气象站资料,统计了1961—2015年各站和全区月、季、年强冷空气的次数资料,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强冷空气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1961—2015年强冷空气次数全年20站、春季11站、夏季17...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国家气象站资料,统计了1961—2015年各站和全区月、季、年强冷空气的次数资料,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强冷空气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1961—2015年强冷空气次数全年20站、春季11站、夏季17站、秋季12站、冬季8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在时间尺度上,1961—2015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强冷空气次数每10年减少0.401次,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该区域夏季和秋季平均强冷空气次数每10年分别减少0.094、0.119次,也呈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每10年分别减少0.087、0.076次,减少的趋势不显著。在时段尺度上,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强冷空气次数1983—2014年呈显著减少趋势,而1962—1982年仅存在减少的趋势。1961—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强冷空气次数减少是由年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和年大风日数显著减少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冷空气 发生频次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春季冷空气次数变化及其诊断分析
9
作者 杨昭明 时盛博 +1 位作者 段丽君 张调风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7期128-136,共9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台站1961—2015年春季(3—5月)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统计整理了春季各月冷空气过程的强度指数I(含次数)序列,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区域冷气次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变化的趋势上,1961—2015年青藏高...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台站1961—2015年春季(3—5月)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统计整理了春季各月冷空气过程的强度指数I(含次数)序列,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区域冷气次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变化的趋势上,1961—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部春季冷空气过程次数的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290次/10 a,减少的趋势不显著;柴达木盆地区、南部区的减少趋势与青藏高原东北部一致,东部区的增多趋势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相反。在周期变化上,青藏高原东北部和3个分区,3、5、7、8年准周期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25年等其他准周期出现的频次相对较低。1991—2015年(1961—1980年),500 hPa层贝加尔湖地区春季高度值持续偏高(偏低)是导致青藏高原东北部春季冷空气过程次数持续偏少(偏多)的主要成因之一。春季乌拉尔山高压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低压槽、里海至咸海高压脊持续偏强,容易引导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从偏西北路径和偏北路径影响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冷空气过程次数容易偏多;相反,冷空气过程容易次数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次数 变化 诊断分析 环流因子 冷空气活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连平县近55年寒潮和强冷空气气候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学华 秦荣显 黄旭辉 《广东气象》 2019年第6期14-18,共5页
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1962—2016年连平县寒潮和强冷空气过程的时间分布特征、强降温周期变化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连平县的寒潮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4月,1和2月是寒潮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段;(2)强降温过程存在2、5、19... 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1962—2016年连平县寒潮和强冷空气过程的时间分布特征、强降温周期变化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连平县的寒潮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4月,1和2月是寒潮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段;(2)强降温过程存在2、5、19和3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其中2和5年的周期最为显著;(3)对500hPa环流场合成分析得,连平县冬季寒潮主要是处于两脊一槽的形势,尤其是在12月和次年2月,而1月主要是暖性脊显著偏强导致的寒潮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寒潮 强冷空气 气候特征 连平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