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yanghuanwu decoction promotes angiogene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echanisms of brain tissue repair 被引量:24
1
作者 Zhen-qiang Zhang Jun-ying Song +1 位作者 Ya-quan Jia Yun-ke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35-440,共6页
Buyanghuanwu decoction has been shown to protect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In this study,rats were intragastrically given Buyanghuanwu decoction,15 m L/k... Buyanghuanwu decoction has been shown to protect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In this study,rats were intragastrically given Buyanghuanwu decoction,15 m L/kg,for 3 days.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as establish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In rats administered Buyanghuanwu decoction,infarct volume was reduced,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tegrin αvβ3 levels were increased,and brain tissu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CD34 expression level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animals.These effects of Buyanghuanwu decoction were partially suppressed by an angiogenesis inhibitor(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lateral ventricle for 7 consecutive days).These data suggest that Buyanghuanwu decoction promotes angiogenesis,improves cerebral circulation,and enhances brain tissue repair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uyanghuanwu decocti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tegrin αvβ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giogenesis CD34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as a therapeutic tool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被引量:17
2
作者 Etsu Suzuki Daishi Fujita +2 位作者 Masao Takahashi Shigeyoshi Oba Hiroaki Nishimats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8期454-465,共12页
Adipose tissue-deried stem cells( ADSCs) are adult stem cells that can be easily harvested from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DSCs differentiate in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 Adipose tissue-deried stem cells( ADSCs) are adult stem cells that can be easily harvested from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DSCs differentiate in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 and cardiomyocytes in vitro and in vivo. However, ADSCs may fuse with tissue-resident cells and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cells. If fusion occurs, ADSCs may express markers of VECs, VSMCs, and cardiomyocytes without direct differentiation into these cell types. ADSCs also produce a variety of paracrine factor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that have proangiogenic and/or antiapoptotic activities. Thus, ADSC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generate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via direct differentiation into VECs, VSMCs, and cardiomyocytes, fusion with tissueresident cells, and the production of paracrine factors. Numerous anim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icacy of ADSC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 dilated cardiomyopathy, hindlimb ischemia, and stroke. Clinical studies regarding the use of autologous ADSCs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MI and ICM have recently been initiated. ADSC implantation has been reported as safe and effective so far. Therefore, ADSCs appear to be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wever, the tumorigenic potential of ADSCs requires careful evaluation before their safe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HINDLIMB ischemia Stroke
下载PDF
Hydroxyethylstarch revisited for acute brain injury treatment 被引量:2
3
作者 Martin A.Schick Malgorzata Burek +3 位作者 Carola Y.Forster Michiaki Nagai Christian Wunder Winfried Neuhaus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372-1376,共5页
Infusion of the colloid hydroxyethylstarch has been used for volume substitution to maintain hemodynamics and microcirculation after e.g., severe blood loss.In the last decade it was revealed that hydroxyethylstarch c... Infusion of the colloid hydroxyethylstarch has been used for volume substitution to maintain hemodynamics and microcirculation after e.g., severe blood loss.In the last decade it was revealed that hydroxyethylstarch can aggravate acute kidney injury, especially in septic patients.Because of the serious risk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e administration of hydroxyethylstarch was restricted for clinical use.Animal studies and recently published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hydroxyethylstarch might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blood-brain barrier.Since the preven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was shown to go along with the reduction of brain damage after several kinds of insults, we revisit the topic hydroxyethylstarch and discuss a possible nich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ydroxyethylstarch in acute brain injury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TROCYT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MICROGLIA neurovascular unit osmotic pressure PERICYTE STROK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相关急性不良反应预测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宋卉 曾超 +1 位作者 廖凯 叶佳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相关急性不良反应(ICM-AARs)预测模型构建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心脑血管病患者2031例,统计ICM注射后1h内AARs的发生情况,从2... 