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us removal in 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1
作者 Jun-Qiang Xue Ping Yin +3 位作者 Jian-Ping He Hui Wei Cui-Jie Geng Yu-Xian Lu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1期4590-4600,共11页
BACKGROUND 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is a common vascular emergency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risks,including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and pulmonary embolism.Traditional treatments like c... BACKGROUND 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is a common vascular emergency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risks,including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and pulmonary embolism.Traditional treatments like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often result in variable success rates and complications.AI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us removal in acute LEDVT.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58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acute LEDVT between August 2019 and August 2022.The patients were categorised into the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group(n=24)and CDT group(n=32).The follow-up,safety and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main observational indexes were venous patency score,thrombus removal effect,complications,hospitalisation duration and PTS.RESULTS The venous patency score was 9.04±1.40 in the PMT group and 8.81±1.60 in the CDT group,and the thrombus clearance rate was 100%in both groups.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8.33%in the PMT group and 34.84%in the CDT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verage hospitalisation duration was 6.54±2.48 days in the PMT group and 8.14±3.56 days in the CDT group.The incidence of PTS was lower in the PMT group than in the CDT group;however,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DT,treatment of LEDVT via PMT was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thrombus clearance rate,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TS prevention function,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Moreover,PMT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urokinase dosage,shortened hospitalisation duration and reduce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uch as infections and small haemorrhage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MT has substantial beneficial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LE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angiojet to treat acute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embolization
2
作者 Xiao-Hu Meng Xu-Pin Xie +5 位作者 Yong-Chang Liu Chang-Pin Huang Lin-Jun Wang Han-Yi Liu Xin Fang Guo-Hu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5期3491-3501,共11页
BACKGROUND Through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ute ischemia of the lower extremity is still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limb threat and mortality.The two ... BACKGROUND Through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ute ischemia of the lower extremity is still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limb threat and mortality.The two main causes of acute ischemia in lower extremities are arterial embolism and atherosclerotic arteries.Timely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limb ischemia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is essential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duration of ischemia.AIM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giojet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embolization.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acute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emboliz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Among them,the observation group(twenty-eight cases)had received angiojet thrombolysis,and the control group(thirty-four cases)had received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and thrombectomy.After thrombus clearance,significant residual stenosis of the lumen was combined with balloon dilation and/or stent implantation.When the thrombus removal was not satisfactory,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was performed.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currence rate and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target vessel reconstruction rate),anklebrachial index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gioje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ower limb artery thromboembolism disease is safe and effective,minimally invasive,quicker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popliteal arterial thromboembolism lesions.If the thrombus removal is not satisfactory,the combin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aspiration catheter and catheterized directed thrombolysis can be used.Balloon dilation and stent implantation can be considered for obvious lumen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embolism Angiojet thrombectom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kle brachial index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in 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3
作者 Lei Zhang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edicine Science》 2018年第4期129-132,共4页