目的探究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相关急性不良反应(ICM-AARs)预测模型构建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心脑血管病患者2031例,统计ICM注射后1h内AARs的发生情况,从2031例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未发生AARs的患者174例,纳入未发生ICM-AARs组,发生AARs的患者58例纳入ICM-AARs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发生AARs的危险因素。应用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Bootstrap法验及Calibration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2031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中发生ICM-AARs 58例,ICM-AARs发生率为2.86%;ICM-AARs组有过敏史、检查前未水化、未外预热、注射速率≥3.5mL/s、静脉注射及使用碘普罗胺的人数占比均高于未发生ICM-AAR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过敏史、检查前未水化、未外预热、注射速率≥3.5mL/s、静脉注射及使用碘普罗胺是影响CT增强检查发生ICM-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95%CI:0.706~818),灵敏度89.66%、特异度81.03%、约登指数0.706;Bootstrap法验证结果显示,C-index值为0.779(95%CI:0.713~0.861);Calibration曲线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χ^(2)=0.708,P=0.295。结论有过敏史、检查前未水化、未外预热、注射速率≥3.5mL/s、静脉注射及碘普罗胺均为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发生ICM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ICM-AARs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CT增强检查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对比剂相关急性不良反应 预测 列线图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高血糖与血清胰岛素及病灶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黄丽娜 富奇志 +2 位作者 王琳 郎鸿志 魏月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应激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与病变性质、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盲法检测发病 1周内ACVD患者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胰岛素 (FINS)。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 ,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 ,每组各 1 0 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应激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与病变性质、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盲法检测发病 1周内ACVD患者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胰岛素 (FINS)。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 ,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 ,每组各 1 0 0例。根据头部CT或MRI记录高血糖组病变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结果 两组FBG与FINS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高血糖组血糖升高的水平与病变的性质、大小、部位有关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VD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 (IR)有关 ;脑出血比脑梗死、大病灶比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应激性高血糖 血清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海宁 吴江 +2 位作者 孙莉 王明宇 汤跃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层、海马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月、2月、3月、4月)电镜观察额叶皮层、海马区结构改变。结... 目的观察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层、海马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月、2月、3月、4月)电镜观察额叶皮层、海马区结构改变。结果额叶皮层:1月时见额叶皮层大量脂褐素,2月有所下降,后与假手术对照组相仿,暗神经元则在2月时最多,后下降;海马区神经元胞质溶酶体逐渐增多,术后3月时暗神经元大量增多,并且出现大量脂褐素,术后4月神经元出现固缩。结论电镜下脂褐素和暗神经元的改变提示慢性脑缺血初期脑损伤是可逆的,电镜下1个月或更早可能是可逆损伤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慢性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顾向明 黄阶胜 +1 位作者 李莹莹 杜国有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血管病(CVD)脑出血(ICH)和脑梗死(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H患者68例,CI患者69例,以健康体检者117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 Hcy,免疫增强比浊法测...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血管病(CVD)脑出血(ICH)和脑梗死(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H患者68例,CI患者69例,以健康体检者117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 Hcy,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CRP,对各组 Hcy、CRP 水平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Hcy、CRP与急性CVD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各组血清Hcy含量比较,CI组[15.1(13.1-19.0)μmol/L]和ICH组[13.3(11.2-16.3)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11.0(9.1-12.9)μmol/L]明显增高(P<0.01);各组血清CRP含量比较,CI组[10.5(4.5-41.4)mg/L]和ICH组[30.2(12.3-72.2)mg/L]较正常对照组[0.1(0.1-0.1)mg/L]明显增高(P<0.01);各组血清Hcy和CRP异常检出率比较,CI和IC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I和ICH组血清Hcy异常检出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CVD中ROC曲线分析Hcy和CRP,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和0.967,诊断急性CVD有显著意义(P=0.000),Hcy、CRP的含量越高诊断急性CVD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血Hcy和CRP水平在CVD患者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且Hcy与CVD存在独立相关性;CRP是评价机体损伤的总体量化指标,在急性CVD的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急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脑出血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采用时间序列泊松回归分析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德征 江国虹 +5 位作者 顾清 张辉 徐忠良 宋桂德 张颖 沈成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3-457,共5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探索早期预警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资料来源于天津市气象局和天...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探索早期预警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资料来源于天津市气象局和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采用时间序列的泊松回归GAM进行天津市每日大气污染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度分析,同时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以及人口数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进行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分析。结果:单因素GAM分析显示大气中SO2、NO2、PM10效应在当日达到最大,风险RR值分别增加1.13%[95%CI(0.76~1.51)%]、0.78%[95%CI(0.41—1.15)%]和0.61%[95%CI(0.51-0.71)%];S02、N02、PM10日均浓度每升高10gg/m3,0.5日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RR值分别增加0.70%[95%CI(0.47~0.94)]%,0.51%[95%CI(0.27~0.74)%]和0.16%[95%CI(0.06~0.27)%];多因素分析显示,S02、N02、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RR值分别增加0.77%[95%CI(0.58~0.97)%],0.41%[95%CI(0.05—0.78场]和0.38%[95%CI(0.12-0.64)%]。