Purpos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s: 7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 Purpos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s: 7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Results: The mean circumferential diamet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ffected limbs and the healthy limbs and the knees at 15 cm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cur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are of high value in 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ent implantation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Clinical application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浩 郭晓洁 +2 位作者 秦小玉 楚皓源 张志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11-13,31,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静脉通畅度、凝血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可调节LEDVT伴IVCS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凝血功能,调节静脉通畅度,安全性好,术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通畅度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梁学刚 王祥金 张全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外周血炎症因子、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栓清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上腿围周径差分别为(8.02±1.41)cm、(2.89±0.32)cm,研究组分别为(8.19±1.38)cm、(2.57±0.29)cm,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下腿围周径差分别为(6.84±1.18)cm、(2.13±0.38)cm,研究组分别为(6.63±1.09)cm、(1.76±0.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更低(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4.75±4.03)cm/s、(28.82±4.29)cm/s,研究组分别为(24.02±3.86)cm/s、(30.94±4.37)cm/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3.02±2.12)ml/s、(15.05±2.29)ml/s,研究组分别为(13.36±2.09)ml/s、(16.26±2.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高(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2.93±2.04)s、(18.13±1.34)s,研究组分别为(23.24±1.99)s、(17.29±1.21)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4.86±2.31)s、(21.04±1.75)s,观察组分别为(24.13±2.16)s、(19.89±1.53)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59.21±3.92)s、(49.13±3.02)s,观察组分别为(60.17±3.85)s、(47.09±2.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低(P<0.05)。研究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分别为(31.91±4.89)ng/L、(14.59±2.36)pg/ml、(213.12±30.98)pg/ml,术后3天分别为(36.24±4.29)ng/L、(16.12±2.59)pg/ml、(239.86±3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TNF-α、PAF、TXB2更高(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比16.33%,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并改善患肢肿胀情况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安全可靠,但该治疗方案可介导炎症反应发生,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髂静脉球囊扩张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评估
6
作者 席富强 常昕 董向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无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表(Padua)评分]、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注射部位皮肤变化、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7.08±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24±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ua评分(2.2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雪松 刘一东 +2 位作者 肖永生 刘喆 张芊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置管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血流动力学(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及静脉压恢复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中、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深静脉通畅评分,计算两组深静脉通畅率,测定两组患肢与健侧不同部位周径差,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5 d后,两组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及静脉压恢复时间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静脉容积、静脉压恢复时间分别为(7.58±1.33)mL、(12.87±2.61)s,均高于对照组[(7.01±1.24)mL、(11.14±2.8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全血黏度(涵盖低、中、高切)、血浆黏度、FIB、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FIB、D-二聚体分别为(2.71±0.85)g/L、(1.32±0.36)mg/L,均低于对照组[(3.22±1.02)g/L、(1.74±0.4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深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为(1.47±0.43)分,低于对照组[(2.19±0.67)分],观察组深静脉通畅率为(83.32±7.69)%,高于对照组[(75.85±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膝下15 cm周径差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周径差分别为(1.06±0.61)、(1.04±0.51)cm,均低于对照组[(1.48±0.89)、(1.32±0.6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下15 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肢消肿,增加深静脉通畅率,有助于保护静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组人尿激酶原 置管溶栓 尿激酶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机械减容装置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周聪 陈泉 +4 位作者 石朝海 黄亚龙 张榜星 田勇 牛启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124-1129,113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减容装置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机械减容装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AngioJet机械减...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减容装置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机械减容装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AngioJet机械减容装置)和B组(采用Rotarex Straub机械减容装置),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不同时间一期血管通畅率,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下肢缺血分级情况,分析术后靶血管再次闭塞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出血事件,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保肢率为100%。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期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下肢缺血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吸烟均为术后靶血管再次闭塞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患者,两种机械减容装置的短期疗效相似,中期疗效可能存在差异。心房颤动、吸烟均与术后靶血管再次闭塞或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机械减容装置 血管通畅率
下载PDF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9
作者 李娇 张忠晓 张桂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制治疗配合度调查问卷及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术后疼痛、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GAD-7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GAD-7、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可有效改善LEDVT患者行血栓清除术前的焦虑状态,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清除术 放松训练 呼吸操 术前焦虑 配合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动脉血栓栓塞1例报道
10
作者 王红霞 王祥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50-1553,共4页