结论:天津市大气污染物能增加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起到诱导作用,有必要开展大气污染物治理,建立预警系统,合理分配卫生资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广义可加模型 大气污染物 急性影响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的代谢紊乱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清武 王景周 +2 位作者 王琳 周红杰 高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时代谢紊乱的特点和进一步寻找其相关因素 ,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2 0 2名正常人及 6 2 3例急性脑血管病 (381例脑梗死、2 4 2例脑出血 )患者住院的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多元回...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时代谢紊乱的特点和进一步寻找其相关因素 ,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2 0 2名正常人及 6 2 3例急性脑血管病 (381例脑梗死、2 4 2例脑出血 )患者住院的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 (BMI)、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 (LDL)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伴高血压者分别为 91 .7%、92 .1 % ;伴高血糖者分别为 4 9.3%、36 .8% ;伴高甘油三酯 (TG) /低高密度脂蛋白 (HDL)分别为 2 9.7%、36 .0 %。 (3)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 ,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 1 2 .1 %、1 9.4 % ;合并两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 4 4 .3%、39.7% ;合并 1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 39.9%、38.6 % ;无代谢紊乱者仅分别占 3.7%、2 .3%。同时 ,除合并代谢紊乱者血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外 ,合并两种以上代谢紊乱患者中BMI、血糖、TG、LDL均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 (P <0 .0 5 )。 (4 )相关分析显示 ,代谢紊乱因素中 ,年龄、血糖、血压、BMI及LDL与急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代谢紊乱 ,提示有效控制代谢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紊乱 急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脑出血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明义 韩俊英 +1 位作者 张蕴 戴志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根据梗死灶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于发病第1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即开始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恢复良好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改善者(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脑损害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梗塞 脑缺血 暂时性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雪源 仲英 +1 位作者 左春旭 张岫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11,共5页
目的探讨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和脑梗死面积。结果羟乙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 目的探讨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和脑梗死面积。结果羟乙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结论羟乙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葛根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阴离子 羟自由基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红芳 胡轶 +3 位作者 黄鉴政 王福根 吴仁娣 卜黎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 ,并探讨其与病程、病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 NO的代谢产物 NO- 2 和 NO- 3 含量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3种性质不同的脑卒...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 ,并探讨其与病程、病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 NO的代谢产物 NO- 2 和 NO- 3 含量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3种性质不同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 NO、ET含量无差异 (P均 >0 .0 5 )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血 NO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血 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急性期相比 ,恢复期血NO含量均增加 ,ET含量均减少 (P均 <0 .0 1)。病灶越大者 NO含量越低 ,而血 ET含量却越高 (P均 <0 .0 5 )。NO与 ET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 (P<0 .0 5 )。结论 :血 NO、ET可作为判断脑卒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的一种参考指标 ;血 NO、ET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疾病发展、演变过程 ;提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增加 NO合成或抗ET受体 A(ETR 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云辉 马著彬 +1 位作者 高新疆 许乙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3-557,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4 0例 ,分析MRA、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4 0例患者 5 9侧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 ,MRI上大面积脑梗死 10例 ,腔隙性梗死 15例 ,...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4 0例 ,分析MRA、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4 0例患者 5 9侧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 ,MRI上大面积脑梗死 10例 ,腔隙性梗死 15例 ,介于二者之间者 4例 ,严重半球脑萎缩 3例 ,轻度脑萎缩 4例 ,无异常表现者 4例。MRA上大面积梗死及严重脑萎缩者侧支循环很差或缺乏。腔隙性梗死、轻度脑萎缩及表现正常者均有较丰富的侧支循环。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脑缺血程度与侧支循环有密切关系。侧支循环差或缺乏 ,会引起大面积梗死 ,侧支循环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 脑缺血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的脑心综合征及防治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辉 谢春 +1 位作者 付可 胡美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ACVD患者起病5天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OT,LDH,CK,CK-MB和AHBDH进行检测,同时行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心肌酶谱.结果血清GOT,LDH,CK,CK-MB和AHBDH水平急性脑...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ACVD患者起病5天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OT,LDH,CK,CK-MB和AHBDH进行检测,同时行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心肌酶谱.结果血清GOT,LDH,CK,CK-MB和AHBDH水平急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ACVD患者心电图改变占50.0%~86.9%;随着病情控制及好转,心肌酶谱逐渐下降.结论ACVD患者急性期极易产生脑心综合征,只要防治及时,病情可好转,从而提高ACVD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脑心综合征 防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航 杜大勇 +4 位作者 孟虹媛 陈淑媛 石艳超 王江川 张东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NEUROSTAR PLUS/TOP双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4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高血压组)患者与2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高血压病(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NEUROSTAR PLUS/TOP双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4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高血压组)患者与2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高血压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在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P<0.05);高血压组血管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0.31,P<0.05)。两组血管病变均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最易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两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但高血压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15%vs50.60%),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58.07%)和有侧枝血管代偿(55.21%)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枝血管代偿为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为血管狭窄程度更重,以颅内动脉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血压病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的舌质 舌苔和脉象的同质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刚 郭蓉娟 +3 位作者 王乐 裴新华 张允岭 唐启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的舌质、舌苔、脉象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2002-2005年间29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4种舌质、5种舌苔、7种脉象的中医证候,进行同质分析。结果:脑梗死与黯红舌质、黄腻舌苔、滑脉关系密切,而脑...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的舌质、舌苔、脉象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2002-2005年间29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4种舌质、5种舌苔、7种脉象的中医证候,进行同质分析。结果:脑梗死与黯红舌质、黄腻舌苔、滑脉关系密切,而脑出血与红色舌质、黄舌苔、弦滑脉关系密切。结论:同质分析是研究中风病证候学的方法之一,容易解释结果。古人对中风病的证候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舌质 舌苔 脉象 同质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勇 方怀志 +1 位作者 陈道文 史燕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EG-5000仪对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65例,脑出血55例)患者进行TEG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治疗前R值、K值明显降低,α角...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EG-5000仪对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65例,脑出血55例)患者进行TEG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治疗前R值、K值明显降低,α角、MA值、G值、CI值及LY30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脑出血组治疗前R值、K值明显升高,α角、MA值、G值、CI值及LY30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R值、K值明显升高,α角、MA值、G值、CI值及LY30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脑出血组患者治疗后R值、K值明显降低,α角、MA值、G值、CI值及LY30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TEG指标可用于诊断与监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凝固性的异常,指导药物治疗以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血栓弹力图 脑梗死 脑出血 高凝状态 低凝状态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克 朱思亮 池胜英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方法收集81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1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42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s-CRP。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为(5.10±3...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方法收集81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1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42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s-CRP。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为(5.10±3.90)mg/L,与正常对照组[(1.08±0.56)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s-CRP分别为(3.64±2.80)mg/L、(6.12±3.20)mg/L,脑出血组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大梗死患者的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P<0.05),分别为(5.61±2.40)mg/L、(3.48±2.70)mg/L。结论脑卒中患者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可以为临床评价脑血管病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脑卒中 急性时相蛋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记忆障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楷 王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8-1339,134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记忆障碍的特点。方法连续选取满足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简易智能状况测试(MMSE),Stroop字色干扰测验(SCWT),Rey复杂图形测验及Rey听力词语学习测验中...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记忆障碍的特点。方法连续选取满足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简易智能状况测试(MMSE),Stroop字色干扰测验(SCWT),Rey复杂图形测验及Rey听力词语学习测验中文版(CRAVLT)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及记忆功能。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体认知功能(P=0.045)、执行功能(P=0.023)、词语延迟回忆功能(P=0.005)、视空间功能(P=0.003)和视空间记忆功能(P=0.020)存在明显损害,而患者的词语瞬时记忆功能相对保留(P=0.393)。词语延迟记忆与执行功能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的记忆功能障碍以长时记忆损害为主,且这种记忆障碍可能继发于执行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急性病 脑缺血 卒中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梁睿 徐恩 +2 位作者 邓兵梅 刘祖佑 陆雪芬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397例,按照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疗程分为A组(发病14d内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B组(发病14d后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C组(...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397例,按照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疗程分为A组(发病14d内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B组(发病14d后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C组(发病14d内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D组(发病14d后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E组(无康复治疗),记录患者出入院时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 HSS)及其改善值,记录出院时住院总费用和药费。发病后3、6、12、18个月随访记录BI及MRS评分。结果:5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出院时NI HSS明显改善(P<0.005),其中A组患者瘫痪肢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E组(P<0.05),出院后12个月神经功能可达到比较满意的恢复。短疗程组与无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各组的医疗费用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且疗程要尽量>2周;综合康复治疗不增加住院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康复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