多发动脉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较为罕见的肠外表现。本文报道1例36岁年轻女性,因“间断腹痛,伴黏液脓血便9个月,加重20 d”就诊。该患者住院期间突发左侧肢体无力,问答不切题,完善头颅CT检查提示急性脑血管病、考虑脑梗死,联系神... 多发动脉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较为罕见的肠外表现。本文报道1例36岁年轻女性,因“间断腹痛,伴黏液脓血便9个月,加重20 d”就诊。该患者住院期间突发左侧肢体无力,问答不切题,完善头颅CT检查提示急性脑血管病、考虑脑梗死,联系神经内科行“经导管颅内血管血栓去除术”,术中股动脉造影见左侧股动脉血栓影,股动脉以远闭塞。联系血管外科行“股动脉取栓术”,术后予以抗凝、调节血脂治疗,症状好转已出院。电话随访,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明显缓解,自主活动不受限。本文对该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检验、检查,诊疗方案,预后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报道。为及早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动脉血栓栓塞 急性脑梗死 下肢动脉血栓
下载PDF
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关淑君 裴静璇 +5 位作者 洪炳 钟益锴 黄健 张岚 张露 杨蓉美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采用间歇性气压仪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实施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3d、7d时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d及干预7d时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PT、APTT均低于干预3d, PLT均高于干预3d,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3d时高,且肝素组腘静脉、胫后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锻炼联合按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干预3、7d时的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歇性气压仪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肝素 间歇性气压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前后D-D、F1+2、P-selectin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彬 张铠 +1 位作者 王杰 陈新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 探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管溶栓前后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86例急性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置管溶栓术,... 目的 探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管溶栓前后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86例急性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置管溶栓术,术后12个月以门诊形式进行随访,4例失访,共182例完成术后随访。根据术后12个月是否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分为PTS组(n=27)、非PTS组(n=155),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溶栓前后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Logistic分析PTS发生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浆D-D、F1+2、P-selectin预测PTS发生价值,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不同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对PTS的影响。结果 PTS组年龄、BMI、静脉通畅评分及溶栓后1周、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高于非PTS组(P <0.05);Logistic显示:BMI及溶栓后1周、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是急性DVT患者发生PTS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溶栓后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联合预测PTS效能明显优于溶栓后1周D-D、F1+2、P-selectin联合预测效能;溶栓后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高表达患者发生PTS风险是低表达的4.211、2.550、3.189倍。结论 急性DVT患者置管溶栓后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升高,其联合预测患者发生PTS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D-D F1+2 P-SELECTIN
下载PDF
1例暴发性心肌炎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继发动脉血栓患儿个体化抗栓治疗分析
13
作者 高年婷 王欣怡 李波霞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7期1953-1956,共4页
本文报道了1例暴发性心肌炎儿童患者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继发导管相关性下肢动脉血栓,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及循证证据,结合动脉血栓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抗栓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最终患儿转归良好。患儿... 本文报道了1例暴发性心肌炎儿童患者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继发导管相关性下肢动脉血栓,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及循证证据,结合动脉血栓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抗栓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最终患儿转归良好。患儿ECMO抗凝治疗仍缺少大规模研究,目前为止尚缺少权威性指南。临床药师应熟练掌握抗栓药物特点,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权衡风险和获益,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抗血栓治疗
下载PDF
术中程序化配合对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
14
作者 吴迪 刘彬 +1 位作者 薛建超 任合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程序化配合对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下肢动脉血栓而接受介入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介入术中医护配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5,采取... 目的探讨术中程序化配合对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下肢动脉血栓而接受介入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介入术中医护配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5,采取术中程序化配合措施)和对照组(n=71,采取传统术中配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中、术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手术部位、手术动脉和支架植入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有效的血管复通。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踝肱指数及其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4/6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3%(13/71)(P﹤0.05)。结论术中程序化配合可提高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术中程序化配合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证素及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马纪长 徐梦娇 +2 位作者 冯文烨 何彤 高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到30对匹配病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检验检查结果、中医证素及四诊信息的差异。相关危险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四诊信息与证素,血气、炎症指标与D-二聚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发生DVT者32例(占9.41%),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卧床时间≥3 d及AECOPD严重程度属Ⅱ、Ⅲ级的患者明显增多,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降低更显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显著,出现乏力、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舌下络脉色黯/迂曲、舌质黯红表现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P<0.01)。非DVT组病位单纯在肺者更多,DVT组病位及心,病性要素属“血瘀”“气虚”者更多(P<0.05,P<0.01),DVT组以痰热血瘀兼气虚占比最高(36.67%),明显高于非DVT组(6.6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卧床时间≥3 d(OR=45.535,P=0.002)、D-二聚体升高(OR=13.095,P=0.037)、痰热血瘀兼气虚(OR=8.832,P=0.048)是AECOPD住院患者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乏力、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色黯/迂曲、舌质黯红与痰热血瘀兼气虚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NEUT%、PaCO_(2)与D-二聚体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PaO_(2)与D-二聚体存在负向相关性(-1<r<0,P<0.05)。结论AECOPD合并DVT的发生率较高,对存在卧床时间长、D-二聚体升高、痰热血瘀兼气虚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并及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回顾性研究 痰热血瘀兼气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探讨基于Padua量表的分级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彧钰 吴竞 张陈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10-913,95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Padua量表的分级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 探讨基于Padua量表的分级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常规护理与DVT预防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Padua量表的分级管理。记录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APTT、PT、FDP)水平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116例SAP患者中发生下肢DVT 13例,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3.44%vs.18.97%)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APTT、PT、FDP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APTT[(36.84±6.43)vs.(42.24±6.56)]、PT[(12.34±1.12)vs.(13.41±1.33)]、FDP[(12.09±3.11)vs.(16.39±3.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流峰速度[(63.82±6.37)vs.(51.39±6.19)]、血流平均速度[(32.72±4.79)vs.(26.84±5.03)]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3.567,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55%(56/58)vs.82.76(48/58)]高于对照组(χ^(2)=5.949,P<0.05)。结论 基于Padua量表的分级管理应用于SAP患者,能够明显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Padua量表 分级管理 凝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肺动脉压和脑钠肽对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罗瑞翔 韩胜斌 +3 位作者 杨镛 高文霞 丁顺 官虹汐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当下肢深静脉血栓,螺旋CT肺血管成像无法完成检查时,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多项指标,血液检查脑钠肽及心肌酶的数值,评估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预测的价值。方法选88例APE住院治疗患者为病例组,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当下肢深静脉血栓,螺旋CT肺血管成像无法完成检查时,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多项指标,血液检查脑钠肽及心肌酶的数值,评估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预测的价值。方法选88例APE住院治疗患者为病例组,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BNP数值,病例组分为中危组与低危组;对照组为无肺栓塞组。以CTPA为肺栓塞诊断依据,比较3组人群TTE、BNP及心肌酶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中危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压、BN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动脉压(OR=0.751,95%CI=0.646~0.881,P<0.001)、BNP(OR=0.957,95%CI=0.931~0.985,P=0.003);ROC曲线图得到肺动脉压AUC=0.900(95%CI=0.842~0.958)、BNP AUC=0.896(95%CI=0.826~0.966),根据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断值肺动脉压为33mmHg,BNP为47.52pg/mL。结论肺动脉压与脑钠肽极有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视为预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肺栓塞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 脑钠肽 心肌酶
下载PDF
基于决策曲线评价超声定量参数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潘晶 陈诚宁 +1 位作者 资海燕 杨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参数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112例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研究对象,60例行动脉取栓术,52例行介入溶栓术,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分为预后...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参数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112例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研究对象,60例行动脉取栓术,52例行介入溶栓术,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超声定量参数,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超声定量参数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预后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决策曲线分析超声定量参数预测下肢动脉急性血栓预后价值。结果①术后1年随访发现,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3例失访,预后不良率为15.60%(17/109);②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杨氏模量平均值、下肢动脉狭窄、房颤及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RI是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P<0.05);③ROC结果显示,股动脉内-中膜厚度/股动脉RI/杨氏模量平均值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其他联合模式;④当阈值为0.1~0.8时,联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股动脉RI/杨氏模量平均值模型预测下肢动脉急性血栓预后不良净收益率优于其他模型。结论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治疗前股腘动脉内-中膜厚度、RI及杨氏模量值异常表达与预后有关,且联合预测效能高,净收益率高,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急性血栓 超声 定量参数 预后
下载PDF
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9
作者 田中 袁福康 田志龙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和尿激酶组(54例)。评价2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分级、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小于尿激酶组,术后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均大于尿激酶组[(1.6±1.0)分比(2.3±1.1)分、(79±13)%比(68±15)%、(73±12)%比(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栓清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少于/短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尿激酶相比,替奈普酶辅助尿激酶进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近期溶栓效果肯定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替奈普酶 尿激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锐 王翔弘 李旭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20-924,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4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LEDVT将患者分为LEDVT...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4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LEDVT将患者分为LEDVT组(n=39)和对照组(n=17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LEDVT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LEDVT的治疗情况和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EDVT组患者的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下肢残疾的比例及手术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残疾及手术均是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LEDVT的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LEDVT。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残疾及手术均与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LEDV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腹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